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

掌握坐月子新觀念 產後自然水噹噹

掌握坐月子新觀念 產後自然水噹噹#生產

作為一名女性,一生中有一次作媽媽的經歷才能算是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而如何「坐月子」,月子裏又應注意些什麼?這是每一位新媽媽首先要面對的課題。那究竟什麼是"月子"呢?所謂"月子"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後到產婦身體機能和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6~8週。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民間俗稱“坐月子”。而目前“月子”的爭論已涉及到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與西方影響下的現代新觀念。因此,國人應根據自身的文化底蘊沉澱出一套以養生保健為主的月子新理念,打破舊習俗,吸收一些更科學的養生之道。中醫對產後病的理論基礎是因在孕期時聚血養胎,全身相對氣血不足,又加上產時用力耗氣傷血,如果產程延長,加之分娩時的出血,造成氣血虧損;產婦臨產時用力,骨盆腔、身體毛細孔都張開,以及胎兒胎盤娩出,子宮突然空虚,全身會發生生理性改變,百脈空虛,淤血易停滯胞宮,造成一個多虛多瘀的生理狀態,所以需一段時間坐月子以調理體質。古人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之說,即產後一個月為「小滿月」,三個月為「大滿月」。產婦須於生產第一天起開始坐月子,時間愈久愈好,至少三十至四十天方為足夠。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鄭芳騏醫師指出,產後的月子膳食與中藥調理應分階段調理:第一階段(產後第一週):生化湯是婦女產後常用的方劑,中醫認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能化瘀生新,所以名為生化湯。方藥組成有當歸、川芎、炮薑、桃仁、炙甘草,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生化湯有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抗血栓、抗貧血,消炎及鎮痛作用。亦即調節子宮收縮,以排除子宮內未剝離的黏膜或血塊,幫助惡露排出,防止產褥感染,預防血栓形成,並幫助子宮復舊,減少宮縮腹痛。一般於產後第2~3天開始服用,通常服用5-7帖即可;有些產婦將此方當作必備補品長期服用反而造成惡露不斷,甚至於大出血,其實生化湯破瘀血、生新血為活血破血藥,活血破血藥不宜使用過長,一般使用不超過十天。因長期大量使用活血破血藥會影響血小板凝集。若遇到不正常出血、傷口感染、腹痛、腹瀉、發燒等情況也應避免服用生化湯。此期三餐均衡攝取,食物以清淡為主,產後七天內傷口未癒合,禁麻油或酒料理的食物,可配吃香菇雞湯、鮮魚湯、玉米排骨湯、豬肝湯、海鮮粥等蛋白質高的食物。第二、三階段(產後第二、三週):此期可服用補血養血基礎上加些補氣的中藥,如當歸、川芎、黃耆、黨參、山藥、茯苓等,幫助子宮內膜修復,促進產後新陳代謝及幫助子宮恢復機能,調整水分代謝、利水消腫。產後第8-13天可以開始酌吃麻油料理食物,如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杜仲腰仔湯等。第四階段(產後第四週):此期若未調理得當,則易掉髮、腰酸背痛、早衰、月經失調,可服用八珍湯補氣養血加補益腎陰陽之品,如杜仲、首烏、黃精、巴戢天等。可恢復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幫助卵巢功能恢復及骨盆腔復原;強化骨盆肌肉群,避免骨盆子宮及陰道壁下垂鬆弛;補肝腎、強筋骨,避免日後腰酸背痛。藥膳調理有八珍排骨湯、麻油炒紅蟳等。產後膳食以吃得下、睡得著、二便正常為原則,若有口乾舌燥、身熱多汗、煩燥難眠、便秘、痔瘡、傷口疼痛等現象,表示吃太補上火了,需暫停一切補品的進食。中醫重視產後的調理有很多來自於民間的風俗,許多月子期間的傳統禁忌無非是希望產婦可以在坐月子期間好好休息,讓身體盡快復原。鄭芳騏醫師表示,傳統與現實之間難免會有些衝突,有些流傳已久的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如產後注意保暖,不要當窗口吹風等都是非常科學的,但是有些不科學的東西還是應偋棄,如未滿月前不洗頭、不洗澡等。‧禁忌一:不碰冷水?傳統觀點認為產婦要在滿月後才能洗頭和洗澡。不要洗澡、洗頭原因是因為生產過後全身的毛細孔都會張開,包括頭皮。月子裏洗澡可能導致日後全身疼痛或虛弱的產婦洗澡後因而感冒。現認為分娩後兩三天就可洗淋浴,產後7至10天即可用熱水洗頭,洗後要完全擦乾。剛洗浴完不宜進入通風的環境以防著凉。產後身體排出的汗液、惡露以及溢出的乳汁,不及時清洗會使抵抗力弱的產婦感染病菌,引起毛囊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不過,浴室宜暖和、避風。‧禁忌二:禁吹冷風?產婦身體虛弱吹風可引起感冒,另一個原因是產後全身筋骨鬆弛,如果讓冷風吹襲到骨頭,以後有痠痛可能。其實只要室内温度適當,就不必如此怕“風”,即使在冬季,開窗通風呼吸新鲜空氣,對產婦和婴兒也都有利。或者媽媽們坐月子期間最好穿長衣、長褲,如果是夏天則選擇薄的長袖衣物。每一位正在做月子或者準備做月子的新媽媽們一定要把握好這一特殊時期的保健新觀念,使月子期間可以達到最佳休養調整,把握脫胎換骨的良機,享受一段愉快、安全、健康的月子生活。

哪些婦女不適合做減痛分娩?

哪些婦女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生產

自很早很早以前開始,人類後代的繁衍即由男女雙方合作來完成。但懷胎、生產的過程,卻由女性獨立來承擔,真是含辛茹苦!不論膚色、不論種族的女性,一旦懷胎、生產都得面對小孩出生時那種錐心刺骨的娩痛。 為了降低這些痛楚,人們不斷的研究找尋各種降低娩痛的方法,於是出現過藥學、按摩乃至儀式等各種方法。目前以硬脊膜上加藥止痛法、脊髓液內加藥止痛法等效果較確實、安全。 台東基督教醫院麻醉科醫師 阮志仕表示,產痛對生理的不好影響為心臟工作負荷增加、耗氧增加、血壓升高、消化功能降低、泌尿功能降低、快速換氣導致呼吸性鹼中毒,影響胎盤血液供應,造成胎兒不良影響等;對心理的影響為因害怕而恐懼生產、排拒性生活等。所以在生產的適當時機,在醫療團隊適時的介入下,給予正確的評估及有效的處置,當可大大地減低生產的不適及恐懼,以及適度的改善生產品質。 有些病人往往將產後的腰酸背痛,歸罪為減痛分娩的結果,其實不然。在很多沒做減痛分娩的病人,產後腰酸背痛依然存在。故此狀況應是不好的懷孕體態、過重的身體負荷所導致的結果。但臨床上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的病人,分別為無法合作的病人、不正常的凝血機轉、血壓過低或休克、注射部位感染、顱內壓升高等。 因為適時適度的減痛,所以病人可有較好的休息狀況。能將體力保持在較好的狀態,所以在此同時可減低家屬的照護壓力,以及減輕醫療人員照護的負擔,可說是一舉數得。當孕婦具有這種認知時,可以鼓勵她們多參加一些減痛分娩的課程,以便多了解操作的情形及狀況,排除因不了解及疑惑所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可尋求醫療團隊的協助,在適時的情形下給予減痛,以達到安全改善生產品質的目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