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

有食譜》脂肪是巨量營養素!醫親製「水餃低醣餐盤」教你正確用油

有食譜》脂肪是巨量營養素!醫親製「水餃低醣餐盤」教你正確用油#代謝症候群

大眾刻板印象中「肥胖」的萬惡之首來自於「油脂」,但脂肪其實是人類必須的營養素。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游能俊自身曾BMI大於30,屬於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但他在《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書中說明,食物脂肪對身體有益,即使想要減重,也不該偏廢,應慎選食材和食用油適當攝取,避免營養失衡。以下為原書摘文:

胖到血糖狂飆忌不了口!醫建議「治療2招」讓她3個月瘦9公斤

胖到血糖狂飆忌不了口!醫建議「治療2招」讓她3個月瘦9公斤#代謝症候群

33歲王小姐身高158公分,體重卻直奔7字頭,長久以來不斷嘗試減肥,包括各類藥物、保健食品等,卻又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只是停藥後又因飲食不忌口復胖,走沒幾步就開始喘與心悸,心力交瘁之下,只好到院求診與醫師討論,檢查發現各項血糖數值超標,屬於典型糖尿肥胖症,必須控制血糖並減重。

防跑馬拉松猝死,千萬別熬夜!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必做「護心4招」

防跑馬拉松猝死,千萬別熬夜!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必做「護心4招」#代謝症候群

長期睡眠不足會給全身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像是影響腦運作、讓人容易變胖、注意力不集中等,最近,一篇發表在《分子代謝》(Molecular metabolism)上的研究,則是發現,帶著沒睡飽的身體去做高強度運動,可能會使血液中,與心臟病風險有關的生化指標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風險。

嚼「天然的」檳榔不怕癌?醫警告還有「3種病」別以為吐掉就沒事

嚼「天然的」檳榔不怕癌?醫警告還有「3種病」別以為吐掉就沒事#代謝症候群

知名歌手陳昇在2020年因體檢發現口腔癌,中斷了連續舉辦26年的跨年演唱會,儘管他有定期運動的習慣,仍阻擋不了菸、酒、檳榔3大致癌魔王,所幸在治療後,已於2021年底順利恢復演出。柳營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哲毅就指出,本土研究顯示,若菸、酒、檳榔皆有使用習慣,罹患口腔癌之風險,相較無習慣者,高達123倍。

你有代謝症候群嗎?快用1張表速測你的「代謝靈活度」

你有代謝症候群嗎?快用1張表速測你的「代謝靈活度」#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什麼叫擁有靈活的新陳代謝?「代謝靈活度」指的是身體適應和利用任何可得燃料的能力。如果你剛吃完東西,燃料就是葡萄糖,也就是血糖。如果你一段時間沒吃東西,或者葡萄糖已被消耗殆盡,燃料就是儲存在身體裡的脂肪。如果你曾經健身到「燃脂階段」,代表你已經用光葡萄糖,身體開始燃燒脂肪作為燃料。慢性發炎與新陳代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身體各個機能都巧妙地環環相扣,代謝不靈活既是這些健康問題的潛在肇因,也是後果。這些因素攪在一起就會導致健康失衡,讓你每天都覺得很難受。你的「代謝靈活度」有幾分?幸好,透過重建代謝靈活度,就能停止這種惡性循環,把它反轉成正向的反饋迴路。這裡有一份代謝靈活度問卷,請你根據以下描述跟個人狀況的符合程度,為自己打1、2或3分。1=完全不符合2=有點符合3=完全符合1.常吃點心,手邊隨時準備能量點心。2.很難跳過一餐不吃。3.經常或一直想吃糖或碳水化合物。4.每天一早醒來就吃早餐。5.經常吃過晚餐還是覺得餓,會在睡覺前吃東西。6.斷食18小時感覺像是不可能的任務。7.一整天的能量水平起伏不定。8.下午3點就疲倦不堪,早上起來也是昏沉無力。9.不吃東西大腦就無法有效運作;肚子餓時無法思考。10.太依賴咖啡因和糖提神。11.根據用餐時間安排健身時機,時機必須抓得剛好,健身時才不會太飽或太餓。12.每隔幾個小時沒吃東西就會餓怒或發抖。13.早上不先吃東西就無法健身。14.經常滿腦子想著「要吃什麼」和「什麼時候可以吃東西」。15.常常剛用過餐就又餓了。16.吃糖無法讓你滿足,反而讓你想吃更多糖。17.跳過一餐不吃或延誤用餐會讓你覺得焦慮。18.依賴碳水化合物或含糖食料來提振能量或腦力。19.覺得自己受飢餓和飲食習慣擺佈,失去掌控能力。20.經常看心情挑食物。21.有時就算不餓也在吃東西。22.常透過吃東西舒壓。23.試過幾次戒糖,但是都以失敗收場。24.覺得沒有糖或麵包的人生是黑白的。25.經常感到思緒模糊或難以專注。現在把所有分數加起來。如果你的分數是:_____。超過40分:代謝不太靈活如果你是這個分數,你的代謝靈活度已經受到影響。食物渴望、飢餓信號、情緒不穩和能量起伏不定,都讓你感到苦不堪言。你可能得靠大量咖啡因或糖和碳水化合物來調整情緒和能量。如果這是你的寫照,放心,不只你這樣呢。幸好這也代表你有很多進步空間,可以期待代謝靈活度為生活所帶來的暢快感受。「4週彈性斷食計畫」將為你帶來可量化的、改變人生的成果!記住,斷食第一週身體可能會有點嚇到,如果身體需要習慣一下,可以重覆第一週的計畫,再進到第2、3、4週的階段。30~40分:代謝還算靈活如果你的分數超過30但低於40分,你的代謝有點不靈活,但還沒完全被飢餓感和食物渴望控制。可能是因為你有做一些事來支持新陳代謝,防止潛在的健康失衡和代謝不靈活。即便如此,你的努力可能沒什麼太大效果。好消息是,「4週彈性斷食計畫」教你從整體角度達到代謝健康,讓你消除所有不利因素,真正獲得代謝靈活度。如果你正好落在這個區間,一定要嘗試計畫裡的充碳日,或許能讓你進一步提升代謝靈活度。30分以下:代謝完全靈活如果你的分數是30分以下,你的代謝靈活度很不錯,本身的飲食習慣也可能有利促進新陳代謝。話雖如此,代謝靈活度就像肌肉,必須持續鍛鍊才不會流失。再說,從我多年診治世界各地病患的經驗來看,即便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人,也有需要加強的地方或自己沒發覺的潛在問題。如果你的分數很高,也有上述健康失衡問題,放心,不只你這樣呢。雖然感覺上你得努力好久才能達到代謝靈活度,不過事情沒你想得那麼困難。這是因為「4週彈性斷食計畫」不只是一套斷食計畫,更是設計來針對並一次解決代謝不靈活、慢性發炎、腸道健康問題、慢性壓力,以及胰島素阻抗等所有問題。這計畫不是只講斷食而已,還介紹吃什麼、怎麼吃、何時運動,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壓力等等資訊。完成這個計畫之後,你就可以放心相信身體只在真正需要燃料時才會餓,而且只會想吃適合它的食物。一旦獲得代謝靈活度,你就終於可以消除餓怒、貪食、嗜糖腸道菌滋生、荷爾蒙失衡,以及炎症等等干擾因素,進而聽到身體真正的需求。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會達到最佳狀態。(本文摘自/直覺斷食法:找回身體判斷力,啟動正確飲食時鐘的4週間歇斷食計畫/采實出版)

小腹難消!當心內臟脂肪讓癌症上身醫教「這招」消脂

小腹難消!當心內臟脂肪讓癌症上身醫教「這招」消脂#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什麼明明看起來很瘦,卻有內臟脂肪的囤積?比較一下:一個身高173公分、體重67公斤的上班族,BMI值22沒超標,但體脂肪測出來為25%。另外一個身高176公分,體重96公斤的體育選手,雖然BMI值為31,但體脂肪率只有17%。這兩個人誰比較健康呢?上班族這位雖然看起來體格中等,但由於沒有運動,累積了較高的體脂肪率,就是一種隱藏性肥胖。 與慢性病、罹癌機率有關日本醫學博士、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指出,內臟脂肪主要藏身在皮下脂肪處,位置正好就是腸胃周圍,也因此如果時間久了慢慢累積,經年累月就會形成一個明顯的肚子,這就是為何腰圍大小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 他引述美國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一份報告,針對超過12,785名的18歲成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即使BMI值正常,但內臟脂肪肥厚者的死亡率超過正常人的2倍以上。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達2.75倍。此外,內臟脂肪會釋放各種發炎物質,讓身體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慢性發炎,也提高了罹癌的機率。 日本糖尿病內科醫師水野雅登也表示,內臟脂肪多的人特質就是通常在攝取營養上,醣類攝取較多,但是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等,加上沒有培養運動習慣,因此燃燒脂肪的機會很少。甚至有種說法是,當體質已經習慣這樣的模式會很難扭轉,因此改變飲食習慣與運動是刻不容緩的事。 維持線條體態  更要從內臟脂肪下手如果想要維持體態者更需要重視營養素的調整,尤其是減重時期,如果沒有補充蛋白質,很可能即便體重減輕卻仍然不覺得線條變得緊實,因為減到的反而可能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因此,觀念的釐清非常重要。 那麼究竟要怎樣消除內臟脂肪?除了飲食,運動的搭配更是關鍵。飲食上除了要有足夠的蛋白質之外,也應該多補充維生素B群與C,這些對於代謝脂肪有一定效果。至於運動則建議在飯後的一小時來進行,等到完整消化之後,飯後進行不激烈的運動是最有效的,甚至只要花十分鐘做些簡易的有氧運動,就能讓體內葡萄糖轉換為熱量,進而減少脂肪堆積。

要腰瘦!內臟脂肪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

要腰瘦!內臟脂肪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國拚疫苗覆蓋率目前已超過三成,施打年齡層也向下展開,其中第二輪施打的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仍是被討論最多的族群。當中除了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生殖泌尿及肺部呼吸等疾病外,很大一個族群就是三高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而這從三級警戒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多數具三高慢性病史可得到證明。千禧之愛基金會於8月9日「89量腰日」,呼籲三高慢性病的代謝症候群患者,疫情期間應更積極於瘦腰及控制三高,才能讓防疫效果加倍。內臟脂肪過高 疫苗效果可能打折扣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至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6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這也表現在肥胖人口較多的國家,疫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比起其他國家高,顯示肥胖確為疫情傳染的關鍵。而相較BMI身體質量指數,內臟脂肪囤積之腰圍大小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的人其新冠肺炎疾病預後更不佳。45歲以上民眾逾半過胖 飲食採三低一高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醫師表示,因代謝症候群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巨噬細胞活性降低、B細胞和T細胞的反應受損,種種因素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國外研究也顯示,腰圍過大者接種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低,這是因為疫苗的作用必須要透過免疫細胞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但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促炎因子,會使免疫反應失調或免疫細胞反應降低,導致疫苗接種結果不如預期。提醒腰圍過大又有三高的民眾,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才能在疫情中自我保護。蔡克嵩表示,台灣45歲以上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 (BMI在24-27 kg/m²為過重,BMI ≥27kg/m²為肥胖),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飲食則以「三低一高」原則,透過低油、低糖、低鹽、高纖飲食,控制好三高指數,同時定期量測腰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