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血糖控制關鍵:飲食、胰島素有解!

血糖控制關鍵:飲食、胰島素有解!#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飲食到底有多困難?簡單做個小測試,您知道糖和醣的差別嗎?概括來說,「糖類」指的是一般常見的佐料、單糖、雙糖等;「醣類」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包含所有產糖的類別。雖有程度的差別,但兩者皆會影響血糖起伏,因此食用時都要特別注意。第一題答不出來嗎?再來一題,請問「玉米、綠豆、紅豆、黃豆、黑豆」他們分別是屬六大類食物的哪一類呢?答案是「玉米、綠豆、紅豆」是屬於澱粉類,「黃豆、黑豆」是屬於豆魚蛋肉類。您心中的疑問是不是「為什麼一樣都是豆,但分類卻不一樣呢?」您的疑問其實就是一般糖友的疑問。定期食物九宮格講座 粉碎糖友錯誤迷思台中開業診所陳美惠衛教師指出,在執行衛教時,那些為含糖或含醣食物糖友常分不清楚,追其根本就是糖友們並沒有正確六大類食物觀念,分不清楚那些食物會影響血糖、可能知道飯是澱粉,卻用麵條、麵包來代替,不理解其實它們都是屬於澱粉類,會影響血糖。這類的情況不是個案,因此,為了讓糖友更簡單了解食物的分類代換,陳衛教師的診所便積極推動新飲食教具「食物九宮格」。「我們將8-10位糖友分成1組,共有3組的活動同時進行,每組都有相對的營養師、衛教師來帶領。每次活動糖友們都會自發性的彼此討論、競爭,反應十分良好。」陳美惠衛教師開心的說。藉由這樣的遊戲互動,糖友們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衛教師還能利用「空白卡」填入客製化的問題,即便是運動或藥物治療的迷思都仍一併列入。正值青春卻罹病 胰島素讓他人生重回行列陳美惠衛教師提到,台灣的胰島素迷思也經常困擾糖友,5年前比現在更嚴重,許多人一聽到要施打胰島素便聞之色變,但隨著正確胰島素治療觀念的推廣,加上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散,越來越多人願意接受用胰島素治療。陳美惠衛教師進一步分享一則案例:「我曾接觸一名18歲的家族遺傳性糖友,剛確診時他的糖化血色素在10以上,狀況十分不樂觀。他一開始也抗拒胰島素治療,但我們深入了解他的想法、持續進行衛教,他終於願意嘗試,因為胰島素及早介入,後續他的情況十分良好,糖化血色素得以一直維持在7左右,十分平穩,到現在已持續兩年多。」陳美惠衛教師表示,無論是因飲食觀念的改善或是施打胰島素,其實血糖逐漸獲得改善的案例有很多,這都是需要糖友全心的相信和配合才得到的結果。在此也期許糖友們三餐要適量攝取醣類食物,低油低鹽,同時配合運動,才能控糖順利,健康滿分!

冰涼水果當正餐?男血糖飆高掛急診

冰涼水果當正餐?男血糖飆高掛急診#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天是台灣水果盛產期,一名76歲的黃姓男子,因為天氣悶熱沒胃口,連續4、5天正餐都吃水果,導致身體倦怠、拉肚子到急診室求診,檢查結果發現男子血糖竟然飆到870 mg/dl。這名男子患糖尿病,平常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胰島素,以為吃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如果再拖延就醫,恐怕導致酮酸中毒影響生命安危,幸好男子住院1禮拜期間,重新調回胰島素控制範圍。水果果糖持續攝取過多  使血糖飆高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正修表示,有些人習慣將水果當正餐吃,但水果並不能當正餐食用。近日門診有不少民眾因為水果太好吃,將它當作正餐吃造成血糖不穩就醫情形,為了有效控制血糖,當令水果還是要適量為宜。主要因為水果的果糖進到體內,會增加肝臟胰島素阻抗,在正常情況下,肝細胞接受到胰島素的訊號後就會抑制肝臟葡萄糖產出,一但肝細胞對胰島素有了抗性,就不太受抑制,持續生產葡萄糖,接著釋放到血液循環裡,使血糖上升,患有糖尿病的人容易因為血糖飆高,威脅生命。糖尿病患水果攝取 1天2份為宜豐原醫院營養科代理主任鄭秀英表示,糖尿病患者正常水果量是1天2份,如5顆荔枝為1份、1/8片鳳梨為1份、1根小香蕉為1份,可挑選2種水果在同天吃,一天如果吃了20顆荔枝等於吃了1碗飯量,血糖也會跟著飆升。

吃對不怕血糖起伏 黃金三餐有秘訣

吃對不怕血糖起伏 黃金三餐有秘訣#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早餐:4 類食物給你一天好精力一頓早餐若能囊括一份全穀類主食、一份蔬菜、一份水果、1個雞蛋,就是「營養充足的優質早餐」。而且,一餐混合的食物種類越多,對血糖的影響也就越小。 早餐的主食早餐的主食可以選擇全麥饅頭(花卷)、全麥麵包代替精加工麵粉類食物,選擇全麥片或煮玉米(煮白薯)等代替甜麥片、油條等。早餐的主食也可以是飯糰或麵條。需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的早餐中一定要有主食。不吃主食,更容易發生低血糖。 選擇一兩種蔬菜營養早餐應該包含一些含粗纖維的蔬菜,和主食搭配著吃。因為一天中早餐後血糖最難控制,吃主食之前先墊幾口蔬菜,這樣主食被其他食物所阻隔,吃進去的速度慢,在胃裡的濃度下降,排空速度減慢,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到血液當中,造成血糖升高。 選擇一種水果營養早餐還包含一些口味上呈酸性和粗纖維的水果,但不宜空腹食用。較適合的水果,包括青蘋果、梨、柳丁、柚子、草莓、藍莓、櫻桃等,可在早餐後午餐前食用。 一個雞蛋很管飽研究發現,早餐攝取蛋類蛋白質的人,比早餐只吃小麥蛋白質的人更不容易餓。原來,雞蛋可延緩胃的排空速度,延長餐後的飽腹感,同時,雞蛋中的優質蛋白質和脂肪能提供持續平穩的熱量,不僅讓肚子飽的時間更長,還使人整個上午精力充沛。午餐:一葷一素一菇加一湯21世紀最合理的膳食結構為:一葷一素一菇。建議怕胖或吃素的人可以選擇菌菇類食物,它們富含蛋白質,並且有鐵、鋅、鈣等多種礦物質。食用菌還含有一類具有特殊健康價值的成分—菌類多糖。菌類多糖被證明具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血脂、抗癌、抗血栓等作用。 一葷:顏色白一點兒在飲食結構上要吃健康的肉:四條腿的最不好,所以豬、牛、羊肉要儘量少吃;兩條腿的雞、鴨就好一些了;而沒腿的魚是最好的。因為紅肉攝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越高,尤其是冠心病。注意午餐吃的肉不宜過多,若選擇雞腿,總量應不超過一個雞蛋大小。 一素:高纖維高鉀一些高纖維蔬菜,如菠菜、辣椒、胡蘿蔔等,可確保腦細胞獲得充足的氧氣,讓人整個下午精神抖擻。另外,缺鉀會導致人出現愛打盹的現象,因此午餐宜多食含鉀豐富的蔬菜,如菠菜、莧菜、芹菜、番茄、空心菜、萵筍、山藥、鮮豌豆、毛豆等。 一菇:選擇適合自己的 一湯:選低脂肪食物做湯料為了防止長胖,不妨選擇午餐喝湯,因為午餐時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而晚餐喝太多的湯,使吸收的營養堆積在體內,很容易導致體重增加。最好選擇低脂肪食物做湯料:如冬瓜、絲瓜、番茄、蘿蔔、紫菜、海帶、綠豆芽、蒟蒻等,都是很好的低脂肪湯料,不妨多選用一些。晚餐:清淡易消化,助眠為主晚餐應選擇含纖維素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所以混入少量粗雜糧,能改善糖耐量,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對「三高」患者很有好處。而且晚上吃一些清淡易於消化的東西,如粥類,有助於安眠。 晚餐適合吃什麼粗糧「三高」患者宜吃蕎麥麵、玉米麵、小米、燕麥等粗糧,這些粗糧都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對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脂有良好的作用。最好選不脹氣、促睡眠的食物,如小米、燕麥等。乾黃豆晚上吃容易脹氣,不利於睡眠,不宜選用。 講究吃的方法晚上吃粗糧一定要講究吃的方法。比如,多種粗糧混合著吃,或二合一、三合一。主食花樣要經常變換,使粗糧既好吃,又容易接受。例如牛奶加燕麥片粥、金銀卷(白麵加玉米麵)、混合飯(大米加小米)、三合面糕(白麵、豆麵、玉米麵)等等,大家可以試試。當然,晚餐也可以喝點小米粥,喝粥前最好吃點主食,或者在粥里加點豆類、玉米、燕麥等粗糧,使血糖上升變慢。「三高」患者的晚餐一定要偏素,以粗糧、蔬菜為主,以補充碳水化合物,而脂肪類吃得越少越好,甜點、油炸食物儘量不要吃。這樣更有助於消化,胃和則眠安。如果晚餐吃得油膩,攝入熱量高,熱量消耗不掉就會儲存在體內,使人難以入眠,也不利健康。 清淡為主,多吃素食晚餐宜清淡,以蔬菜等素食為主,應有兩種以上的蔬菜,既增加維生素又可以提供纖維素。烹調以蒸、煮、燴、燉為佳,宜少用煎、炒、烹、炸。可常吃些以素菜為主的帶餡食品,如餃子、包子、餛飩以及打鹵麵等,既容易消化,營養也比較全面。 晚餐不宜過鹹過鹹是誘發與加重高血壓的重要因素,特別是併發高血壓、心臟疾病、腎臟疾病和水腫等病症的糖尿病患者,更應該吃得清淡些,每天食鹽能控制在5 克以下最好,必要時還應吃無鹽飲食。醫生不說你不知道不要空腹喝酒,喝酒前吃一些富含澱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如點心、麵包、雞蛋、牛奶等,這樣可以減少胃腸對酒精的吸收,降低醉酒發生概率。喝酒時不宜同時喝碳酸飲料,因為會加速酒精的吸收。其次,如果眩暈、噁心,可以用半個白菜心切絲後,拌少量白糖和醋食用,這種方法能快速解酒;也可以喝些芹菜汁,緩解頭昏腦脹感。(本文摘自/告別老年心血管疾病,壽延十年:血管一堵百病生,簡單對抗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飲食寶典/大喜文化)

「生理年齡」老化 台日韓陷血糖危機

「生理年齡」老化 台日韓陷血糖危機#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工研院民調顯示,民眾願意自費健康檢查,87.3%認為健檢是讓掌握身體狀況方法,但44%民眾面對健診報告紅字不知所措,也認為健檢後想要更健康,卻無從獲得根據自身狀況的實質改善建議。顯示民眾對自己的健康有很大矛盾,不知道如何促進健康。血糖年齡老化 台、日、韓皆陷危機過去健檢只能驗出病症,錯失亞健康人群。根據生理年齡,更加強預防醫學的功用。南韓在抗老醫學、美容醫學層面在亞洲居領先地位,10幾年前就開始運用大量亞洲人的健檢數據,以統計模組分析方法開發生理年齡分析引擎,將複雜的健檢報告數據,轉化成「生理年齡」,並提供個人化的健康改善方案,做為疾病風險預測及健康改善執行。韓國專家裴哲永博士表示,根據樣本統計分析,台灣民眾在代謝症候群5大項生理年齡,都略低於南韓及日本的生理年齡,但台、韓、日的血糖年齡則都出現老化狀態,台灣民眾要改善飲食不良習慣。肺部年齡老化則有2項可能原因,包括空汙、霧霾影響肺部,以及缺乏運動導致肺功能下降。健康檢查過後 更重要的是改善建議工研院IEK民調中顯示,檢後健康改善建議是目前台灣自費健檢讓民眾較為詬病服務較缺失的部份。1990年代,互聯網開始被運用在商業用途上,而在互聯網基礎下所延伸的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技術,如今已經走入人類生活及商業活動等領域,其中健康醫療被認為是最有運用潛力的領域之一。謝邦昌院長認為,現今導向是人工智慧(AI)跨領域產業聯盟,健保資料庫的整合,智慧醫療、遠距照護還有雲端控管都是未來趨勢,更可利用疾病預測模型提早防範疾病發生。開業醫檢師王欽堂認為,移動互聯網結合雲端運算,讓民眾走向及時便利的健康管理,但需要透過各健檢單位以及相關領域合作,共同為民眾的健康把關。台灣健保、醫療支出持續的成長,但台灣民眾的健康狀況卻每況愈下,台灣人健康指數僅居全世界第45名,原因在於健檢後沒有相應解決方式以及民眾危機意識低。應該重新思考健康檢查應該帶給民眾什麼新定位。健康檢查不該只是找疾病,而是能透過健康檢查的數據,給予民眾更精準的健康促進方針。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般健康檢查主要檢測空腹血糖值,讓許多人以為只要降低空腹血糖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人處於飯後的時間比空腹長,更需要注意飯後血糖。1名70多歲的阿公空腹血糖未超標,糖化血色素卻一直降不下來,原來阿公雖然減少飯量,飯後卻吃好幾種水果,導致飯後血糖飆高。調整後配合藥物治療,血糖才穩定控制。高血糖影響胰島素 與阿茲海默症相關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張宏猷指出,糖尿病患血糖過高,引起大、小血管病變,除了促使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管性失智。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內胰島素的作用,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調查顯示,台灣未用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失智症風險是常人2.4倍,已用藥患者的失智症風險,則是常人的1.6倍。飯後高血糖尖峰的影響,對大腦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症更大。飯後高血糖不僅加速糖尿病進展,增加糖尿病患者失智風險,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致死率,糖尿病患除了控制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值,更須控制飯後血糖值,才能有效減少各種併發症。長期血糖波動大 損害腦部神經致萎縮目前針對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Glucosidase inhibitor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Glinides、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等,根據病況評估使用。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小腸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趨於平穩,不會忽高忽低,降低餐後血糖高峰,減緩對血管的衝擊和損傷。張宏猷醫師表示,飯後高血糖造成失智風險的機轉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但長期血糖波動過大確實會損害腦部神經,導致腦部萎縮,影響認知功能。除了藥物治療,也必須積極改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才能延緩併發症發生,降低失智威脅。

改吃糙米、全麥麵包 有效穩定血糖

改吃糙米、全麥麵包 有效穩定血糖#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抑制醣類吸收速度的飲食重點,食用白米飯或白麵包等精緻穀物後,所攝取的醣類會迅速被吸收,造成血糖急遽攀升。穀類當中富含膳食纖維與礦物質,這些物質能夠抑制醣類的吸收速度。因此,如果食用精製前的糙米或全麥麵包,人體就能夠用正常的速度吸收醣類。選擇胚芽米、糙米 避免血糖急遽攀升這是因為能減緩醣類吸收速度的膳食纖維與礦物質大多分布於食物的表層,往往會在精製的過程中被去除掉。也就是說,如果攝取的是已經去除表層膳食纖維與礦物質的白米或白麵包時,其中所含有的醣類就會迅速被吸收,使得血糖急遽攀升。為了避免血糖急遽攀升,選擇五穀類時,請選擇精製程度較低者。然而,糙米的口感較硬、較不易消化吸收,對孩子而言較難以食用,所以我並不會特別建議讓孩子食用糙米。建議選擇僅留有胚芽的胚芽米、僅有部分精製的混合糙米飯,或是因為發芽,外皮較為柔軟的發芽糙米飯。麥片、堅果、果乾加上牛乳 麥片粥營養滿分此外,白米可搭配膳食纖維或是礦物質豐富的雜糧(栗子、高梁、小米等)煮成雜糧飯,或是加上小麥煮成麥飯,都是不錯選擇。如果要吃麵包,可以選擇全麥麵包、雜糧麵包或裸麥麵包取代麵包。最好選擇偏咖啡色的麵包。此外,吃麥片時,可選擇含有較多膳食纖維與礦物質的產品,即是可以穩定血糖、適合早餐食用的主食。能夠抑制醣類吸收的膳食纖維、礦物質含量豐富的食材還有堅果類以及水果乾。這些食材加上鮮乳,便是能夠增加蛋白質與鈣質攝取的「麥片粥」。孩子們早晨所需的營養,全都匯集在這一碗中,簡直就是完美的一餐!即使是忙碌的早晨,麥片粥也能夠快速上桌,請務必常備在側。(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為糖尿病患解惑 政府推共同照護網

為糖尿病患解惑 政府推共同照護網#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是全身系統性疾病,控制不良會造成併發症。但是糖尿病患對於飲食、運動、血糖控制這些疑問,總是無法立即獲得解答。現在健保推出完整的糖尿病照護,協助糖尿病患穩定控制血糖。糖尿病應定期檢查 避免心臟病、中風隨著人口老化、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改變,近年來糖尿病一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5名。依據調查顯示,15歲以上人口糖尿病盛行率為7.6%,推估臺北市105年罹患糖尿病人口已達17萬6363人。糖尿病若未控制好,將導致後續心臟病、中風及洗腎之發生。糖尿病患者應每3個月測量醣化血紅素,每年進行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足部檢查、血脂肪(抽血檢查,每半年作一次口腔檢查,預防發生合併症。共同照護網 提供營養師、衛教師諮詢服務凡是診斷為糖尿病且具有全民健保資格,均可免費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糖尿病患者至醫療院所看診時,不僅接受醫師診斷及治療,更透過營養師及衛教師,依個別性提供飲食、運動、足部護理及生活照護等諮詢衛教服務,全面糖尿病照護服務。透過自我血糖監測、配合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幫助糖尿病患者以健康、自信的態度,面對人生挑戰。相關訊息請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或1999轉7115查詢。

活動/九九敬老免費測糖化血色素

活動/九九敬老免費測糖化血色素#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因「九九」象徵健康長壽,烏日林新醫院特於10月28日星期六上午8點到11點,在一樓大廳舉辦「歡慶重陽,敬老感恩」活動,提供限量200名免費測量糖化血色素,凡是當天參與活動的民眾,就能獲得提供的精美小禮物。另外更邀請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剛民主任,教導大家如何分辨退化性與風濕性關節炎的健康講座,以及篤行國小帶來的活力四射舞蹈表演、正和書院國樂團演奏優美動聽的音樂饗宴,歡迎鄉親朋友們一同來關心健康,共度歡樂的重陽節。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賴昂廷表示,目前台灣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然而長輩容易因為年紀增長,胰島素分泌量不足或敏感性變差,提高罹患糖尿病的機率。糖尿病初期容易被忽略,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若一直沒有及時就醫還會引起其他部位等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平常要注重自我血糖監測,也要定期回診監測糖化血色素,和醫師討論如何調整食物或藥物的配置,學會正確有效控管血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欲了解自己或家人是否有糖尿病,務必把握此次重陽節的免費健康量測活動,一同來關心家中的長輩。 名稱:九九重陽免費測糖化血色素時間:106年10月28日(六)8:00到11:0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行銷企劃課莊小姐04-23388766分機116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