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糖尿病友冬季火鍋 營養師教您健康煮

糖尿病友冬季火鍋 營養師教您健康煮#養生

寒冷的冬天最想來一鍋熱呼呼的火鍋,羅東博愛醫院營養科和糖尿病友分享冬令火鍋烹煮秘訣,建議火鍋的主食、肉類各兩至三份,並多選擇青菜及蒟蒻絲、牛蒡等低熱量食材,再搭配自製的『養生輕味香橙醬』,病友可以吃得健康又開心。羅東博愛醫院舉辦「糖尿病友健康飲食教育講座」,多位糖尿病友參加,現場端出豐富的菜色,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曉蓮提醒病友,冬天吃火鍋之際,務必注意食量及熱量。營養師李秀利表示,糖尿病友的飲食須注意糖類及肥肉的攝取量,首先火鍋高湯上,建議採用小排骨熬煮後冷藏,想煮火鍋時從冰箱裡頭取出撈起油脂再煮湯,或加一些可使湯頭鮮美的洋蔥、白蘿蔔、番茄,使高湯低脂又健康。食材的挑選上,李秀利說,主食部分建議選擇兩到三份,每一份大小不一,如飯類是50公克是一份,玉米三分之一根也算一份;肉類部分也選擇兩至三份,建議多選脊肉,約三個手指頭大小為一份,如果怕口感太老,把肉沾上蛋清下鍋燙熟,依舊可口,另低脂的海鮮也不錯,仍須注意不可過量,至於魚餃、燕餃等加工食品少吃為妙。蔬菜部分,如白菜、高麗菜、蘿蔔、茼蒿、玉米筍、金針菇可以多選幾樣,蒟蒻絲、牛蒡等低熱量食材也可選用,增加多樣性外,也不容易發胖。另外,火鍋沾醬五花八門,活動現場教導自製的『養生輕味香橙醬』,營養師準備一顆金棗及檸檬、枊丁各半顆,先將半顆檸檬、柳丁擠汁,再將金棗切末,並添加醬油、代糖、薑末各少許,味道清爽的沾醬即完成,熱量僅卅、四十大卡。

東方人的養生秘方:黃豆

東方人的養生秘方:黃豆#養生

黃豆,中國人稱它為「大豆」。據傳說,五千年前神農氏命名了五種神聖穀類,黃豆即是其中之一,到了公元前300年,黃豆、小米成為中國北方主要的農作物。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近年來,營養界開始注意到黃豆,陸續研究並發表許多其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報告,也使人們對黃豆不夠美味的印象,逐漸的改變。黃豆食品不僅受到素食者的青睞,也為注意健康的消費者開始喜愛。一、黃豆的營養黃豆的蛋白質足以提供人體需求。整粒的黃豆,組織較硬,不易消化,且黃豆中含有阻礙胃的消化酵素-胰蛋白酶(Trypsin)的物質,會影響消化率,但可經由加熱或將黃豆搗碎(豆腐、豆皮),或以菌類分解其成份(納豆、臭豆腐)等的方式,提高消化、吸收率至85-95%。臺安醫院營養師劉啟琴表示,黃豆蛋白質,含有大部份人體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儘管缺乏其中一種甲硫胺酸,但確符合人體的需求。一些實驗的結果,發現黃豆的「蛋白質效率」,即其蛋白質的消化程度與氨基酸的型態,與牛奶、肉類相近。同時,如果每天或每餐與穀類、核果、種子等食物搭配一起吃,可達到「互補作用」,而提昇蛋白質的質與量的效果。專家指出,一般人以體重每公斤攝取0.8公克的蛋白質,便足夠身體的需要。因此,想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極其容易的。除非特殊的情況(如:發育中的孩童、孕婦等) ,否則沒有必要採取高蛋白質的飲食,再說蛋白質過量反而不利健康。此外,黃豆可減低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及總熱量。由於動物性食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及少量不飽和脂肪酸,而大部份植物性食物,卻相反。以黃豆為例,約50%的脂肪為亞麻油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份,而不像飽和脂肪酸會使體内的膽固醇提高,因此,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令人感興趣的,是它所含的亞麻油酸中,Omega-3脂肪酸佔了約8%。Omega-3脂肪酸主要出現在魚類,可減低心臟病的罹患,及有助嬰兒腦部的發展,雖然黃豆油所含脂肪酸與魚油的脂肪酸不是相同,但進入人體後,黃豆脂肪將可轉換成魚油脂肪類,但經烘烤、加工食品過程中,通常75% Omega-3脂肪酸會流失。另外黃豆油經過氫化後會轉變成Trans脂肪酸,及增加飽和脂肪酸的形成,反而對人體健康不利。黃豆,除含豐富的蛋白質及油脂外,還含有其它的營養素,如鈣、鐵、鋅、維生素B群及大量的膳食纖維,在人體内都參與調節生理的功能。二、可減輕或預防疾病黃豆食物中已經確認含有15種植物性化合物的異黃酮素,它們有植物雌性激素、抗氧化劑及蛋白質抑制劑的功能,其中的吉尼斯旦(Genestein)及代得仁(daidzein)受到科學家的特別重視。這些異黃酮素,不僅可防癌,同時也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骨質疏鬆的危險性及減輕一些婦女更年期的症狀。◆ 癌症營養師劉啟琴指出,異黃酮素是一種植物雌性激素,其化學結構與動物雌性激素類似,可阻擾乳房細胞接受過多動物雌性激素的機會,避免細胞突變而發生乳癌。其他異黃酮素亦有可能增長經期及遲緩閉經期,而減少乳癌的危險性。此外,一些實驗亦顯示,當正常細胞一旦發生突變,細胞的繁殖會增快,必須生成新的血管來供應氧氣及養份支持它的生長,而吉尼斯旦,可阻止新血管的生成,斷絕供給突變細胞的養份。因此,可達到預防乳癌、結腸癌、肺癌、攝護腺癌、皮膚癌、及血癌等作用。◆ 心臟疾病最近新的臨床研究亦顯示,黃豆中的異黃酮素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而黃豆中其它的物質,如:植物固醇及皂素亦能阻止飲食中膽固醇的吸收,而增加排出體外。因此,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骨質疏鬆不同文化、不同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決定人們是否會罹患骨鬆症。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由於鈣質的攝取不足、老化及女性荷爾蒙的缺乏,罹患骨鬆症的機率顯著增加。除了牛奶、奶製品、小魚乾等含豐富的鈣質外,其它許多植物來源的食物,亦含有豐富的鈣質,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豆腐、芝麻、髮菜等。如果我們有均衡的飲食,每天攝取的鈣質,要達到建議攝取量(800-1000毫克),不是很困難。為避免骨鬆症的發生,攝取適量的鈣質是需要的,同時還需要仰賴維生素D的補充,幫助鈣質的吸收,及適當的運動,來加強骨質。另外,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攝取高蛋白、高磷食物、及飲用咖啡、酒或抽煙等,均會影響鈣質的吸收與流失。根據一些骨鬆症的研究,顯示骨鬆症發生比率最高的國家,如:美國、瑞典、芬蘭、英國等都是消費奶類、動物性肉類最多的國家。以肉類為主的飲食,會導致尿液中鈣質量大幅增加,對骨骼產生不良的影響。而素食者,即使純素食,骨質疏鬆症的罹患率卻較低。有一種說法,可能是動物性蛋白質,含有硫的氨基酸較多,代謝後形成硫酸鹽易與鈣結合,進而將鈣隨尿液排出體外,而黃豆蛋白質含有硫的氨基酸少,較能保留鈣質在體內。其它研究亦發現,多吃黃豆的婦女,其腰椎骨的礦物質及骨質密度皆有明顯的增加,可能與吉尼斯旦可抑制硬骨細胞的活性有關。◆ 更年期症後群最近臨床實驗指出,異黃酮素可減輕婦女更年期的症後群,如:熱潮紅、盜汗,及心悸等。熱潮紅,其發生在世界各地的頻率相差很多,在歐洲,停經期婦女的發生率高達70-80%,在中國大陸只有18%,而新加坡為14%,其中最大的差別可能是東方人的飲食中多攝取黃豆蛋白及植物雌性激素(異黃酮素)。其它研究亦發現,日本婦女在尿中所排泄的雌性激素比歐美多一百到一千倍。因此證實,異黃素是可紓解更年期的多種症狀。

選用天然調味品 烹調呷健康

選用天然調味品 烹調呷健康#養生

料理食物使用調味料,主要的目的是增加食物美味、口感、提升對食物的接受性及保存食物等。由於科學的進步,近些年來,市面上的調味料及添加物的種類繁多,導致人們的味覺遲鈍、口味變重、及不當的攝取而影響身體的健康。日常使用的調味料,如:糖、鹽、醬油、 醋、辣椒、胡椒、蔥、蒜、豆辦醬、芥末、酒、蘇打、鹼、發粉…等。但主婦的你、我使用調味料只是為了好吃還是為了健康?美國羅馬琳達醫學院曾經作了一項食驗,將1種藥物(組織氨)、4種刺激性的調味料(乾紅椒、芥末、胡辣椒、丁香)溶於水中,形成膠液,經由胃管注入狗的胃中。每日重覆注射,2-6天後,結果顯示:有25%-66%的狗發生胃潰瘍,80%-100%的狗胃發生生理改變:即胃黏膜水腫、充血潰爛。其它的研究亦顯示,芥末、辣椒、胡椒粉、紅番椒粉(chili)等含有類番椒素(Capsaichinoids),是一種具有刺激性的含酚化合物,過量使用,可能會嚴重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的分泌,引起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亦可能會造成對泌尿道的刺激,引發腎炎、腎盂炎。此外,一些經過發酵、添加防腐劑及人工添加物的調味料,食用過多亦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不用人工香料,要用什麼健康調味品? 臺安醫院營養師劉啟琴建議,使用天然溫和香料,如:蒜、韭菜、青蔥、洋蔥、芫荽、胡蘿巴香料、迷迭香、百里香、巴西里、鬱金香粉、薄荷葉、時蘿草、甜羅勒等,不僅可添加菜餚的香味、顏色、保存,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及植物性化合物等。根據一些研究報告顯示:選用天然香料作調味品,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的發生率。一、天然香料與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1.蒜頭:含有豐富的蒜頭素(allicin)、硫化物及植物性化合物。臨床研究顯示:每天食用1/2-1瓣的蒜頭,有助抗凝血、放鬆血管、清血及降低高血壓及膽固醇,此外,還有殺菌的作用:抑制細菌、黴菌、及病毒的生長。2.洋蔥:與大蒜含的多種硫化物類似,可抗凝血、抑制血塊的形成,助消化及通便。研究報告亦顯示:洋蔥的萃取物可能有降低氣管的痙攣,可用來治療氣喘及氣管炎。另外,如:洋蔥、迷迭香(rosemary) 、山艾尖(sage)、百里香(thyme)及其他溫和香料,因含有豐富的類異黃素(flavonoids),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避免低密度脂蛋白(LDL-C)被氧化,形成血栓,抗發炎,可預防中風及心臟病的發生。3.亞麻子(flaxseed):亞麻子含少許飽和脂肪酸,卻含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植醇及水溶性纖維素。可將亞麻子磨碎加在穀類中,做成烘焙食品,有堅果粒的口感。常食用,有助降低血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抗凝血,但不會影響血中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4.胡蘿巴香料(Fenugreek):多用在印度的菜餚中,因含豐富的皂素(Saponins)及水溶性纖維素,可降低血膽固醇。此外,檸檬草及薄荷香料中因含萜類(Tepenoids)的物質,亦有抑制膽固醇合成的功效。二、天然香料與糖尿病的控制飲食與運動有助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根據一些臨床實驗報告:常食用一些香料對血糖的控制是有益的。如:胡羅巴子((Fenugreek):含豐富的水溶性纖維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劉啟琴營養師指出,印度曾經作一項研究,在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加入脫脂的胡羅巴香料(每天食用25-100毫克),10天後,患者的血糖、尿糖有顯著的改善,而胰島素的反應亦降低。此外,血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LDL-C)亦降低20%,但高密度脂蛋白(HDL-C)卻不受影響,不僅有助患者血糖的控制,亦可降低高血脂併發症的發生。其它香料,如:亞麻子、大蒜、洋蔥、月桂葉、小茴香及鬱金香等亦可能有助血糖的控制。三、天然香料與癌症的預防:劉啟琴營養師表示,一般常用的天然香料已被證實有抗癌的特性,這些香料包括:亞麻子、青蔥科(大蒜、洋蔥、韭菜)、薄荷科 (甜羅勒、俄勒岡、薄荷)、薑科(鬱金香)、繖狀花科(巴西里、大茴香、小茴香、蒔蘿草、芹菜、芫荽等 )。根據美國愛荷州的一項實驗顯示:大蒜中含的硫化物有降低胃癌及直腸癌的發生率。在荷蘭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多食用洋蔥(每天至少半粒)較不常食用洋蔥的的人減少50%以上罹患胃癌的機率。亞麻子內含有豐富的木質素(lignans)被認為有降低乳癌的機率,而鬱金香中含有一種類薑黃素(curcuminoids),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效。其它如:帶有甜味,又微辛辣的甜紅椒或乾燥後磨成的粉,常用於菜餚的盤飾、蕃茄醬料、沙拉醬及湯內,以添增食物的紅色色澤及香味,因其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多使用,亦有降低癌症的發生。五穀、水果、蔬菜,豆類、堅果及種子類搭配天然溫和香料,依最自然、最簡單的方法調製,便是最有益、最養生的食物,其足以增添人的身體和心智方面一種堅強耐久的能力,是其他複雜而刺激性的食物所不能供給的。

透視醬菜的營養陷阱

透視醬菜的營養陷阱#養生

苦日子有的挨了!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今年第三季經濟負成長一.○二%,創下近七年來最大的衰退幅度,主計處同時預估,今年第四季以及明年第一季也將分別負成長一.七三%及○.三一%。歲末寒冬看到這數字,心頭更冷了,連續三季的負成長代表我國經濟已步入衰退。台灣民眾因受到股災影響,財富大幅縮減,導致民間消費負成長,不難想像這一波全球景氣衰退,已經迫使得民眾必須縮衣節食度過經濟寒冬,不但減少娛樂消費,就連花在日常三餐的開銷,每一塊錢都要計較。越來越多的外食族開始改變,不上館子,改成自己在家煮飯比較省錢,甚至進一步自己醃醬菜,跟苦日子長期抗戰。◆ 透視醬菜的營養陷阱一般民眾可能會覺得醬菜高纖、低油、好下飯,卻忘了製作醬菜的普遍方式就是鹽加的多、糖更不能放太少,以便長期保存並且讓口味不要太「死鹹」。現代人注重養生飲食,低鹽、少糖是基本原則,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民眾對於高鹽、高糖的醬菜更應該敬謝不敏。而有些醬菜因為要直接生吃,所以民眾會用自來水加鹽巴,把醬菜洗個幾次,這不但會造成水溶性維生素嚴重的流失,也可能因為生水不淨而引起腸道問題。羅東博愛醫院李玉珍營養師建議自製醬菜的民眾,想要改善醬菜高鹽、高糖的陷阱,最好是改變保存方式。改以「低溫冷藏」,便能減少糖份及鹽份的添加,清洗過程使用冷開水,不僅衛生也可以延長醬菜的保存時間。在一片經濟不景氣、物價高漲的情形下,想節省開支以醬菜取代其他食材的作法,值得商榷。如果以少量醬菜和新鮮蔬菜魚肉食材兩者互相搭配,取醬菜的高纖、低油,以及新鮮食材豐富的維生素及抗氧化營養素,營養較為均衡,才是勤儉的宜蘭人最佳的選擇。

永不復胖的健康自然療法

永不復胖的健康自然療法#養生

透過正確的飲食與充分的運動,你也許已經瘦了下來,但這樣還不夠,因為你還不知道有一個永不復胖、常保健康的秘方,那就是「NEWSTART新起點」自然療法。它包含以下八大健康原則──Nutrition(營養)、Exercise(運動)、Water(水)、Sunlight(陽光)、Temperance(節制)、Air(空氣)、Rest(休息)、Trust(心靈依靠)。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群表示,良好的健康,不是偶然就有的,而是用不變的生活規律與和諧生活建立起來的;相對地,疾病也不是沒有起因的,憂鬱、錯誤的飲食、欠缺休息與運動等不良習慣,都為疾病滋生準備了溫床。因此,除非用規律、節制的生活來調整,否則期待遠離疾病永遠只是夢想。現在,你不需要昂貴的減肥藥物或健康食品,「新起點」就能帶給你身、心、靈全面的健康管理,它們貼近自然,也簡明易懂,只要你能下定決心,改變原有的不良行為,遵循這八大健康律過生活,減肥一定事半功倍,更能贏得一生的健康。★Nutrition 營養早在2500多年前,醫學鼻祖──西波拉底就提出以下理念:如果你生病了,你的藥物應該就是你的食物。藥物不能隨便亂吃,食物當然也是,現代科學已證實,疾病與飲食息息相關,你所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會大大影響壽命的長短。因此,健康的身體仰賴良好的飲食,只有吃正確的食物,才能幫助我們遠離疾病。想要攝取充足的營養,除了均衡飲食,我們更建議大家選擇有助減輕多餘體重、增強免疫系統,並可清除膽固醇、脂肪的天然營養素食;而且,請大家盡量選擇有機農產品,雖然它的價錢比較貴,卻能補充人體適當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及一些微量元素。★Exercise 運動活動,是我們生存的定律;不活動,是釀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運動能增加並調和血液循環,加強細胞補給與清除廢物的能力。運動有助控制體重,使肌肉結實、強化骨骼,也可以增強心臟能力、增加肺活量,強化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多種疾病的機率。另外,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嗎啡荷爾蒙,這種「快樂酚多精」可以除去緊繃肌肉,讓人心情輕鬆愉悅,減少憂慮及壓力,創造心靈的平和、增加幸福感。因此,運動的人不但體力佳、心情好,也更有自信。★Water 水人的身體裡,水分就佔了60%左右,它們存在於血液與各組織器官中,正常的人體功能,完全仰賴這些水分的平衡。水分可以溶解並載運營養素,讓它們被細胞吸收;同樣地,細胞老舊廢物與毒素,也可以隨同水分排出。另外,水分也是調解體溫、潤滑器官組織的重要元素,並參與體內物理與化學反應,因此我們可以幾天不吃東西,卻不能不喝水。有人害怕水喝得太多會水腫,「連喝水都會胖」,其實,只要不是心臟病、腎臟病、肝硬化和糖尿病患者,多喝水倒無妨。對減肥者來說,多喝水尤其重要,因為水不但會讓人有飽足感、降低食慾,還會加速分解脂肪,並與高纖食物合力清除腸道、防止便秘。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群建議,我們只要在每天早晨起床時,空腹喝一大杯500㏄的水,就不會有宿便。但要注意的是,別在用餐前30分鐘、用餐時或用餐後2小時內喝太多水,或食用含水分過多的食物,因為這樣唾液和胃液都會被稀釋,影響胃的消化。最好是餐與餐之間多喝水,讓皮膚長效保濕,對器官也好;如果在睡前30分鐘喝一杯冷開水,還能幫助皮膚柔嫩光滑。建議大家每天至少喝8杯水,排毒、減肥兼清除宿便,還可幫助抵抗疾病,好處多多哦!★Sunshine 陽光東方女性愛美白,所以往往不敢曬太陽;其實,只要不過度曝曬,做好防曬處理,陽光不但不可怕,還對人體有益。研究顯示,每天照射陽光15分鐘,就能得到充足的維生素D。陽光也具有殺菌、抗病毒能力,讓身體產生抑制癌症的抗體;它還能減少血中膽固醇、降低血糖、增加紅血球帶氧的能力,並降低高血壓、降低心律,強化心肌力量、促進肝功能運作與傷口癒合。另外,曬太陽更能帶給你好心情,因為陽光能刺激腦部產生多種荷爾蒙,對心理壓力的抒解很有效。大家不妨選在紫外線指數較低的時間(如夏天的早晨或傍晚),到戶外走走運動一下,來一趟大自然的SPA洗禮吧!★Temperance 節制現代人總是成天喊著忙!忙!忙!所以習慣藉由煙、酒和咖啡因(茶或咖啡)來提神或抒解壓力,有些女性甚至以「酗」咖啡為樂,渾然不覺體內骨質的快速流失。對於這些早已被醫學研究指出有害的生活習慣,我們都應該盡量節制,若能戒除當然更好。除此之外,其他看起來有益的事物,例如飲食、視聽、運動、工作、睡眠等也應該節制,否則還是有可能變成貓熊或豬公豬母哦!★Air 空氣城市不但生活節奏緊湊,空氣污染也很嚴重,因此,利用閒暇時間到大自然走走,呼吸帶有負離子的新鮮空氣,對現代人來說非常必要。負離子可說是「空氣中的維生素」,對人體有淨化血液、活化細胞、增強免疫力、調整自律神經等好處。多呼吸新鮮空氣,會讓你的身體和心情都變好,減壓效果一級棒!所以啦!假日別再悶在家裡看電視了,到郊外瀑布、溪流、森林或山谷間走走吧!★Rest 休息近年來,「過勞死」的新聞經常出現,雖然這種猝死看起來非常可怕,卻也提醒大家休息的重要性。我們一天的睡眠時間,至少要7~8小時,而且應在午夜前就寢,且要有深層睡眠的良好品質,大腦才能得到徹底的休養。除了睡覺外,靜思、聽音樂、繪畫、園藝、看書、郊遊、與寵物玩耍等都算休息,每天請多利用零碎時間,從事這類有益活動;如果能每週抽出一天時間,遠離繁重工作與生活,從事這類活動,更能讓身心完全放鬆。★Trust 心靈依靠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不可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而仍心存憂慮、恐懼、怨恨、厭惡、空虛等不良情緒。為自己建立良好信念吧!相信你可以克服一切,就可以得到心境的平安。

補冬養生避「四高」 呷補!呷巧!不三高!

補冬養生避「四高」 呷補!呷巧!不三高!#養生

「立冬」是農曆冬季開始,依習俗立冬日是要進補,坊間對於進補不外乎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十全及八珍等補品。但營養師提醒說,這些補冬補品容易含有四高:「高熱量」、「高蛋白」、「高油脂」、「高膽固醇」,主要原因是因為進補食材使用上偏重於油、高湯、肉類及內臟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吳雅惠表示,國人飲食在油脂與蛋白質比例上已較偏高,在立冬這個節氣的補品,對於已是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慢性病患或者是欲要體重控制者,在飲食上是ㄧ大挑戰。吳雅惠說,古云:「健康之道,在於養生,養生之本,在於飲食」,所以針對慢性病患補冬藥膳飲食,她有一些小撇步要告訴大家,讓大家在冬令進補時也可以吃的很健康、無負擔。對於已是「三高」的人要做到:一、肉類選擇要適當:捨棄內臟類、大塊含肥肉及皮的肉,改選擇帶骨肉類,如小排骨,如此不但可使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攝取量減少,連帶肉類攝取量也下降,而在視覺效果上份量也較多。二、 份量選擇要計畫:肉類份量對於控制「三高」有絕大關係,所以可以將補品肉類當正餐主菜,且要按照平時份量食用,如此肉類才不會吃過量。三、 用油控制要得宜:油量太多是一般進補常見到問題。要降低用油量,可將肉類用熱水先煮至半熟,鍋內放少量油將辛香料爆香,再放入半熟肉類拌勻,如此可減少用油去拌炒肉類到沒有血水。四、 蔬菜纖維不可少:進補之餘不要忘了纖維對慢性病的好處,另外要補充或添加進補品內1-2份蔬菜,或是可添加低卡路里高纖食材來增加食物豐富性及飽足感,如菇類、蒟蒻製品等。五、 油炸食品要止步:對於油炸製品儘量少使用,或是以相似品來替代,如油豆包或油豆皮,以新鮮豆腐或凍豆腐來替代。六、 湯水適量少浮油:藥膳煮好時要將浮油去除,避免喝湯時,喝下太多飽和脂肪酸及熱量,對於痛風患者,肉類藥膳湯內含有較多普林,不宜大量喝藥膳湯汁。七、 沾醬宜少不宜多:一般沾醬大多屬重鹹,如豆腐乳沾醬等,對於要控制血壓的人使用沾醬可加少許熱開水稀釋使用、少量沾取食用或者可利用蔥、薑、蒜、辣椒、適量醬油等來調味,避免鈉鹽攝取過多。進補時若能充分運用以上小撇步,方能養生與健康兼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為使慢性疾病病患在這冬令時節也能輕鬆進補,特與中醫科設計一個冬令進補藥膳~益氣補血鴨。將可清虛熱、滋陰、補血、補氣及降血脂藥膳與鴨肉一起熬煮,此藥膳藥性為平性,對於健康的人也可食用。作法是將熬煮好的藥膳為湯底,加入金針菇、袖珍菇等菇類、蒟蒻製品、玉米筍、綠色蔬菜及適量豆腐或凍豆腐。除增加纖維攝取外,更能減少肉類中飽和脂肪攝取的量。搭配淋上益氣補血鴨湯汁的白麵線,再加上一份水果,即成一份養生套餐。讓冬令進補飲食也可以吃得很均衡,讓大家在補冬養生時可避「四高」~呷補呷巧不三高!【益氣補血鴨】一、 主材料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黨參三錢、玉竹三錢、何首烏三錢、黑棗三錢、甘草二錢、枸杞三錢、赤芍二錢、丹參二錢及1斤-1斤半的母鴨、米酒100-200cc、鹽巴適量。二、 其他材料金針菇、袖珍菇、高麗菜、玉米筍、蒟蒻小捲及凍豆腐3小塊(人)、白麵線75公克(人)三、 作法:母鴨切塊去頭、脖、腳、屁股後洗淨,汆燙去血水。藥材快速沖洗,除枸杞、黑棗外,包入藥包。將汆燙過的鴨肉塊、藥材和酒適量放進燉鍋中,水加至淹過食材一倍,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1~2小時至肉爛即可食用。煮好鴨肉鍋底加入其他材料(除白麵線外)一起烹調。白麵線在水滾後放入煮約2-3分鐘,撈起淋上益氣補血鴨湯汁即可。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養生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又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者。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這些危險因子,我們要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改變它,進而控制它。除了上述必須注意的危險因子之外,奇美醫院中醫部-郭世芳醫師表示,中醫對於預防冠心病的方法也值得推廣,因為中醫可以根據每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體質上的不同,來診斷用藥或者製作適合不同患者的中藥藥膳,幫助患者降低危險因子以及發作機率。■ 冠心病中醫治療:分成心脈瘀阻、痰濁閉阻、寒凝氣滯、心氣虛、心陰虛、肝腎陰虛等型。臨床多見本虛標實夾雜,如僅治其標而忘其本,則虛者愈虛。所以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郭醫師指出,關鍵在處理好通與補,即治標與治本的關係,不可單靠一方一藥。◎ 常用中藥:丹參、遠志、葛根、赤芍、薤白、菖蒲、延胡索等。◎ 中藥用藥注意:由於中醫治療冠心病多會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因此要注意中、西藥併用問題,如果西藥已使用抗血小板製劑或使用抗凝血藥物,中醫藥物要適度減少,避免副作用產生。另外懷孕或經期期間的婦女應避免使用。◎ 飲食宜忌:患者應注意調攝情志,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已發作過心絞痛,特別要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切忌暴飲暴食,肥胖者應控制攝入飲食的熱量。◎ 高血壓患者要進低鹽飲食。吸煙者應堅決戒煙,不宜勞累,但可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此外,季節變換時,應注意保暖,平時應適當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有助於預防心絞痛的發作。■ 藥膳療法:1. 芹菜紅棗湯: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每日2次。2. 菊花山楂飲: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沖浸。3. 海藻黃豆湯:昆布、海藻各30克,黃豆150~200克,煮湯後加適量調味品服食,適用于冠心病並高脂血症、高血壓者食用。4. 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蒜瓣,再將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後,將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5. 葛根丹參茶:生葛根18克,丹參18克,茯苓9克,甘草6克。悶泡2O分鐘即可,代茶飲用。中醫在冠心病上的治療其實不是只有藥物,郭世芳醫師強調,藥膳也是重點,藥膳的好處是「寓藥於食」,讓患者覺得是在品嘗美食之餘又可以養生治病,讓患者在保養身體上除了服藥之外有更多的選擇。

銀髮族調氣養生!傳統中醫可提供多元化照護

銀髮族調氣養生!傳統中醫可提供多元化照護#養生

傳統醫學許多內函提供老人健康促進概念,例如運動、飲食及調氣養生觀,透過經絡、氣血運行理論,及個人體質寒、熱、虛、實與食物、藥物相同概念調理,達到銀髮族健康促進與預防疾病理念,傳統中醫學有所謂「上工治未病」,指的就是健康促進與預防疾病理念,傳統中醫學也提到許多養生概念,例如運動養生「八段錦」、「太極拳」、「氣功」等等,都強調健康促進與預防疾病理念,這些理論與概念,都很適合銀髮族一起來,把傳統中醫學這些理論與概念,當成好朋友,落實當成銀髮族健康守護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表示,依據聯合國定義,一個地區65歲以上人口超過7%,即稱為「高齡化社會」,根據一些資料顯示,西元1963年時,老年人口只占總人口2.55%,到西元1993年底,臺灣老年人口比率已突破7%,正式進入「人口高齡化」社會。老人人口增加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主要為安養護、醫療與照顧的資源與人力,老年人醫療問題最常見是體力衰退、機能退化、抵抗力減弱、慢性病纏身等。許中華說,銀髮族安養照護、醫療與照顧是很需要被落實重視的課題,健康是老年人生活中最重要部分,眾多研究指出,健康是決定老年人生活質素的重要元素。老年保健目標是透過改變老年人生活習慣,使老年人更加健康。在老年人常見疾病中,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關節毛病、癡肥及血管硬化等,都是與一些生活習慣,例如:吸煙、食物、缺乏運動等有直接關係。傳統中醫學理論與概念,不僅提供銀髮族健康促進、養身與預防疾病理論與概念,在疾病治療與照顧方面也很適合老人家,一般來說年紀大了體力衰退、機能退化、抵抗力減弱、慢性病纏身等,這時候老人家是很脆弱、敏感、很容易有過度反應,或者說老人家承或接受許多現代醫學治療之後,會有許多常見反應如併發症產生、過敏、肝腎負荷過重等等反應,從傳統醫學觀點來看老年人先天腎氣漸衰,加上疾病纏身,病情機體複雜,此時可能寒、熱、虛、實夾雜,如果能透過傳統中醫學理論與概念,在老人家生病時或西醫治療後,根據病人體質給予適切調理,相信可以給老人家更好照顧。例如:嚴重退化性關節炎老人家,對於止痛藥造成的副作用無法承受,也許適切中醫治療如針灸或中藥方劑,可以給予老人家很不錯另一選擇,又例如有些老人家因為病情較嚴重,需要換人工關節,也就是需要以手術治療方式進行,如果手術之後以中藥方劑調理身體,也可以讓老人家早日恢復健康身體。許中華強調,老人家服用中藥也要特別小心,若同時服用西藥,二種藥物最好間隔一個小時以上,而且最好能先告知醫生。服用中藥亦應考慮個人肝功能及腎功能,因為肝腎功能不佳時,會影響中藥代謝與排泄,在上述功能不佳卻仍需服用中藥時,藥量則需減量。中藥也有副作用,因不當服用中藥或草藥,其所產生副作用如腎衰竭、過敏等不勝枚舉,患者最好找可靠醫療院所開具處方。但願老人家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讓傳統中醫藥當銀髮族好朋友與您作伴,守護您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