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血糖失控老是覺得餓!中醫食療助改善

血糖失控老是覺得餓!中醫食療助改善#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奇病論》:「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因此糖尿病在中醫來看就是屬於消耗以及代謝異常的疾病,而會造成血糖高其實在中醫來看原因也非常多,包含傷風外感、營養過盛、機體代謝異常、老化導致肝腎虛損、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房勞傷腎、先天稟賦不足或過服溫燥藥物等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的血糖上升,而陰津虧損,燥熱內生就容易消耗身體的能量,所以血糖高底起伏不定的人特別容易感覺到餓。中醫著重調理脾胃 消化存在於血液裡面的葡萄糖目前的西方醫學大部分的治療著重在於末端的降低血糖,所以常常必須限制患者的飲食,而中醫的看法除了希望可以找到血糖上升的源頭病因外,對於高血糖給人體細胞造成傷害需要營養的治療和修復,西方醫學強調了血糖控制而忽視了營養。中醫治療高血糖著重在於解決血糖於身體在吸收利用的功能,調理脾胃使消化系統機能恢復正常,過多存在於血液裡面的葡萄糖才得以被人體再吸收以及利用,達到降血糖的目的。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賴睿昕認為,血糖高的患者必須注重營養均衡,而不僅僅是限制飲食。粗糧達到50%以上,「什麼都吃,什麼都不多吃,糧食、肉、蛋、奶、蔬果等都要均於攝取。過度控制飲食會造成隱性飢餓,反而對身體的運化功能造成傷害。糖尿病造成的病理性細胞缺氧,患者吃的再多也不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必須要轉化成「糖」,在胰島素的幫助下才能進入細胞,為人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受損,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或者受體細胞不敏感,導致食物中的「糖」無法進入細胞,大量糖份停留在血液中,出現高血糖和飢餓感;另一方面糖尿病友在治療過程中對飲食的限制也會造成的營養不良。糖尿病一個主要治療措施就是控制飲食,糖尿病人不懂得選擇飲食,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吃,胰島細胞得到的營養就越少,分泌的胰島素就越少,血糖就越高,併發症就越多,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食物多樣化 增加運動 飯後再吃水果高血糖的患者首先攝取的食物必須多樣化,以穀物為主,多吃粗糧、水果、蔬菜。攝入適量的營養素,避免所有的加工食品。其次要加強運動,每天6000萬步,保持肌肉和關節功能。而用餐順序也能有效地降低血糖,首先從蔬菜開始吃,幫助抑制血糖值急遽上升的蔬菜(包含菇類、海藻類)可以先行食用,再接著吃蛋白質主菜包含肉類、海鮮類、大豆類、或是乳製品等主菜囉。此時將蛋白質料理留下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在吃碳水化合物等米飯、麵包、麵食、薯類等食物會讓血糖值上升,最後在吃水果。我常建議患者飯後吃水果,會緩和水果所產生的血糖急速上升作用,因為水果的糖大多屬於單醣類,吸收速度快,糖尿病人飯前吃水果,會使果糖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快速增加,因此立即分泌大量胰島素,而對代謝不利。胰島素急速上升,固然使糖分很快下降,但如此很快又餓,為保護身體,等一下反而會吃更多,導致血糖更不穩定,胰島素不是只對糖分有作用,對很多代謝物質也都有作用,胰島素可促進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以合成肝醣;但對脂肪組織的作用是,增加體脂肪合成,降低體脂肪分解,也就是增加身體脂肪。所以分泌太多的胰島素,對身體健康反而是不利的。吃飯要使胰島素分泌穩定,建議先喝湯再吃青菜再吃肉再吃飯最後水果。 高血糖食療 善用南瓜南瓜有一個特點,就是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鈷。鈷是人體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必須的微量元素,適量攝入,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胰島素分泌的正常化,從而降低血糖。另外南瓜富含的果膠能和人體多餘的膽固醇結合,對防止膽固醇失調引起動脈硬化有幫助。所以建議糖友們想吃飯的時候把南瓜一起丟下去煮。推薦食用方法:南瓜適量,米適量,作法南瓜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有水的鍋中,煮到六成熟的時候再把南瓜加入洗凈的米,用電鍋把米煮熟即可當主食食用。

實驗證實 秋葵裡異槲皮素可控制血糖

實驗證實 秋葵裡異槲皮素可控制血糖#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全台灣有超過15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根據資料統計,有4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需進行少鹽、少糖、少油等飲食限制,而為了有效控制血糖,試圖依靠飢餓療法等極端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控糖,反而容易使血糖範圍飄移、熱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失調,坊間也盛傳許多未經證實的控糖飲食偏方,患者隨意大量嘗試之下血糖不降反升。秋葵含異槲皮素 具抗氧化性 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平常需節制攝取吸收率快的單醣類食物,如果汁、水果、奶茶等,除了熱量高外,還會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造成血糖上升。秋葵含豐富的維他命A和B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且秋葵含有豐富水溶性的膳食纖維,配合足量的水可以阻止腸胃吸收碳水化合物,實驗結果同時也發現,秋葵的「異槲皮素」與「血糖控制」有正相關,異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性及調解葡萄糖代謝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血糖水平,能延緩醣分吸收,抑制脂肪形成,果膠還能保護胃壁。自製秋葵水助控糖若想自製秋葵水飲用,建議選購表面絨毛完整、顏色鮮豔且無農藥的新鮮秋葵,不過因秋葵產季僅有5個月(6月-10月),且不易存放、容易褐變,購買上建議少量購買以確保品質。而作法是將新鮮秋葵去頭去尾、切片後泡入常溫開水中一晚,早上空腹飲用。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建議可改喝秋葵水,不直接食用秋葵。

血糖與腎臟有關 糖尿病是洗腎主因!

血糖與腎臟有關 糖尿病是洗腎主因!#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什麼!罹患糖尿病會引起腎臟病變,甚至還要洗腎?」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邱智弘醫師表示,在診間遇到不少民眾都不知道,其實血糖與腎臟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根據統計目前在接受洗腎的病人中,其中竟有25-45%是因為罹患糖尿病而走上洗腎之路,可見得糖尿病是國人最常見的洗腎主因!血糖與腎臟健康 息息相關一般民眾因老化而導致腎功能下降的速度,每年約為0.8 ml/min;但因糖尿病腎病變而導致腎功能下降的速度,每年竟約有12 ml/min,因此與非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退化相比較,糖尿病患者提早洗腎的機率高上許多。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抽血、驗尿,來檢查腎功能與蛋白尿的程度。其中,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數值可顯示出腎臟的功能,正常的腎絲球過濾率為120 ml/min,如果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 ml/min為末期腎臟衰竭。慢性腎臟病分期飲食應採低鈉、避免蛋白質攝取過量邱智弘醫師提醒,良好的血壓及血糖控制尤其重要,一般糖尿病人血壓建議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內;血糖方面建議空腹血糖值應維持在90-130 mg/dl,糖化血色素(HbA1c)在7%,此外也要注意血脂控制。不僅可以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進行,甚至可以恢復回正常蛋白尿;另外,飲食採用低鈉及避免大魚大肉攝取過量蛋白質。在用藥方面,避免腎毒性藥物、非類固醇抗炎藥等,皆可以有效的減緩腎功能的喪失。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的年報中,台灣無論是洗腎的發生率或盛行率都是世界最高;而今年9月衛健保署公布的數據中,顯示台灣洗腎醫療費約為449億元,是「最燒錢疾病」第一名。糖尿病患者避免洗腎的不二法門,正是隨時把關腎臟健康,尤其是同時擁有蛋白尿和視網膜病變的病人更要注意,這樣的病人幾乎皆伴隨糖尿病腎病變,更容易加速腎臟的惡化,平常更要留意治療及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惡化的重要性。

可控血糖血脂為無花果葉 勿輕信偏方

可控血糖血脂為無花果葉 勿輕信偏方#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期常在網路上看到號稱能夠降血糖、血壓、血脂及治療糖尿病等等神奇療效的「無花果茶」廣告,令許多民眾忍不住心動想購買,但這真的有這麼有效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食品不能宣稱療效,且目前研究顯示對於調控血糖、血脂有益的大多為「無花果葉」,而非水果,提醒民眾別輕信來路不明的食品!無花果葉的水煎劑 可顯著降低餐後血糖根據2017年Prof Dr Ali Esmail Al-Snafi的文獻探討,整理無花果的營養與藥理重要性發現,無花果實含有生物鹼、單寧、糖苷、類黃酮、萜烯類、碳水化合物,多酚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幫助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發炎、降血糖、降血脂、減緩便秘等。有研究發現,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早餐給予無花果葉的水煎劑可顯著降低餐後血糖,並在實驗期間平均可降低12%的胰島素劑量。動物實驗中發現無花果葉萃取液(100 mg/kg),可使肥胖大鼠其三酸甘油酯降低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無花果屬中升糖指數水果 勿攝取過量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表示,無花果主產於中東和西亞地區,台灣也有小部分種植,果實富含葡萄糖和果糖,屬於中升糖指數水果(55-60),若攝取過量,仍會影響血糖。因此不妨將之視為多樣化飲食的一環,偶爾食之並無不可,但若有高血糖、高血脂之患者,不該將其作為治療的方法,應繼續遵從醫囑,才能控制好血糖與血脂。陳佳祺營養師強調,如果民眾想要維持身體健康,院方建議應正常飲食、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若已是慢性疾病等患者,應持續就醫、規律服藥。當身體出現不適時,應盡速尋求醫師診療,避免危及健康。

吃錯血糖飆 常見糖友6大飲食迷思

吃錯血糖飆 常見糖友6大飲食迷思#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門診中常見的錯誤飲食案例案例一:避開高升糖系數(GI)食物,選擇低升糖,血糖還是不降!案例二:拚命吃青菜,血糖還是高!案例三:網路上說,不吃澱粉只吃油就能治癒糖尿病,血糖真的掉得快;但恢復正常地吃,血糖又上升!案例四:吃之前一定看營養標示,選擇了低卡或零卡的東西,血糖一樣不會降!案例五:一天只吃一餐或兩餐,血糖要高也沒辦法……案例六:喝罐裝咖啡都用水稀釋一到兩倍,血糖還是高……以上都是門診病患常有的疑問或是抱怨。「飲食控制」的確是穩定血糖最重要的方法,其心法在於「少糖、少熱量、少油、少精緻、少加工」。但是許多糖尿病患者都表示已經很努力地控制飲食,血糖下降的情況依舊不如預期,挫折感很重。為什麼你們會吃錯?飲食控制之所以失敗,歸納其原因: 誤解升糖系數的意義升糖系數(GI)是食物讓血糖上升的速度,和熱量無關。一些患者認為糙米是低升糖系數食物,就放心地大吃多吃,但吃進去的熱量累積起來還是多,這樣血糖怎麼會降呢?所以除了升糖系數的概念外,應再加上升糖負荷(GL)的想法。 誤判食物的分類一般食物分為六大類,主食(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有時因誤解而將食物錯誤分類,例如名稱一樣都是豆子,依其所含澱粉和蛋白質的成分,卻是不同分類,豌豆仁、紅豆是主食類;黃豆、黑豆屬於豆魚蛋肉類;四季豆、長豆則是蔬菜類。若將主食類或豆魚蛋肉類的豆子,當作蔬菜食用,血糖怎能不飆高? 誤信未經證實的飲食方法(如生酮飲食)完全不吃澱粉,血糖當然會降;但增加脂肪類的攝取要當心會造成腸胃不適、心血管風險、酮酸中毒等副作用。而且之後攝取醣類食物,血糖依舊會上升。 錯誤解讀營養標示市面上,許多飲料都標示為零卡或低卡,但它們就真的不含熱量嗎?其實依據法規,每一百毫升的飲料低於五大卡就標示為零卡;低於二十大卡就標為低卡。若大量飲用這些飲料,無形中仍舊喝進太多的熱量。 錯誤的用餐次數每天的進餐次數若減為一餐或兩餐,腸胃將處於飢餓狀態,進食量也會大增,導致暴飲暴食的狀況。要特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並不建議採少量多餐的飲食模式,尤其不能高興就吃、不高興就不吃,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藥物才能發揮功能,使血糖處於穩定狀態。 誤以為稀釋就能減少糖的吸收例如罐裝三合一咖啡,每罐所含的糖量是固定的,稀釋過後只是口感覺得不甜,喝了整罐還是那麼多的糖進入體內,血糖變化和沒稀釋是一樣的。(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低GI值可大吃?小心低升糖系數迷思

低GI值可大吃?小心低升糖系數迷思#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陣子很流行低升糖食物,我知道地瓜、全麥麵包都是,所以就挑這些食物放心吃,對不對?除了油脂及蛋白質攝取過量的問題、生酮飲食外,糖尿病患者還經常有個迷思,那就是誤以為只要選擇低升糖的食物,就可以不必限制量地盡情大吃。但吃多了,攝取的熱量是一樣多,消耗不了,照樣會囤積在體內。升糖系數與升糖負荷升糖系數(Glycemic Index, GI值)是衡量含醣類的食物在被人體吃進肚子兩小時內,血糖上升幅度的指標。還有另外一個指數叫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 GL值),這是用升糖系數乘以該食物所含醣類的克數,再除以一百所計算出來的數值。若計算出來的數字在十以下,叫做「低升糖負荷」,十∼二十間是中升糖負荷,二十以上是高升糖負荷。以白米飯和糙米飯為例,其升糖系數分別為八十四和五十六,熱量分別是三百五十六和三百五十大卡。糙米飯的升糖系數較低,也是通常會建議病人攝取的食物。但當白米飯和糙米飯乘上各自所含醣類的克數時(一碗約六十克),吃一碗白飯或吃一碗糙米飯,兩者升糖負荷數值都大於二十(分別為五十•四和三十三•六),皆屬高升糖負荷食物,代表過量。但若是吃半碗白飯或半碗糙米飯,兩者的升糖負荷級距就會拉開,半碗白飯依舊是高升糖負荷,半碗糙米飯卻降為中升糖負荷。吃的分量會影響升糖負荷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除了選擇低升糖系數的食物外,所吃的分量也非常重要。例如現在有一種椰子糖,廠商廣告聲稱椰子糖升糖系數低(三十五),可以不忌口無限吃。但椰子糖還含有油脂,吃太多也會導致肥胖!再次重複,正確的食物分類很重要,像:紅豆、綠豆、地瓜、南瓜、山藥、菱角、馬鈴薯、牛蒡、蓮藕、芋頭、玉米等等,看起來像是蔬果類,其實真正分類都是屬於全榖雜糧(主食或澱粉)類,很多患者因此而放心地吃,這也是常被忽略的一環。其實食物中是不是含有澱粉(醣類),我有個簡單的判斷標準,經常推薦給患者:吃起來粉粉的,或是把該食物含在嘴裡久一點,若感覺有點甜甜的味道,就是含醣類食物。選擇低升糖系數食物的六重點•含膳食纖維多的(糙米優於白米)。•固態優於液態(乾飯優於稀飯、整顆馬鈴薯優於馬鈴薯泥)。•原始型態優於加工過的(水果優於果汁)。•需多咀嚼的食物。•同時含蛋白質跟脂肪。•少烹調、少勾芡。低升糖食物不等於低熱量低升糖系數是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時的判斷標準,我只要確認它真的低升糖,就可以安心吃吧?坊間很多關於減重飲食的書籍,都有提到「低升糖系數」的食物,但很多糖尿病患者選了這類食物來吃,體重卻不見下降,血糖也沒有改善。低升糖系數食物吃多一樣胖其實體重要下降有兩個方式:減少熱量攝取、增加熱量消耗。當每天攝取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才有辦法讓體重減輕、血糖下降。所以飲食採用低升糖系數的食物,要減重和控制血糖,是有其盲點。 選錯食物低升糖系數食物只是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緩和,其所含的熱量不一定低,像燕麥升糖系數值不高,但它的熱量並不比白飯來得低;像腰果,它的升糖系數值很低,但熱量就高得很。所以不能只看升糖系數值,也要注意其產熱值。 吃太多前面說了,升糖系數低的食物是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並不是血糖不會變高,所以吃多了還是會造成攝取量過多,這些多出來的熱量,你說能讓體重下降、血糖降低嗎?我有病人就聽信廠商的宣傳,以為椰子糖升糖系數低,沒有忌口放心大吃,結果體重上升、血糖飆高。前面說過,椰子糖雖然升糖系數低,但它飽含椰子油,並非低熱量食品,吃多了怎麼可能不發胖?人一旦變胖,血糖要控制好就更困難了。假如把上述盲點去掉,讓每天的淨熱量調為負數,一段時間就應該可以看到減重的效果。假如再沒有效果出現,就該注意身體的代謝速率有沒有異常的現象。(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糖尿病友 用5個好習慣輕鬆控糖

糖尿病友 用5個好習慣輕鬆控糖#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定時量血糖/想控制血糖正常,首要之務就是要監測血糖,做血糖日記。每天餐前、睡前定時量血糖,才能知道到底吃了什麼會讓血糖飆升,對已經在打胰島素的人來說,也才知道該怎麼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讓血糖維持穩定。2)控制飲食/飲食是控制血糖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原則,尤其要注意醣類食物的攝取,建議跟營養師討論每天的醣類食物攝取份量,同時掌握「三少一多」原則:少糖、少油、少鹽、多纖維。3)規律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胰島素發揮功效,增進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血糖濃度,達到降血糖作用;此外,運動也能控制體重、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肌肉與血管的彈性,進而降血壓。國外對於運動降血糖的研究不少,比較知名的是美國「糖尿病預防計畫」,將3234 位高血糖受試者分成三組,第一組僅給食物衛教,第二組接受營養師衛教、攝取低脂飲食並在健身教練指導下運動,第三組則給藥物(雙胍類,Metformin)改善血糖。研究持續3 年之後發現,平均每年第一組有11.5%的人變成糖尿病,第二組的效果最好,僅5.5%的人變成糖尿病,第三組則有7.5%。顯然,維持良好生活型態,規律運動、飲食控制的效果絕不輸給單純使用降血糖藥物。哪些運動較適合呢?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指出,每週健走4 次,每次40 分鐘,可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抗性,有效控制血糖。除了健走,游泳、騎腳踏車、有氧運動,都很適合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4)聽醫生的建議好好治療/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呼籲,「當飯前血糖≧ 100 mg/dL,一定要就醫,不能只單靠飲食控制,」早發現早就醫,治療效果較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糖,或者不想配合醫囑用藥或打胰島素,一直拖,結果錯過早期治療。目前研究已經證實,及早使用胰島素積極控制血糖,能維持胰臟β細胞的功能,增加人體自行分泌胰島素的機會。甚至有研究指出,及早積極治療後,約有四到五成的病患在停用胰島素之後,即便不使用任何藥物經過一年追蹤,仍可穩定控制血糖。很多人擔心一旦打胰島素就得一輩子注射了,其實不然,要看患病時間多久、當初是不是急性問題而開始注射、是否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還是很有機會可以停止,改成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即可。5)定期追蹤檢查/根據糖尿病學會照護計畫指引:• 糖化血色素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 血脂肪至少每年檢查一次,包括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 尿液微量白蛋白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足部檢查至少每年一次。• 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至少每兩年做一次。(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血糖控制關鍵:飲食、胰島素有解!

血糖控制關鍵:飲食、胰島素有解!#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飲食到底有多困難?簡單做個小測試,您知道糖和醣的差別嗎?概括來說,「糖類」指的是一般常見的佐料、單糖、雙糖等;「醣類」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包含所有產糖的類別。雖有程度的差別,但兩者皆會影響血糖起伏,因此食用時都要特別注意。第一題答不出來嗎?再來一題,請問「玉米、綠豆、紅豆、黃豆、黑豆」他們分別是屬六大類食物的哪一類呢?答案是「玉米、綠豆、紅豆」是屬於澱粉類,「黃豆、黑豆」是屬於豆魚蛋肉類。您心中的疑問是不是「為什麼一樣都是豆,但分類卻不一樣呢?」您的疑問其實就是一般糖友的疑問。定期食物九宮格講座 粉碎糖友錯誤迷思台中開業診所陳美惠衛教師指出,在執行衛教時,那些為含糖或含醣食物糖友常分不清楚,追其根本就是糖友們並沒有正確六大類食物觀念,分不清楚那些食物會影響血糖、可能知道飯是澱粉,卻用麵條、麵包來代替,不理解其實它們都是屬於澱粉類,會影響血糖。這類的情況不是個案,因此,為了讓糖友更簡單了解食物的分類代換,陳衛教師的診所便積極推動新飲食教具「食物九宮格」。「我們將8-10位糖友分成1組,共有3組的活動同時進行,每組都有相對的營養師、衛教師來帶領。每次活動糖友們都會自發性的彼此討論、競爭,反應十分良好。」陳美惠衛教師開心的說。藉由這樣的遊戲互動,糖友們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衛教師還能利用「空白卡」填入客製化的問題,即便是運動或藥物治療的迷思都仍一併列入。正值青春卻罹病 胰島素讓他人生重回行列陳美惠衛教師提到,台灣的胰島素迷思也經常困擾糖友,5年前比現在更嚴重,許多人一聽到要施打胰島素便聞之色變,但隨著正確胰島素治療觀念的推廣,加上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散,越來越多人願意接受用胰島素治療。陳美惠衛教師進一步分享一則案例:「我曾接觸一名18歲的家族遺傳性糖友,剛確診時他的糖化血色素在10以上,狀況十分不樂觀。他一開始也抗拒胰島素治療,但我們深入了解他的想法、持續進行衛教,他終於願意嘗試,因為胰島素及早介入,後續他的情況十分良好,糖化血色素得以一直維持在7左右,十分平穩,到現在已持續兩年多。」陳美惠衛教師表示,無論是因飲食觀念的改善或是施打胰島素,其實血糖逐漸獲得改善的案例有很多,這都是需要糖友全心的相信和配合才得到的結果。在此也期許糖友們三餐要適量攝取醣類食物,低油低鹽,同時配合運動,才能控糖順利,健康滿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