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第一波寒流到,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根據中央氣象局預測,明後兩天(29~30)可能出現10度低溫,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要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上了年紀的長輩,因天氣驟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引發心房顫動、心肌梗塞或中風,民眾要隨時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國民健康署表示,天氣冷更應該嚴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若民眾有出現輕微胸悶的情形,千萬不能大意,這可能是心臟病的警訊。「平常偶爾心悸、症狀輕微且自己都有在運動,所以不礙事」或「胸悶、休息一下就好」,這種大眾心態最容易誤事,因為半數以上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一個月內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部悶痛情形,病患對這些症狀的輕忽,往往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寒流到來之際,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心血管患者注意保暖,帽子、口罩、手套和保暖衣物不可少,同時也要定期量血壓、並遵照醫囑服藥;且請民眾隨時留意身體是否出現心臟病的警訊,若有以下3大徵兆,應盡速就醫:1)胸悶:心絞痛的主要癥兆為胸悶,不舒服的範圍約半個手掌,出現位置會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等。2)易喘:心律不整的主要癥兆為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是心房顫動,中風機率是高達常人5倍。3)心悸:心血管若過於狹窄,會在生氣、有壓力、季節轉換、運動過後,甚至吃飽飯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冒冷汗和噁心的情形。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夏日高溫,民眾為了嚴防中暑,大多選擇待在室內冷氣房,但這冷氣房一進一出,在冷熱極大溫差下,可能會產生頭暈、四肢無力等倦怠感,尤其對於心房顫動患者來說,更可能會提高突發腦中風風險,導致失能或死亡! 40歲以上成人   1/4會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目前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心房顫動患,而約有1/4的40歲以上成人會於一生中罹病。台北榮民總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昌明說,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使得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為正常人的5倍3,死亡率是一般中風患者的2倍之多。尤其亞洲人中風風險又較高。傳統抗凝血藥有出血隱憂  缺血性中風為心房顫動患者最常發生的中風類型,約佔心房顫動患者之所有中風的九成以上,常導致病患嚴重衰弱與殘疾,適當抗凝血治療可避免血栓形成,預防與心房顫動相關中風,改善患者整體治療結果。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教授陳志鴻表示,雖然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為心房顫動相關中風的建議預防療法,但因為warfarin使用限制多,包含抽血監測、藥物及飲食禁忌,讓患者用藥十分不便,且顱內出血風險也恐增加,醫師與病患大多擔心出血風險,轉而使用預防效果相對較低的Aspirin治療,台灣也因此名列全球控制率最低國家之一。warfarin藥效控制不易、須定期抽血監測,還有許多含維他命K綠色蔬菜、藥物禁忌,大大降低患者用藥意願;使得採取適當預防中風藥物比例偏低,但隨著新型抗凝血藥物出現,可望解決此難題。陳志鴻說明,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包括dabigatran、rivaroxaban、apixaban皆已完成臨床試驗,證實預防中風療效與安全性,且dabigatran、rivaroxaban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RE-LY®全球研究指出,與warfarin相比,dabigatran 150mg是目前唯一再減少缺血性中風及顱內出血的新型抗凝血劑;在亞洲族群,安全性及效果尤其顯著,而且幾乎不與藥物、飲食產生交互作用,也不需抽血監測藥效。但陳昌明醫師也提醒,有腸胃道潰瘍者應小心使用,而曾經有腦出血的患者則較不建議使用。 

心房顫動易導致中風 嚴重者恐癱瘓!

心房顫動易導致中風 嚴重者恐癱瘓!#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全台約有23萬人因心房顫動深陷中風危險,相當於每5小時,即新增1中風病例。一名66歲的男性病患,因突發性左半身無力而住院。該病患以往僅有高血壓病史,且規則服用藥物,血壓控制良好。但平時偶有心悸、心跳不規則的感覺,並未加以理會。住院後,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為右大腦多處梗塞,確診為梗塞性中風。心電圖發現心房顫動,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心房有血塊,住院3周之後才恢復部分生活功能而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指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其發生率隨年齡逐漸增高,在65歲以上的人口可達5%以上,80歲以上人口可能達10%以上。過去曾經認為傷害不大,因其無立即生命危險,但心房顫動是最容易導致中風的疾病之一。林中行解釋,因為心房顫動會讓心跳忽快忽慢,使心房收縮功能不佳,心臟血流不順,產生較大血塊。當血塊從心臟衝出,容易導致梗塞性中風,嚴重者恐癱瘓、動作遲緩等。過去50年來醫界不斷研究,終於在近幾年研發出多種新型抗凝血藥物。這兩年健保局已通過兩種新型抗凝血藥物給付。研究顯示可以比傳統的抗凝血劑多降低中風及血栓栓塞機率達二成到三成以上,預計將有20萬心房顫動患者受惠。由於新型抗凝血藥針對個別凝血因子作用,抑制對象專一,幾乎不與飲食藥物相互作用,也不需監測藥效,對患者來說,可望省去麻煩,提升生活品質。林中行建議,有心悸或感覺心跳不規則等,疑似心房顫動的民眾,即早於心臟內科門診就醫。如診斷確定,醫師會依個人風險給予適當抗凝血藥治療,並請確實與醫師配合,方能降低未來中風之可能,避免憾事發生。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目前台灣地區罹患高血壓之民眾人數逐年上升,根據統計民國110年將全台高血壓患者將突破450萬大關,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今年的公共健康主題就是高血壓,並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其患者年齡層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曾元登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包況高血壓、年齡、糖尿病、中風病史、抽菸等,並且高血壓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1.42倍。由於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中風、脾動脈、周邊(肢體)動脈栓塞等,尤其女性若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與男性相比,中風率高5倍,死亡率更高出2.5倍。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不僅分別高居二、三位,並且人數仍逐年攀升。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患者約有六分之一有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數(五成至九成)都罹患高血壓。心房顫動好發於65歲以上的民眾,但由於症狀多元且不明顯,包括心悸、頭暈、胸悶等,易與低血糖、糖尿病、貧血等老年疾病混淆。曾元登指出,病人要自我把脈檢測心房顫動是相當困難的,即使護理師的準確率也僅六、七成。曾元登表示,目前已有新式電子血壓計,除可協助民眾長期監控血壓,更具偵測心房顫動的功能,初步臨床研究(與心電圖相比)結果顯示具有優異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或可協助成為民眾居家篩檢的一項利器。名廚阿基師(鄭衍基)也以自身經驗分享「抗顫保心三撇步」:食(原味)、量(血壓)、測(心顫),呼籲患有高血壓之民眾(尤其是女性)重視健康,每天早晚量測血壓,長期監控血壓與注意是否有心房顫動。(圖片/羅東聖母醫院提供)

「心房顫動血壓計」 揪出中風危險因子

「心房顫動血壓計」 揪出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每4個人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由於症狀不明顯,竟有高達四成患者渾然不覺,一發病就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傷害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兼台灣高血壓相關心臟疾病臨床試驗聯盟江福田教授表示,高血壓、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五倍以上,因此建議民眾養成定期監測血壓及心房顫動的好習慣,進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中風發病機率。台灣醫學研發出全球專利的「心房顫動血壓計」,量血壓的同時,還可精確的篩檢出病患是否患有心房顫動。根據BBC新聞報導,若65歲以上民眾使用心房顫動血壓計進行檢查,量血壓的同時,還可精確的篩檢出病患是否患有心房顫動,可大幅降低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造成的醫療支出。 不怕高血壓,就怕找不出高血壓患者,國內有健保給付之後,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比例已經高達9成;為了提升全民高血壓及心房顫動防治,宣導民眾主動透過篩檢,預防腦心血管疾病,醫界專家特此共同成立「腦心血管疾病防治雲端大聯盟」,期盼結合政府、醫界、企業等各界力量運用雲端技術,於全國廣佈雲端血壓量測站,共同推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新竹縣衛生局表示,新竹民眾只要持「健康樂活卡」就可以免費測量血壓,並可測心房顫動,無須奔波往返醫院,只要在臨近生活圈即可自我檢測,已在竹北市、湖口鄉、新埔鎮、關西鄉、竹東鎮等鄉鎮市正式發行。量測站系統更會將每次量測的血壓狀況自動儲存於「個人健康管理平台」的私人帳號中,民眾不僅能在家上網查詢過去的檢測數值,長期追蹤;並與多家在地醫事機構的系統整合,持卡民眾於就診時,醫師更能直接透過電腦調閱血壓紀錄報表,以提供更妥適的診斷處方建議。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源表示,要讓台灣成為腦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重鎮,更想透過雲端血壓量測站,提升民眾對於高血壓及心房顫動的自知率,建立正確量測觀念,做到「量血壓、測房顫、顧心臟、防中風」健康四要訣,確實量測高血壓及心房顫動,才能預防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

醫訊/心血管疾病治療及療養

醫訊/心血管疾病治療及療養#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面對這緊張、快速的社會,現在的人常感覺心血管的方面的不舒服。對此,台北長庚醫院特舉辦「心血管疾病病友座談會」,邀請心臟內科巫龍昇醫師主講「心房顫動之問題與治療」,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心血管疾病病友座談會時間:101年11月28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台北長庚醫院洽詢:(02)27135211轉3620社服組 范幼鈴小姐

生死一線間!心房顫動引起缺血性中風致死率高

生死一線間!心房顫動引起缺血性中風致死率高#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齡81歲的黃奶奶,為保持體力,固定每日早晨於住家附近公園散步。某日晨間,往常出門運動,沒想到剛踏出大門,卻突然昏厥、應聲倒地,嚇壞後方正準備出門上班的兒子,緊急送醫救治下,所幸撿回寶貴性命,經醫師診斷為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若晚一點送醫即可能無法救治,且致死率和再次中風可能性相當高,中風危機伺機而動。心房顫動(AF)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依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盛行率約為5%以上,隨年齡增加,80歲以上盛行率更接近10%,但是民眾大多不知道會因此出現血凝塊形成血栓,導致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出5倍。全球每年有高達300萬人發生與心房顫動有關的中風。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往往極為嚴重,據統計約有20%死亡機率,與60%喪失行動能力。新光醫院神經科醫師連立明表示,由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多屬於缺血性中風,可能造成嚴重的長期後果,例如癱瘓、動作遲緩或無法言語,造成家庭與社會經濟負擔。而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必須使用抗凝血藥物來降低血栓發生,但患者需定期至醫院回診抽血監測INR,監控抗凝血值於正常範圍,又因控制抗凝血成效不易、出血風險過高,導致醫師處方趨於保守,中風人數也始終居高不下。連立明說,剛在(11月8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學術會議發表了追蹤新型抗凝血藥物長達4年的試驗結果,研究結果支持比傳統抗凝血藥物的中風預防功效佳之外,其發生出血風險也較低。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陳志鴻表示,目前新型抗凝血藥物長期使用之療效與安全性也再次在試驗中獲得證實,因新藥之抗凝血作用可預測性高、藥物之間交互作用可能性低,將使醫師處方用藥接受性高。陳志鴻說,自今年(2012)六月新藥物通過健保給付以後,因中風產生之社會成本,也可望隨著新型藥物給付下降,陳志鴻進一步說明,未來新型藥物普遍運用在心房顫動預防中風上, 但是他也指出,腎功能不好的病患不適用這類新藥。

常心悸、胸悶 罹患心律不整的風險高

常心悸、胸悶 罹患心律不整的風險高#心房顫動

您是否曾經有心臟不規則跳動或心跳加速的情況?小心!這有可能是心律不整的症狀!與正常心跳相較之下,當您的心跳呈現不規則的速率及節律時,除了會產生令人疲弱的症狀,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心臟衰竭和腦中風等病症,進而增加罹患心律不整的風險。高雄榮總心臟科邱春旺醫師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女性患者經常有胸悶、頭暈、呼吸急促及手腳冰冷的情況,起初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後來伴隨呼吸困難、臉色蒼白的症狀,到醫院檢查時才發現罹患心房顫動。邱春旺醫師說,人類的正常心跳次數平均每分鐘約60至100次,民眾若有心跳突發性過快、心臟不規則跳動、心跳超過100次或低於50次的症狀,就可能患有心律不整,其中又以心房顫動最為常見。台灣心房顫動罹病率約占全人口的1%,每年有近25萬人受害;年紀愈大罹患率愈高,80歲以上民眾中約有9%患有心房顫動,若是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的患者,更可能增加罹患心律不整的風險。邱春旺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造成住院和死亡的一大因素,若未進行適當的治療將造成血栓,容易導致中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變等嚴重併發症。邱春旺醫師說,患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剛開始會有心跳紊亂、極度疲倦、呼吸困難、頭昏眼花及胸部悶痛的症狀,因此常被誤診為焦慮症或神經衰弱,但經過詳細檢查及診斷,皆可獲確診。目前心房顫動藥物治療,主要在維持正常心律及或控制心室跳動次數在每分鐘100下以內。邱春旺醫師指出,傳統用藥如Amiodarone,可能造成肺纖維化、肝功能異常、神經病變、視力模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嚴重可能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造成猝死;目前另一種新型抗心房顫動藥物Dronedarone,較少前述之副作用,是第一個在美國被批準上市的心房顫動治療新藥,適用於患有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能有效降低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的風險。根據一項國外大型研究指出,對心房顫動病患投予藥物Dronedarone,不僅沒有肺纖維化副作用,同時還可減少34%的中風危險、24%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的風險,但國內衛生署尚未核准。邱春旺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心跳速率或心跳節律異常的情況,尤其是年長及症狀嚴重者,應儘早就醫檢查,並配合專業醫師的治療及按時服藥,同時也要維持正常生活習慣,像是戒菸、限制飲酒、少吃刺激性食物或含咖啡因飲料,才可有效改善症狀及降低心律不整所帶來的疾病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