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

少鹽、少糖、少油 遠離代謝症候群

少鹽、少糖、少油 遠離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現代人外食族群眾多,飲食多趨向高鈉、高油脂等不當飲食,因此有代謝症候群民眾日漸增多,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較一般民眾為高,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外食族應把握3少原則台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陳昱竹醫師說,代謝症候群即腰圍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五項指標中,具有3項以上者的人。因此,想遠離代謝症候群,理想飲食應把握3少原則,即少鹽、少糖、少油。少鹽的部分,陳昱竹建議盡量減少使用醃製食品,另外高湯湯底、調味用的醬料等,也都是外食族要特別留意的。而有關糖分攝取,購買冷飲時也建議要留意含糖量,盡量選擇無糖或微糖者飲用。另外,民眾也常會忽略水果所含糖份,像西瓜、芒果等季節性水果,若過量食用也會造成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更是要多注意。在攝取油脂方面,除了要少碰油炸食物外,像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牛油、豬油、奶油等,或是動物內臟,都要盡量減少食用。勿妄想單靠吃健康食品降低三高此外,陳昱竹醫師提醒民眾,市面上有許多標榜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選購時,除了要認明有經過政府認可的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外,健康食品雖具有保健功能,但並非藥品,也沒有藥品療效。因此若是三餐不正常,而只想靠吃健康食品降低血脂肪、血糖、血壓,無疑是本末倒置,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養成熱量控制好習慣 預防代謝症候群找上你

養成熱量控制好習慣 預防代謝症候群找上你#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缺乏運動,使得體內熱量過剩、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等,導致身體中的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血糖升高、血壓上升、血脂過高等不正常現象,進而產生代謝症候群。只是,代謝症候群並不是疾病,而是健康警訊,包括腹部肥胖、血糖、血壓、血脂三高等,皆與日後發生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有密切關係。飲食應謹記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原則基隆市衛生局表示,民眾在平常時應要養成控制總熱量攝取的好習慣,並常吃高纖低脂的食物,才能夠有效的預防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僅如此,預防勝於治療,遠離三高的症狀,要以改變生活型態為主,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標準體重著手,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在飲食方面,把握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原則,多吃蔬菜,適量攝取水果,避免過度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類方面則儘量以白肉取代紅肉,另外,培養運動習慣,盡量達到每天有30分鐘的中強度體能運動,如騎腳踏車、快走、爬樓梯、爬山等,還要維持理想的體重,才能有效避免肥胖的產生。

代謝症候群為警訊 竟有9成民眾不知

代謝症候群為警訊 竟有9成民眾不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你知道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嗎?它指的是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5項標準只要符合三項者,即可能罹患代謝症候群。根據台大生化科技系潘子明教授表示,代謝症候群不是病,而是罹患疾病的前兆。代謝症候群恐增加4倍心血管疾病風險在台灣有9成35歲以上的民眾對代謝症候群完全不了解,且根據調查顯示,35歲以上台灣民眾中有57.1%的人,至少占了其中一項,又以腹部肥胖比例最高占37.2%,接著依序為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然而,在更進一步計算後也發現5個徵狀中符合3個以上的受訪者比例,若以台灣地區來推估,可能有10.6%民眾已經罹患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雖然是罹患疾病的前兆,但仍有50.2%的民眾不清楚它究竟會引起身體哪些疾病,對此,潘子明教授表示罹患代謝症候群可能會引發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此外,代謝症候群會增加4倍心血管疾病和6倍糖尿病罹病風險,因此,提醒民眾應多加留意身體狀況,以避免引起其他疾病。 

醫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

醫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2005~2008年的全國營養健康調查顯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然而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有鑑於此,為增加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基本了解,亞東醫院特邀賴玉釧營養師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希望透過此講座能讓大家知道如何運用飲食有效的遠離代謝症候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時間:4月16日(三)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1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水桶腰、蝴蝶袖? 當心代謝症候群找上你

水桶腰、蝴蝶袖? 當心代謝症候群找上你#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你有「水桶腰」、「蝴蝶袖」嗎?提醒你,可能已罹患「代謝症候群」,因為腰圍過粗(男性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血壓、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過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過低,都是引起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因此,民眾們要多加留意自身健康。控制體重 遠離代謝症候群找上門根據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表示,「代謝症候群」多由肥胖所引起的,它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更名列102年10大死因之中。為了長遠的健康著想,應要有決心控制體重,這樣代謝症候群也會隨之改善,甚至不會找上門來。此外,吳澤誠局長也要提醒民眾,若嫌量腰圍麻煩,也可看褲子腰圍尺寸,男性腰圍不超過36吋(90公分),女性不超過31吋(80公分),就符合正常範圍。最後,也要提醒民眾們,減重不一定要餓得頭昏眼花、全身無力,健康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是控制體重的不二法門,原則為就是飲食定時定量,早餐不能少,食物種類謹記「3少1多」:少鹽、少糖、少油、多纖維,加上規律運動:「每天1萬步,健康不退步」,如此一來就能擁有健康的身心了。

代謝症候群患者罹肝癌機率 高常人2.8倍

代謝症候群患者罹肝癌機率 高常人2.8倍#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民眾或許聽過代謝症候群,它泛指生理代謝層面所有影響心血管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血壓偏高)、血脂異常(三酸甘油脂異常)、糖尿病、(腹部)肥胖和高尿酸等,知道它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但最近的研究分析卻顯示,嚴重程度可能不只如此,代謝症候群還使病患罹患大腸癌、肝癌的機率增加,不可不慎。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廖朝聖醫師表示,根據社區資料研究,男性代謝症候群患者比一般人增加42%大腸直腸瘜肉發生的風險,而女性增加31%。此外,代謝症候群中的糖尿病會造成非C型肝炎病人,罹患肝癌的風險高出常人2倍;高膽固醇且有糖尿病的患者,其罹患肝癌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8倍。藥物、運動、定期篩檢 有效降低癌症發生與死亡率廖朝聖醫師說,代謝症候群患者可透過運動和藥物控制來降低20%大腸直腸癌的發生風險,此外,也能透過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方式,來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根據大型腹部超音波篩檢計畫結果顯示,已經證實民眾透過腹部超音波篩檢,可有效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而免疫糞便潛血檢查也能預測大腸癌發生與死亡率,增加民眾預防的危機意識,透過定期篩檢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及死亡率。

醫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

醫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邀請該單位營養科吳宛真營養師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此次講座內容將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地點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時間:102年6月18日(二)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新大樓1F心臟血管內外科門診候診處洽詢:02-7728 1001

醫訊/銀髮族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

醫訊/銀髮族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照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報告,台灣人代謝症候群罹患率隨年齡老化而有增多趨勢。代謝症候群是代謝異常聚集狀態,指腹部肥胖,血壓及血糖偏高,血脂有點異常的群聚現象。有鑑於此,財團法人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特地舉辦「銀髮族遠離代謝症候群工作坊」,特邀請新陳代謝科醫師、營養師、運動教練等主講。需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銀髮族遠離代謝症候群工作坊時間:102年6月7日~21日;每週五上午9:00~12:00共計3堂課地點:基金會(台北羅斯福路3段245號8樓;近捷運綠線台電大樓站出口2)洽詢:02-2365 7780 轉2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