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

婦女生產照護服務品質 我明顯不足

婦女生產照護服務品質 我明顯不足#生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全台368個鄉鎮中有156個沒有婦產科醫師,偏遠地區該比例更高達83.3%。立法委員吳宜臻表示,台灣目前每十萬孕產婦人口只有9.3位婦產科醫師,婦產科醫師非常不足,造成日前新竹發生孕婦漏夜排隊掛號產檢情形,已嚴重影響準媽媽的生產照護服務與品質。 近十幾年來,台灣已呈現產婦高齡化趨勢,35歲以上高齡產婦的比例,從70年1.9%攀升至93年的9.8%、100年的17.8%。高齡產婦是高風險產婦,身心負擔比一般產婦來得大,如早產、妊娠糖尿病、高血壓與孕期焦慮等。然而目前並沒有因應的配套措施及衛教,預防高齡產婦風險的發生,政府對於台灣母親的照護明顯不足。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表示,24小時親子同室原意為快速建立親子間的親密感,然而,醫院提供這項服務時,實務上產生許多問題,造成產婦諸多困擾及不便,並且經常執行過當,形如強制,如:今年在某醫學中心就發生兩起母嬰同房中寶寶猝死的事故;護士夜間多次巡房、寶寶哭鬧,打擾媽媽及同房其他產婦的休息;媽媽累了想將寶寶送回護理站卻遭拒絕等。再者,為徹底執行母乳哺餵,母嬰親善院所規定不得提供奶瓶、安撫奶嘴及配方奶粉,這樣的規定等同於強制媽媽的意願與需求,使得當媽媽母乳不足、因身體狀況無法哺餵母乳或選擇不哺餵母乳時,無法得到應有的服務。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表示,醫院不應該創造需求,但應該滿足媽媽的需求,且依照家人經驗,寶寶吃奶嘴並不會影響寶寶繼續喝母乳。此外,在母嬰親善院所認證題庫中更出現完全忽視媽媽感受的「正確」答案,如產後若媽媽發生乳房脹痛,護理人員第一時間關心的是媽媽是否有正確哺乳,卻不是立即先舒緩媽媽的疼痛。推動母嬰親善立意良善,但評鑑規範不合理,且醫療院所為了通過評鑑,執行又過於僵化無視個別媽媽的需求,反而對母親是不親善的。 迎接母親節的到來,給媽媽一個友善的孕產婦照護才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因此呼籲政府,一、應增加編列生產相關之預算;二、研擬合理的產檢、生產制度,包含次數、規格及給付;三、在同時尊重母親自主的前提下,重新訂定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基準。

產痛不適易有不良影響 減痛分娩可降低疼痛

產痛不適易有不良影響 減痛分娩可降低疼痛#生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大部分的女性聽到生小孩,第一個浮上的念頭就是「痛」,90%以上的產婦均認同產痛是一種嚴重而無法忍受的疼痛。產痛除了不適之外,還會影響到待產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容易對胎兒及母體產生不良影響,嚴重更可能胎兒的氧氣供給,因此,台灣疼痛醫學會特別針對減痛分娩,提供最新趨勢與知識,希望藉由衛教宣導,讓準媽媽們以更輕鬆的方式迎接新生命。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疼痛控制組長袁懷璧醫師表示,疼痛本身會刺激產婦體內交感神經興奮,降低子宮胎盤血流,導致胎兒缺氧,而交感神經興奮更會造成長期子宮收縮,對患有心血管疾病及子癲前症之產婦尤其不利。台北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醫師林嘉祥解釋,所謂的減痛分娩顧名思義就是減少疼痛,避免掉對生產過程不好的痛,若是完全感受不到痛,會無法出力,減痛分娩就是把痛變得可以忍受,目標是保留良好的子宮收縮,去除難受的產痛。理想的減痛分娩,及是以最低的藥物濃度,來減輕產婦的痛苦。袁懷璧表示,減痛分娩的方法有很多種,目前由美國麻醉醫學會及產科醫學會共同推見的硬膜外減痛分娩法,為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可減少7-8成左右的疼痛。不過若施打處有局部感染、發燒、全身感染、凝血異常等不適用,過度肥胖者在施行上可能也有技術困難。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蔡玉娟也表示,產痛應是產前衛教的一部分,生產的過程不應是折磨,而是可以更舒適、輕鬆的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因此,希望透過受過疼痛醫學專業訓練的醫師,藉由醫學知識及技術,來鼓勵準媽媽們選擇減痛分娩。

醫訊/如何輕鬆生產及無痛分娩

醫訊/如何輕鬆生產及無痛分娩#生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媽咪總是會懼怕生產前後的疼痛。不管是自然生或是剖腹都必續承擔這個「業」。幸好現在醫學科技進步,有許多方法,可用來解除這些的苦,但是需要經過專業的醫學團隊來診斷及醫療行為。有鑑於此,國泰醫院特舉辦「媽媽教室」,這次主題為「妳也可以輕鬆生產~談產科麻醉及無痛分娩母乳好處多」;「母乳好處多~教妳如何成功哺餵母乳」,邀請麻醉科主任汪志雄醫師與門診部曾于珊護理師主講。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活動須事先報名,請說明欲陪同與會的家屬或朋友人數。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媽媽教室時間:102年3月2日(六)下午13:30~15:40地點:國泰醫院(台北大安區仁愛路4段280號)3 樓第3會議室洽詢:02-2708 2121轉5175

醫訊/生產前後保養與認識小兒疫苗講座

醫訊/生產前後保養與認識小兒疫苗講座#生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快要臨盆的孕婦總是會擔心該怎麼做才能順利生產呢?產後又該如何保養? 她們也可能會疑問,聽說寶寶出生後要打好多疫苗,到底要打哪些疫苗?又有哪些重要注意事項呢?為了解答孕媽咪與新手媽咪以上這些問題,成大醫院特為舉辦親子教室課程,邀請婦產科吳郁芃醫師主講「如何順利生產及產後保養?」陳琪護理師主講「小兒疫苗知多少?」歡迎南部新手媽媽與孕婦,及其家屬踴躍報名,名額有限,請盡快預先報名。名稱:如何順利生產及產後保養?&小兒疫苗知多少?時間:101年10月13日 (六)下午14:30~16:20地點:成大醫院門診大樓3樓第一會議室(臺南市東區勝利路138號)洽詢:06-2353535轉2335或2333

醫訊/如何順利生產及產後保養講座

醫訊/如何順利生產及產後保養講座#生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媽咪總是會懼怕生產前後的疼痛。不管是自然生或是剖腹都必續承擔這個「業」。幸好現在醫學科技進步,有許多方法,可用來解除這些的苦,但是需要經過專業的醫學團隊來判斷及執行。為了解除新媽咪的疑慮,增進寶寶的健康及安全,成大醫院特地舉辦「如何順利生產及產後保養?」講座,邀請吳郁芃醫師主講,此外也邀請陳琪護理師主講「小兒疫苗知多少?」。因名額有限,採預約報名,請盡早報名,歡迎新媽咪及其家屬,以及有興趣之民眾踴躍參加。名稱:親子教室講座-如何順利生產及產後保養?時間:101年10月13日(六)下午2:30~4:20地點:台南成大醫院門診大樓3樓第一會議室洽詢:06-2353535轉2335或2333http://www.hosp.ncku.edu.tw/nckm/NewsShow.aspx?Cond=2126&Type=4&ContentPage=33

超級狗媽咪 一胎生18隻

超級狗媽咪 一胎生18隻#生產

一般的小型犬通常一胎會生3~4隻,中型犬、大型犬最多則會生到10隻上下,狗狗生產有多有少,即使是大型犬也有可能只生出一隻小狗,不過根據中國陝西廣播電視台報導指出,在大陸陜西省一隻名為「艾咪」阿拉斯加雪橇犬,日前一胎產下18隻小狗,數目驚人,堪稱中國超級狗媽咪。(照片翻攝自中國陝西電視台)據中國陝西廣播電視台報導,第一胎就生了18隻小狗的「艾咪」,但因為分娩時間過長,有4隻小狗不幸斷氣夭折,看著一堆堆小狗搶著喝母奶,還吸引了許多街坊鄰居圍觀,「艾咪」生產時間從早上6點到11點,共接生了18隻小狗,最後存活下來的有8隻公幼犬、6隻母幼犬,報導還表示,「艾咪」主人甚至為了專心照顧這些龐大的狗寶寶,向公司請了2個月的假,因為「艾咪」奶水不足供應14隻幼犬,因此主人每兩個小時還必須幫忙餵奶。中國陝西廣播電視台報導指出,飼主表示生產前曾給「艾咪」作過超音波檢查,當時顯示肚子裡只有4、5隻小狗,怎知一下子突然生出18隻,龐大數目的幼犬,讓「艾咪」主人有意將小狗狗送人認養,不過飼主也表示,必須要是「愛狗人士」,否則是怎麼也不會交給對方的。

媽媽坐月子 如何選擇優質護理機構?

媽媽坐月子 如何選擇優質護理機構?#生產

媽媽生產相當辛苦,產後調理身體很重要,如何慎選護理機構也須注意;建國百年及龍年的到來,這2年不但結婚的人變多,連生小孩的人都大幅增加。依據內政部社會司資料顯示,北市累計至今年10月底出生嬰兒計2萬0,376人、占全國總出生登記人口數之12.78%,較去年同期增加36.57%,而臺北市出生人數增加的比例更為全國的2.29倍。我國婦女產後特有的「坐月子」習俗,在社會結構從大家庭轉變為核心家庭後,家庭照護功能下降,讓許多產婦面臨產後乏人照顧的窘境,只有仰賴專業的產後護理機構,滿足坐月子調養的需求。也因此,臺北市合法立案的產後護理機構由95年的17家迄今已增至43家。目前坊間眾多的產後護理機構中,該如何選擇安全、優質合適的產後護理機構呢?衛生局建議民眾選擇時可遵守「停、看、聽」三步驟:第一「停」:蒐集資訊、透過各種管道進行資料收集如至衛生局網站查詢是否合法立案、歷年督考或評鑑結果。第二「看」:親自至機構參觀、察看機構內的各項規範是否符合規定,如:是否有核准立案證書、消防設備是否符合規定、簽訂的產後護理機構定型化契約是否符合公告範本規定、活動空間是否舒適、專科醫師巡診頻率及轉診醫療服務是否完善、護理人員是否充足且24小時均應有護理人員值班、是否提供完整膳食營養。第三「聽」:聽聽機構內護理人員對產婦及嬰兒的護理照護品質及育嬰專業知識、收費價格是否符合產後護理機構的收費基準、詢問其他親友意見或在網路上聽聽其他民眾的留言等。衛生局劉越萍處長提醒準媽媽們,選擇產後護理之家除了謹記「停」、「看」、「聽」三步驟外,也要記得在簽定契約前有5天的契約審閱期,又為了保障自身權益及保護自己和寶寶的安全,應慎選合法立案且優質的產後護理機構才能住得安心,家人放心。

懷孕媽媽得乳癌 化療仍可產下健康BABY

懷孕媽媽得乳癌 化療仍可產下健康BABY#生產

台灣罹患乳癌比率漸趨年輕化,三軍總醫院曾有一案例,一名34歲且已懷孕五個月的婦女,突然摸到自己右乳房有異常腫塊,接受醫師檢查發現,罹患乳癌,且由於此婦女的乳癌屬於風險較高的三陰性乳癌,不能等產後再治療,經過醫師團隊的建議,全身麻醉進行乳房部分切除,並進行4次化學治療,最後在足月懷孕下,自然產出健康BABY,而這項研究也獲刊在今年12月的國際婦產科醫學期刊中。(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Ernest F)根據媒體報導表示,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醫師黃貴帥表示,只要懷孕超過十二周,準媽媽可在不影響胎兒健康下同時進行治療,但是對於懷孕不到十二周的準媽媽,因為胎兒還尚處在重要器官的發育期,恐受小紅莓等化療藥物影響,加上胎兒尚小,多半建議重心放在母親的治療上。黃貴帥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去年總生育率只有0.9人,成為全球生育率最少的國家,因此每個寶寶和媽媽都值得被搶救,以挽救台灣的出生率,另外與國外相比,國內乳癌患者明顯年輕化,四十歲以前罹患乳癌就占了三成,加上晚婚、晚生育,使近幾年孕婦罹癌案例明顯增加,不過即使在懷孕期的媽媽罹乳癌只要經專業評估調整用藥、治療方式,也可產下健康BABY,準媽媽與家人不必過於灰心。優活推薦: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 不生小孩、不餵母乳是主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57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56乳癌發生年齡逐年增 嚴重威脅熟女健康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65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