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氣

吃飽就脹氣想吐?原來是腸道菌跑錯地方

吃飽就脹氣想吐?原來是腸道菌跑錯地方#脹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2歲的龔先生常年受脹氣所苦,雖注重飲食選擇,也儘量以清淡為原則,但每每用餐完1、2小時,就會嚴重脹氣,甚至需要催吐。雖然固定服用益生菌,並嘗試在飲食中找出誘發不適的物質,卻成效不彰。不只是脹氣,還有嚴重的便秘,讓龔先生的日常生活嚴重受到影響。腸胃問題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聯青診所副院長顏佐樺表示,一般來說,腸胃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問題。胃潰瘍、腸息肉等就屬於結構性問題,可透過完整的健康檢查排除。不過,龔先生的腸胃鏡檢查並沒有發現明顯病兆,因此需進一步思考「功能性」的問題。 「腸胃功能性的問題可以往3個方向思考:分解及蠕動功能、腸道菌相,或是腸道免疫。」因此,安排龔先生進階的功能醫學檢查,協助徹底找出原因。 過敏原檢測中,並沒有發現明顯食物過敏反應;小腸菌叢檢測發現小腸中有大量菌增生;加上從腸道消化評估檢測中發現,其糞便殘留不應有的油脂,可推斷其腸胃消化分解能力欠佳。 詳細了解龔先生健檢報告與日常習慣後,推估「消化酵素不足」恐是主因,因此又再做相關檢後查確認主因是:胰蛋白酶PE-1(消化酵素)分泌不足。顏佐樺表示,當腸道中的菌過度增生,即使不是壞菌,也會導致進食後大量產氣,造成嚴重脹氣。這種疾病就被稱為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簡稱SIBO)。 SIBO的常見原因包括,消化酵素不足、腸道蠕動欠佳、飲食過量攝取精緻糖等,導致食物分解能力不佳,無法完全消化,在腸道內慢慢發酵,更容易累積一些菌種在體內,導致腹脹、消化不好的症狀。 養成細嚼慢嚥、乾濕分離的飲食習慣因此,首先從源頭隨餐補充胰蛋白酶酵素,強化食物分解能力與避免菌叢繼續增生;其次,針對小腸中過度增生的菌叢,建議透過攝取大蒜、奧勒岡葉等具良好的抗菌成效的食物及保健食品。雙管齊下後,龔先生即使出遊、聚餐,也不再擔心脹氣影響行程與心情。 顏佐樺提醒,腸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民眾要養成細嚼慢嚥、乾濕分離的飲食習慣;也可以酌量攝取促進分解的食物,苦瓜能夠促進膽汁分泌,酸性的蘋果醋也能改善消化吸收,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攝取。造成消化功能異常的原因複雜,若有長期、慢性的腸胃問題更需要關注。「雖然有固定排便習慣,但是排便總不成形,這代表腸胃的吸收出現問題,仍然需要檢查。」像脹氣、胃食道逆流也很常見,卻容易被民眾認為「忍耐一下」就好而輕忽。 俗話說吃飯皇帝大、民以食為天,功能良好的腸胃是健康的根本,每天花一些時間留意自己的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以觀察吃哪些食物會導致特定症狀,做飲食與症狀日記,此外,定期做腸胃鏡檢查和留意腸胃功能性問題,改善小毛病,才能夠「腸」保安康。

喝氣泡水能減肥?這兩種人喝多會脹氣

喝氣泡水能減肥?這兩種人喝多會脹氣#脹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泡水能增加口感,不少粉領新貴將它視為減重飲水的新選擇;安南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黃文威指出,大量的氣體喝進胃裡,再逆向經由食道排出過程也會誘發胃食道逆流,脹氣與胃酸過多者建議少飲用。一名30多歲陳小姐因最近常「打嗝」來看診,經黃文威詳細問診後發現她並非是「打嗝」,而是「噯氣」問題,儘管兩者都會造成個人甚至社交上困擾,但兩者問題截然不同。「打嗝」是橫膈膜和肋間肌間歇性、規律地痙攣收縮,造成突然吸氣後聲門關閉,發出急促「ㄜㄜ」聲音,患者本身很難自己控制。「噯氣」則是氣體從食道及胃中排出來,伴隨較舒緩且長的「ㄜㄜ」聲,患者可自己控制。增加胃酸逆流機率黃文威指出,肚子充滿空氣時就像台語說的「膨風」,這些空氣又從哪裡來呢?實際上多半是由於現代生活步調緊湊、自己在飲食上狼吞虎嚥或邊吃還邊聊天,或容易緊張的朋友不知不覺中吞下大量空氣,其次才是因腸內菌或食物分解而產生空氣。 陳小姐自訴三餐正常,吃東西時間充裕、自身個性不算急躁、工作壓力亦中等,看似無理由造成突然脹氣。再細問下發現陳小姐最近跟風購買最新款氣泡水機,因此每天都喝自製氣泡水來代替開水。自製氣泡水口感佳又沒有糖份,對於排斥平淡無味白開水又「卡卡」計較熱量多寡的陳小姐十分有吸引力。黃文威說,氣泡水是將二氧化碳打入水中,因此喝多難免脹氣,不時會有氣體排出,如賁門常開還可能增加胃酸逆流機率。吃飯細嚼慢嚥少說話 避免吞入過多氣體黃文威提醒,屬於易脹氣或胃食道逆流體質者,飲用氣泡水自身更應該酌量為宜。此外,有研究發現,服用藥物搭配氣泡水,藥物的人體吸收率會比白開水快。簡言之,要減少脹氣噯氣問題,飲食方面要細嚼慢嚥、吃飯時少說話、維持情緒穩定、避免吞入過多氣體,加上適度運動幫助胃腸消化及排空,氣泡水不宜過量以免體內存在太多空氣。

企業接班人長期脹氣 竟是戽斗惹的禍

企業接班人長期脹氣 竟是戽斗惹的禍#脹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2歲的企業二代接班人張庭維,由於先天遺傳因素導致咬合不正,年輕時僅靠臼齒將食物簡單磨碎就囫圇下肚,邁入中壯年後因長期脹氣治不好,發現原因竟是「戽斗」,經歷兩年忐忑的求醫過程,他接受3D列印輔助正顎手術,身體不但恢復健康,更從「戽斗帝王」變身「型男總裁」。咬合不正 靠臼齒磨碎食物就吞肚張庭維咬合不正的問題,年輕時身體健康未受影響,卻在事業起飛、邁入中壯年時,容易消化系統不適、甚至脹氣。尋醫多次未能改善之後,張庭維想起牙醫師曾經提醒他「咬合不正到最後會影響消化系統!」經歷兩年的求醫、猶豫與下定決心之後,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外科醫師蘇竣揚主任、齒顎矯正科醫師李慈心教授聯手合作下,順利完成3D列印輔助微創正顎手術與術後矯正。彰基表示,打開他們家族合照一看,除了父親以外,母親、兩個姊姊、他跟弟弟,都有程度不等的戽斗;尤其張庭維臉型長、下巴方正,十分具有「帝王相」。張庭維回憶,國中時嘗試過牙齒矯正,但過程十分痛苦,高中後就受不了而請醫師將矯正器拆除,殊不知矯正器一拿掉,隨著青春期發育,顎骨反撲的力量更是驚人,戽斗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全口31顆牙齒 僅3顆具咬合功能張庭維是一個有自信的人,所以戽斗並未影響他的人際關係,且由於年輕時身強體壯,即使咬合有問題、囫圇果腹沒有任何不適。國中時期一度被同學惡作劇嘲笑,但他以課業成績與處事為人贏得同學認同,讓同學刮目相看,不再以貌取人。張庭維邁入40歲大關,牙醫曾提醒他咬合狀況越來越不好,全口31顆牙齒,僅剩3顆具咬合功能,最終將可能面臨整個牙齒咀嚼系統崩壞。蘇竣揚醫師評估過他的狀況後,建議他先進行3D正顎模擬,模擬未來臉型的改變趨勢,也讓他能夠參與改造計畫,客製化量身打造他的臉型。由於看過醫師提供的手術模擬影像,加上手術後不需要綁牙,且恢復期只需一到二周,不影響工作和造成家人負擔,他決定接受3D列印輔助正顎手術。準備手術的過程中,張庭維同時接受齒顎矯正科李慈心醫師的矯正治療,進行吞嚥訓練;以便術後舌頭適應新的位置。張庭維也找了健身教練進行減重、調整體能,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讓術後恢復速度更快。蘇竣揚醫師提醒,忽略咬合不正問題可能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使人生下半場生活品質、營養攝取甚至健康狀況受影響,如有咬合不正狀況,建議到口腔外科門診諮詢接受評估。

這些吃多恐變屁人 吃豆不脹氣4秘方

這些吃多恐變屁人 吃豆不脹氣4秘方#脹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難以消除的經常性脹氣,可能代表腸道功能異常、腸阻塞、蠕動不佳或腸道菌群失調,還會伴隨抽筋、腹瀉、便祕等其他毛病,不能輕忽。然而放屁尷尬又失禮,別以為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當次數過多、伴隨著令人作噁的氣味,可能意味著消化不良,腸道菌需分解太多食物殘渣而造成;「連環屁」甚至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此外,頻頻打嗝,且頻率突然增加很多,要擔心的是消化道病變,八成打嗝的人亦有胃食道逆流問題。這些食物都可能造成脹氣許多人都知道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少吃產氣食物,就能避免造成脹氣不適,但是明明都已經很小心了,為什麼仍有嚴重脹氣問題?大家以為多吃膳食纖維有助排便,但你知道糙米、花椰菜、蘋果、牛奶、豆類、氣泡飲料、高油膩、大魚大肉...等食物都容易造成脹氣嗎?《護腸胃‧抗脹氣14天計畫》一書中提及,透過飲食記錄,建立個人化飲食清單,客觀紀錄自己的飲食習慣,剔除讓腸道失常的元凶,打造專屬的低產氣飲食法。《護腸胃‧抗脹氣14天計畫》教吃豆子不脹氣4祕訣1.將豆類浸泡在熱水中:將豆類食物在80度的熱水中浸泡4小時,會導致脹氣的寡糖(棉子糖以及水蘇糖)減少 80%。2.在烹煮前更換水:浸泡過程中,那些不能消化的寡糖,有部分進入了浸泡水中。因此建議烹煮前必須更換水。3.盡可能久煮豆類食物:烹煮豆類食物40分鐘以上時間,同樣可減少碳水化合物所含有的成分。4.在沸水中加入珍珠粉:在沸水中加入珍珠粉(也就是氫氧化鉀)。藉此將寡糖的成分再減少,並且其內含有的棉子糖以及水蘇糖的成分,會再減少20%。除了避免、減少攝取產氣食物外,嚼食口香糖、用吸管喝飲料、抽菸、吞口水等動作,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吸入空氣,運動量低、便秘也會使得腸胃蠕動不佳,進而導致容易脹氣和放屁,所以,民眾在改善飲食習慣減少放屁機會外,也別忘了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吃完飯就脹氣 是膽囊的問題?

吃完飯就脹氣 是膽囊的問題?#脹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阮綜合醫院是台灣最早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的醫院,約在近三十年前,即已率先完成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病例。之所以需要切除膽囊,主要是出現結石、息肉、肌腺瘤、急性膽囊炎等症狀。生活中,若出現上腹痛、脹氣,尤其是餐後脹氣,經胃鏡檢查並未發現問題,或服用胃藥也未見好轉,便要懷疑是膽囊問題。有腹痛、脹氣等症狀的膽結石若不立即治療,恐合併急性膽囊炎、總膽管結石或急性胰臟炎,嚴重時還會造成敗血症。曾譯諏曾在過年時收治一位男病患,他與親友到小琉球旅遊,不料卻在除夕時出現肚子痛症狀,一直痛到初四才至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患者膽腫大,不僅肝指數高且有輕微黃疸現象,趕緊讓患者住院治療。緊急安排腹腔鏡手術,結果發現,患者的總膽管大幅腫脹,當下拿掉患者膽囊,而膽管結石的部分則因困難截石而改採迷你開腹手術來取出結石。術後患者復原良好,一週後即出院,但傷口仍不如腹腔鏡微創手術般小。曾譯諏說,阮綜合醫院每個月平均做三十多例腹腔鏡切除膽囊的病例,主要以治療膽結石居多。膽結石屬文明病,主要因為人在吃東西時,膽囊會收縮、讓膽汁排出,但許多上班族工作一忙,忘記吃飯時間,膽囊無法正常收縮,膽汁濃度過高,沉澱後就會形成結石,因此,當出現腹痛等症狀時,一定要立即治療,且三餐飲食應定時定量。除用餐時間不規律,膽結石也與家族遺傳有關。曾譯諏收治過家族中不少人均患有膽結石的個案,例如:父母親、小孩都動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除了傳統腹腔鏡手術,院內目前也使用單孔腹腔鏡手術,一般從患者肚臍上1公分半左右位置,開一個1公分、兩個0.5公分的小傷口,手術後不必拆線,三天就能出院,僅須門診追蹤。(本文摘自/全方位診療室/天下文化)

脹氣、胃酸逆流 恐破壞後牙

脹氣、胃酸逆流 恐破壞後牙#脹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嬰兒喝奶喝得太飽,便會嘔奶,因為胃裡塞下太多東西,過高的壓力就會發生嘔吐,有經驗的父母知道,奶不能一直灌,嬰兒喝不下時,就得先抱起來撫拍背部,好讓嬰兒「放風」,待他嗝出了一口氣,又可以繼續喝奶了,否則如果強灌的話,必嘔無疑。胃酸逆流侵蝕 主要破壞後牙有小孩食量很小,因為他稍微有飽足感就會嘔吐,有成年人不能吃麵類,連麵包也不行,吃了就會胃脹氣,然後就食道灼熱了,這種由胃酸逆流造成的侵蝕,主要破壞後牙,越後面越靠近喉嚨的破壞越大,越往前則酸蝕越輕微。跟胃酸逆流不同,有的病人出現全口酸蝕的現象,所有上下前後牙齒都像被刮了一層,我們必須像偵探一樣,推理造成問題的原因,引導病人回想可能的原因,比如說是不是愛吃酸,或固定有吃酸的習慣,結果往往證明猜的沒錯。氣泡和糖水酸蝕 猛爆性蛀牙汽水是雙重的酸,它冒的氣泡就是高壓灌入糖水的二氧化碳,與水結合後就是碳酸,而且糖分在口中也很快被細菌轉變成酸,因此氣泡和糖水的2層酸蝕,加上飲用頻率很高,造成猛爆性蛀牙!一位30多歲的黝黑男子,身材健壯,很特殊的是,他的全口酸蝕,尤其前牙朝外的那一面酸蝕的最厲害,我檢查他酸蝕的模式,他全口牙齒分布均勻,後面大牙的咬合面侵蝕得不平坦,所以是酸蝕沒錯,但奇怪的是:前牙酸蝕的整片平坦,這一點顯得與眾不同。牙齒被游泳池溶掉 前牙酸蝕嚴重「我是游泳教練。」他告訴我,「以前我在外地工作,今年才換工作地點,全家搬來這個城市,其中1個主要原因是,以前工作的游泳池,他們加入的氯太濃了,太嗆鼻,我屢次提出改進,他們都不聽,長期以來,已經對我的呼吸器官造成影響。」身為游泳教練的他,每天都必須泡在水中,並且呼吸它所散發的氣味,我說:「你游泳的時候,一定會含到泳池的水吧?」他說:「每天,在那裏工作幾年後,我的牙齒就開始敏感了。」所以他的牙齒是被游泳池溶掉的,怪不得前牙酸蝕特別嚴重。(本文摘自/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皇冠出版)

脹氣、食慾差 70歲老翁驚罹大腸癌

脹氣、食慾差 70歲老翁驚罹大腸癌#脹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4歲的呂姓老翁,五年前因為不停打嗝、脹氣、食慾不振,原先老翁並不以為意,直到發現有血便及便秘後,才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後診斷是大腸癌合併多處肝臟轉移,且肝臟已有五、六顆三公分大小的腫瘤。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指出,大腸直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第一名,主要原因包括後天飲食習慣、環境影響或是基因所導致,由於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警訊,例如解血便卻以為是痔瘡出血,而掉以輕心,導致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有肝臟轉移,所幸經基因檢測確認RAS沒有突變,選擇接受適當的標靶治療及化療後,預後得以改善。大腸直腸癌若早期發現 可透過手術切除根治「因爲大腸在腹腔內,若腸胃蠕動,放射治療照射定位不易,危險性高;直腸則位處末端,若切除則必須裝人工造口,容易造成病患生活不方便。」何景良解釋,一般來說,癌症若是早期發現,有很大機會可透過手術切除根治。何景良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若有淋巴或其他器官轉移,術後會再加上化學治療為輔助,又因為器官位置不同,大腸癌第一至三期以直接切除病灶治療,而直腸癌第二期後則先做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待病灶縮小,再手術切除。晚期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 助腫瘤縮小評估手術至於大腸直腸癌晚期病患,因腫瘤已轉移,較難直接以手術治療,建議先做基因檢測了解RAS(KRAS與NRAS)是否突變,評估適合的標靶藥物提升治療成效。根據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針對基因未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相較於單用化學治療,可顯著降低疾病惡化風險,病人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長達10個月,平均存活期突破兩年,高達26個月。何景良主任指出,有些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會轉移到肝臟或肺部,得切除大範圍器官,對病患身體負擔很大,同時血液、骨頭的腫瘤也正在形成,「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是全身性治療,把全身器官、血管都先「洗一遍」,將潛伏在血液裡游走的癌細胞消除,此時再選擇手術治療,較有成效。何景良進一步表示,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很好,甚至能抑制腫瘤生長,臨床上高達七成病人的腫瘤可縮小。呂姓老翁後來透過基因檢測,選擇先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本來五、六顆三公分大小的腫瘤,幾乎全消失,只剩結腸部分有癌細胞,後以手術切除病灶,術後恢復良好,何景良說,目前呂姓老翁已順利回歸正常生活。醫籲:即使沒症狀也要定期篩檢 才是早期診斷的關鍵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被篩檢找出來的癌症有將近50%是零期或一期的早期癌症,只有7~8%是第四期。若是已有異常症狀後才就醫,診斷出來的大腸直腸癌中高達20%是第四期,因此何景良主任建議五十歲以上民眾應每兩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內視鏡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即使罹病也勿灰心,臨床上都已有很好的治療策略,能讓症狀緩解、改善生活品質、延長存活期,千萬不要隨意放棄治療。

胃酸逆流16年 不治療恐致食道腺癌

胃酸逆流16年 不治療恐致食道腺癌#脹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呂先生常有脹氣、灼熱感,還有溢酸情形長達16年。溢食物都在吃飯時或飯後,嚴重時還會吐光剛吃的食物。清晨一股溢酸的感覺把他從睡夢中驚醒,吐出的水既酸又臭。終於受不了就診後,確診為胃食道逆流。新胃賁門手術 治胃食道逆流呂先生食道下括約肌收縮力不足,導致胃賁門鬆弛而門戶大開。經由國外盛行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成為國內第1位受惠患者。手術後2天出院,2週後追蹤結果,胸口灼熱感、胃逆流嚴重度都大幅降低,3個月後可停止胃藥,呂先生終於擺脫16年來胃食道逆流的困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胃食道逆流病人需要控制飲食及生活習慣,若胃鏡診斷有食道發炎時,需服用降胃酸藥物長達4個月至1年以上,若不治療食道會反覆被胃酸腐蝕而潰瘍出血,甚至4%會產生癌前病變,提高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長期服藥致骨質疏鬆、吸入性肺炎吳文傑醫師表示,病患大多選擇長期服藥,但長期依賴降胃酸藥物,不僅會引起骨質疏鬆以及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帶來健保藥價負擔。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治療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在國外已有15年歷史,可以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以及停止胃藥依賴,併發症僅有約0.9%。術後12個月後,括約肌大小預計可達到原本的2倍左右。下食道括約肌重新塑形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完全取決於每個人肌肉生長速度的快慢。國內前幾例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順利完成,追蹤成效良好,也無併發症發生,未來期許手術能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國內胃食道逆流的病患免於胃藥的依賴與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