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

產後重「開機」 6-8周最好!

產後重「開機」 6-8周最好!#生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究竟產後媽媽,何時才能展開性生活?根據統計,約30%懷孕婦女礙於身材、心理狀態的改變,逾28周後大部分都沒有性生活,加上產後體態變化,加上許多媽媽生理時鐘配合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照顧寶寶;也有的媽媽因為在產後性交感到疼痛,對性生活越來越排斥,導致行房次數越來越少。產後至少6至8周才能讓性生活回到常軌產後婦女在子宮收縮時,會排出一種分泌物──惡露,產後2周內排出的惡露會逐漸變淡、量也會減少,通常4周到8周內會停止,8周後才會恢復到產前大小。對產後婦女而言,疲勞感、育兒壓力都可能是恢復性交的絆腳石,烏日林新醫院婦產科主任林新旺表示,產後婦女由於賀爾蒙變化,導致性慾缺乏、陰道變得乾澀,對於產後第一次性生活難免感到不適。由於子宮恢復期因人而異,產後練習凱格爾運動可以幫助下腹緊實。哺餵母乳時月經不固定 懷孕機會不小林新旺主任提到,產後的傷口組織、韌帶,恢復正常通常要到6周以後,擔心腹部肌肉鬆弛記得在產後6周以後練習凱格爾運動,可幫助收腹、下腹緊實。另外,某些民眾會有產後性行為較不容易懷孕的迷思,林新旺主任也表示,有哺乳的媽媽與沒有哺乳的媽媽相比,子宮會恢復得更好,但由於哺餵母乳時,月經週期不固定,因此產後恢復性生活後,再次懷孕的機會也有不小機率,若擔心會懷孕,也必須做好避孕的措施。產後婦女對於重啟性生活會有心理壓力,藉由夫妻間良好的溝通、氣氛的醞釀,同樣可以讓性生活重回正軌! 

準爸爸陪產 父愛加倍累積

準爸爸陪產 父愛加倍累積#生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多數媽媽都希望先生陪產。陪產除了陪太太進產房,我也建議先生積極參與生產過程。當太太因為陣痛憋氣出力時,如果先生陪在一旁,太太會使出驚人的力量抓住先生。先生抱著痛到抓狂的太太,或是握她的手、撫摸她的腰,自己也搞得滿身大汗。生產結束後,太太終於放鬆下來,先生也會覺得像是自己生了孩子一樣鬆一口氣。於是會好好珍惜拼命生下孩子的太太,並對剛出生的孩子更加疼愛。陪產體驗可以讓爸爸積極參與育兒。而且對媽媽來說,能與先生一同度過痛苦,會成為精神上的支持。這種優點受到關注後,陪產成為趨勢,但我認為準爸爸應該要仔細考慮,不能草率決定。想著「因為大家都那麼做」而勉強陪產的先生,聽到太太的尖叫聲,或是看到血受衝擊,有些人會後悔「陪產真折磨人」,或是產後性生活出現障礙。此外,有些先生卯足全力想幫助太太,但實際上什麼忙都幫不上,反而會因此產生無力感。為了讓陪產成為有意義的體驗,先生事前和太太一起參加孕婦或爸爸講座,了解生產的情況比較好。生產不是只有當下一時片刻的事,希望各位爸爸在孩子出生前就要多和他說話,把陪產當作接下來育兒的接力站。(本文摘自/媽媽,我記得你:超神奇「胎內記憶」,觸動百萬媽媽的心/采實文化出版)

產後性生活 4至6周後才是對的時間

產後性生活 4至6周後才是對的時間#生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女性都會同意,在生產過後,最後一件會在意的事,才是性。即便她們的伴侶多數不這麼想!另一方面,有些女性也許在生產後不久,就準備好要恢復性生活了,然而,何時才是「對的時間」呢?重新展開性生活前的評估生產過後,妳的身體正處於復原的階段,失血停止了、撕裂傷口正癒合、子宮頸關閉了。過早開始性交是不被建議的,尤其在頭兩周,會有產後出血或子宮感染的風險。一般來說,陰道產或剖腹產後的前4到6周,最好避免性生活。而在開始恢復性生活之前先向醫師諮詢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經歷了剖腹產、會陰撕裂或會陰切開術後,最好於產後6周回診與醫事人員確認過復原狀況後再開始恢復性生活。生產後,女性準備好要開始恢復性交前需檢視幾項要素,包括:疼痛等級、疲勞、壓力、性慾望、對性或懷孕的恐懼、陰道的乾燥程度及產後憂鬱。肌肉張力、荷爾蒙會讓產後的性變得不一樣由於肌肉的張力和延展力下降,生產後的性,也許會有些不同。一般來說,子宮肌肉張力的鬆弛是暫時的,但也會被一些因素所影響,如基因、嬰兒尺寸、生產的次數,以及是否有進行凱格爾練習(Kegel exercises)。荷爾蒙會造成不同的興趣,而有時候,也會造成不適的症狀。譬如,在性交時,你的胸部可能因為荷爾蒙對性高潮的回應而漏奶。遇到這個狀況,可以在性交前試著先把奶擠出,以獲得減緩。許多女性也會因賀爾蒙變化影響而有陰道乾燥的困擾;若有哺乳,陰道乾燥通常會持續四到六周的期間,這是肇因於低雌激素的關係。而除了低雌激素的原因之外,感到疼痛的性,也會伴隨著生產後會持續幾個月的會陰撕裂或會陰側切。這都可能降低妳的性慾。若想減低產後性生活的疼痛,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步驟:1) 以多樣化的性姿勢來控制性交的深入程度2) 增加陰道的濕潤3) 吃止痛藥4) 清空膀胱5) 洗個溫水澡運用口或手的刺激能幫助舒緩疼痛不需醫生開處方即能讓陰道濕潤的乳霜或乳膠,可能在於減緩陰道乾燥是有效的。如果你使用保險套來避孕,建議可以挑選外層潤滑液為水性的,以避免弱化乳膠的效果。以口或手的刺激也是復原階段的選項。對於某些人而言,跟骨盆復健師預約,也是被推薦的,骨盆復健師可以評估與處理疼痛的產後性行為。生產之後的節育選項在生產後,有個可信賴的節育方式,對於避免非預期懷孕是重要的。如果你想要立即的避孕,建議考慮使用保險套、只含黃體素的避孕藥等方式。至於使用銅或荷爾蒙子宮內避孕器的時機、使用過濾性避孕屏障裝置(如陰道隔膜或子宮頸帽),或是妳對於同時含有雌激素和黃體素(如藥丸或陰道環)的避孕方式感興趣,則應與妳的醫師討論是否適合。(資料來源/MNT、Baby Center、Mayo Clinic、The 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乳腺炎痛不欲生 月子餐可能是兇手

乳腺炎痛不欲生 月子餐可能是兇手#生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媽媽都說經歷生產的痛之後,認為經痛已經不算甚麼,事實上,產後乳腺不通造成乳腺炎的痛苦指數直逼生產!魏女士產後3個月發作5次乳腺炎,其中3次非常嚴重,常常是上一餐擠奶時正常,下一餐就塞住了,乳腺炎發燒時體溫更高達41度。醫師及個管師協助發展特殊「亂中有序」擠奶時程,協助哺乳媽媽完成8個月的母乳哺育。血壓高、高蛋白月子餐引發乳腺炎臺中慈濟醫院婦產科個管師徐慧冰發現,高營養、高蛋白的月子餐提供充沛奶水卻也引發乳腺炎,雖經變換飲食隨即改善,但患者原本就有高血壓病史,後續在夜間擠乳、親餵,生理狀態未調整好之下導致血壓飆高,又因工作無法規律擠乳,導致3個月內反覆發作乳腺炎達5次之多。 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李敏駿主任與徐慧冰個管師表示,乳腺炎是很多哺育母乳的媽媽最後放棄的原因之一。乳腺炎才知道乳房漲痛不亞於生產,即使堅持過一次的媽媽,通常到第二次就決定放棄了。乳腺炎發生率全球相關統計约2-10%徐慧冰個管師表示,哺乳媽媽能在固定的時間擠奶最好,但魏女士工作時間太亂,周一到周五,天天工作時間都不同,還可能臨時變動時間,最後訂出兩個原則:不要一有空就狂擠奶,如果無法在預定時間擠奶,往前或往後半小時做替代方案,沒想到,奇妙的生理時鐘讓魏女士順利完成後續哺育。  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李敏駿主任則表示,國健署近年來努力推動「母嬰親善與母乳哺育」,產後6個月的純母乳哺餵約為45%,乳腺炎發生率全球相關統計约2-10%,但像魏女士這樣反覆嚴重發作的並不多見,月子餐的食材內容值得斟酌。現代人飲食均衡就好,做月子中補過頭,營養過剩可能適得其反,如果發生類似情形,建議應找專業的醫護人員協助,提供正確的健康觀念。

產後媽咪 3階段調理護健康

產後媽咪 3階段調理護健康#生產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紫金堂護理師 廖秀燕)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生產之後,女人才真正「成為女人」。當了媽媽之後,不管是身心都會接受巨大的轉變,產後媽咪的身心變化大,情緒起伏自然也大,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一下放鬆下來,紫金堂護理師廖秀燕表示,產後媽咪除了照顧寶寶外,對於身心都脆弱的時期,產後媽咪又有哪些應對的方式呢? 產後問題 3階段調理才能恢復健康 第1個問題就是惡露。在生產後胎盤脫離,陰道會產生分泌物。一般來說產後大概1到4天內會分泌顏色偏紅的惡露,後續顏色會慢慢變成暗褐色,再轉變成白色。產後媽咪要注意,若惡露出血量多,比方若產婦出血量大到1小時就要換1次的棉墊、夾雜大量的血塊,就要立刻就醫防治產後大出血。 食療補血 豬肝、紅莧菜、海帶都有幫助 懷孕期間,胎兒從母體共享、吸收近1年的營養素,歷經生產會損耗母體,月子的調理要做好3個階段代謝修護滋補才可以恢復健康。體質、體力的流失可透過食療來加強補血,有哪些補血的聖品呢? 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動物類的豬肝不僅補血效果佳,破血功效也可以幫助排除子宮瘀血,蔬菜部分如紅莧菜、海帶,都可以避免產後因鐵質流失而容易疲倦的問題。另外,補充紅棗茶也可以為產後媽咪增添好氣色。 胸部脹痛可用疏乳棒通穴位 第2個問題則是乳房腫脹的硬塊。乳房腫脹僅次於生產,乳腺管是位於胸部的皮下組織 也是乳汁排泄的管道,當產後奶水太久沒有親餵或者擠出來,就容易造成乳房乳汁堆積,形成腫脹硬的困擾。產後媽咪可以利用疏乳棒,在乳房硬塊處加強乳穴點的按摩來疏通乳線。疏乳棒像梳子一樣,用手握著朝乳穴點按壓,可疏通穴道改善胸部脹痛問題。 另外,針對奶水不足的媽媽也可以藉此讓奶水分泌較旺盛。若仍然感到胸部脹痛,就要適時擠出奶水,並可用擰乾的冷毛巾冷敷在乳房上來幫助舒緩。 奶水不足問題也是月子期間影響媽媽重要的問題。奶水量不足,寶寶吃不飽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心情,進而影響媽媽情緒,得到產後憂鬱機會甚至會因此提高。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只要掌握3點就能輕鬆讓母乳源源不絕: 1) 湯水攝取要足夠/ 可以多攝取有助發奶的豬腳、花生湯、黑豆水,藉由這些優質的蛋白質幫助發奶,另外有些月子餐設計的益乳飲針對奶量不足的媽媽也很有幫助。 2) 要勤勞哺餵母乳/ 依寶寶的生理需求親餵或是定時3到4小時就要把母乳擠出來,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半夜的泌乳激素高,奶量比較多的媽媽建議減少刺激,甚至有些機制是越擠奶水量會越多,因此只要胸部脹滿的感覺獲得改善就行,不用強迫擠到一滴不剩。餵母乳前2周跟寶寶磨合,過2周後,媽媽較不會有脹硬的問題。 3) 重點是心情放鬆/ 賀爾蒙的變化或生理時鐘改變都會造成媽媽的憂鬱,容易想東想西,更嚴重甚至會傷害自己。某些媽媽在意身材走樣、母奶量不夠,進而影響心情。事實上,只要壓力一來,乳汁分泌量自然會減少,因此想要足夠的奶量一定要維持輕鬆的心情。 孕婦一定要少量多餐 原味提味、規劃點心 有長輩表示月子期間喝水恐怕會稀釋營養,不喝水對產婦而言才是最健康的,廖秀燕護理師表示,有此疑慮者可以用紅棗茶、月子水代替白開水。另外,孕婦一定要少量多餐,加上若是婆婆媽媽幫忙坐月子會比較油膩,鹽分太多也容易水腫,利用原味提味、三餐間可以規劃點心、餐點多點變化都是可以讓媽媽有好心情的辦法。 比如芝麻可以烏髮補鈣,作成麻荖當作甜點對穩定媽媽產後的心情很有幫助。另外也因為餵母奶消耗卡路里較多,有哺乳的媽媽每日可比一般媽媽多攝取500卡的熱量,大約為2500卡。 廖秀燕護理師表示,最重要的是產後媽咪需要家人要關心陪伴,只要憂鬱現象超過2周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幫忙。月子期間是女人調養身體的黃金時期,月子期間要好好滋養母體,有經痛的婦女也可以趁這時候把健康補回來。  

從形狀挑燕窩?錯!原料才是關鍵

從形狀挑燕窩?錯!原料才是關鍵#生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母親節送好禮慰勞媽媽,選擇即食燕窩還是乾燕,怎麼選最安心?燕盞、燕條、燕碎、燕角又有哪些不同呢?燕窩利用燕子口水組成,燕盞為摘採過程中保留較完整的半月型盞絲,上面附著的燕窩絲較長、一體成型;為了讓賣相好,燕盞修剪出來的條狀燕窩即為燕條;燕碎則為生產過程中不小心破碎的部分;至於固定燕窩兩邊的就是燕角。燕條燕碎非雜質 產地好同樣有營養價值燕條、燕碎因為形態細小、破碎,入口會有些許小草纖維,造成許多民眾會有燕條、燕碎是雜質的誤解,也可能認為這種破損的燕窩型態較不營養。事實上,燕窩的採收過程需經過繁複的手續,因此可能在採收、揀選、風乾的過程中從燕盞本體不小心掉落,而因為同樣有營養價值,業者不忍丟棄,便將其他型態的燕窩更名販賣。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一般來說燕盞的營養成分最高,而燕條、燕碎等部分,若是來自印尼蘇拉威西大尼科巴島或者加里曼丹島,也都屬不錯的品質保證。買燕窩不須太過注意形狀,原料及產地才最重要。高品質燕窩會在乾燥、加熱後有蛋白清香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一般民眾購買時可從味道簡單分辨燕窩品質。高品質的燕窩的味道在乾燥及加熱時會有很淡的蛋白清香,若燕窩出現漂白水味、霉味有可能因為放太久產生質變,另外燕窩品質也可從燕窩型態分辨。老行家公關部副理陳佩萱表示,即食型燕窩外型要是條狀、絲絲分明,呈現半透明不死白、光照之下外表有微微的黃色才是品質保證。高規格燕窩 科學把關加上一條龍作業另外,完整燕窩營養主要考慮烹調時間,若加熱過久就會導致營養流失,因此選擇所需烹調時間最短,能保留完整營養的工法,才能打造高品質燕窩。此外,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也提到,誠心的產品製程加上科學層層把關,選擇自有生產部門,一條龍作業的廠家才能真正保障燕窩品質。

穿越宋朝 解密產後調理禁忌

穿越宋朝 解密產後調理禁忌#生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坐月子的民間習俗,經過華人婆婆的傾情詮釋,如今差不多已成了一種奇葩般的存在。婆婆們認為坐月子是千百年來先人的智慧結晶。而反對坐月子的一派則毫不客氣,將坐月子視為傳統文化的糟粕—中國某位科普作家就發表過文章〈「坐月子」是種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陋習〉,直斥坐月子的習俗「與現代醫學格格不入,恰恰是對著來的」。坐月子源於宋代?還有人言之鑿鑿地提出,坐月子的習慣源於宋代—於是宋朝躺著也中槍—大概是因為南宋出版了一部婦產科專著《婦人良方大全》,其中有一個章節叫「坐月門」,說明了孕婦「坐月」的方法。但是,《婦人良方大全》中的「坐月」和今天熟知的「坐月子」,完全是兩碼事。宋朝醫生說的坐月其實是「臨月」、「臨產」的意思。換成現代的醫學名詞,叫作「預產期」。《婦人良方大全》的「坐月門」,說的便是孕婦預產期該注意哪些事項、出現病症如何用藥。《婦人良方大全》也討論了產後的護理保健與治療,不過不是放在「坐月門」段落中,而是放在「產後門」裡,換成現代的說法,便是「產褥期」。可見宋朝時,醫學界並無坐月子的說法。預產期說了哪些注意事項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婦人良方大全》。這部醫書的編著者叫陳自明,是南宋的醫學家,出身於醫學世家。他在擔任建康明道書院的醫學教授時,因為深感「醫之術難,醫婦人尤難,醫產中數症,則又險而難」,決心編撰一部婦產科專著,於是有了這部嘉熙年間出版的《婦人良方大全》,其中產科部分有五個門:胎教門、妊娠門、坐月門、產難門、產後門。以今天的目光來看,《婦人良方大全》中有許多說法是荒誕不經的,比如書中介紹了一則將胎兒轉女為男的法子:「妊娠三月以前,取雄雞尾尖上長毛三莖,潛安婦人臥席下,勿令知之。驗。」還特別標明很「靈驗」。不過,陳大夫對孕婦圍產期的建議卻非常具有科學精神:「凡婦人妊娠之後以至臨月,臟腑壅塞,關節不利,切不可多睡,須時時行步。不宜食黏硬難化之物,不可多飲酒,不可亂服湯藥,亦不可妄行針灸。貼神明圖安神、獲得平靜力量今人生孩子通常在醫院;宋人沒有這個選項,都是在家分娩,請產婆接生。這是時代的局限性。但陳大夫提醒,分娩所用的床帳茵蓐要時常消毒,使之潔淨。接生婆要「預擇年高歷練」之人,因為在古代,接生孩子靠的就是經驗,「年高歷練」的產婆無疑經驗更豐富,因而也更可靠。陳大夫又說,孕婦「既覺欲產,不得喧哄;人力雜亂,大小倉惶,驚動產婦」。而分娩之時,「務要產婦用力」,「如覺心中煩悶,可取白蜜一匙,用新汲水調下。或覺饑,即吃軟飯或粥少許亦須預備,勿令饑渴,恐產婦無力困乏也。若不饑渴,亦不須強食。」今日醫生給臨盆產婦的建議,也不外如此吧? 陳大夫還細心提醒:產婦坐月之後,要記得貼「產圖」。這是什麼呢?和符咒差不多,上面畫有「雷公、招搖、運鬼力士、天狗、軒轅、大時、咸池、豐隆、吳時、白虎、大夫、天候、狂虎,凡此十三神」,又「以朱書某月某日」,貼於產房某個方位。你也許會認為這是非常可笑的封建迷信,但且慢取笑,換個角度來看,這些貼在產房中的產圖,顯然可以給予產婦一種心理暗示,讓她們相信自己時刻受到神明的保佑,從而獲得某種精神力量與內心安寧。今天有些準媽媽進產房時,也會在心裡默默祈禱上帝保佑,道理也是一樣的嘛!產褥期飲食與護理婦人分娩之後,便進入產褥期,即後來所謂坐月子的階段。宋朝時,尚無「坐月子」的講法,但產褥期的護理是需要的。在宋代醫學中,這個產褥期護理被劃入「產後門」。今天婆婆們講究的坐月子陋習,既要「捂」,又有各種「忌口」,還要求臥床一個月,不知起於何時,應該是民間小傳統,實在不是傳統醫學的主張。不過,陳大夫後面的建議就頗有幾分科學精神了:「一臘之後,方可少進醇酒並些小鹽味。一法才產不得與酒,緣酒引血迸入四肢,兼產母臟腑方虛,不禁酒力,熱酒入腹,必致昏悶。七日後少進些酒,不可多飲。」這裡有個名詞要解釋一下:臘,這是宋人記錄產後時間的單位,據《夢粱錄》:「七日名『一臘』,十四日謂之『二臘』,二十一日名曰『三臘』。」陳大夫建議產婦,分娩後七日內不可飲酒,七日後才可少飲。以前的酒一般都是糯米酒,酒精度很低,人們相信,飲用少量的糯米酒有利於行血補氣。今天客家人坐月子,還保留著食用糯米酒燉雞的習俗。另外,現代科學認為產婦飲食應當少鹽,宋朝的陳大夫也是這麼主張的。不要脫衣洗浴,或冷水洗濯源於風俗、環境限制按某些地區婆婆的說法,坐月子有著五花八門的飲食禁忌,雞鴨魚肉都是「發物」,不能吃。但宋朝醫生告訴你,沒這回事:「一臘之後,恐吃物無味,可爛煮羊肉或雌雞汁,略用滋味,做粥飲之。或吃爛煮豬蹄肉,不可過多。今江浙間產婦多吃熟雞子,亦補益,亦風俗也。」雞鴨魚肉都可以放心吃,只是不可飲食過量,因為「凡吃物過多,恐成積滯」。有些婆婆還會要求坐月子的媳婦不可下床,要躺一個月。但宋朝醫生告訴你,沒有必要這麼誇張,只是不宜「強起離床行動、久坐或做針線,用力工巧」。適宜的活動是可以的。婆婆們又說了,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甚至不能刷牙。宋朝醫生確實反對產婦「不避風寒,脫衣洗浴,或冷水洗濯」,但我們應該明白當時的生活背景,古時候沒有淋浴設備,沒有消毒過的自來水,沒有暖氣設施,沒有電風扇,古人又都是長髮及腰(這一頭溼漉漉的秀髮該如何弄乾, 想想頭都大) , 如果不避風寒洗澡、洗頭,極容易感染病菌、受冷著涼。這種情況下,提倡產婦盡量不要「脫衣洗浴,或冷水洗濯」,無疑是對的。錯的是今日的一些婆婆不識變通,不知與時俱進。產後護理應隨時代變通西方人其實也很重視產褥期護理, 並特別強調要注意產婦的產後抑鬱症。這方面宋朝醫生也關注到了—當然,那時候還沒有「產後抑鬱症」的說法,不過陳大夫說,產婦「產後氣血大傷,心神易浮,不耐驚恐憂悲,宜多加防護,靜心休養」,「若未盈月,不宜多語、喜笑、驚恐、憂惶、哭泣、思慮、恚怒」,「又不得夜間獨處,緣去血心虛,恐有驚悸」。 換言之,陳大夫提醒產婦的家人要密切留意媽媽情緒的細微變化,悉心照料與關懷,幫助放鬆心情,舒緩焦慮。說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宋朝醫生對於產褥期護理的建議,比今天許多婆婆堅持的那一套都要可靠得多。有些婆婆的那一套確實需要改改了,而反對坐月子習俗的新知派,也不要因為民間的一些陋俗而將古人與傳統想像得那麼不堪。 (本文節錄/宋朝妙新聞/時報出版)

寶寶露出頭了!分娩側切指南

寶寶露出頭了!分娩側切指南#生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謂側切就是順產時孩子頭快露出來,醫生會剪開產婦的外陰,把孩子強行取出。」這篇留言的第一句話就有錯誤,如果是面臨軟產道(包括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外陰)過窄而不採取措施,任其「正常分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行取出」。會陰過緊、胎兒過大 需要緊急分娩之所以進行側切術是因為有時候會遇到母親會陰過緊、胎兒過大,或者母子情況緊急需要迅速完成分娩等情況,在這些情況下,進行側切就成了一個必要的手段,若是強形分娩的話,則可能會造成會陰軟組織的撕裂傷,側切術雖然也會造成一個傷口,但是這樣一個傷口的方向和大小都是可控制的,能夠避開重要的結構(如肛門括約肌等),而且切口整齊,恢復也更容易。發展中國家的側切率高於發達國家目前世界上產婦側切率根據國家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根據一項統計,在2000年前後,世界各國的初產婦的側切率在63.3%到近100%之間,這項統計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側切率高於發達國家。中國(不包括港澳地區)2001年的總體資料(包括出產及經產婦)是82%,考慮到國內產婦大多是初產,我們可以直接對比這2個數字,可見中國的側切率差不多是中等程度。側切術的使用範圍指南經過進一步研究之後,目前包括WHO在內的各種醫療管理指導機構都推薦,側切術應在相應的指證下進行,也就是說要限制側切術的使用範圍,一些發達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操作指南並付諸實施,以WHO發佈的一份指南為例,會陰切開術被認為僅應在下列情況中使用:1) 經產道生產的情況複雜,包括臀先露、肩先露的難產。2) 產道原有疤痕(會降低產道的韌性,更容易撕裂)。3) 出現胎兒窘迫(包括在母體內因為缺氧導致的一系列症狀)。(本文摘自/謠言粉碎機:謠聲一變,別被流言嚇傻了!/信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