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

想減肥? 早餐前運動可消耗更多脂肪!

想減肥? 早餐前運動可消耗更多脂肪!#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新的研究,早起的人在吃早餐前的空腹狀態下運動,至少可以燃燒多出20%以上甚至更多的身體脂肪。研究人員試圖找出,在禁食一夜過後增加食慾,然後在當天晚些時候吃更多食物,是否會破壞這運動的好處。諾森比亞大學研究團隊要求12名平常有在運動的男性,在早上十點進行一回合的跑步機鍛鍊,無論他們吃了早餐或是從前一晚至早上為空腹的情況下。所有的參與者都會給予巧克力奶昔復甦飲料。之後的日子,會提供參與者麵食午餐,直到他們感覺有飽足感,再評估計算他們午餐時間所消耗的能量和脂肪,把早上的活動量和脂肪消耗量也列入考量,艾瑪‧史蒂文森博士和博士生哈維爾‧岡薩雷斯領導的研究發現,那些在早上運動,但沒有消耗額外的卡路里或是增加食慾的人,在接下來的一天,所進食的熱量是可以用來補償早上運動所消耗的卡路里。也發現在空腹狀態下運動,可以燃燒多出20%以上的脂肪,與那些運動前食用早餐的人相比。這意味著,想要減肥的人,在早上空腹前運動是最理想的。岡薩雷斯說,為了減掉體內的脂肪,我們需要使用比我們吃掉的還要更多的脂肪。運動可以增加我們的能源消耗總量更大的比例,如果在一夜未進食的狀態下,這種能量比例會從現有的脂肪中消耗掉。結果研究顯示,早上運動不會增加你之後一天的食欲、飢餓感、食物消耗量,且若早上空腹再運動的話,可能會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史蒂文森博士補充,這項研究非常重要,有助於我們提供實際指引,個人運動有關食物的攝入最大限度,提高脂肪的質量損失。但必須強調,這是一個短期的研究,只能猜測這樣營養習慣的長遠成果。

孩子過重? 醫:父母須負最大責任

孩子過重? 醫:父母須負最大責任#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年來肥胖問題已經是醫療界和公共衛生界主要的挑戰,幫助瘦身多年的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指出,隨著科技進步以及物質生活提升的關係,過重和肥胖的人口比例越來越高,而肥胖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又甚為巨大,其中最難以解決的就是兒童與青少年肥胖。 方銀漢表示,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除了有一部分是先天上遺傳或是基因方面的變異造成之外,大部分都是後天生活環境影響所導致。最近韓國仁濟大學首爾白醫院的教授金載憲就發表一項為期2年時間的肥胖統計,對象是一千五百多位的小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發現父母親的BMI越高,其子女肥胖的比例也越高。小學生熬夜、愛吃高熱量零食以及父母的收入偏低等也是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而更進一步的研究也指出母親對於兒童肥胖的影響更為顯著,這是因為母親跟孩子的相處時間較久、又負責孩子們的三餐飲食的緣故。方銀漢說,曾經遇到媽媽帶著三個小孩來減肥,年紀最小僅小二,小朋友因為肥胖在學校常招來同學的嘲諷,媽媽也帶小朋友每天都去跑步做運動,但小朋友的體重卻是越來越重。經過門診的檢查及看診諮詢後發現,原來媽媽的工作是便當工廠負責人,常常需要試吃不同菜色的便當,而跟在旁邊的三個小孩也因此試了許多菜色,再加上爸媽常常以吃大餐當作考試成績進步的獎勵。經過幾次的飲食諮詢門診下來,不僅小朋友的體重得到了控制、媽媽也跟著苗條起來了,這可是媽媽當初所意想不到的。方銀漢呼籲,要解決兒童肥胖的問題,除了醫療界的努力之外,其實家長的配合也相當重要!對兒童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與父母親,先決條件就是家長自己要有幫助小孩控制體重的決心,不能先入為主地認定是體重降不下來就是小朋友沒毅力亂吃東西。兒童不比大人,治療兒童肥胖要先以自然、不躁進的治療為主,把藥物治療放在最後再來考慮。

超級愛健康/胖不能怪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

超級愛健康/胖不能怪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該怎麼減肥嗎?不外乎少吃多動,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就能有效控制體重嘛!不過說是很簡單啦,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要很有毅力才可以。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肥胖因素除了是自己的原因,吃得多、動的少、基因遺傳以外,還有一些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誘因導致你肥胖?不要再怪我變胖了,其實是生活中有太多的肥胖因子,這些危險因子為什麼會導致肥胖? 其實你我的生活當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化學教授吳家誠說,這些導致我們肥胖的因子,包括:環境荷爾蒙(三丁基錫、雌激素、雙酚A、塑化劑、鎘)、用餐的環境、季節變換、食物選擇太多等都是原因。環境荷爾蒙為什麼會導致肥胖?吳教授解釋,環境荷爾蒙是指進入生物體內後,會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及功能,造成新陳代謝變慢,環境荷爾蒙占據年輕女性雌激素受體,新陳代謝症候群造成肥胖。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含有這類的環境荷爾蒙,如:泡棉及塑膠用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含有雌激素。女性使用的豐乳霜、豐乳膏大多含有雌激素。某些沐浴乳為了讓香味持久會添加定香劑,軟性玩具、塑膠袋、香水、指甲油,塑膠椅、人造皮沙發,都可能含鄰苯二甲酸酯。含有雙酚A的產品,包括玩具、運動水壺、可微波食品容器、感熱紙、回收紙類產品、可拋棄式咖啡杯塑膠蓋等應避免接觸這類產品。用餐的環境會導致肥胖嗎?對此,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聽音樂的人會增加胃口。而速食店燈光好、音樂強;反之音樂慢會讓進食量變小。季節變化也是成為肥胖的因素之一,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人在秋季比春季平均多攝入220卡的熱量,而且還容易感到饑餓,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人們延續下來的習慣,過去的人們必須在這個收穫的季節增加自己的脂肪儲備,以預防食物貧乏的冬季。容易造成局部脂肪堆積,體重約可能增加至12%。不只食物,色彩鮮豔的餐盤也容易肥胖,色彩鮮豔的器皿,色彩鮮豔的餐具及陶瓷用具的彩色釉面含有金屬鎘,盛裝酸性物質時,就會溶解出來,為肥胖帶來一定風險,所以我們儘量不選擇過於鮮豔的器皿。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706

產後該怎麼瘦身?

產後該怎麼瘦身?#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龍年生子潮,產後許多媽咪身材嚴重走山,試了各種方法曲線依舊是鬆垮垮的。懷孕生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媽媽在孕期中往往只關心如何補充懷孕所需的營養,如何產前檢查及產後如何照顧小寶寶,卻忘記照顧自己。中醫師徐慧中表示,想要恢復身材不外乎睡眠充足、均衡飲食、哺育母奶與充足的運動等四大重要關鍵。睡眠方面要睡對時間,要瘦身者需加速身體代謝,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三點最好能熟睡,十一至一點膽經循行,一至三點肝經循行,肝膽經主疏泄,無法好好休息會導致代謝降低,影響瘦身成效,不僅容易胖還容易老化。徐醫師指出,在均衡飲食上,使用補脾健胃的黨參、茯苓、山藥、紅棗、加味四神來燉煮鮮魚或雞肉等高蛋白食物為藥膳,補充生產後所消耗的氣血,抵制饑餓感又可增加奶水量。素食者可多吃芽菜類、各種菇類、五穀類輔以薑、胡椒、咖哩等溫熱食材藥膳,攝取足夠蛋白質。產後水分大量排出和腸胃失調極易引發便秘,所以瘦身前應先消除便秘,多喝美容瘦身茶飲加速身體代謝功能,或泡紅棗、老薑、黑豆或杜仲當水喝。產婦最好能哺育母奶,哺喂母乳的產婦每天能夠多消耗五百卡的熱量,是最好的瘦身方法之一。徐醫師表示,想要減重塑身,運動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充足運動溫和的運動以微汗、微喘為原則,運動強度視媽媽的分娩方式、傷口的癒六至八週後,建議可作鍛鍊肌肉的運動,如有氧運動,訓練心肺功能、達到全身瘦身的效果,一週至少三天,每次約二十至三十分鐘。局部塑身運動。代謝較差者,也可利用針灸減重方式局部塑身,與有氧運動間隔做,循序漸進有計畫的進行減重。運動是消耗能量最佳的方式,使鬆弛的贅肉恢復成細緻有彈性的肌肉,提高基礎代謝率,調整內分泌系統,紓解壓力、保持心情的平穩。正常的生活作息,正確的飲食習慣及規率的運動保健也是維持青春的不二法門。(圖片: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站起來吧! 站3小時可消耗144卡

站起來吧! 站3小時可消耗144卡#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新的研究,辦公室人員整天待在辦公桌應該要考慮用站著取代。行史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約翰•巴克利表示,每天站3個小時,一年可以燃燒掉8磅,約3600克的脂肪。他說,沒有必要坐這麼久,那會使感覺遲鈍。巴克利更表示,人們可以切換到比正常電腦桌還要高的電腦,回覆郵件和類型文件。巴克利博士指出,站起來可減少肥胖和改善血液循環,且站三個小時能夠消耗約144卡路里的熱量。人們坐著工作、坐著開車,然後回家繼續坐著看電視,會讓代謝率崩潰,維持在最低水平,這是不自然的,人類應該就是要站起來、走動。巴克利博士是英國其中一位首席醫療官,正在研究對抗肥胖的方式。而最近已經有些報告針對久坐性質的工作、娛樂提出警告。2012年底的研究更提出了,久坐和增加糖尿病患風險之間有強大的關聯性。同時,在2012年3月澳大利亞的主要研究成果也發表,坐太久會增加在短短幾年內死亡的風險,即使你的身體有在活動;這項研究發現成人每天坐11個小時或者更久,比那些每天做不到4小時的人,在未來3年內就增加了40%的死亡機率。巴克利博士最出最後結論,在工作上做個小小的改變,例如多站,就可以長期改善你的健康。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

瘦素抵抗致胖 每日運動15分可減肥?#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什麼?!體重增加可能不是你的錯?美國加州大學臨床兒科教授羅伯特•勒斯蒂格,在新書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科學理論。他說,吃得過飽和休息什麼都不做的行為,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是因為吃了太多糖引發的荷爾蒙問題。他把矛頭指向瘦素的激素,它就像食欲的自動調溫器。有兩個飢餓激素在體內,一個是瘦素工程,以減少食欲,另一個是它的合作夥伴,生長素,可增加食慾。當你進食一定的食物,你的脂肪細胞釋放瘦素,有效地指示大腦和遲鈍的胃口,是時候停止進食。但勒斯蒂格教授警告,若是愛吃甜食,這過程可能會失控。許多年來,科學家認為肥胖可能是由於瘦素短缺,體重超重的人根本沒有收到這些細胞釋放的訊息。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肥胖的人有足夠的瘦素,若你越胖,就會越多,但這可能是瘦素抵抗,這意味著在大腦中的細胞不再讀取瘦素的信號,說你的胃已經飽了,不管你繼續吃多少食物。恐慌會讓大腦發出指示,增加能量儲存,鼓動強大的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渴望。因為這些都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形式,節約能源的使用,抑制從沙發上起來和起床去跑步的衝動。食物的渴望更加激烈,無法抗拒的,因為瘦素應該是抑制愉悅和享受的感覺。這時你就要從食物中獲得通過抑制大腦化學物質多巴胺的釋放,幫助降低食慾。但如果你是瘦素抵抗,不管你吃了多少,還是會想一直品嚐美味。勒斯蒂格教授表示,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超重的人這麼難停止進食。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是什麼原因導致瘦素抵抗。但現在教授勒斯蒂格和他的團隊已經能夠證明,高糖飲食導致的激素的高峰,這是需要清除糖的血液進入脂肪存儲。教授斯蒂格認為胰島素抵抗觸發瘦素抵抗,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通過降低胰島素水平,它可以提高瘦素信號,停止渴望,觸發減肥。斯蒂格教授解釋說,瘦素抵抗,糖是根本。勒斯蒂格教授認為,減肥的關鍵是扭轉瘦素抵抗。所以,若你想瘦,可以在烹調時,減少糖的三分之一,每周吃一次甜點做為獎勵。每天15分鐘的運動,教授斯蒂格說,每天15分鐘是足夠的,以提高你的胰島素敏感性。雖然你可能看不到下降的秤上,通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水平,鍛煉,提高瘦素信號。還有別站著吃東西,勒斯蒂格教授說,這意味著你將進食速度快,飽足的信號就會沒有時間進入。

37歲男用APP減肥 成功狠甩28公斤

37歲男用APP減肥 成功狠甩28公斤#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置「臺北體重管理APP」自今年4月底正式上架以來已超過6萬7,000人次下載,使用者年齡以20~39歲居多(佔77%),平均年齡29歲,透過飲食、運動及體重紀錄,合計有3,977位使用者減重達1公斤以上,共減重13,617公斤。「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是健康減重的不二法門。為協助市民做到健康體重自主管理,衛生局建置「臺北體重管理APP」,希望幫助使用者可輕鬆進行飲食管理、運動管理及體重管理,並依據個人活動量提供每日建議攝取總熱量查詢功能;民眾也可以利用相片上傳功能記錄每日飲食,如申請線上營養諮詢服務,營養師會依使用者一週內登錄的相關紀錄,線上提供個別化的諮詢服務與建議,幫助民眾更健康更有效率的管理飲食及體重問題。衛生局林奇宏局長表示,101年度臺北市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共吸引逾12萬人參加,減重公斤數達137,556公斤,而臺北體重管理APP使用者就貢獻了13.6公噸;林奇宏局長補充說明,APP內建50項以上運動資料可幫忙使用者計算運動消耗之卡路里,也可透過營養師提供的建議攝取健康飲食,截止12月18日止,申請APP營養諮詢服務者共3,959人。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說,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100年臺北市18歲以上民眾肥胖盛行率達34.3%,健康減重需要持之以恆,根據使用者上傳統計分析,體重登錄上傳50至100次者平均每人減重4.23公斤,超過100次者平均每人減重4.72公斤,減重成效最佳者是一位37歲男性,8個月內上傳203次的體重及飲食、運動紀錄,共減重28公斤,BMI由32.5降為24.9,然而統計也發現,體重上傳愈多者,平均減重公斤數愈多。林莉茹處長說,102年將依據使用者評論意見配合獎勵計畫,提供更貼近民眾健康體重管理需求的APP服務,提升使用率,希望提供更健康的生活來幫助民眾落實行為改變,讓健康減重變得更輕鬆。(圖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好山好水好健康 花蓮花力花公斤

好山好水好健康 花蓮花力花公斤#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花蓮縣衛生局推動縣民健康減重再傳捷報,一舉勇奪『全國縣市達標最速獎』、『全國縣市減重達成率卓越獎』、『全國縣市達標獎』、及『101年度社區健康生活型態營造成果-全國最佳創意獎』等四項全國性大獎。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特別肯定花蓮縣衛生局的努力,造福資源不足地處偏遠的花蓮民眾。花蓮縣衛生局獲得獎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健康生活型態營造』榮獲全國最佳創意獎,國民健康局特別安排花蓮縣受獎代表於全國性大會中做專題報告,將花蓮縣推動健康減重成功經驗分享給全國各縣市政府。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2008-2010年間調查資料顯示,花蓮縣體重過重及肥胖人口比率為41.7﹪,居全國第3位,而花蓮縣民十大死因當中,竟有7項是與肥胖有關。依據全縣整合式篩檢資料顯示,花蓮縣有近5成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的隱憂,這些疾病都與肥胖問題密切相關。所以徐祥明上任後,推動健康減重運動,引進國際間最新的觀念與作法,配合花蓮在地條件發展出各項創新作為,才有效地幫助花蓮許多肥胖民眾成功減重。花蓮縣今年健康減重運動有11,323人參與,減重20,064.5公斤,目標完成率198.7﹪。為了將減重成功模式落實於各社區部落,今年輔導加入減重計畫的職場增加至111家,並創立了一百二十九個社區減重諮詢服務站。徐祥明局長表示,為強化社區輔導動能,花蓮縣衛生局特別組成『花蓮縣聯合減重輔導團隊』,結合了29名委員,包含各專家共同組成,在花蓮縣各職場、社區進行實地輔導工作,讓花蓮健康減重推動更加落實,這些策略在成果發表會中也都成為各縣市效法的方向。(圖片: 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