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細胞

孩子腸道好菌多「比同齡長高7公分」!醫:天天喝「1飲品」是關鍵

孩子腸道好菌多「比同齡長高7公分」!醫:天天喝「1飲品」是關鍵#免疫細胞

孩子常喊吃不下飯、沒胃口,或才吃一點就脹氣消化不良?小心長期下來生長發育比別人差!小兒科醫師指出,消化問題有可能是孩子腸道不健康的警訊,恐起因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如久坐、睡眠不足、運動不足等,將會增加體內腸道壞菌,更提供「1關鍵」增加腸胃吸收力,養出健康腸道、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長庚10年研究「突破壽命限制」!基改老鼠增命30%抗癌能力更強

長庚10年研究「突破壽命限制」!基改老鼠增命30%抗癌能力更強#免疫細胞

未來有可能只要輸血,就能讓人長壽又年輕嗎?10年前,為了在貧血研究中,治療一隻患症的小老鼠,竟然發現老鼠可因此突破壽命限制,最多增加30%的壽命!基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證實,基因改造不僅能延長老鼠壽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還可改善老化相關疾病、甚至是治療癌症,成為近期醫界在健康長壽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免疫細胞治療合併傳統治療癌症控制率達九成,肝癌患者死亡風險降近七成

免疫細胞治療合併傳統治療癌症控制率達九成,肝癌患者死亡風險降近七成#免疫細胞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已長達40年,每年奪走約5萬條人命。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指出,癌症標準化治療發展至今,仍缺乏兼具精準、副作用低且控制率佳的治療選擇。而將人體相容性高的免疫細胞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近年來已被認為是癌症控制的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已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審查,更於今年在台灣獲得臨床研究資格,接軌美國在台對肝癌患者進行收案,目前已有6家院所簽約完成,並有7家院所衛福部已審查通過,進入到合約流程,共計將有13家醫院合作收案。 免疫細胞治療以記憶型T細胞最強!獲權威期刊Lancet認可刊登 降低肝癌患者四成復發風險,有助於延長無復發存活期 台灣社區醫學會理事長、萬芳醫院原副院長、土城長庚醫院謝瀛華教授說明,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就像人體內的軍隊,具有消滅癌細胞的功能。然而T細胞十分多元,最主要具備攻擊癌細胞以記憶型T細胞效果最好。其應用在治療癌症的原理簡言之,即是將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抽取出來,在高規格實驗室藉由專利技術進行培養以提高T細胞數量與濃度,爾後直接注射補充進入癌症病人體內,做為體內免疫細胞的援軍,直接提升患者抗癌能力。 謝瀛華醫師表示,臨床研究發現眾多T細胞中,以記憶型T細胞壽命最長,可儲存攻打癌細胞記憶,且能持續活化T細胞,能在人體內維持較長的效果。臨床上亦累積最多癌症治療研究成果,2000年世界權威期刊《Lancet》就曾發表記憶型T細胞治療肝癌患者可降低四成復發風險,有助延長無復發存活期。韓國亦於2019年發表四期臨床治療研究指出,記憶型T細胞治療有助於肝癌患者降低5年死亡風險近七成。 癌症控制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治療的免疫細胞治療,獲美國肝癌孤兒藥資格 可合併傳統治療使用,治療項目涵蓋16種癌別,特管法開放為癌友增治療選擇 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暨輔仁大學外科臨床教授林水龍醫師進一步指出,免疫細胞治療不僅可單獨使用,亦可搭配傳統治療合併使用。研究顯示,免疫細胞治療合併傳統化療,相較單純接受化學治療者,癌症控制率高達近九成,且整體存活期也增加四成。林教授補充,記憶型T細胞的多寡與治療成效高度相關。生醫公司董事長亦為陽明大學醫學學士唐稚超表示,記憶型T細胞作為癌症免疫細胞治療之成份,由於相關研究明確且成效顯著,美國FDA已通過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為肝癌孤兒藥資格,且獲准在美展開新藥臨床研究,台灣亦於今年跟進美國在台13家醫院進行肝癌臨床試驗收案(已簽約6家,衛福部通過完,並進行合約程序的有7家)。此外,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應用已涵蓋16種癌別,目前在特管辦法許可下,針對一至三期標準治療無效或第四期實體癌症患者,在臨床醫師評估下,皆可自費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目前全台已有5家院所可提供相關治療,另有2家在衛福部最後審核階段。 板橋中興醫院劉炳中醫師則點出,臨床上許多癌症患者接受常規、標靶或免疫藥物治療,一開始可能控制得不錯,但當藥效過了或腫瘤細胞產生抗藥性後,往往錯過了免疫細胞治療的黃金關鍵期:而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因體內癌細胞已四處亂竄,往往需要多重療法並進,若等到常規治療無效,再考慮免疫細胞治療,其效果也容易大打折扣。 同癌不同命!免疫細胞治療選擇與否,頭頸癌兄弟竟天人永隔 醫:應把握黃金治療期,盼未來不需害怕癌症、癌症治療 林水龍教授表示,曾遇過一名58歲婦人,多年前意外發現罹患肺癌第四期。即使接受了6次的化學治療,忍受了強烈副作用的折磨後,不僅成效不佳,腫瘤仍持續擴散,甚至一度放棄治療希望。最後,在與醫師討論下,決定自費嘗試免疫細胞治療,13個月後身體逐漸好轉,腫瘤也逐漸縮小。更讓這名婦人意外的是,治療副作用降低許多,使自己在後續治療重拾生活品質。面對此狀況,林水龍醫師表示,免疫細胞治療相對於傳統治療,副作用較少,使患者不需擔憂治療可能影響原有的生活,讓癌症、癌症治療不再令人害怕。 除了治療副作用降低外,免疫細胞治療對於癌症的控制也有影響。劉炳中醫師說,2019年曾在臨床試驗中遇過一對因選擇不同而有不同命運的頭頸癌兄弟,當時兩位兄弟都是頭頸癌四期,在初期都接受手術、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然而,比較不同的是,哥哥在治療上額外搭配了免疫細胞治療成功控制癌症,直到目前都還會固定回診追蹤,而弟弟則在術後治療後,半年就過世了。劉炳中感嘆,若弟弟也能嘗試免疫細胞治療,或許會有不同的命運。 見證癌症治療60載,陳光耀教授欽點免疫治療為癌症續命新曙光 陳光耀教授表示以自身參與癌症治療60多年的經驗,相信癌症不是絕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從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等傳統治療,直到標靶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免疫治療,治療選擇逐漸增多,但這些方法不僅副作用多,也難防癌症復發。而日本在這10幾年來所發展細胞免疫治療,為癌症患者續命露出曙光。期待更多癌友能有機會評估免疫細胞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

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千奇百怪,年輕女性勿輕忽

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千奇百怪,年輕女性勿輕忽#免疫細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女大生平日走路腳總會拐一下,原以為是自己漫不經心因此不以為意,直到後來幾乎沒力氣走路時才就醫,經醫師診斷後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吳令治說明,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變化多端,臨床遇到的病患,症狀幾乎都不一樣,原因是體內的免疫細胞把中樞神經當作敵人攻擊。多發性硬化症以年輕女性居多 勿輕忽症狀延遲診斷中樞神經掌管著人體重要的判斷辨識功能,包括對遠近的距離、顏色的分辨,以及行動功能。當發現自己或旁人有手腳無力、走路不穩、視力改變、說話大舌頭,甚至是小便失禁等與以往不太一樣的症狀發生,就要提高警覺!吳令治醫師表示,由於多發性硬化症以年輕族群多見,但大部分的年輕人即使有些微症狀出現,也不會認為是生病了,因此幾乎都是拖到已經很嚴重了才就醫,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多發性硬化症屬於發炎反應,在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下,都會留下後遺症,「每次攻擊過後,會像下樓梯般,愈來愈糟。中樞神經的功能也會愈來愈差!」吳令治說,臨床就有個案因為太晚診斷,最終臥床甚至失智;因此最重要的是提早診斷、積極治療用藥。口服藥物便利性高 應積極治療、維持生活能力與品質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目標以緩和症狀、有效控制病情及避免復發為主,在醫藥展進步下,目前用藥趨於多元,患者可選擇針劑或口服方式接受治療。吳令治解釋,從臨床效果來看,藥物的治療效果都不錯,但對病患來說,口服藥物方便多了,即使出遠門也不用帶著針劑,且若病患手腳無力無法自行注射時,口服藥也能自理,能讓家人有喘息的機會。吳令治特別提醒,多發性硬化症的好發族群為育齡期女性,因此若有懷孕計畫,在準備懷孕前一定要充分告知主治醫師,「懷孕期間必須中止治療、但生產過後治療就要立刻接續。」多發性硬皮症的治療近幾年進步很多,只要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定期回診監測肝功能、腎功能與白血球等數值,避免新發疾病,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年輕族群若發現有與過去行為或習慣不同、平衡失調、或視力語言不如以往等不明表現時,建議及早尋求專業診斷,以避免發生因延誤診斷而失能的悲劇。

長春藤生技免疫治療可望成治療新武器

長春藤生技免疫治療可望成治療新武器#免疫細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現今醫療技術持續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大幅提高,活到八九十歲以上已非罕見,當生命長度獲突破後,如何拓展生命廣度,讓人類可與疾病抗衡,滿足對健康之追求,再生醫學無疑成了21世紀醫療的重要趨勢。其中,再生醫學的免疫細胞應用近年來於國內外的研究屢有突破與創新,儼然成為醫界當紅炸子雞,而國內知名瘦身美容集團媚登峯集團旗下的長春藤生物科技,於免疫細胞治療領域早已耕耘多年,發展出不容忽視的成果。免疫細胞治療成醫學新趨勢 未來有望成治療新武器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博士後研究員沈耀安博士表示,免疫細胞治療是藉增加病患自身免疫細胞,再輸回病患體內,進而達到殺死癌細胞之目的。iNKT細胞結合T細胞和NK殺手細胞優勢,兼具免疫調節性和毒殺性,且能精準辨認糖脂質抗原,具抗癌免疫力與抑制癌細胞效果。沈耀安博士說明,「iNKT細胞數量雖稀少,卻擁有強大力量,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針對iNKT細胞數量稀少的困境,沈耀安博士解釋,長春藤生物科技正以獨步全球的iNKT細胞放大技術,致力投入突破性研究。目前病患若要蒐集周邊血幹細胞,需連續5天、每天2個小時至診所施打白血球增生劑(G-CSF),方能進行血液採集。「透過iNKT細胞放大培養技術,單次採集即可應用於多種治療或多次相同治療,將大幅減輕病患所需耗費的時間及身心負擔,可最大化iNKT細胞的功效。」沈耀安博士補充,iNKT細胞未來不僅有望輔佐治療癌症,甚至可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等,代謝綜合症疾病如動脈粥狀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或不同類型之貧血、中風等。為強化治療精準度,長春藤生物科技GTP實驗室亦同步投入iNKT細胞分離技術,未來可望能更精準地治療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沈耀安博士提醒,隨著身體日漸衰老,周邊血幹細胞功能也會減弱。「人體在30歲後便會加速老化,器官功能以每年6.25%的速度衰退,因此人體可能會生病、罹癌,而幹細胞也會老化,自我再生能力亦會隨年齡增加而衰退。因此,及早儲存幹細胞,儼然成為未雨綢繆的重要抉擇。」長春藤生物科技領軍台灣再生醫學 積極交流各界醫師媚登峯-長春藤集團創辦人莊雅清董事長表示,長春藤生物科技20年來扎根於「再生醫學」及「細胞醫學」領域,研發周邊血幹細胞之應用不遺餘力,不僅斥資打造高規格無菌GTP實驗室,近年更以獨步全球之技術,突破以往周邊血幹細胞儲存的限制,放大iNKT細胞數量,可望減少患者回院次數,大幅減輕患者所需耗費的時間及身心負擔。莊雅清董事長提到,長春藤生物科技亦將投入包括iNKT細胞分離技術與幹細胞專屬培養液的研發,藉分離iNKT細胞以更精準地治療特定的癌症及免疫系統疾病,並解決常規培養液的不穩定性,同步提升周邊血幹細胞儲存之安全性。莊雅清董事長分享,為提升國內醫師端對再生醫學之認識,自去年(109年)底起,長春藤生物科技已先後於台北、台中、高雄等地區舉辦醫師研討會,席間邀請多位重量級醫界講師,如新北市醫師公會周慶明理事長、臺中市醫師公會陳文侯醫師、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巫康熙教授等,與現場來賓醫師們互相交流,討論相當熱烈。今年三月中旬也預計將在台南地區舉辦研討會,歡迎各界醫師蒞臨交流。期望藉由現場講師們的經驗分享,提升國內再生醫學領域之發展,為國人的福祉盡最大努力。

7成免疫細胞在腸道 補充好菌是關鍵

7成免疫細胞在腸道 補充好菌是關鍵#免疫細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流感、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已經養成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在對抗各種病原時,除了外在因子,免疫系統更是重要的人體防線。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因子會對人體免疫力產生影響,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謝明哲指出,環境因素、飲食不均衡、抽菸、喝酒、睡眠不足、壓力等都會對我們的抵抗力造成負面影響。談到免疫系統,往往會先想到抗體、白血球、淋巴結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腸道在免疫功能亦扮演重要角色。根據研究,我們的腸道中約有35000種腸內菌種。與人體共生的腸內菌叢可以發揮許多作用,包括營養代謝、免疫調節、協助抵抗病原入侵 。謝明哲教授解釋,人體約有70%的免疫細胞在腸道。人體消化道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到肛門總長度約5公尺,消化道黏膜的表面積約260-300平方公尺,和網球場的面積相當,遠遠超過皮膚表面積。因為接觸面積很大,所以腸道在抵抗病原入侵,以及調節免疫功能中具有相當關鍵的角色。如果把免疫系統比喻成人體的軍隊,那遍布於腸道的免疫細胞就像是訓練、養成軍隊的重要基地。健康、穩定的腸內菌叢可以防止病原體在腸道落腳、繁殖、伺機侵入體內。腸道黏膜能分泌黏液、免疫球蛋白,抑制病原體生長。與腸道相關的淋巴組織中具有巨噬細胞、樹突細胞、T細胞、B細胞等,從嬰幼兒時期開始,腸內菌叢便會影響到免疫的發展,並持續調節免疫系統。哪些原因會改變腸內菌叢生態?健康的腸內菌叢有助人體維持多種生理功能、調節免疫功能,然而有許多因子會影響或破壞腸內菌叢。謝明哲教授提醒,腸內菌叢是相當活耀、持續變動的生態,需要好好維護。營養均衡對腸內菌叢很重要,不同菌種會有不同的營養需求,當飲食不均衡時,腸內菌叢也將漸漸失衡。高糖、高油的食物亦會影響腸內菌叢。長期濫用抗生素將破壞腸內菌叢,而衍生出各種併發症,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務必依照醫師指示,該用就用、該停就停。部分胃藥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效改善胃炎、胃潰瘍,然而隨著胃酸分泌減少,可能使其他細菌較容易進入腸胃道,干擾原本的腸內菌叢,切勿自行長期服用。其他還有一些藥物,如化療、免疫抑制劑,可能影響腸內菌叢,飲酒過量同樣不利於腸內菌叢的生態。當健康的腸內菌生態被破壞時,可能出現那些問題?謝明哲教授解釋,當腸內菌叢被破壞,腸道屏障可能出現破口,細菌、病毒等病原較容易侵入人體,增加感染的風險。因為腸內菌叢與免疫發展、免疫調節有關,包括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乃至於自體免疫疾病,皆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乳酸菌有很多種,大家都很熟悉,謝明哲教授表示,活菌有機會進入腸道成為腸內菌叢的一部分,調整腸內菌叢的平衡;至於去活菌也能發揮作用,因為去活菌細胞壁上的多醣體有助調節生理機能。活菌、去活菌有何不同?大家常見的的乳酸菌產品有兩種形式,「活菌」和「去活菌」。「活菌」是活的乳酸菌,在進入腸胃道後,大多數的乳酸菌皆會被消滅,因為胃酸的pH值約1.5-3,在如此酸的環境下,乳酸菌不易存活。「去活菌」是經由熱封處理程序的乳酸菌質,活性成分被封存在細胞壁裡,比較穩定,較容易保存,進入腸胃道後較不會被胃酸、膽鹼破壞。「去活菌」可以搭配飲品、乳品、麥片等食品使用,使用上較為方便。備受矚目的熱去活乳酸菌:L-137乳酸菌百百種,功效大不同。在調整體質方面,L-137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37)是由米和魚肉的發酵物中所分離的菌株,又稱為植物乳酸菌,位於細胞壁上的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為其關鍵成分。在免疫調節功能方面,經動物實驗結果證實,熱去活L-137乳酸菌有助於促進吞噬細胞活性以及促進自然殺手細胞活性,並有助於減少Th2類型細胞激素分泌之功效。吞噬細胞屬於非特異性免疫,當病原體侵入身體時,吞噬細胞會進行吞噬,然後將病原體的抗原呈現在細胞膜上,以活化輔助者T細胞與B細胞,進一步引發後續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在輔助調整過敏體質方面,經動物實驗結果證實,熱去活L-137乳酸菌有助於減緩過敏造成的呼吸道阻力現象及發炎細胞之浸潤、有助於降低過敏反應相關之非特異性IgE抗體及OVA專一性IgG1抗體生成、有助於降低過敏反應相關細胞激素IL-5及IL-13之分泌量。IgE為一種免疫球蛋白,與免疫反應相關。接觸過敏原後,體內的IgE濃度便會上升。因為熱去活L-137乳酸菌可能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罹患自體免疫相關疾病者請先諮詢醫師後,再謹慎食用。(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