#衛生福利部

癌症精準醫療世代來臨 開創台灣國際競爭力

癌症精準醫療世代來臨 開創台灣國際競爭力#衛生福利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精準醫療成為世界醫療的潮流,透過癌症基因檢測瞭解基因突變,以科學實證為基礎,協助醫師為病人量身訂做治療計劃,再搭配後端精準醫療用藥的合作,讓抗癌又多了一項新利器。衛生福利部、生策會與生策中心於12/3(六)舉辦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邀請政府、醫界、產業界專家針對先進療法新應用、精準檢驗新科技與國際醫療新模式進行深入分享與交流,並期許台灣在癌症精準醫療體系能發揮其優勢,共同提昇台灣國際醫療競爭力。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致詞時表示,台灣癌症治療在國際間具有重要地位,不僅有全球密度最高的先進癌症治療設備外,台大、榮總、林口長庚、慈濟醫院等醫學中心也積極發展免疫細胞療法,已累積相當案件的治療成果。先進療法結合資訊科技 加速台灣迎向細胞治療產業的黃金十年衛福部於今年9月發佈特管辦法,正式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不僅嘉惠病人,也將推動醫療生技發展。永生細胞李冬陽董事長表示,台灣的臨床資源與品質都已受到國際認可,感謝衛服部石崇良次長的穿針引線,特管法的通過將為台灣細胞治療奠定利基,增加競爭力跟戰略高度,可以期待台灣將迎來細胞治療產業的黃金十年。除了創新技術,未來醫療科技結合 AI、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將是癌症治療重點發展方向。瓦里安林巧婷總經理表示,過去台灣在健保制度下常造成醫療關係緊張,若要為癌症病患提供高品質質子治療服務,必須透過AI數據分析及雲端平台的整合,完善資料的管理,讓醫療人員可以提供有效及精準的醫療服務,也讓病患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資源。食藥署錢嘉宏副組長也提到,精準檢驗的評估不只報告,同時涉及到大數據統計管理,透過台灣臨床診斷能力,結合大數據分析應用,可以提供更好的診斷。臺北醫學大學閻雲前校長分享到近年國內精準醫療的發展動向,近年檢測科技的應用已經擴展到疾病預防、疾病預測上,能精準偵測腫瘤細胞突變,利於監測癌症復發或轉移,成為越來越廣泛使用的採檢技術。台大癌醫楊志新院長也提到,過去 20 年來癌症基因體研究進展最快,明顯改善診斷、用藥的臨床處置,包括國人最常見的肺癌,就有超過十種基因檢測種類。不過楊志新院長也提醒,目前基因檢測準確性可能只有七成,未來仍然需要提高檢測敏感度和正確性。NGS 基因定序大廠因美納台灣業務負責人鄭裕翔則點出,癌症基因檢測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包括未來NGS在應用檢測上將從「量能」轉為「品質」,也要提昇檢測技術對一般民眾的可近性。遠距照護科技的導入 展現台灣國際醫療的實力台灣長期推動國際醫療服務,協助各國來台就醫的病人,屢受國際媒體報導,展現台灣優質醫療及貢獻。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分享慈濟醫院過往協助許多國際醫療案例,收受很多當地沒辦法治療的癌症,經過治療,幾乎全部都能成功送回當地。論壇主持人衛服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認為,科技對於遠距醫療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於遠距醫療的應用,論壇現場也邀請到國內科技大廠廣達電腦、遠傳與中華電信等單位,分享資通訊技術(ICT)的進步與網路設備的推展。廣達電腦希望透過智慧醫療解決不同醫院之間的連結及合作,醫療及醫護的擴散,以及如何將醫療健康照護擴散到其他城市及區域裡面。遠傳李明憲副總經理表示,ICT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投入台灣醫療體系及量能,包括術前先進行相對應溝通及準備,治療則回到當地醫院,做兩地會診及診察,再進行後續治療,目前已服務50處偏鄉衛生所,解決癌症病患在國際的需要。而中華電信則致力於網路安全、5g專網、雲服務、邊境、實境整合,讓遠距醫療更有機會推展到海外。隨著個人化精準醫療環境的建構,也看見台灣健全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與數據科技等應用所創造的國際優勢與機會,透過本次論壇講者們的精采分享,鼓勵台灣精準醫療體系共同合作,促進健康照護的研發與進步。

HER2陽性早期乳癌 術前輔助治療助標記癌細胞

HER2陽性早期乳癌 術前輔助治療助標記癌細胞#衛生福利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治療較棘手的HER2陽性乳癌,國際治療目標為「降低患者復發風險、保留乳房以及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然而乳癌治療藥物發展日新月異,標靶藥物已蔚為風潮,目前標靶藥物與化療搭配而成的「術前輔助治療」,也開始成為患者治療的新利器。台大醫院外科部郭文宏醫師解釋,早期乳癌的治療目標,就是希望能將癌細胞趕盡殺絕,標靶藥物發展至今甚至出現雙標靶型,可藉由標記作用、毒殺,併用化療相輔相成,目前治療上的選擇愈多,愈能有接續治療、降低轉移復發的機會。識別癌細胞特異性 助清除「有記號」之癌細胞郭文宏醫師進一步說明,癌細胞表面若沒有生物標記,往往會被當作正常細胞,很難被免疫細胞察覺,但標靶藥物可與細胞表面上的特異抗原結合,將癌細胞「打上標記」以利免疫細胞識別,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因腫瘤尚未被切除,術前若先接受雙標靶藥物加上化療的輔助療法,可誘發更多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類似「癌症疫苗」的概念,有助於產生長期的免疫效應,也有機會發現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進行治療,減少復發、提升預後狀況。而如果療程效果佳,亦是幫助醫師作為之後治療的依據,更能掌握術後治療成績。在幾個跨國臨床試驗中可證明,超過半數的HER2陽性患者術前接受雙標靶搭配化療的輔助性治療,能使腫瘤細胞縮小甚至消失不見,因此有更高的機會保留乳房及免除淋巴結清除術,五年無惡化率也高達86%,原因就在於此種較新的治療法能夠引發自身的免疫反應,提高治療效能。術前輔助治療後 腫瘤縮小至0.1公分門診中也曾有40多歲女性,HER2陽性、腫瘤4公分,原本在傳統治療上可能需做全切除手術,但因考量患者術後可能會有腫脹等不舒服的狀況,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接受術前輔助治療。治療後,腫瘤縮小至0.1公分,保留大部分乳房組織,手術過後目前仍接受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治療,病況穩定,也擁有較佳的生活型態。不過,若是三陰性乳癌患者就需考慮接續治療的藥物選擇性,可能無法施以新型輔助療法,建議患者仍應多與治療團隊溝通,參與擬訂適合自己的治療策略。

乳癌術前輔助療法 保留乳房希望增大

乳癌術前輔助療法 保留乳房希望增大#衛生福利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104年)8月衛生福利部核可HER2雙標靶藥物搭配化療併用,以治療HER2陽性、局部廣泛、具發炎性、腫瘤大於2 cm或淋巴結陽性之早期乳癌,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也代表著對於手術切除的患者,能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原先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則在術前使用輔助療法,也有機會將腫瘤體積縮小至可手術範圍;此外,也降低了部分病患接受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的可能性。術前輔助療法併用化療 軟化縮小腫瘤組織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游啟昌醫師表示,醫藥科技發展進步,保留部份乳房組織的手術機率提高,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的意願也提高了。門診中有位36歲的年輕患者,自己觸摸到腫塊後輾轉就醫時,病灶大小已達4.5公分,腫瘤屬HER2陽性,幸而尚未轉移至淋巴,經過雙標靶藥物併用化療後,腫瘤組織慢慢地軟化縮小,最後開刀做了乳房保留及前哨淋巴切除術,乳房部分切除檢體證實只剩纖維化組織,無癌細胞殘留,術後再持續進行輔助療法,目前病況穩定,屬於術前輔助療法控制良好的案例。另一位46歲的患者則是在摸到腫塊後,半年才在先生陪同下就醫,病灶嚴重,腫瘤已至7公分大小且腋下淋巴局部轉移,傳統上對於這樣的患者,醫師多半建議其接受全切除術以及淋巴廓清術,但在經過4次術前標靶輔助療法後,腫瘤組織軟化且縮小至3公分,再以化療接續後,更縮小至1公分,且淋巴未感染。5年無惡化率近9成 化療藥物仍為要角游啟昌醫師表示,每位患者的治療目標都不同,一開始就要訂定明確方針並提出預期效益,多種治療途徑可選擇下,若患者能達到病理完全反應、整體存活率上升、預後較佳,便是成功的治療模式。而在幾項大型試驗中可發現,透過術前輔助療法-雙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治療後,有高達近64%的病人在手術前腫瘤細胞已消失不見,五年無惡化率高達86%;對於早期乳癌患者而言,可以考慮作為完整治療處方的一部份。不過他特別提醒,患者無論接受何種治療,大約每3個月可看見初步成效,需要耐心、信心與醫師配合,不可太過心急想要頻繁更換治療模式;而化療藥物在治療中仍舊扮演重要角色,必要時可發揮接續治療的作用,也鼓勵患者可多與治療團隊討論。

衛生福利部探訪弱勢

衛生福利部探訪弱勢#衛生福利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昨日會同次長曾中明、次長林奏延、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 、中市府社會局副局長廖素玲等人,訪察德水園身心障礙教養院,不僅關懷院民的生活、學習、住宿等各項照護,還致贈加菜金2萬元給院民。近年來社政與衛政將進行業務的融合,童傳盛文教基金會於94年起開始經營管理德水園,童綜合醫院副董事長童瑞龍表示,自童傳盛文教基金會接受市府委託公辦民營方式經營管理「台中縣德水園身心障礙教養院」,以提供身心障礙朋友福利諮詢、住宿養護、資源連結等多元服務,而目前台中市安置身心障礙者的機構與容納量是不足的,像德水園現在就是滿床的狀態,希望未來能夠更擴展園區,照護更多需要幫助的民眾。訪視完德水園後,部長一行轉至東勢區農會附設農民醫院視察,部長表示對於偏遠地區醫院欠缺醫師及護理人員,無論急診、外科、婦產、兒科等都難以招募醫師的問題,將研擬相關政策與醫院共同面對解決;林奏延次長則表示,未來將研擬輔導醫師取得雙專科雙專長,以解決偏遠地區醫院醫師人力不足之問題。

驚!食道癌病患9成有飲酒習慣

驚!食道癌病患9成有飲酒習慣#衛生福利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飲酒作樂?無酒不歡?飲酒常是最大的消遣,但根據最新的發現指出,將近9成罹患食道癌的病患,有長期飲酒的習慣,且高濃度的酒精對喉嚨、食道的刺激更大,因此經常性喝酒和有酒癮者,無形中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高濃度酒精和長期飲酒 食道癌的罪魁禍首根據衛生福利部101年十大癌症排名,食道癌名列第9,相較於10年前,口腔癌、前列腺癌、胰臟癌、食道癌和女性乳癌等死亡率、人數都明顯增加,因此食道癌是國人不可輕忽的疾病之一;且近年來發現食道癌和飲酒習慣息息相關,台南市立醫院胸腔暨食道外科發現33位罹患食道癌的病患中,近9成有長期喝酒的習慣,誇張的甚至有人一天喝1-2瓶高粱酒。一名57歲的林姓病患,30多年來每天至少有喝150CC高粱酒的習慣,今年2月初感到吞嚥困難、胸部抽痛、易嗆到、體重減輕等症狀,前往醫院檢查後發現,罹患食道癌,目前已進行手術開刀治療,持續觀察中;這種個案不勝枚舉,南市醫胸腔暨食道外科吳明和教授指出,造成食道癌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據他的臨床經驗、在治療食道癌病患時發現,有將近9成的患者有長期飲酒的習慣,且高濃度的酒精對喉嚨跟食道的刺激影響很大,偶爾小酌無妨,但經常性飲酒、甚至有酒癮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增加。酒是健康殺手 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不只如此,飲酒造成的健康問題也很多,除了常見的慢性胃炎、胃潰瘍、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外,食道癌、喉癌、胃癌、肝癌等癌症,在嗜飲酒的人身上,發病率也明顯增高,其風險實在不容小覷;吳明和教授表示,他十分了解酒精造成的嚴重性,會破壞你我的健康,且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因此民眾若發現身體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儘速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組織法送審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組織法送審#衛生福利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行政院會今(13)日通過衛生福利部籌備小組所擬「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組織法」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陳冲表示,衛生福利部組織法草案已於立法院第8屆第1會期完成委員會審議,其中第5條次級機關名稱部分保留協商,立法委員就社會及家庭署的機關名稱仍有不同意見,將要求衛生署、內政部與關心本案的立法委員及相關民間團體積極溝通,尋求共識,以利儘速完成該法案立法程序。衛生福利籌備小組表示,為因應國內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女化問題,並統籌過去因應各類人口群需求而各自發展的津貼與補助,以健全家庭經濟安全制度,101年2月16日函請立法院審議的「衛生福利部組織法」草案,已增訂第5條第1項第5款為「社會及家庭署:規劃與執行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兒童及少年福利及家庭支持事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