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氣

胃酸逆流不舒服 中醫治療有妙方

胃酸逆流不舒服 中醫治療有妙方#脹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繁忙,常常三餐不定時不定量,或是三餐以二餐吃,不然就是大吃大喝,以致很多人都有胃酸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脹氣等病況;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可千萬不要大意,顯然你的腸胃已經代誌大條了。以胃酸逆流來說,西醫常以制酸劑來治療胃酸逆流,其實中醫治療胃酸逆流也很有一套。飲食溫差太大 傷到中氣會使賁門收縮力不強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所有循環是單向,打嗝會胃酸逆流,主要是因為傷到中氣;由於人體是生物化學工廠,胃腸有千億個酵素發酵繁殖來分解食物,胃腸表面黏膜有很多有益菌與酵素,若是經常在飲食上溫差太大,很多食物在發酵與分解時,堆積在腸胃時間久了,或是吃冰涼飲食,太冷使食物在胃中太久,使食物消化變慢,身體中營養分子會變粗,堆積很多營養與熱量,就會使賁門(位在胃和食道之間)收縮力不強,進而導致胃酸逆流。治療胃酸逆流首要靜坐別小看胃酸,胃酸可是身體第一防線!李深浦醫師指出,胃酸不可少,因為有很多細菌要靠胃酸來殺菌,否則體質會變壞,這也是為何有很多過敏疾病的原因。至於中醫治療胃酸逆流,首先是要靜坐,而靜坐得法,可使全身產生熱量,就能很簡單的得到改善;因為胃酸過多、胃酸逆流、腸胃壁薄都是因為心,養心可以培養胃腸黏膜,黏膜好還可生出口水,有很多人有乾眼症或是口水不足,也都是因為心火無法下降,心神不寧。中醫心屬火,脾胃屬土,火生土,火下降,胃土就健康。治療胃酸逆流 第二要吃藥使腸胃氣順暢李深浦醫師進一步指出,治療胃酸逆流第二就是要吃藥使腸胃氣順暢,不像西醫是用制酸劑。因為腸胃消化吸收,仍需要有胃酸,使營養吸收好,而且中藥使腸胃氣順可幫助排便,還幫胃腸黏膜透氣,可過濾髒東西。因為胃腸黏膜有很多小洞,可通透營養,以及有酵素與有益菌在其中,如果消化好,則賁門關就不費力了,就不會胃酸逆流;若是黏膜受傷,不但會使消化益菌減少,身體復原不好,體能也會下降,循環會變差。愛吃冰導致胃酸逆流 中醫養生才改善李深浦醫師在年輕時也曾經發生胃酸逆流的問題;他說,年輕時愛吃冰,以致在12至22歲時出現胃酸逆流,以致呼吸不順、中氣不順,身體不好,因而才開始學禪與學中醫,經由中醫養生,佛法健身,這才救了我。其實,金剛經裡所講的佛法就是生物化學法,佛法就是生命健康大法;所以一個人要往遠處看,一般人只會看現在,就會傷害自己於無形。凡人的快樂,就是消耗體能,花費金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高纖防癌秘招大出擊

醫訊/高纖防癌秘招大出擊#脹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如飲食能增加膳食纖維,則癌症罹患的機率會降低很多,經證實確實可以降低的癌症有:大腸直腸癌,口腔癌、食道癌、肺癌及胃癌;很可能可以降低的有:咽喉癌、胰臟癌、乳癌及膀胱癌等;而可能降低的也有: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甲狀腺癌。但是過多的纖維素會引起腸胃不適症狀例如脹氣、腹痛、腹瀉、便秘,或影響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吸收,因此要如何選擇適量的高纖食物?將在本次課程由營養科營養師欒家菁幫您解答。 名稱:高纖防癌秘招大出擊時間:106年03月07日 星期(二)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肚子好脹!6大食物消脹氣

肚子好脹!6大食物消脹氣#脹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唉唷,又脹氣了!」腸胃一直不太好的大伯,每每吃完飯,經常可以看到他張著嘴、搓揉鼓脹的肚子,哀聲歎氣的模樣。今年也才四十幾的他,卻給人一種老態龍鍾、無精打采的感覺,想必和噯氣脫離不了關係。「肚子老是脹脹的!」吃飽就脹,沒吃也會脹,苦思不得其解的雅芳,看著微凸的肚子,再怎麼縮氣也無法持續遮掩這份難堪。腹脹不適 伴有打嗝、反胃、嘔吐現象有時候進食或喝水過快,也會將空氣不小心吃進肚子,造成腸腔內聚集氣體,感到腹脹不適,而伴有打嗝、反胃、嘔吐現象。經常脹氣,肚子鼓脹難消、放臭屁,甚至感到腹部絞痛難當,其實正是腸道出毛病!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記載:「三焦病者,腹氣滿。」「三焦」作為病證名,即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膽、大腸)、下焦(腎、肝、小腸、膀胱),正是一種六腑病,又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療導正飲膳習慣 搭配作息調整、放鬆紓壓現代人的文明病-脹氣,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然而,卻會讓人整日都感到不舒暢,影響生活品質。若是僅服用消除脹氣的藥物,或是胡亂服用胃藥,只能緩一時之急,解一時之痛,長期下來,非但無法根治,也會對腸胃造成損傷。針對器質性的腸胃問題,致生的氣機失調、臟器虛哀的脹氣,勢必要對症施治,同時經由食療導正飲膳習慣,搭配作息調整、放鬆紓壓,才能達到真正的改善。六大食物 幫助消除腸脹氣鳳梨/鳳梨酵素助消化、抗發炎。蘆筍/利尿解熱,有助排氣。酪梨/幫助排除鈉離子,解脹氣。金桔/助消化,消食行氣。牛蒡絲/有助行氣,消脹。地瓜/能解鬱,幫助腸胃蠕動。(本文摘自/顧好腸胃不生病  180道暖腸健胃抗加齡食療/博思智庫)

顧好腸胃 全身上下都受惠!

顧好腸胃 全身上下都受惠!#脹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往提到「腸胃」,大多數人的印象只會停留在──與食物的消化吸收有關的事情上面,說到腸胃不好的影響,似乎只是跟營養素的吸收與便便的排泄有關,畢竟從主觀意識來說,腸胃的功能就是容納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與排泄,無論是吃飽喝足,還是飢腸轆轆,最明顯可以感覺到的部位就是「肚子」。身體毛病 幾乎都跟腸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腸胃了問題,就是肚子不舒服,胃酸、胃痛、脹氣加便秘,所以對策就是飲食清淡、蔬果加稀飯,只要肚子不舒服的感覺沒了,應該就是沒事了。但是,如果腸胃的問題真的那麼簡單,現代人的身體毛病就不會這麼多,沒錯!我要說的就是現代人的身體毛病,無論大小,十之八九幾乎都跟腸胃是否健康有很大的關係。腸胃系統事實上除了是消化吸收食物營養的地方之外,同時還是身體十分重要的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說穿了,腸胃功能顧不好時,身體免疫力必然低弱,容易發生感染、感冒、腹瀉之類。腸道細胞功能衰退 自律神經會受到影響腸道細胞合成身體大部分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當這些功能衰退時,自律神經的平衡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失眠、緊張、抑鬱、厭食、腸躁、心悸等症狀纏身,所以說,照顧好腸胃,實質上受益的不僅僅只是腸胃被照顧好而已。面對民眾,營養師可以將膳食療養的專業技能盡情發揮,因為充斥著如同你我這般還不到吃藥過日子,身體的毛病卻也不少的現代社會,理想的營養策略,可是和我們未來的健康生活緊密相關。採用飲食調養身體這一點,比起主流治病醫學,營養保健醫學跟中國數千年來的醫學理念,反而更加不謀而合。功能醫學 應用各種臨床策略改善身體功能功能醫學(Functional Medicine)這個名詞,是1993年由「美國功能醫學之父」傑佛瑞.布蘭德醫師(Dr. Jeffrey S. Bland)匯集眾多醫學觀後命名提出,顧名思義就是強調如何應用各種臨床策略(包括檢驗、醫藥、生活及營養)來改善與提升身體功能的醫學。其中當然包括腸胃道系統,當中許多保健之道與陳醫師在書中提到的飲食策略,可說是不謀而合。尤其在功能醫學的醫學觀裡,腸胃道是身體健康的中心,也就是說,當全身的6大系統(代謝、免疫、營養、能量、內分泌與腸胃道)彷彿台北捷運網絡一般的聯結時,腸胃道就如同樞紐中心──台北車站,那般重要了。腸胃道是接觸毒素的首要門戶腸胃道系統是收納飲食營養的第一道關卡,換個角度來說,它同時也是接觸毒素廢物進出體內的首要門戶,健全的腸胃道能充分吸收營養排除廢物,相反的,腸胃道功能差了,身體需要的營養進不去體內,又沒有能力將廢物隔離排出,毒素通通進了身體,再沿著血管全身繞了一圈,如此生病的又豈會只有腸胃道本身,其他的五臟六腑自然就也好不到哪去。這一說,大家應該就知道,為何現今醫學界不斷重複「腸胃道健康」的重要性,也不難理解廣告中「腸道好,人不老」的道理了吧。!(本文摘自/顧好腸胃不生病:180道暖腸健胃抗加齡食療/博思智庫)

胃下垂常脹氣便秘 竟然有好發族群

胃下垂常脹氣便秘 竟然有好發族群#脹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繁忙,往往導致三餐不定時,很容易使得腸胃出問題,不是胃酸過多,就是經常脹氣和便秘,而這些症狀都有可能是胃下垂導致,中醫師並指出,胃下垂還有好發族群,尤其是體型太瘦或是久病之後的老人,極易出現胃下垂。 身材太瘦+久病老人是好發族群中醫師余雅雯表示,有很多女生三餐不定食,營養不良,身材太瘦,就容易有胃下垂,主要原因是過於瘦弱,胃腸周邊肌肉和韌帶會鬆弛,還有老人家年齡大了,以及久病之後,因為肌肉退化,沒有能量,也容易因此而出現胃下垂。 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可改善也就是說,會出現胃下垂和身體虛弱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余雅雯醫師指出,由於胃下垂會出現消化不良、脹氣與便秘等症狀,身體也會氣虛,因此在中藥治療方面,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以及香砂六君子湯來改善。 三餐要定時定量 清淡不油膩余雅雯醫師進一步指出,有胃下垂的病況,就應該要注意飲食,每天三餐要定時定量吃,尤其是早餐,應該在早上7點至9點時就食用,不要太晚吃,而且不要食用過量,以及要攝取清淡、不要太油的飲食,並要避免吃會消化不良的食物如甜食、咖啡、酒與糯米製品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腹脹不用胃藥 按壓5穴位消消氣

腹脹不用胃藥 按壓5穴位消消氣#脹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脹氣難耐,打嗝打不出,屁又放不了!「胃脹氣」是現代人常見的腸胃消化道問題,多數是因生活作息不當、飲食習慣不佳,加上缺乏運動所導致。長時間下來會造成腸胃負擔,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有鑑於此,醫師提供民眾平時即可自行操作的穴位按摩方式,亦即消除腸胃脹氣五穴位:脾俞、胃俞、足三里、天樞穴、中脘穴,平時可以多拍打或按揉,減少腸胃脹氣不適。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醫師說,背部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分佈於背腰部相應臟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處。與脹氣相關的背部俞穴,為脾俞和胃俞。脾俞位於背部,和肚臍對應位置的脊柱,上3個脊椎下,旁開2橫指處。胃俞位於背部,和肚臍對應位置的脊柱,上2個脊椎下,旁開2橫指處。在此處輕拍,即可排除脹氣。此外,按揉足三里、天樞穴和中脘穴亦可改善脹氣。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可促進消化系統功能 ,消脹氣。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邊3指處,可促進腸胃蠕動。中脘穴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按揉中脘穴,可增強胃的蠕動,排除脹氣。按壓穴位以按3秒停3秒為原則。每一穴位拍打或按揉的時間以5~10分鐘為度。馬鈴薯、豆類製品易產氣 酵素水果助消化提醒腸胃容易不適的民眾,平時在飲食上也應避免常吃馬鈴薯、地瓜、糯米或甜食及豆類製品等易產氣的食物,餐後可多攝取富含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木瓜等幫助胃部食物消化,更重要的是養成多喝水、細嚼慢嚥及適量運動的規律生活習慣,才能減少胃脹氣的發生。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脹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近,賞月亮吃月餅,一邊烤肉一邊話家常是最開心的事,然而每年中秋節前後,診間裡腸胃不適的病患就跟著增加,其中不乏腹部脹氣的民眾,就是因為吃飯配話、吃太快等原因造成,醫師表示,藉由中醫的穴位按摩及茶飲,輕鬆就能解決這些惱人的腸胃問題。多咀嚼、飯後散步 減少脹氣機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楊紓怡醫師表示,脹氣時首先要先找出不適的位置,若是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下,可能是因為腸子蠕動的狀況不佳所引起,就必須先處理排便的問題;如果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上,則可能是進食的習慣及消化能力不佳所引起,如吃太快、吃飯配話、情緒壓力、乳糖不耐症、腸躁症等,都是加重胃脹氣的元兇。因此,面對胃脹氣,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改變,莫急莫慌慢慢吃,不要暴飲暴食,每一口食物可以多咀嚼20下;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取,如豆類製品、地瓜、花椰菜、芋頭、牛奶、可樂等;減少不容易消化食物攝取,如米糕、湯圓、粽子、年糕、飯糰、肉圓等;用餐後多散步,不要馬上坐下或趴下;飯後喝湯要適量,飯前喝湯更好。輕盈紫蘇飲 窈窕順暢除脹氣另外,也可藉由穴位按摩,每次可以按30下,有症狀就可以按,以指腹輕輕按摩即可,消除腸胃脹氣,包括位在腕橫紋上2吋(約三橫指)處的內關穴,其作用可緩和胃降逆,幫助消化。合谷穴位在虎口處,於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兩條筋的中間位置,具有行氣止痛,解便助消化。天樞穴在肚臍兩側2吋處,可消食化積,利水通便。此外,楊紓怡醫師也推薦2中藥茶飲,可減脂助消化、除脹氣。1) 輕盈紫蘇飲/紫蘇葉2錢、山楂2錢、烏梅1錢,以500c.c.熱水煮滾後,待涼即可飲用。2) 窕窕順暢飲/決明子1.5錢、陳皮2錢、玫瑰花1.5錢,同樣以500c.c.熱水煮滾,放涼後飲用。

肚子大是脹氣?搞懂5大育兒迷思

肚子大是脹氣?搞懂5大育兒迷思#脹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照顧小孩是這世上最甜蜜也最辛苦的一件事,特別是剛懷第一胎的新手家長,由於教養知識的不足,很多人都會上網尋求資訊、聽信他人的經驗等,因此,台安醫院新生兒科卓瑩祥醫師,要為大家釐清5個常見的育兒迷思。迷思1/溢奶到底需不需就醫?乳汁從寶寶嘴角、鼻孔少量流出來的現象,稱為溢奶,因為新生兒的胃食道括約肌尚未成熟,只要姿勢稍微移動,喝進去的部分乳汁就會從口鼻中逆流出來,所以,基本上沒有大量吐奶、哭鬧、改變特殊姿勢等都算是正常的現象。迷思2/大便都稀稀的,是不是代表寶寶生病了?並不一定,因為喝母奶的寶寶大便也都是稀狀,由於母奶比較容易消化,排便比較軟,次數比較多都屬於正常現象,只要確認「活動力、喝奶量、體重增加」就表示沒問題,大可安心。迷思3/寶寶的肚子大是因為脹氣?錯,寶寶的肚子凸起來,主要是因為腹部肌肉鬆軟,在撐起尺寸較大的內臟時,肚子就會自然地鼓起,所以,只要肚子摸起來軟軟的,且喝奶量、活動力、體重增加的話都屬正常情況。迷思4/趴睡可以預防頭型改變?在新生兒兩個月前,因頭骨還有移動的空間,的確可透過睡姿來調整,但有很多研究都已證實,趴睡會增加新生兒發生意外的風險,因為幾個月前的寶寶頭頸、背部沒有足夠的力氣翻身、變換姿勢,如果在睡覺的過程中,口鼻被棉被等物品蓋住的話,就容易因此而窒息,所以,與其擔心寶寶發生狀況,不如改用定型枕、毛巾等輔助工具好。迷思5/只要呼吸聲改變,就是鼻塞?當新生兒出現奇怪的聲音時,如齁齁…,家長就會擔心是不是感冒鼻塞造成呼吸不順暢,但其實不是,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未滿3個月的寶寶,因上呼吸道發育尚未完全,所以,呼吸時會比較大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