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

可控血糖血脂為無花果葉 勿輕信偏方

可控血糖血脂為無花果葉 勿輕信偏方#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期常在網路上看到號稱能夠降血糖、血壓、血脂及治療糖尿病等等神奇療效的「無花果茶」廣告,令許多民眾忍不住心動想購買,但這真的有這麼有效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食品不能宣稱療效,且目前研究顯示對於調控血糖、血脂有益的大多為「無花果葉」,而非水果,提醒民眾別輕信來路不明的食品!無花果葉的水煎劑 可顯著降低餐後血糖根據2017年Prof Dr Ali Esmail Al-Snafi的文獻探討,整理無花果的營養與藥理重要性發現,無花果實含有生物鹼、單寧、糖苷、類黃酮、萜烯類、碳水化合物,多酚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幫助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發炎、降血糖、降血脂、減緩便秘等。有研究發現,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早餐給予無花果葉的水煎劑可顯著降低餐後血糖,並在實驗期間平均可降低12%的胰島素劑量。動物實驗中發現無花果葉萃取液(100 mg/kg),可使肥胖大鼠其三酸甘油酯降低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無花果屬中升糖指數水果 勿攝取過量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表示,無花果主產於中東和西亞地區,台灣也有小部分種植,果實富含葡萄糖和果糖,屬於中升糖指數水果(55-60),若攝取過量,仍會影響血糖。因此不妨將之視為多樣化飲食的一環,偶爾食之並無不可,但若有高血糖、高血脂之患者,不該將其作為治療的方法,應繼續遵從醫囑,才能控制好血糖與血脂。陳佳祺營養師強調,如果民眾想要維持身體健康,院方建議應正常飲食、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若已是慢性疾病等患者,應持續就醫、規律服藥。當身體出現不適時,應盡速尋求醫師診療,避免危及健康。

瓜子、堅果一口接一口 小心血脂飆高

瓜子、堅果一口接一口 小心血脂飆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女子狂吃瓜子、堅果類零食從早吃到晚,結果腹痛就醫時,血糖飆高,就連血液也變成乳白色的「牛奶血」。瓜子、堅果類幾乎是居家必備零食,許多民眾卻不忌口,導致本身慢性疾病復發,尤其是高膽固醇疾病。每天堅果攝取不超過1份 約等於腰果5顆部立桃園醫院護理師賈善閎提醒,堅果富含脂肪,易讓人不小心吃太多,導致血脂與血糖攀升,嚴重時可能血糖過高而導致酮酸中毒。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署建議,每天堅果種子類攝取量為1份,約是大顆的堅果(腰果、杏仁果)5顆或是小顆的堅果(花生)10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過多時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壁上,使動脈硬化狹窄,長久累積就可能形成各種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被認為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被稱為「好」膽固醇。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署資料顯示總膽固醇數值,是由HDL、LDL與三酸甘油脂所計算而成,正常值為200 mg/dl 以下,若超過240mg/dl即為高膽固醇血症。改善高膽固醇 飲食、運動雙管齊下若想要降低膽固醇問題,應更注意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建議可適當攝取蔬果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幫助控制血中膽固醇濃度,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來源以瓜果類、蕈菇類蔬菜和水果為主,如蘋果、柳丁、柑橘、花椰菜、胡蘿蔔等,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除了瞭解食物中哪些可以降低膽固醇,你還必須知道如何選擇食物,才不會不知不覺間,又讓膽固醇升高。選擇肉類時,選擇瘦肉、雞肉要去皮。建議每天吃5兩肉,1兩約是2根手指大。另外培根、火腿、香腸這些食物的油脂很高,都是飽和脂肪,會增加膽固醇的量,儘量避免。盡量使用橄欖油烹調,避免動物油及奶油。賈善閎護理失表示,運動方面依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施行「運動531法則」,一周至少5次、一次30分鐘,心跳快至110下/分,需依個人身體狀況再做調整。

8成冠心病壞膽固醇超標 增再發風險

8成冠心病壞膽固醇超標 增再發風險#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脂控制的成效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息息相關,將高危險群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LDL-C)控制在70mg/dL以下是國際血脂治療趨勢。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7年公佈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健保署亦修訂降血脂藥物給付規定,可持續給付降血脂藥物給高危險群病人,使其LDL-C值控制在70g/dL以下,並於今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幫助病人更積極控制疾病。醫師特別提醒,LDL-C達標並不是血脂控制的終點,病人仍要持續治療、不要擅自停藥,否則LDL-C仍會回升,將再度暴露於心肌梗塞的風險中,失去次級預防的意義。健保放寬冠心病高危險群用藥給付 控制LDL-C(壞膽固醇)數值近年來各項流行病學、大型臨床試驗皆證實LDL-C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但國內對於LDL-C的次級預防仍然不足。根據台灣最新的冠心症病人追蹤研究發現,超過8成病人LDL-C未控制小於70mg/dL。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有冠心症病史的高危險群,LDL-C若超過70 mg/dL,再發率高達25%;而LDL-C每降低39 mg/dL就可減少22%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風險,已經裝上心臟支架病人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隨之減少。自2月1日起,健保署放寬高危險群病人(有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病史、曾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外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病人)起始藥物治療給付條件,從LDL-C 100mg/dL下修至70mg/dL,預計嘉惠超過3萬名病人。未放寬給付條件前,LDL-C值介於100mg/dL與70mg/dL間的病人只能自費用藥,健保給付規定修訂後解決這個治療斷層。控制血脂不可擅自停藥 以免增加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控制LDL-C,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續用藥治療。針對高危險群病人,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歐洲心臟學會(ESC)和歐洲動脈粥狀硬化學會(EAS)皆建議以Statin類藥物為起始治療藥物,並且盡可能使用至病人可耐受的最高強度治療才能達成完整的保護效果;若持續未能控制達標(使LDL-C <70mg/dl)再合併其他藥物治療。許多人誤以為透過清淡飲食便能降低血脂,卻不知道血液中的膽固醇(含LDL-C)只有約15%來自飲食,血脂控制還是要靠持續服用藥物才能發揮成效。也有人認為控制達標就表示病好了,不用繼續吃藥,但研究顯示,若高危險群在血脂降到標準值後停藥,血脂便會在3至4個月內回升至服藥前的狀況。失去藥物保護效果,也同時增加心血管事件再發及死亡風險,提醒高危險群藥物治療千萬不可中斷,甚至可追求更低,讓自己遠離再發危機。葉宏一副院長強調,健保給付條件放寬提供病人更完整的照護,若擔心藥物副作用(如橫紋肌溶解、肌肉痠痛、傷肝傷腎等)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切勿擅自停藥。例如有些Statin類藥物即便使用在腎功能不全病人身上皆不須調整劑量,對腎並不會產生傷害。若因迷思或擔心副作用而擅自停藥,後果得不償失。另外,抽菸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腦血管栓塞、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病史病人也應立即戒菸,避免疾病再發的風險。

好壞膽固醇知多少?醫師破解3迷思

好壞膽固醇知多少?醫師破解3迷思#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般在醫院接受健康檢查時,大多都有「血脂肪」抽血檢查,常看到「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4項指標出現紅字,讓人看得霧煞煞!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古育瑄醫師表示,常遇到民眾拿著健檢報告詢問,分不清楚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其實只要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或低密度脂蛋白超過正常值,就代表您患有三高中的「高血脂」。認識血脂肪的4大指標古育瑄醫師說明,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警訊,通常不會有不舒服徵狀。如果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造成硬化或血管阻塞。當發生感染、天氣溫度下降、情緒高漲時,恐怕會引發中風、心肌梗塞或猝死等緊急重病,危害生命。認識與控制膽固醇相當重要!血脂肪4大指標,包括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1) 總膽固醇/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含量。2) 三酸甘油酯/為中性脂肪,提供人體熱量。3) 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為血管清道夫,將血管管壁上沉積的壞膽固醇,運送至肝臟清除代謝,維持血管健康。4)  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是引起血管管壁變窄、硬化阻塞的危險因子。讀懂您的血脂紅綠燈總膽固醇(TC)正常值應小於200 mg/dL,200~239 mg/dL為警戒值,240 mg/dL以上為危險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應小於130 mg/dL,130~159 mg/dL為警戒值,160 mg/dL以上為危險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正常值應大於40 mg/dL、女性50 mg/dL,若男性小於40 mg/dL 、女性小於50mg/dL即為警戒值,甚至危險值;三酸甘油酯(TG)正常值應小於150 mg/dL,150~199 mg/dL為警戒值,200 mg/dL以上為危險值。怎麼吃提升好膽固醇?醫師解答3迷思對於膽固醇、高血脂,民眾常有諸多疑問,像是不明白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實際影響,或只想以飲食、健康食品調理而不用藥,還有該怎麼提升自身好膽固醇值?古育瑄醫師針對最常見的3個迷思進行解答。迷思1/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邊? 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將血管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則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帶回血管。當血管中囤積過多壞膽固醇,會開始引起血管管壁狹窄硬化,進而產生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建議要盡量提升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在血液中的濃度。迷思2/高血脂一定要吃降血脂藥嗎?可否只靠飲食、健康食品降膽固醇?發現高血脂的時候,可以檢視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減少油脂攝取量。食物烹調宜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煮、滷等方式,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少用高湯、滷汁、肥肉、豬皮、雞皮、鴨皮等。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奶油等。少吃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餅、西點、速食食品等。除了飲食控制,也建議戒酒、戒菸、規律運動以及正常的生活型態。迷思3/ 好膽固醇太少了,該怎麼調整?影響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因素分成3個層面:基因遺傳、運動、攝取優質油脂。無法改變天生基因,但可以適量運動,搭配好的飲食習慣來補充ω−3脂肪酸。例如家用油品方面,可選用魚油、海藻油、雞蛋黃油、魷魚油、磷蝦油、沙棘果油、亞麻籽油、車前葉藍薊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等含較多的ω−3脂肪酸。每周2~3次適量攝取魚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秋刀魚、鮭魚、鯖魚、鮪魚等。另外堅果內含豐富的天然油脂,不僅有助提升好膽固醇,保護血管健康,內含的膳食纖維亦可增加飽足感及促進排便。只是食用堅果時要注意是否有發霉情形,避免攝入黃麴毒素,造成中毒或致癌的可能性。並且盡量挑選無調味堅果,以免攝取更多熱量和鹽分。古育瑄醫師表示,民眾在面對膽固醇超標該如何控制的問題,建議可直接向醫師詢問,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給予用藥建議與飲食指南,遠離高血脂對健康的威脅,才能夠健康保平安!

控血脂首重壞膽固醇 避心腦血管疾病

控血脂首重壞膽固醇 避心腦血管疾病#血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血壓的干預,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目前對預後意義更大的收縮壓的控制比較差。滿18周歲成年人,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 90mmHg即為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已服用降壓藥,即使血壓水準低於140/90mmHg,仍是高血壓。血脂化驗單 先看壞膽固醇在血脂化驗單上,通常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幾項,大部分的人通常關注前兩項,忽略後面的。事實上,最後一項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才是最要緊的。全球多項研究結果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最為密切。由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滲入動脈血管壁中,開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進而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被稱為「壞膽固醇」。因此,國內外血脂防治指南中均把降低壞膽固醇作為首要的治療目標。4類對象 血脂控制的目標值不同另外,不同人群根據其心血管風險分層不同,血脂控制的目標值也是不同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大(男性45 歲以上,女性55 歲以上)、吸煙、血脂高、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險程度越高,壞膽固醇需要降得越低。具體來說:1.血壓正常且無其他危險因素者屬於低危人群,壞膽固醇低於4.14毫莫耳/升即可。2.對於有高血壓或有3種以上危險因素的中危人群來說,壞膽固醇應降到3.37以下。3.已有冠心病、中風、糖尿病、慢性腎病等疾病的高危人群,該指標應低於2.59。4. 若急性冠脈綜合症正在發作,或者冠心病、中風合併糖尿病,則應將壞膽固醇低於2.07作為控制目標。(本文摘自/告別老年心血管疾病,壽延十年:血管一堵百病生,簡單對抗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飲食寶典/大喜文化)

近50%腎病患者 同時也是糖友!

近50%腎病患者 同時也是糖友!#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師,我的血糖都控制很好,為什麼腎臟會出問題?」、「藥還要吃多久才會好?」據世界糖尿病協會統計到2015年的資料顯示,每11未成年人中即有1位為糖尿病患者。台灣腎病年報也統計出至2014年已有75,422正在接受透析治療,其中49%患者合併有糖尿病。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變的徵兆之一亞東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曾博郁表示,糖尿病腎病變為糖尿病最主要的併發症之一,可以透過蛋白尿檢查得知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當進行至較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功能逐漸損害,最後導致腎臟功能衰竭,因為無法從尿液清理身體中有害的尿毒素,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氣及肌酸酐的上升,而導致尿毒症狀產生,終將走向洗腎人生。糖尿病腎病變可以透過以下生活習慣改善:1) 血糖控制/研究顯示控制血糖可以減少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目前建議的目標為糖化血色素7%,不過也不用嚴格控制到7%以下,因為會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2) 血壓控制/當腎病變產生時,絕大多數病人會同時合併高血壓,血壓控制已證實可以減少蛋白尿及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因此高血壓的控制在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和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目前認為糖尿病病人若合併蛋白尿,血壓控制的目標應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且應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或其受器阻斷劑(ARB)這類的高血壓藥物,除了有降低血壓及蛋白尿的功效外,對腎功能也有直接的保護作用。3) 血脂異常的治療/糖尿病病人血脂異常者,有較高的機會發生腎功能異常或衰退,所以應避免高脂飲食,建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4) 限鹽及低蛋白飲食/限鹽及低蛋白飲食皆能減少腎臟的負擔,延緩腎臟的惡化。5) 戒菸/已有許多臨床研究證據顯示,戒菸對糖尿病腎病變有好處。6) 避免使用傷腎的藥物/避免使用到會傷腎的藥物,例如消炎止痛藥、特定抗生素及來路不明的藥物。生活習慣改變、嚴格控制飲食才能癌患腎功能惡化曾博郁醫師表示,一旦診斷糖尿病腎病變最重要的治療原則即為規則的追蹤,配合醫師的治療,藉由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及生活模式的改變,包括嚴格控制飲食、規律運動及戒菸,透過以上全方面的治療才可以有效地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吃太甜血脂異常 不孕主因可能在男性

吃太甜血脂異常 不孕主因可能在男性#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研究指出,吃得太油太甜恐影響男性生殖能力!國民飲食逐漸西化,高脂、高糖的飲食型態不只會誘發氧化壓力增加、加速細胞凋亡。資料顯示,台灣人3大營養素的熱量來源中,30%以上來自於脂質。一項針對高果糖飲食是否引起男性不孕的研究指出,高果糖、高油脂飲食會造成血脂異常和肥胖,使睪固酮濃度下降、影響男性的生殖功能。兩組實驗結果皆顯示油脂攝取會影響睪固酮合成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曹智惟表示,這項研究藉由餵食大鼠高脂高果糖飲食模擬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比較不同油脂飲食之間的差異,評估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是否真的為現代人不孕症的原因。結果顯示,攝取高椰子油、高果糖的雄鼠有體重減輕、高血糖、高胰島素及高三酸甘油酯濃度等第二型糖尿病的相關症狀;而餵食高果糖高大豆油組飲食的雄鼠,糖尿病相關症狀較輕微,但膽固醇與睪固酮濃度顯著較低,睪固酮量甚至只有另一組的一半。曹智惟醫師表示,市面上即使標榜健康油脂也不能過量攝取,另外,自行補充外來的睪固酮對於自體睪固酮濃度增加也無顯著幫助。高果糖飲食會造成血脂異常 影響男性生殖功能針對國民營養調查研究中顯示,國人平均攝取熱量來源中,有總熱量10 %來自使用果糖的含糖飲料。於2010年調查中更進一步細分糖攝取的種類,發現每人每日平均攝取的果糖量為25公克、蔗糖為63公克,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心臟病協會的建議攝取量上限。曹智惟醫師表示,攝取高大豆油高果糖飲食,會顯著降低雄鼠睪固酮濃度,透過降低膽固醇濃度或誘發睪丸細胞凋亡,影響睪固酮生合成。台灣成年男性每4人就有1人睪固酮不足,醫療上雖然能以針劑補充睪固酮,改善生活習慣仍是最重要的途徑。建議民眾能多維持正常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若出現脾氣暴躁、勃起功能低下等症狀就要盡快尋求醫師協助。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退休的老年人而言,心理與生理如何得到滿足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老了以後,身體毛病逐漸浮現,飲食習慣若不改變,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了解三高指數對老年生活的影響及後遺症,是協助得到良好生活品質的最重要議題,此次講座將會由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主講「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時間:106年3月23日(四) 下午15:30-16: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