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

思覺失調症患者 罹代謝症候群機率高

思覺失調症患者 罹代謝症候群機率高#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代謝症候群是指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危險因子群聚現象,也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與腦中風的警訊,需要提早注意及治療。據調查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與一般族群相比,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高出一倍。據衛生署調查研究顯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20歲以上為19.7%,且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而相對於一般族群,思覺失調症患者得到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高。而根據2009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名琪醫師等人的調查,我國思覺失調症患者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34.9%,男31.5%,女38.9%,較一般族群高近一倍。因此,代謝症候群更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必須密切注意的問題。部分抗精神病藥物恐引發北市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陳柏妤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代謝症候群好發因子除了與一般族群相同的原因,例如過量攝取飲食、運動量不足等之外。近年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有較高的可能性產生代謝副作用。但醫師也提醒,切勿自行停藥,應與醫師及照顧者共同討論出最可接受的治療方式,搭配代謝監測及飲食運動的調整。陳柏妤醫師提醒,病患宜保持均衡飲食,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並保持規律運動習慣,以及定期測量腹圍,根據顯示,腹部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是一般人的4到6倍。

驚!每12分半 就有1人死於代謝症候群

驚!每12分半 就有1人死於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10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衍生之相關疾病就佔據5項,總計每十萬人口死亡率高達219.2人,依此估計台灣民眾每12.5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代謝症候群所衍生的慢性疾病,超過惡性腫瘤死亡率,況且部分惡性腫瘤之發生亦與體型肥胖有關。對症下藥 營養、運動都重要面對代謝症候群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應積極控管飲食及運動,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許光宏教授研究發現,更有效率的方式其實是對症下藥,高血脂患者加強營養管控,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指數改善,效果會較為顯著,高血壓及高血糖患者則注重運動,血壓及血糖指數改善情況較佳。該研究將高血脂患者分為運動組和營養組進行健康管控,發現,腰圍同樣瘦2公分,營養組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指數下降情況大於運動組;而高血壓及高血糖患者的運動組,血壓及血糖改善情況均優於營養組。頸動脈斑塊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為避免成為代謝症候群高風險族群,應保持經常性運動習慣,高雄醫學大學楊俊毓教授指出,健走能有效改善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經研究證實,社區民眾進行5個月的體適能有氧健走運動後,體重、身體質量(BMI)指數、腰圍及動脈硬化指數均有下降趨勢。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除了量血壓、血液檢查之外,馬偕醫學院王豊裕教授建議民眾,還可以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或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自己是不是有頸動脈斑塊。他表示,頸動脈斑塊與代謝症候群具有正相關,頸動脈斑塊愈多、頸動脈狹窄程度愈嚴重,或斑塊指數愈高者,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3倍至2.2倍不等;此外,頸動脈斑塊盛行率會隨年齡成長而增加,且男性比例略高於女性。運動習慣以及吸菸及飲酒習嗜好,也是影響頸動脈斑塊盛行率的因素,驗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北醫團隊免費諮詢 為健康把關除此之外,台北醫學大學邱弘毅教授也開發「網健康APP」,搭載生理、飲食及運動紀錄等功能,且有北醫專業醫療團隊線上免費諮詢,透過網健康APP就能獲得即時且完整的衛教資訊,還能參考定期提供的衛教影片,健康自主把關。

防曬過頭易缺維生素D 代謝症候群找上門

防曬過頭易缺維生素D 代謝症候群找上門#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豔陽高照的夏天裡,許多愛美的民眾總是喜歡抹上一層又一層的防曬乳來預防曬黑、曬傷,且甚至就連陽傘、袖套等各種防曬產品,在此季節裡都會紛紛現蹤,但其實這種過度的防曬,容易在無形中阻擋了維他命D的攝取,進而增加代謝症候群、骨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且根據國內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竟有超過8成上班族維生素D不足,其中又以女性、越年輕者問題為嚴重,對此,聯安診所心臟科蔡忠文醫師表示,別以為維生素D的功能僅限於維生素而已,其功能非常廣泛,所以,建議民眾除了可多吃黑木耳、鮭魚、秋刀魚等外,每天也至少曬10~15分鐘的太陽,不能防曬,才能有效補充維生素D。維他命D攝取不足 疾病風險恐激增人體器官與細胞都需維生素D,若攝取不足疾病風險恐激增,舉例來說像是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就較正常者增加了1.5倍、BMI過重率1.5倍、血壓異常率高1.7倍、壞膽固醇異常率高1.3倍、三酸甘油脂異常率高1.4倍、飯前血糖異常率高1.3倍,由此可見,維他命D攝取充足與否,對身體健康而言是種指標。早上十點前 為曬太陽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說,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在理想的狀態下,必須大於30ng/ml,只要低於都屬於不足,因此,蔡忠文醫師呼籲民眾,每天應在早上十點前或下午三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15分鐘,且多攝取木耳、鮭魚、秋刀魚、吳郭魚、香菇、牛奶等來增加維生素D,千萬不要因為愛美過度防曬,將自己的健康置於風險之中。

【免費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

【免費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營養過剩的情況大幅增加,這樣的情形造成許多新的健康問題,而「代謝症候群」就是其中之一,指的是腰圍過粗、血壓和血糖過高、血脂異常等群聚現象,讓健康亮起黃燈,同時也成了罹患慢性疾病的高危險群。為此,亞東醫院特邀吳宛真營養師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講座,教導大家注意平時的飲食狀況,避免代謝症候群找上你,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 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時間:5月5日(二)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免費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

【免費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又容易多吃、少動,造成三高問題居高不下,慢性病罹患率也因此步步高升,而代謝症候群即是慢性病的前兆!大家都知道,健康飲食以及規律運動,使自己保持在標準體重內,可以預防代謝症候群,但到底該怎麼吃呢?對此,亞東醫院特別舉辦「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講座,邀請吳佳穎營養師主講,告訴大家怎麼樣吃得健康,遠離代謝症候群,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時間:3月18日(三)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遠離代謝症候群 預防痛風、肥胖找上門

遠離代謝症候群 預防痛風、肥胖找上門#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生活形態、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代謝症候群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大隱憂,對此,基隆市衛生局表示,根據統計數據指出,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在20歲以上的族群中,有高達19.7%,其中男性20.3%,女性19.3%,且數字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步成長。所以,提醒民眾只要以下5項,大於或等於3項即符合代謝症候群,須多留意:1.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2.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3.空腹血糖>100mg/dl。4.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5.三酸甘油脂>150mg/dl。代謝症候群 與痛風間息息相關代謝症候群除了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肥胖是環環相扣,就連高尿酸血症也與它有關,而高尿酸血症正是痛風的指標,所以,較新的觀念已將高尿酸血症列入代謝症候群的一員。高尿酸血症除了和痛風發作有關外(尿酸愈高,痛風愈容易發作,統計上尿酸>9mg/dl,發作的頻率可高達10倍),身體長期處在高尿酸狀態下,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糖尿病、血糖不耐及肥胖的機率也會隨之增加,相對地,如能有效降低尿酸,血壓跟血糖的控制也會更有效率。高尿酸血症 普遍年輕化隨著經濟成長,高尿酸血症普遍年輕化,重以肥胖人口增加、飲食觀念欠佳又缺乏規律的運動,導致高尿酸血症和代謝症候群人口重疊日趨明顯,所以,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可小覷代謝異常所潛藏的可怕後遺症,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飲食觀念、培養規律且持久的運動習慣,才能與高尿酸血症和代謝症候群說ByeBye。

【醫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

【醫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2005~2008年的全國營養健康調查顯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然而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有鑑於此,為增加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基本了解,亞東醫院特邀施淑梅營養師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希望透過此講座能讓大家知道如何運用飲食有效的遠離代謝症候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時間:12月17日(三)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一樓思源廳洽詢:02-7728-1001

拒絕代謝症候群!謹記健康秘訣遠離它

拒絕代謝症候群!謹記健康秘訣遠離它#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生活方式逐漸西化,代謝症候群已成為國人健康一大隱憂,對此,臺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表示,根據 102 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因代謝症候群所衍生之疾病高達5項,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症候群及腎病變。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血管及腦中風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多 2~6 倍。實踐3D 的健康秘訣 幫助自己遠離代謝症候群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提醒,現代人因生活壓力過大、生活型態不正常,飲食過量及缺乏運動等因素,導致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增加代謝症候群發生的機會。所以,建議民眾藉由實踐 3D 的健康秘訣,幫助自己健康管理,控制血壓及腰圍,男生不超過 35 吋(90 公分),則女生不超過31 吋(80 公分)為原則,來預防罹患代謝症候群。1)Do Control/維持健康腰圍、正常血壓及血糖值2)Do Healthy Diet/選擇健康飲食3)Do Exercise/保持定期運動習慣,並定期接受三高篩檢(血糖、血壓、血膽固醇)及做好體重管理,以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預防代謝症候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