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主要由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所組成,一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數值超標,高血脂上身恐增加民眾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上常見降血脂藥物有斯他汀、膽酸結合樹脂、纖維酸鹽衍生物、菸鹼酸等4大類型,食藥署建議,患者開始服用藥品後,應定期追蹤血脂控制情形及服藥狀況,即使血脂數值已恢復正常,亦不要隨意停藥。
血脂主要由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所組成,一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數值超標,高血脂上身恐增加民眾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上常見降血脂藥物有斯他汀、膽酸結合樹脂、纖維酸鹽衍生物、菸鹼酸等4大類型,食藥署建議,患者開始服用藥品後,應定期追蹤血脂控制情形及服藥狀況,即使血脂數值已恢復正常,亦不要隨意停藥。
「醫師,為什麼我的膽固醇數值正常,但還是建議我吃降膽固醇的藥呢?」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險因子,其中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然而「低密度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更是治療的指標.只把血清膽固醇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是不夠的。
一位嫁到台灣的40歲越南藉婦人,常感上腹悶痛,近日連續出現嘔吐情形,以為是腸胃炎而到急診求醫。但醫師檢查後發現,她的三酸甘油酯數值竟是正常值的53倍,正是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兇手,萬一再延誤治療,就可能造成器官衰竭或壞死,危及性命。
文/林靜芸黃斑瘤是黃色或黃橘色的皮膚表面扁平凸起,原因是真皮層內的巨大細胞吞噬了大量膽固醇。黃斑瘤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是上眼皮,尤其內眥(眼頭),對側眼皮或下眼皮以及外側也可能發生。黃斑瘤剛開始是一小點,病人常以為只是粉刺,它不痛不癢。在數個月內逐漸擴大。如果放任不處理,黃斑瘤可以長滿整片眼皮,甚至上下眼皮的黃斑瘤連結成一圈,包圍眼睛。黃斑瘤的原因是血脂肪代謝異常,與家族性高血脂,第二型高脂蛋白有關。雖然膽固醇局部堆積是主要原因,也有黃斑瘤的病人血脂正常。最常見發生在50歲以上女性眼瞼黃斑瘤青少年到老年人都可能發生,之前最常見的是50歲以後的老年人。近年來以40歲左右的中壯年人最多,男女都有,但是女性居多。以往黃斑瘤以50歲以後的老人為主。(照片提供/林靜芸)黃斑瘤年齡下降與現代人緊張的生活方式有關。眼皮沒有皮下脂肪,眼輪匝肌直接附著於眼皮。眼瞼部位眼輪匝肌負責眨眼,中隔部位眼輪匝肌負責閉眼,眼眶部位眼輪匝肌負責瞇眼,內眥(眼頭)是眼輪匝肌的營運中心。現代人頻繁使用3C產品,應是黃斑瘤年齡下降的原因。手術切除效果好,但復發率仍有4成如果發現自己長了黃斑瘤,須檢查血脂及心血管。黃斑瘤主要是外觀問題,儘早處理比較簡單,黃斑瘤的病灶在真皮層;雷射、冷凍治療、局部注射等等容易留疤,效果不佳,手術切除的結果最好。黃斑瘤的復發率高達4成,治療之後仍需注意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才能保住效果。(作者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來臨,應節食品當然少不了香氣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有時忍不住多吃兩口,血壓血脂又會飆高,倘若嚴格忌口,又少了共度佳節的氛圍,該怎麼吃才能安心品嘗粽子的美味?傳統粽子大都由糯米烹煮而成,且含有肥肉、蛋黃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材,因此熱量高、缺乏纖維質,加上各地的烹調手法各異,當過多的油脂和調味料加入,往往讓粽子成為高鈉、高脂不易消化的食品。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指出,以常見的鹹味肉粽為例,當中油脂和額外添加調味料含量較高,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吃多了,血液的黏稠度會隨之上升,除了讓血壓飆升、加重心臟負擔外,更容易增加心肌的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腦中風和心肌梗塞。得舒飲食融入節日 雜糧取代糯米、增加蔬菜比例偏甜口味的粽子的內餡以豆沙或棗泥為主,熱量也不低,而且甜餡當中糖、油脂比例偏高,不僅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穩定,高血糖本身就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所謂得舒飲食就是有助控制血壓的建議的飲食之一,當中的原則包括:低鈉、高鉀、高鎂、高鈣、高纖維及減少油脂、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的攝取和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首先,糯米纖維較少,可以用五穀雜糧類如五穀米、糙米、燕麥、山藥、紫米、地瓜等取代,以提高纖維的攝取。而油脂較多的肥豬肉、鹹蛋黃則以瘦肉、雞里肌或雞胸肉、黃豆等豆製品代替,可減少油脂及熱量攝取。在製作粽子時加入菇類或牛蒡等食料,可以增加蔬菜的比例,而加入腰果、松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膽固醇的代謝,同時增加粽子的營養素。不沾醬減少鹽份攝取 北部粽以油飯包粽油脂含量高選購市售粽子時,可挑選雜糧粽,其次是南部粽,因為北部粽通常都先把糯米製成油飯包入粽葉中蒸煮,油脂攝取量會較高。而雜糧粽則可以增加鉀、鎂離子及纖維的攝取量。其次是吃粽子時盡量避免吃到太多可見的肥肉、鹹蛋黃,讓鹽份、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降低。外購的粽子其實大多味道足夠,不需沾醬就可以品嘗到粽葉清香和米飯的軟糯原味,最重要的是不使用沾醬可以減少許多鹽份的攝取。一般大小的粽子相當於8分滿的飯量,一餐食用一個就足夠,且應減少其他主食的份量。吃粽子時搭配燙青菜、蔬菜湯及新鮮水果,便能夠攝取更多的鉀、鎂離子及纖維素,讓健康均衡飲食融入佳節當中。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好好把熱量消耗一番,每次40分鐘,每周3、4次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游泳、踩腳踏車,有益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雄黃多含硫、砷 加熱後飲用恐傷神經、肝腎及心肌傳統習俗上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做為辟邪除蟲之用,但雄黃多為含硫和砷的礦石,經過加熱之後轉化為三氧化二砷,這種化合物是對人體有害的劇毒,食用後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除了腸胃不適,上吐下瀉之外,嚴重時可以損害神經、肝臟、腎臟及心肌等器官的損傷,建議大家在端午節時不要飲用雄黃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吃的很清淡,沒吃什麼肉、蛋、海鮮呀?為何血脂肪很高?」當民眾看到健檢報告,心中總是滿腹疑問,明明已採清淡多蔬果飲食,為什麼血脂肪會高呢?水果改良越來越甜 易攝取過多糖分什麼是血脂?血脂 (台語叫做血油),也就是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之為高血脂症,許多心血管疾病都和高血脂引起的動脈硬化有關,研究顯示,高血脂患者得到心肌梗塞、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3倍!營養師指出,由於水果越來越甜,加上民眾常誤以為水果多吃無礙,導致吃進過量的水果,攝取過多的糖分,造成血糖飆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抗性會逐漸增加,而這種瞬間升高血糖的狀態,最後會搞亂肝臟代謝膽固醇與血脂的循環,造成「代謝症候群」,也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影響人體健康。飲食遵守三低一高 遠離心血管疾病依據國民健康署2018年設計「我的餐盤手冊」,提供民眾飲食指引,每日應攝取的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種子,透過六句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讓民眾可以利用拳頭、掌心清楚了解自己每餐六大類食物得攝取的量。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呼籲民眾,許多研究已證實要預防與治療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飲食上需遵守「三低一高」低鹽、低油、低糖、高纖的原則並配合多運動,少抽菸,即可輕鬆擺脫三高族之行列,遠離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之發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營養師我有便秘困擾』、『我血脂肪高』、『血糖控制不穩定』,這些常常是民眾拋給營養師的問題,往往營養師提供的諸多建議裡,總是會看到一行「多補充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但膳食纖維到底有多神奇?何謂膳食纖維?英文稱之「dietary fiber」,是存在於植物細胞壁及細胞內,成分也屬於碳水化合物的類別,但由於結構得差異無法被人體內的消化酵素所分解也無法產生熱量。可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對於身體影響的功效並不同。膳食纖維對身體健康的助益1.血糖:特別是水溶性纖維,有助於延緩血糖上升速度。若是針對糖友來說餐點中搭配此纖維,當餐整體的血糖將有助於控制上升幅度。2.血脂肪:膳食纖維有助於調節體內的血脂肪,像是含有高量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木耳。可以把它想像成把髒髒的血脂肪趕出身體外!3.排便: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加腸道的蠕動以及糞便的體積,如此一來不僅改善便秘困擾,對於腸壁細胞接觸髒東西的時間也會縮短,長期來講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罹患風險。4.體重控制:有效控制體重最需要的就是飽足感,然而膳食纖維剛好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延緩胃排空讓你不會容易感到飢餓!膳食纖維如何透過食物補充?簡鈺樺營養師表示,民眾一般普遍都會知道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獲得纖維,這樣的概念是沒錯。但其實有一種食物類別的膳食纖維含量更是多於蔬果,也就是「全榖雜糧類」,但須要是沒有過度加工的糙米、地瓜或是燕麥等等,若是白飯、白麵條或是白饅頭就不算囉!可以從下圖看到常見幾樣的未精緻澱粉每一百公克膳食纖維的含量(資料取自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膳食纖維補充越多越好?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大約25~35公克,並非越多越好!簡鈺樺營養師提醒,若攝取超量的纖維可能造成反效果,比如體內部分礦物質鈣、和鐵吸收率會降低;甚至部分民眾會有腸道不適應的症狀出現。一般人只要正確吃均衡的原型食物,不太需要額外買纖維粉就可以獲得纖維又不超量囉!(文章授權提供/簡鈺樺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依據臺北市104-106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分析顯示,臺北市參加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比女性為58.8%,男性為41.2%,女性參加率高於男性約1.4倍,資料亦發現40歲以上受檢者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之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約33%,男性整體代謝症候群高於女性,而代謝症候群為慢性疾病的重要共同危險因子,呼籲40歲以上市民已符合成人健檢篩檢資格,可定期使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即日起至109年2月29日止,凡設籍臺北市40歲至64歲民眾,可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臺北市合作醫療院所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中壯年逾3成易有代謝症候群依據臺北市104-106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分析顯示,40歲以上健檢民眾腹部肥胖率約40%;血壓偏高約60%,血糖偏高約40%,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30%,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20%,經由上述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為代謝症候群,計算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約33%,其中整體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高於女性,女性代謝症候群隨著年齡而上升。代謝症候群患者 增加三高機率社團法人台灣慢性病全人醫療學會理事暨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楊昆澈主治醫師表示,民眾常因「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而未定期做成人健康檢查,加上現今職業類型偏向長時間的坐式生活型態,工作壓力、欠缺運動以及飲食的精緻化影響導致。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一般人的6倍、4倍、3倍、2倍,約有6成以上民眾超過半年沒量過或從未量過腰圍,因此,必須強化市民代謝症候群防治相關識能,量腰圍是最簡易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方法。實行健康生活5絕招:1.聰明選、健康吃2.站起來、動303.不吸菸、少喝酒4.壓力去、活力來5.做檢查、早發現定期參加成人健檢 勿忽視自己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建議年滿40至64歲市民可運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3年一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內容包括了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可有效對國人常見六項健康問題(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肝功能及健康體重)進行評估,同時提供戒菸、節酒、戒檳榔、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健康飲食、事故傷害預防、口腔保健等多項健康諮詢,另外民國55年以後(含55年)出生且滿45歲民眾及40至60歲原住民,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方案可加碼接受終身1次的B、C肝炎篩檢,未受檢過之臺北市市民一定要多加利用,不要忽略自身的健康權益。40歲以上市民 作伙做檢查送好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鼓勵民眾重視自身健康,即日起至109年2月29日(六)止,凡設籍臺北市40歲至64歲民眾,於活動期間內,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臺北市合作醫療院所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即可獲得好禮1份(每人限領1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大家攜手揪厝邊,做伙來去做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