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

治療菜花性伴侶逗陣來

治療菜花性伴侶逗陣來#菜花

俗稱「菜花」的尖形濕疣(Condyloma)是屬於經性行為接觸傳染的常見疾病。感染到尖形濕疣,除會造成生理上的刺激、不舒適感;在面對另一半時的內疚感,及社會對感染性病的負面觀感,同時也會造成患者心理上及精神方面的壓力。因此,如何有效且迅速的治癒尖形濕疣,則是病患與醫療專業人員共同追尋的目標。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是尖形濕疣的唯一致病原,此類病毒容易生存在溫暖潮濕的黏膜環境中。熟知的尖形濕疣傳染途徑大多以親密的性接觸傳染為主,此乃由於生殖器及肛門周圍提供此類病毒生存及繁殖的絕佳環境,因此,依據西歐國家的統計調查,尖形濕疣多好發於廿至卅歲間的性行為活躍族群,罹病率約為一至二%。尖形濕疣的傳染途徑除了主要的性接觸傳染以外,也有可能由於個人於公共場所(如三溫暖或游泳池等濕潤環境)中的不注重清潔衛生習慣,又間接接觸到患者的貼身衣物或分泌物而意外感染致病,另外,醫療專業人員在執行治療療程時,也可能由於意外吸入帶病毒的霧氣及飛屑,而發生口腔及鼻咽部位的尖形濕疣感染。尖形濕疣的潛伏期平均約為三個月左右,甚至更久。再者,其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粉紅色、肉色或污灰色的小丘疹、絲狀樣、乳突瘤樣、雞冠樣、蕈樣或菜花樣突起等。病灶發生位置包括:生殖器部位、肛門周圍、尿道、直腸、口腔及舌頭,且多為多發性的感染。由於感染初期病徵表現的不確定性,不但會影響到病患的自覺及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判斷,更因此導致疾病傳播快速,以及常見治療後再次復發,或一再被其性伴侶傳染到相同的病症。除此之外,更有患者經性行為後同時感染到多種性病,而其中可能包括了淋病、梅毒或愛滋病等,最好請專業醫師一併徹底檢查。臺安醫院皮膚科醫師 沈兆煇表示,目前尖形濕疣的治療方法以「局部直接治療」為主,包括:液態氮冷凍術、藥品燒灼、手術切除、雷射電燒等方法。其中不論是手術、雷射、電燒及液態氮冷凍等療法,均需於醫療診間經由醫療專業人員實施,因而受限於就醫方便性、多次就診因素、醫療設備的限制,以及患者忌諱就醫的心態。治療方法的選擇,應考量病患的年齡、過去治療或復發歷史、患處的面積大小、位置及醫療人員安全性等問題,病患所需要的是能夠方便、有效、復發率低,且治癒率高的療法,而對醫療專業人員來說,能夠避免療程中,導致自身感染,且兼顧用藥安全又不浪費醫療資源的療程,是可為自身及病患帶來雙贏局面的。因此,在琳瑯滿目的療法中,病患可與專科醫師討論,並選擇最不容易留下永久性疤痕烙印的療法。再者,在完全治癒後的複檢追蹤也是很重要的,以免有其他潛在性病而不自知。值得注意的是,病患一旦發現罹患尖形濕疣,應立即與您的性伴侶一同就醫,並應於日常性生活期間全程使用保險套,以避免互相傳染而留下遺憾。除了儘量避免不當性行為(如:與陌生人的一夜情)來預防感染外,也應保持個人的局部衛生及清潔習慣,尤其在公共浴池等場所,座位上最好以兩層乾爽的浴巾覆蓋,以防止意外地被間接感染到尖形濕疣。

菜花(GenitalWart)

菜花(GenitalWart)#菜花

尖圭濕疣(Condyloma acuminata)俗稱菜花(wart),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簡寫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疾病,由於大多數感染是在性行為時的直接接觸感染,大致上被歸屬為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地球上的乳突病毒(papilloma virus)有上千種,能感染人類的才稱人類乳突病毒,目前全球生物基因資料庫約有一百多種人類乳突病毒,臨床常見的大約三十多種,其中有二十一種(包括型號第16, 18, 26, 31, 33, 35, 37, 39, 45, 51, 52, 53, 56, 58, 59 66, 67, 68, 69, 82, mm4 等)屬於高危險的致癌病毒,例如第十六型和十八型,與女性的子宮頸癌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性,所以HPV感染問題,已經超越了性病層級,提升到關係性命的癌症層級。HPV只會局限在人體皮膚(Skin)或黏膜(Mucosa)的表層,不會透入皮下組織,很少機會與血液接觸,通常感染後,要長達一至二年,才會引發些許血清抗體反應,所以抽血檢查HPV感染並不切實際。現在基因工程科技發達,本院採用PCR基因擴增技術,加上基因解碼(Direct sequencing method)和實時間基因擴增(Real time-PCR),可以檢定所有一百多種HPV和病毒感染量,能準確地預測致癌機率和治療的癒後狀況。健保對菜花的治療只有唯一選擇:電氣燒灼術(Electro-cauterization)。電刀對皮膚的穿透深淺,時強時弱,很難操控,手術後常常形成一個個很深的凹洞,尤其是女性會陰部的傷口,很容易二度感染,電氣燒灼術只能算是「俗擱大碗」,但不能計較「品質」的治療法。另一個考量是,手術僅能針對肉眼可看到、已經成型的菜花作處置,對於含有病毒但尚未「發芽」的「危險地帶」,真是完全沒有辦法,恰巧HPV是高傳染性而「成材」時間不固定,所以做完手術沒有多久又復發,有些病例做了七、八次還要繼續「排期」,對醫者與患者都是一種折騰。隨著科學進步,健保以外的路就很寬廣了,有三大方向可供選擇。一、雷射手術。採用高能量雷射切除術,能短短兩、三分鐘內,清除皮膚表層所有恐怖的病灶,傷口表淺,癒合迅速。二、藥膏。對手術有恐懼感的病患,可以採用表面塗抹藥膏,通常可以在一至三星期內,讓菜花消退,目前國內有三種經衛生署核准的藥膏可用。三、口服藥。採用口服藥免疫調節療法,服用藥物(一種嘌呤類衍生物、Purine derivative)刺激人體白血球的殺手細胞(Killer cells, 包括CD4 和CD8),能徹底清除身上的所有病毒,達到根治的目標。尖圭濕疣(Condyloma acuminata菜花)是可以百分之百根治的病,只要假以時日,配合正規治療,入侵到我們身體的HPV病毒,是可以完全消滅。康復後,個人應該更加注意身體健康,避免危險性行為,以免重蹈覆轍,再度接觸到病毒,又再陷入新的感染惡夢中。典型的尖圭濕疣(Condyloma acuminata)在平滑的表皮長出高矮不一的肉芽粗看像朶花椰菜故俗稱菜花

肛管濕疣:菜花

肛管濕疣:菜花#菜花

肛管是指肛門口到直腸間的部位,也就是肛門齒狀線進入直腸的過度區域。長度因人而異,為 2.5 - 4 公分。肛管濕疣(菜花),一般會合併肛門菜花,在有肛門接受性行為者較常見,一般侵犯深度在1到2公分,很少會真正親犯更高的直腸處,但這部份的濕疣治療比肛門菜花治療更為不易,目前並無單一有效的治療方式,且復發率頗高。處理方式包括以下方法:肛門內視鏡塗抹podophyllotoxin (0.5%溶液)據最近jeadv報告,在5位及17位HIV陰性的異性戀及同性戀患者中,每周連續使用三次為一療程,兩群患者分別在1-2次及3-4次治療後痊癒率為100%(5/5)及82.4% (14/17)。在追蹤期其中兩組分別有1位及6位復發(其中又分別有一位及兩位復發兩次),但經再次治療後,又有4位病灶消失。在追蹤至少一年後(平均46月,範圍12-60月),16位屬於痊癒(72.7%),餘6位治療無效而以手術處理。其他處理方式包括傳統podophyllin(25-50%)、80%三氯乙酸、冷凍、電燒、切除、雷射、argon plasma。傳統podophyllin(25-50%)常用於一般菜花,但在肛管使用經驗甚少,具全身毒性,應小心使用。電燒及雷射一般須於全身麻醉下進行,但破壞過度可能引起疤痕及肛管狹窄,因此需格外小心。跟據研究,有多重性伴侶、使用口服避孕藥、懷孕、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復發,另外引起癌症的機會除與感染病毒種類有關外,也與抽煙有關,至於感染病毒種類可以作病毒基因檢測而得知。研究中肛門菜花28%會引起至少早期癌化病變(Lancet 1989;ii:765-9)(JAAD 1997;36:659-85)。要檢查是否有肛門癌,除了目測外,也可以作肛門抹片,方法與女性作子宮頸抹片相同,但最確定的方式當然還是作肛門切片。一般而言生殖器濕疣,也就是菜花的3-12月治療後復發率因治療種類而異,podophllotoxin (Wartec) 12-60%、imiquimod (Aldara) 13-19%、電燒4-65%。其它菜花治療方式還包括干擾素注射、5-fluorouracil(宜膚滌)塗抹、病灶內化療注射(bleomycin、5-fluorouracil)、病毒疫苗,但許多方式並不見得適用於肛管濕疣。其中干擾素注射曾被報告於切除及電燒後術中單次病灶內投予(500000 IU),即可將復發率減少2/3(Dis Colon Rectum. 1994 Dec;37(12):1255-9),對HPV6/11感染者特別有效。也有人將半包aldara作成肛門塞劑,於術後2-4周塗抹,每周3次,連續16周。菜花的處理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療效、副作用、復發性、方便性及費用。另外因為目前已有疫苗上市,對於尚未感染菜花、感染HPV6, 11, 16, 18四型以外之菜花患者,以及預防性伴侶被患者感染,或是本身治療中防止與性伴侶乒乓感染者,也可考慮接種疫苗。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2週痊癒                                                                             AIDS患者

家花野花都怕菜花

家花野花都怕菜花#菜花

菜花是由一種叫做「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微生物所引起,通常由性接觸傳染,可以說是相當常見的一種性病。傳染力很強,而且潛伏期可長達三週至八個月之久,也有報告長達一年半以上的,平均約三、四個月才長出來。鄭丞傑 醫師表示通常在感染後,初期只是尖頭的顆粒狀突起,不痛不癢,但愈長愈大,範圍也越寬廣。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粉紅色、肉色或污灰色的小丘疹、絲狀樣、乳突瘤樣、雞冠樣、蕈樣或菜花樣突起等,因此有時還需病理化驗協助診斷。常侵犯部位為男性的陰莖冠狀溝,包皮繫帶、龜頭、尿道口等處,女性則以陰唇、陰道、子宮頸最常見。女性上會侵犯到會陰、肛門口、直腸,甚至也會因口交而傳染到口腔。由於潛伏期長,加上感染初期病徵表現的不確定性,不但會影響到病患的自覺及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判斷,更因此導致疾病傳播快速,以及常見治療後再次復發,或一再地被其性伴侶傳染到相同的病症。除此之外,更有患者經性行為後同時感染到多種性病,而其中可能包括的淋病、梅毒或愛滋病等,最好請專業醫師一併徹底檢查。鄭丞傑 醫師指出,目前尖形濕疣的治療方法以局部直接治療為主。其中不論是手術、雷射、電燒及液態氮冷凍等療法,均需於醫療診間經由醫療專業人員實施。外用藥品療法除了一九九九年已被公告不建議使用的植物粹取液及治癌用藥外,有一藥品為國內為一再醫師指導處方下可由病患自行居家使用的乳膏外用藥--化疣敵( Wartec),其有效成分Podophyllotoxin為抗有絲分裂劑,可針對人類乳突病毒及患處表皮細胞的DNA異常增殖現象產生抑製作用,據國內外臨床試驗資料顯示,可達到八十%左右的治癒率。預防之道唯有避免不潔的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一旦罹患,則雙方甚至多方都得接受檢查治療。

鳥事一樁—談陰莖珍珠狀丘疹

鳥事一樁—談陰莖珍珠狀丘疹#菜花

<案例>二十歲出頭的男性病患在我按下燈號後進入診間。「皮膚有哪裡不舒服?」我問患者。他看了看跟診的護士小姐,一付欲言又止的神情,這表示患者有所隱疾。支開了跟診小姐後,患者小聲的說:「醫師,我好像中獎了。」檢查患者的患部後發現,患者的陰莖冠狀溝上,有許多1~2毫米大小的淺膚色丘疹。「這些疹子的大小很一致,不屬於性病,也不會傳染,病名是陰莖珍珠狀丘疹,你不用過度擔心。」我向患者解說道。經過了再三的解釋,患者才稍微滿意的離開診間。在皮膚科的門診中,有時會碰到懷疑自己得到性病的患者來求診,在這些病患中,陰莖珍珠狀丘疹大概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了,有不少的患者都是懷疑自己得了菜花,因此前來求診。依據國際皮膚科雜誌2004年3月的一篇文章指出,陰莖珍珠狀丘疹的發生率報告,依據對青少年及大學生的調查發生率為15.2%,新加坡的一家性病診所的統計為14.3%,英國劍橋一家泌尿科診所的統計甚至高達48%,從以上的統計可見發生率不低,更是有許多人因為擔心是性病而求診。陰莖珍珠狀丘疹發生的年齡從11歲至52歲,好發於青少年及年輕男性。在人種方面,黑人較常見,未割包皮的人也較常見。陰莖珍珠狀丘疹的顏色可以是粉紅色、白色、黃色,透明的則較少見。大小通常為1~2毫米寬,1~4毫米長,圓球狀的小丘疹,以單排或是雙排的,分布在陰莖的冠狀溝上。通常沒有症狀,大多數為患者偶然發現的。在病理檢查及病因學方面,陰莖珍珠狀丘疹呈現肢端血管纖維瘤,常在青春期後發生,隨著年紀增長而發生率降低。陰莖珍珠狀丘疹的存在似乎沒有特別的功能,目前也認為和性行為無關,可視為一種人類從動物祖先進化所殘留的構造,也有學者認為是一種正常的變異型。(就像有的人長的高,有些人較矮一樣。)利用PCR技術發現,病灶中並沒有人類乳突狀病毒的DNA存在。(人類乳突狀病毒是造成病毒疣、菜花的元兇。)在鑑別診斷上,需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菜花及傳染性軟疣作區別,還需跟光澤苔癬、異位性的皮脂腺作鑑別診斷。如果病灶大小一致,沒有像花菜樣不規則表面,病灶數目沒有在短期內增加,大多數就可以排除菜花的可能性,如果有疑問的話可以找皮膚專科醫師求診。在治療上,通常只需要詳細的解說,不需要積極的治療。如果患者堅持要治療,可以使用液態氮冷凍治療,或是雷射治療。使用電燒、刮除或是手術切除也是可選擇的治療方式,但是可能會造成疤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