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4歲張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今年1月因心肌梗塞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出院後持續使用抗血小板藥物(Clopidogrel)及抗凝血藥物(Coumadin)。最近因天氣變化大引起關節疼痛,至診所開立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止痛藥,幾天後卻出現上腹悶痛、接續黑便症狀、甚至休克,急診入住加護病房,利用胃鏡檢查後診斷為「胃潰瘍出血」。消化性胃潰瘍冬季為好發高峰,較夏天增加2成5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安表示:不少疾病的好發度跟季節變化有相關,消化性潰瘍就是其中一種。除了天氣變化造成腸胃問題外,另有服用「通血路」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甚至因肺病或風濕免疫問題,而使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消炎藥之患者,更是消化性潰瘍的高危險群。陳建安指出,常見的消化性潰瘍包含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人尤其在吃飯前、後更為明顯。依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107年至109年間因消化性潰瘍或出血至急診的病人,冬季12~2月有967人,比起夏季6月~8月的770人,增加近2成5;其中1月比起7月的病人數量相差高達5成。最主要可以歸類為以下3大原因:消化性胃潰瘍「致病3大原因」1. 生理的影響:研究發現,天氣冷跟一些黏膜保護因子的減少有關,像是熱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現減少,胃黏液的厚度較薄等。另外天氣冷、氣溫驟降也會造成生理上壓力,進而增加腎上腺素(adrenaline)及正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的分泌,促使腸胃道血管收縮,減少腸胃道血流,這都跟潰瘍風險增加有關。2. 藥物的使用:天氣變冷,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病人增加,這些病人常需要使用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的藥物;天氣驟變也常見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的急性發作,在治療上增加類固醇的使用;而關節炎發作,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類固醇等,也容易造成消化性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的風險。3. 幽門桿菌感染:此外,很多病人除了以上2種原因,同時還合併有幽門桿菌的感染。幽門桿菌感染雖然跟天氣變化沒有什麼關係,但幽門桿菌已經證實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與胃淋巴癌的危險因子,消化性潰瘍病人若能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潰瘍復發率就可從50%降到10%。陳建安補充,天氣變冷、溫度降低易造成消化性潰瘍外,壓力大、情緒緊繃也易導致消化性潰瘍機率,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甚至類固醇藥物者更要特別注意;若出現腹痛且狀況加劇,應儘速就醫積極治療,以免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