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

你有代謝症候群嗎?5項指標報你知

你有代謝症候群嗎?5項指標報你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你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嗎?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診斷標準,共有5項指標,只要有其中3項指標,就是罹患了代謝症候群,雖然血壓、血糖和血脂都偏高,可透過運動與飲食來改善;但是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去努力。然而,卻有不少人因為沒有辨法維持健康飲食以及運動,因而使得代謝症候群一發不可收拾,直接進展到慢性病;也因此,代謝症候群的及早介入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代謝症候群 5項指標診斷標準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有五項指標,包括:1)肥胖/男性腰圍≧90公分(35吋半),女性腰圍≧80公分(31吋半)。2)血壓異常/未服用藥物下,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3)血糖偏高/未服用藥物下,空腹血漿血糖≧100mg/dl。4)三酸甘油脂偏高/未服用藥物下,三酸甘油脂≧150mg/dl。(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服用藥物下,男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女性<50mg/dl,只要符合其中三項即為代謝症候群。飲食控制與運動可改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吳逸帆表示,門診中,有很多還處於代謝症候群前期的患者,會透過衛教經由指導飲食與運動來改善,但是每個人的病識感不同,有人很在意,會努力去做,但也有人則是聽聽就算了,過了一、二年之後,代謝症候群就會進展到慢性病。及早藥物治療 可增加胰臟使用時間經由生活型態的改善,大約半年至一年的時間,確實是可以使代謝症候群獲得改善;然而,這對於代謝症候群的患者而言,卻是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卻很難!所以,吳逸帆醫師指出,對於若是檢查發現有代謝症候群,其實是可以及早介入藥物治療,才可以增加胰臟使用時間,也才不會進展到慢性病,而需要使用更多藥物。

年假狂吃少動 4招防代謝症候群上身

年假狂吃少動 4招防代謝症候群上身#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關將近,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歡樂時刻免不了會多吃一點,造成不少民眾年假過後體重增加,但更要小心「代謝症候群」的威脅。而代謝症候群的發生常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不正常的飲食習慣、缺乏規律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更容易吸引代謝症候群上身。肥胖是肇因  規律作息減少風險其實代謝症候群不是病,是病前的症狀,定義是與慢性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聚集,進而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要如何開心享受年假同時又能維持健康,臺南市衛生局叮嚀,只需掌握以下原則:1)烹調時以蒸、煮方式代替油炸,並且少油、少鹽、少糖、少勾芡。2)零嘴淺嚐即可或與他人分享,選擇低卡零食如:蒟蒻乾、非油炸海苔等,取代加工高鈉食品,如肉乾、醃漬品等。3)選擇無糖飲料,且飲酒要節制,小酌不豪飲。4)蔬菜水果的攝取不可少,每天需要3份蔬菜及2份水果;維持每天累積運動時間30分鐘以上。除此之外,衛生局也提醒,年假期間也要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讓作息與睡眠時間正常,才不會因為賀爾蒙紊亂影響新陳代謝,進而增加肥胖的危險。

糖尿病肥胖率近7成 半數沒有運動習慣

糖尿病肥胖率近7成 半數沒有運動習慣#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40歲以上民眾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9.0%,但是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竟高達將近7成,且BMI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糖尿病友,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者竟也高達6成;國健署提醒,體重控制有助於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及血壓控制,要預防糖尿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腰圍反映腹部肥胖 糖尿病風險增國健署邱淑媞署長表示,根據前述調查中,更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上糖尿病友BMI為正常但腰圍超標者(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女性為49.8%,高於男性的13.2%,女性病友是男性病友的3.5倍以上!腰圍能反映腹部肥胖的多寡,藉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也是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一種測量; BMI是國際通用的肥胖指標,但尚無法完全反應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因此,除了看體重、BMI,還要注意腰圍,若是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提醒女性糖尿病友要特別注意,避免成為小「腹」婆。依據前述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上糖尿病友BMI過重及肥胖者,過去1個月沒有運動者近5成,顯示病友在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上仍需加強,鼓勵病友們養成規律的運動,將其融入生活當中,別讓肥胖偷走健康!此外,也給糖尿病友運動時的5提醒:1) 問-詢問醫師/建議先與醫師討論適合病情的運動處方,應考慮運動種類、時間、次數及強度,並配合生活作息,找出適合自起的運動,漸進式的開始執行。2) 護-防護適當/穿著適當的服裝與鞋襪和其他保護物,絕對不可赤腳運動。3) 帶-隨身攜帶/隨身攜帶葡萄糖片、含糖果汁、餅乾等,萬一發生低血糖時,可以立即食用。4) 伴-邀約逗陣/隨身攜帶「糖尿病護照」或糖尿病是別證件,避免單獨一個人運動。5) 暖-做足暖身/運動前後應做適當的暖身和徐緩的運動,運動強度要慢慢的增加。

研究: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

研究: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現代中老年人的煩惱根源,就是害怕身體有代謝症候群,或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如果能夠的話,真希望不要和任何一項扯上關係。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兩項症候群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代謝症候群和阿茲海默症有密切的關係芬蘭的庫奧皮奧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師針對當地居民進行研究,於2006年發表的調查結果中,證實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另外,法國里爾大學地區中心醫院也於2007年發表類似的報告,指出改善代謝症候群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的進程。美國的神經學會也在2006年提出報告,認為皮下脂肪多的人容易罹患認知症。胰島素抵抗性和阿茲海默症代謝症候群引發的疾病中有一項是糖尿病。在檢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健康狀態時,發現多數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性(胰島素不易發揮作用的症狀)偏高,而這也是糖尿病的成因。胰島素抵抗性除了會引起糖尿病,也是造成高血壓、高血脂症的原因。如果胰島素抵抗性增大是引起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注意飲食生活、多運動等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對策,不僅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也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現階段仍無法完全釐清代謝症候群和阿茲海默症的因果關係,最多只能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其可能性。但是,預防疾病只有太晚,沒有太早。要積極吸收醫療資訊,當你瞭解疾病之間的關係時,就會慶幸自己有預先做準備。(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思覺失調症患者 罹代謝症候群機率高

思覺失調症患者 罹代謝症候群機率高#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代謝症候群是指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危險因子群聚現象,也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與腦中風的警訊,需要提早注意及治療。據調查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與一般族群相比,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高出一倍。據衛生署調查研究顯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20歲以上為19.7%,且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而相對於一般族群,思覺失調症患者得到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高。而根據2009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名琪醫師等人的調查,我國思覺失調症患者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34.9%,男31.5%,女38.9%,較一般族群高近一倍。因此,代謝症候群更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必須密切注意的問題。部分抗精神病藥物恐引發北市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陳柏妤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代謝症候群好發因子除了與一般族群相同的原因,例如過量攝取飲食、運動量不足等之外。近年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有較高的可能性產生代謝副作用。但醫師也提醒,切勿自行停藥,應與醫師及照顧者共同討論出最可接受的治療方式,搭配代謝監測及飲食運動的調整。陳柏妤醫師提醒,病患宜保持均衡飲食,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並保持規律運動習慣,以及定期測量腹圍,根據顯示,腹部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是一般人的4到6倍。

驚!每12分半 就有1人死於代謝症候群

驚!每12分半 就有1人死於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10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衍生之相關疾病就佔據5項,總計每十萬人口死亡率高達219.2人,依此估計台灣民眾每12.5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代謝症候群所衍生的慢性疾病,超過惡性腫瘤死亡率,況且部分惡性腫瘤之發生亦與體型肥胖有關。對症下藥 營養、運動都重要面對代謝症候群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應積極控管飲食及運動,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許光宏教授研究發現,更有效率的方式其實是對症下藥,高血脂患者加強營養管控,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指數改善,效果會較為顯著,高血壓及高血糖患者則注重運動,血壓及血糖指數改善情況較佳。該研究將高血脂患者分為運動組和營養組進行健康管控,發現,腰圍同樣瘦2公分,營養組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指數下降情況大於運動組;而高血壓及高血糖患者的運動組,血壓及血糖改善情況均優於營養組。頸動脈斑塊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為避免成為代謝症候群高風險族群,應保持經常性運動習慣,高雄醫學大學楊俊毓教授指出,健走能有效改善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經研究證實,社區民眾進行5個月的體適能有氧健走運動後,體重、身體質量(BMI)指數、腰圍及動脈硬化指數均有下降趨勢。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除了量血壓、血液檢查之外,馬偕醫學院王豊裕教授建議民眾,還可以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或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自己是不是有頸動脈斑塊。他表示,頸動脈斑塊與代謝症候群具有正相關,頸動脈斑塊愈多、頸動脈狹窄程度愈嚴重,或斑塊指數愈高者,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3倍至2.2倍不等;此外,頸動脈斑塊盛行率會隨年齡成長而增加,且男性比例略高於女性。運動習慣以及吸菸及飲酒習嗜好,也是影響頸動脈斑塊盛行率的因素,驗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北醫團隊免費諮詢 為健康把關除此之外,台北醫學大學邱弘毅教授也開發「網健康APP」,搭載生理、飲食及運動紀錄等功能,且有北醫專業醫療團隊線上免費諮詢,透過網健康APP就能獲得即時且完整的衛教資訊,還能參考定期提供的衛教影片,健康自主把關。

防曬過頭易缺維生素D 代謝症候群找上門

防曬過頭易缺維生素D 代謝症候群找上門#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豔陽高照的夏天裡,許多愛美的民眾總是喜歡抹上一層又一層的防曬乳來預防曬黑、曬傷,且甚至就連陽傘、袖套等各種防曬產品,在此季節裡都會紛紛現蹤,但其實這種過度的防曬,容易在無形中阻擋了維他命D的攝取,進而增加代謝症候群、骨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且根據國內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竟有超過8成上班族維生素D不足,其中又以女性、越年輕者問題為嚴重,對此,聯安診所心臟科蔡忠文醫師表示,別以為維生素D的功能僅限於維生素而已,其功能非常廣泛,所以,建議民眾除了可多吃黑木耳、鮭魚、秋刀魚等外,每天也至少曬10~15分鐘的太陽,不能防曬,才能有效補充維生素D。維他命D攝取不足 疾病風險恐激增人體器官與細胞都需維生素D,若攝取不足疾病風險恐激增,舉例來說像是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就較正常者增加了1.5倍、BMI過重率1.5倍、血壓異常率高1.7倍、壞膽固醇異常率高1.3倍、三酸甘油脂異常率高1.4倍、飯前血糖異常率高1.3倍,由此可見,維他命D攝取充足與否,對身體健康而言是種指標。早上十點前 為曬太陽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說,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在理想的狀態下,必須大於30ng/ml,只要低於都屬於不足,因此,蔡忠文醫師呼籲民眾,每天應在早上十點前或下午三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15分鐘,且多攝取木耳、鮭魚、秋刀魚、吳郭魚、香菇、牛奶等來增加維生素D,千萬不要因為愛美過度防曬,將自己的健康置於風險之中。

【免費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

【免費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營養過剩的情況大幅增加,這樣的情形造成許多新的健康問題,而「代謝症候群」就是其中之一,指的是腰圍過粗、血壓和血糖過高、血脂異常等群聚現象,讓健康亮起黃燈,同時也成了罹患慢性疾病的高危險群。為此,亞東醫院特邀吳宛真營養師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講座,教導大家注意平時的飲食狀況,避免代謝症候群找上你,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 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撇步時間:5月5日(二)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