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不必痛苦減肥 消水腫就能瘦一圈

不必痛苦減肥 消水腫就能瘦一圈#水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在二十年前設立日本第一家「便祕門診」,治療各種年齡層廣泛的患者中我發現許多為便祕煩惱的患者,整體身材都有水腫的問題。尤其是女性患者,她們因為很在意外表肥胖,所以採取少吃幾餐或是減少每餐攝取的食物,甚至還有各種極端的減肥法。對於這樣的患者我總是會告訴她們,如果減少三餐的次數,腸胃沒有得到充分的蠕動,導致自律神經平衡失調,反而還會發胖。血液循環變差 腸胃功能也會減弱自律神經一旦失衡,血液循環會變差,於是,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減弱,腸內環境惡化,只能製造出骯髒黏稠的血液。如前文所說當血液汙濁時,隨著細胞與細胞間隙水分溢出而水腫,同時也會囤積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形成易胖體質。80%的人消除水腫就能「瘦3成」我告訴對方「不需要減肥」的患者,過了一個月後回診時,80%以上的人,都比第一次見面時看起來瘦3成。這是因為只要注意規律的正常飲食,改善腸內環境,就能調整自律神經平衡,改善血液循環進而消除水腫。而且,幾乎所有患者都比第一次見面時看起來更有活力,肌膚也更透亮。因為急著想變瘦,採取極端的飲食限制只會產生反效果,只要消除水腫問題,絕大多數的人不僅能看起來瘦3成,還能變得健康又美麗。想消除虛胖三餐一定要「慢慢吃」你是否有過工作忙碌時,不知不覺就在用餐時囫圇吞棗的經驗,用餐時過度匆忙,對身體也會帶來不良影響。這是因為匆忙進食會使自律神經失衡、血液循環不佳,原本應該運送至全身細胞的養分,不斷流向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囤積下來。換句話說,就是會造成易胖、身體容易水腫的狀態。近年來盛行的各種美容方法,都會強調「細嚼慢嚥」,成為令人注目的瘦身方式,這個方法對於消除水腫也非常重要。用餐時,如果能「從容地細嚼慢嚥」,由於臉上的肌肉也能充分運動,進而能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另外,由於充分咀嚼食物的節奏,同樣能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讓自律神經得到平衡。細嚼慢嚥能幫助瘦身 腸道更健康這麼一來能改善腸道環境,當然便祕的問題也能消失。此外「從容地細嚼慢嚥」還能防止暴飲暴食。「細嚼慢嚥」能提升腸道作用,養分及水分能確實運送至全身細胞,養分在細胞中成為能量消耗掉,因此不易在體內囤積成多餘的脂肪,就會變成「怎麼吃都不會胖」、「不需要特地減肥也能瘦下來」的易瘦體質。而且,由於改善血液循環,因此也能消除身體虛胖的困擾。(本文摘自/痛症按摩拉筋全書/采實文化)

水腫、瘦不下來 痰濕致循環不佳

水腫、瘦不下來 痰濕致循環不佳#水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拚死拚活減肥,也挨餓過,試遍各種辦法卻無濟於事,搞得自己壓力好大,過了一段時間後只覺得滿腹委屈。反正不管怎樣做,到頭來也是瘦不下來、白忙一場。」一名從二十多歲就開始減肥的四十六歲女性,一坐下來就開始發牢騷。聽了她的一番話之後,發現她經常使用「挨餓」的減肥法,而且多少有些成效。可是年紀漸長後,食慾增加,食量又減少不了,一下子胖一下子瘦,所以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目前體重八十二公斤,尤其是腹部肥胖的問題特別嚴重。後來問診得知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腰痛、睡眠障礙、憂鬱症等疾病,總而言之,就是毛病一堆。代謝不佳 痰濕便會開始堆積如果減肥經常用挨餓的方式,瘦了卻又一再復胖,代謝功能會每況愈下。一旦代謝不佳,痰濕便會開始堆積,接著陷入代謝更差的惡性循環中,最後演變成透過一般的飲食控制或運動方式都瘦不下來的惡性肥胖。碰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先解決痰濕問題。老年肥胖亦然。如同暖氣正常運作,房間才會變暖一樣,我們的身體循環功能要好,身體才會健康、減肥才會順利。可是,一旦上了年紀開始老化後,人體的所有功能便會衰退,以致人體的循環功能也跟著減弱。循環功能變差後,就容易堆積痰濕;痰濕堆積後,循環狀況就會變得更差。水腫是痰濕症的代表症狀即使吃得一樣多,活動量也沒變,可是一旦上了年紀,體重就會增加。這種情況下,應該先解決痰濕問題。只要解決痰濕問題,循環功能就能獲得改善,身體也會跟著返老還童。下半身肥胖是我國女性最煩惱的體型問題。因為上半身和下半身常常差了一個尺碼以上,所以大家多半希望減肥時下半身能多瘦一點。下半身肥胖是經常水腫的女性會有的特徵,而水腫又是痰濕症的代表症狀。(本文摘自/排濕瘦身法/采實文化) 

喘不過氣易水腫 竟是心臟破損!

喘不過氣易水腫 竟是心臟破損!#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50歲的新住民林女士,這1~2年來,她體力明顯衰退,常感覺喘不過氣,也容易水腫,合併意識不清、胡言亂語等症狀。看診後被告知心臟有破損,卻未規律追蹤。日前她出現臉色蒼白、呼吸費力等症狀,就醫後醫師以人工補片關閉心房中膈缺損,將異常接至右心房的兩條肺靜脈隔回左心房,重建三尖瓣,並採迷宮手術解決房顫。目前復原良好、日常生活自理無虞。「心」病致器官衰竭 死亡率高達75%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劉庭銘提及,林女士因先天性部分肺靜脈回流異常併心房中膈缺損及三尖瓣缺損,右心血液逆流而擴大變形衰竭,連帶造成肝、腎衰竭,還引發心房振顫,如未及時治療,一週內死亡率高達75%。劉庭銘醫師表示,「個案有三種先天性心臟病,包括部分肺靜脈回流異常併心房中膈缺損,和三尖瓣缺損造成右心肥大,又因右心結構改變誘發心房振顫,治療上須同時處置四種心臟問題,相對複雜。」術後個案心臟功能回復,因供氧不足導致的肝衰竭也因血氧循環恢復而解除,腎臟部分因大量腎絲球已受損,故經暫時定期洗腎治療後,腎功能逐漸恢復,目前個案心、肝、腎功能穩定,也已正常生活。強化地區醫療資源搶救患者性命劉庭銘醫師表示,透過國際心臟手術的觀念與技術,帶領專科手術護理師、體外循環技術師2人組成的醫療團隊,整合相關跨領域資源,搶救更多與時間賽跑的患者性命,期待能成為竹苗地區民眾「救心」及「安心」的就醫選擇。

少喝水消腫?2大錯誤減重觀念報你知

少喝水消腫?2大錯誤減重觀念報你知#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 暑假到來,許多青少女訂下各種美麗計劃,希望改變身體不滿意的部位,期待自己新學期能夠「變身成功」!根據調查,13-18歲的少女最在意腿部線條、腰腹胖瘦和膚色白皙程度,同儕間還會比較胸部的大小,另外,此年齡的青少女也是進入「完全成熟期」的關鍵時刻,除營養均衡外,可運用暑假2個月進行個別部位的營養調整。2大錯誤觀念 修正可改善曲線青少女為了達到肌膚白皙、長胸部和瘦腿,在錯誤資訊的引導下,常見的2大錯誤觀念,同時衍生許多顧此失彼的NG飲食行為,反讓身體越來越不健康,常見的2大NG觀念,包含單一食材吃太多,以及只吃特定食物,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上榜?● NG觀念1:單一食材吃太多1) 大吃豬腳、雞皮,膠原蛋白無法促進肌膚彈力,反而會造成肥胖反效果。2) 只吃青木瓜、炸雞,無法刺激胸部發育,過多油脂也會罹患三高。● NG觀念2:只吃特定食物1) 三餐只吃蔬果沙拉,長期會出現頭暈、體力記憶力衰退現象。2) 怕水腫不喝水,使用飲品代替水,肌膚缺乏活力、容易乾燥。每日攝取3大食材 勿攝取動物性脂肪 開業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建議每日適當攝取豆漿、山藥、薏仁等3大「變身系食材」。豆漿含優質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和卵磷脂,不攝取動物性脂肪就能獲得營養、讓肌膚變好。山藥為原形澱粉,能加強纖維攝取,還可加強荷爾蒙合成,達到胸部發育。薏仁富含維生素B群與膳食纖維,可利尿消除多餘水份;而薏仁的蛋白質、胺基酸,也可以淡化斑點,讓肌膚均勻淨白。 暑假期間少女們常會在網路搜尋或透過口耳相傳各種變美飲食秘訣。趙函穎營養師提醒,應熟記3大變身系食材,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同時搭配適合的運動,才到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脂去水腫 讓你輕鬆一夏

消脂去水腫 讓你輕鬆一夏#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正是展現身材的好時機,但是天氣悶熱讓很多想減肥的人忍不住想吃一些冰涼解渴的食物,然而大部分冰涼解渴的食物都少不了糖,何信緯醫師表示,常喝冷飲、吃冰,會讓人體新陳代謝下降,通常1000cc的冰,會降低體內代謝約500大卡,所以吃冰、喝冷飲容易造成不易代謝的脂肪囤積在小腹周圍,讓腰圍逐日增加,變成易胖體質。 久坐少動 易出現水腫現象現代人生活忙碌,運動時間極少,久坐少動,再加上維持相同姿勢過久,肌肉運動減少,全身的淋巴液回流受阻,體內的代謝能力變差,導致體內廢物、水份滯留身體,就容易出現水腫現象。 攝取過多的鈉 為四肢腫脹與小腹微凸的主因何信緯醫師表示,另外食物太辣、太鹹,零食餅乾吃太多或口味太重的人,飲食中攝取的鈉太多,造成水份無法排出,也是四肢腫脹,小腹微凸的原因,不知不覺又讓你的肚子看起來又大了一圈。掌握以下4大招,擺脫贅肉並改善虛胖體質:1)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運動能提高身體新陳代謝,幫助燃燒熱量,促進脂肪分解,緊實肌膚,讓腹部尺寸和腰圍逐漸縮小,清除水分堆積,每週3-5次幫助燃燒脂肪的有氧運動是最好的選擇,比如:快走、慢跑、室內健身車等等。但必須注意的是運動後不要馬上喝冷飲,吹冷氣消暑,這樣反而會讓活絡的身體機能再度下降,反而達不到促進循環的效果。 2)遠離冰冷的食物 /熱到發昏,食慾不振,只想來一碗透心的冰解熱消暑,剉冰、雪花冰還有冰淇淋和冷飲。冰冷的食物進入人體後,會使代謝下降,降低燃燒熱量的機制,長期下來會讓溼氣聚集,停留在身體裡,讓氣血淤積,導致小腹突出,傷害脾、胃等消化器官,對健康的危害很大,所以平時飲食可以多吃溫熱性食材,如洋蔥、薑、韭菜、等有助於活絡氣血,促進代謝或多攝取有排水利尿的天然食物,如冬瓜、黃瓜、白菜、蘋果、綠豆、無糖豆漿等食物。 3)避開加工食物/ 吃進過多的鈉會導致水腫,但並非只有重鹹的食物含鈉量才高,調味料是高鈉的溫床,勾芡、醬料多的食物也都在危險範圍內,醃製過的肉類,如臘肉、培根、香腸、火腿、或者是貢丸這類加工過的肉品,不僅是高脂肪,鈉含量也比一般食物高,都應儘量避免食用。 4)促進淋巴循環/ 淋巴和血管一樣遍佈全身,淋巴的循環不好,不僅免疫系統容易下降,身體也容易出現水腫,洗澡時以冷熱水交替沖澡的方式,利用水溫的變化,刺激血管運動,或洗澡後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都可以提高身體代謝,促進淋巴循環,改善易胖體質。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肺高壓誤當老症頭?別讓心肺都遭殃!肺動脈高壓因為無特異性,症狀容易被忽略,加上病因多元、病症多樣使得確診時間通常都要耗費2-3年。43歲的干小姐10年前懷孕時出現明顯喘咳、疲倦、水腫等情形,嚴重時甚至連過馬路都會氣喘吁吁,後來在產房大出血,住院長達1個多月,後來才確診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許多患者都因延誤治療導致症狀變得嚴重,有些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甚至出現會「藍唇」症狀。肺高壓加上心臟病的患者易產生「藍唇」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王主科醫師表示,肺高壓源於肺動脈壓力增加導致心臟負荷增加,症狀為容易喘咳、胸痛、頭暈、水腫,某些較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因此出現心臟衰竭,甚至會有唇色變藍的現象發生。肺高壓患者若出現「藍唇」現象,表示症狀已經非常嚴重,王主科醫師表示,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不及早治療數年後會產生肺高壓,易產生「藍唇」,例如心房間隔有破損,若不及時治療,肺高壓產生時,右心的血液流到左心時,也會更容易出現「藍唇」現象,為避免疾病互相誘發造成身體負荷,應盡早安排就醫。患有心臟的癌症一定要積極治療哪些是肺高壓的好發族群?王主科醫師表示,患有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自體免疫系統有問題等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一定要在未發病時積極治療,千萬不要讓它有惡化的機會。早期肺高壓無專屬藥物,因存活率低於癌症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近年來已有多種藥物對於紓緩肺高壓症狀有所幫助,只要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一樣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孕媽咪循環差 4招改善惱人水腫

孕媽咪循環差 4招改善惱人水腫#水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越接近預產期的第三孕期,水腫是很常見的症狀,其中又以腳、手及臉部最常出現腫脹情形。主要是因為逐漸長大的寶寶造成子宮的擴大,因而壓迫到媽咪骨盆處的靜脈、血液循環變差,水分鬱積在組織內形成。如果是因為工作而必須久站或久坐的孕媽媽,腿部水腫的狀況就會更加明顯。一般孕期水腫 4方法這樣處理最有效在懷孕期間因血液回流受阻造成的生理性水腫,多發生在膝蓋以下的下肢部位。只要多休息、把腳抬高、減少下肢靜脈受到壓迫,都可稍微緩解不適,並在生產後得到恢復。但如果是伴隨有高血壓、蛋白尿的水腫,或是分布在全身的水腫現象,就要小心可能是「妊娠毒血症」,透過定期產檢可由醫生進行診斷及適當治療。至於一般孕期水腫,可以這樣處理:1) 不吃太鹹的食物/水腫的孕媽咪要注意鹽分(鈉)的攝取,盡量採少鹽烹調法、少吃重口味食物,尤其是加工或醃漬品更要避免,否則容易因鹽分攝取過多導致水腫狀況加劇。至於水分,則必須適當補充,若攝取不足反而會讓身體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鹽分將滯留體內,水腫會更嚴重!2) 姿勢調整/休息睡覺時最好採左側臥姿、避免壓迫下肢靜脈,睡前將雙腿抬高或將枕頭墊在腳下20分鐘,幫助血液循環更順暢。3) 適當活動/要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著,找時間休息或散步,並可適度按摩改善下肢血流情形。4) 彈性襪及舒適衣物/不得已需長時間久站的媽咪,可以穿上適合自己的小腿彈性襪,來防止靜脈曲張。注意需有彈性、不用過緊,以穿起來感覺舒適為要。另外要提醒,當體重過重或大幅增加時,也有可能是水腫造成,有疑問時應馬上請教妳的主治醫師。(本文摘自/吃對營養順序孕媽咪好孕又快瘦/台灣廣廈出版)

背硬梆梆、腳水腫 電腦病上身

背硬梆梆、腳水腫 電腦病上身#水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稱電腦病的「VDT症候群」受到矚目的時間,應該有長達20年了吧。當身體向前傾一直盯著電腦畫面,用手肘撐著身體敲打電腦鍵盤,持續一、兩個鐘頭都保持這兩種姿勢,脖子、肩膀、背部一定會變得硬邦邦。交感神經亢奮之後,手腳會冰冷、血液循環下降,腳部甚至還會浮腫。如果一直持續上身向前傾的姿勢,隨著交感神經取得優勢,呼吸也會跟著變淺變快,壓力也會讓免疫力下降。深呼吸過度換氣就可能會陷入恐慌我有一位從事和電腦相關工作的朋友。這份工作壓力大到讓他長期陷在恐慌中。當一個人的呼吸變淺變快後,會不自主地反覆深呼吸,如果在深呼吸的過程中過度換氣(呼吸量超過身體的需要),腦內的氧氣過度增加,會讓人陷入恐慌,我的朋友就是這種情形(其實就是「過度換氣症候群」)。這種情形讓他在往後的10年,花了大筆的錢到指壓師那兒報到才痊癒。其實,我有個完全不花一毛錢的預防對策,就是多做「伸展運動」。打電腦每過一個鐘頭就休息10分鐘,動動身體做做伸展運動,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紓解肩頸的痠痛。我朋友就是做了指壓之後,沒有修正上身向前傾的姿勢,所以脖子或肩膀一痛,就貼含類固醇的消炎痠痛貼布。不論是站或坐上身的重心要往後事實上,這類痠痛貼布的副作用足以使人致死,是非常危險的一種產品。簡便的痠痛貼布、消炎鎮痛劑(包括止痛劑在內),都會使交感神經緊張、讓血液循環變差。上身向前傾的姿勢不但會壓迫腸胃阻礙消化,還會造成肩頸的負擔讓人頭痛、頭暈,甚至發生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變。如果情況惡化,疼痛麻痺等不適症狀,今後有可能長伴你一生一世。大家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只要醒著不論是站是坐,都要抬頭挺胸,讓上身的重心往後,腹肌用力並伸展背肌。(本文摘自/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大是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