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清水斷食療法 迷思大解密

清水斷食療法 迷思大解密#休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斷食期間活動照舊?很多未經專業訓練的斷食營,都犯了嚴重的錯誤,例如他們會在斷食時做運動,但這其實是萬萬不可的。輕者會造成身體不適,產生危機反應,嚴重的話甚至導致休克。正確的斷食營裡,應該是一群人坐著或躺在長椅上,蓋著薄被,或者在微風徐徐的溫暖花園裡作日光浴,絕對不可以做體操或爬山健行。清水斷食初學者可從週末斷食開始嘗試在此特別強調,進行清水斷食期間,千萬不能從事耗費腦力或體力的工作,所以進行斷食療法時,一定要請假在家休息(或是住進斷食中心裡面)。如果初學者想要在家試試,可以先從為期兩天的「週末斷食」開始。配合上班的作息,星期五中午吃飽一點,下午回家之後就不再進食。一直到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才慢慢恢復進食。斷食的時候,我們身體會很想要「節約能源」,所以如果在斷食時,我們仍進行爬山、走路、用腦這些耗費熱量的活動,那麼身體就會進入兩難的抉擇,到底該節能,還是蠟燭兩頭燒?身體該怎麼辦?於是就會啟動緊急系統,分泌腎上腺素,跟著身體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心悸、發抖、畏寒、胃痛、頭暈眼花、冒冷汗等一系列症狀。所以,我特別強調,斷食期間千萬不可運動。不過坊間很多斷食營,會叫學員運動,然後把誘發的危機反應,解讀成身體的好轉反應,這是相當錯誤的觀念,需要更正,請特別注意。腦力耗費的能量比體力還要多另外,或許會有人認為,斷食不要浪費體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什麼也不要耗費腦力呢?只是動腦又有什麼關係嗎?當然有!因為科學早已證實,腦力所耗費的能量,其實是比體力還要多的。我很多年前就發現,用功讀書比運動還容易肚子餓,週末放假當空呆子,一整天下來都不會餓。所以不要以為上班沒有耗費體力,斷食必須請假在家,不可從事腦力活動。斷食會導致生命危險?很多西醫對斷食的認識僅止於不良斷食所誘發的「危機反應」,所以認為斷食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甚至警告會導致器官衰竭、休克死亡等。清水斷食,真有這麼危險嗎?其實也不需多加辯解,從人類歷史上看,就可以發現很多名人都有長期斷食的體驗,他們不都是熬過來嗎?世界上的古文化和古宗教,幾乎都有斷食的存在,我們不也都活下來了?人體所積存的養分,其實是夠我們撐過斷食療程的。這些族群不適合斷食根據美國斷食論文的統計,20世紀以來,一直到1985年之前,共有數百人參與過醫療斷食,但這之中死亡的只有7位,而這7位當中,有5位在斷食時服用西藥,(斷食時服用西藥或維他命都很不妥當),另外2位對整個斷食過程交代不清。試想,通常會參與醫療斷食者,都是一些重病患者,例如嚴重的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這些患者本來死亡率就高,但反而參與斷食時,絕大部分都沒有死亡,可見斷食本身危險性並不高。雖然斷食很安全,但是若有下列情形的人,例如嚴重貧血患者、正在懷孕、正在哺乳的人、紫斑症、嚴重營養不良等等,還有年紀過輕的幼兒,都不適合從事斷食。(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新自然主義)

血壓不控制 呼吸困難恐昏迷

血壓不控制 呼吸困難恐昏迷#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50歲的陳姓男子,患有高血壓但沒有規律服藥,晚間在家看電視的時候,胸口突然感到劇痛,而且疼痛還轉移到後背去,家人緊急將他送至急診治療,經檢查之後發現是A型主動脈剝離,立刻轉至醫學中心安排緊急手術,陳男在加護病房住院好幾十天才度過危險,現已出院返家。突發性胸痛 可能轉移到後背、下腹部衛福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祺耀表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約9成的患者會出現胸痛的症狀,此胸痛常是突發性、劇烈疼痛的(會痛到冒冷汗),而疼痛的位置也可能會轉移到後背、下腹部、肩頸等的位置。此外,約有6成的患者常合併有高血壓的症狀,其他症狀如心跳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減少、呼吸困難等等均可能出現,嚴重的情況下,主動脈剝離還會造成血管流動受阻而致使器官缺血塞),產生休克、昏迷、周邊缺血、中風、心肌缺氧、腸壞死等嚴重併發症。主動脈剝離易破裂出血、心包填塞死亡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依據不同分類的主動脈剝離,選擇內科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若剝離的區域有包含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時,主動脈剝離容易破裂出血及心包填塞死亡,建議以手術治療為優先,若是剝離區域僅為降主動脈,且暫時無其他併發症時,則以內科方式治療就能有良好效果,不需要於急性期進行手術,建議持續用藥物和密切追蹤治療為主。黃祺耀醫師表示,對於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且積極的治療是搶救生命的唯一方式,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是不處理,48小時內會死亡率高達50%,洪弘昌院長提醒民眾,平時應注意生活作息和身體的保養,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定期回診且規律服用藥物,達成良好控制,才是最佳的保身之道。

輕忽傷口 恐致壞死性筋膜炎

輕忽傷口 恐致壞死性筋膜炎#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有肝硬化病史的老婦人,因抓癢造成皮膚傷口,而後發現傷口處有紅、腫、熱、痛的情形,且越來越嚴重,趕緊到醫院急診就診,到院數個小時內患部已呈現深紅色,伴隨出血性水泡、高燒與血壓下降的休克症狀,醫師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緊急施以抗生素,照會整形外科開刀清創處理,無奈病情仍急速惡化,最終不幸往生。未即時醫治 死亡率高達9成以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醫師邊建榮表示,「壞死性筋膜炎」則是一種嚴重的細菌感染,細菌會穿過皮膚表層,深入皮膚深層的軟組織及筋膜,並沿著筋膜及皮下脂肪層間隙向周圍快速擴展,短時間內就可能發展成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未即時醫治,死亡率高達9成以上。局部紅、腫、熱、痛及水泡、高燒邊建榮醫師說明,「壞死性筋膜炎」多為急性發作,病症初期很像蜂窩性組織炎,出現局部紅、腫、熱、痛及水泡,但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高燒且病況迅速惡化,進而產生全身性敗血症狀及意識變化。隨著時間發展,患部腫脹會從淺紅、紅紫逐漸轉為藍紫色,並出現難以忍受的刺痛感,傷口可能有血疱、化膿或惡臭。「壞死性筋膜炎」好發於免疫力差的病患身上,如糖尿病、肝硬化、免疫功能不全、肥胖等,肝硬化的病人要特別注意千萬別吃生海鮮,以免感染海洋弧菌造成壞死性筋膜炎。若生食感染的海產,或是被魚具、魚刺刺傷,都有可能造成海洋弧菌感染。免疫力差 傷口要小心照顧、徹底消毒邊建榮醫師呼籲,上述免疫力較差之病患,身體任何的傷口都需要小心照顧,並且徹底消毒,特別是跟海水相關的傷口,若出現傷口周圍紅、腫、熱、痛情形,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疾病僅次癌症,多年來一直高居臺灣前10大死因第2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不僅危險性高,病例數量也因人口老化及國人飲食西化而逐年增加,症狀較輕者可採用藥物治療,嚴重者則可能需要做血管繞道手術,或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甚至置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加以治療。1個月~3個月 會被血管內膜覆蓋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為第3等級醫療器材,是先利用氣球擴張撐開血管狹窄處,再將置於氣球導管上的支架引導至血管患部,由於支架對狹窄處提供支撐力,可讓血管保持管徑的擴張狀態,減少血管壁回縮或血管內層剝離,可維持血流暢通,一旦置入血管,1個月至3個月後會被新生的血管內膜覆蓋,不需手術取出,而是永久留在病患體內。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併發症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的運用,提供患者開刀外的另一個選擇,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但亦有其風險,包括可能有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惡化、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一定要先經醫師就個人病情進行溝通、評估,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詳閱術前須知 醫師提供正確資訊食藥署提醒,病人在手術前請詳閱術前須知及手術同意書,醫師也要在術後提供正確的服藥及照護資訊,病患若有疑慮,須立即向醫師諮詢尋求協助,也可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產品相關資訊,另患者術後若發生醫療器材引起的不良反應,可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翁昏倒15分 緊急「開心」通血管

翁昏倒15分 緊急「開心」通血管#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2歲的蔡先生從彰化到台中豐原進香,突然在路上倒了下來,沒了呼吸心跳,同行的隨行護理師立刻幫忙急救並送醫,到院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併發心跳停止及休克,因3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僅能仰賴側枝循環維持,心導管無法通過施予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只能緊急開心手術,經過7小時手術終於把人救回來。3條冠狀動脈阻塞 無法放置支架蔡先生說自己平時身體硬朗,沒甚麼病痛,聽友人轉述才知停止心跳15分鐘,實在非常驚險,直說神明有保佑,慶幸和大家在一起,同行還有醫護人員,送醫後接受緊急心導管及開心手術,若非這些無縫接軌的急救治療,現在應該已經不在人間了。豐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雍凱表示,蔡先生的心血管發展出不少側支循環,推測冠狀動脈阻塞情況已經有一段時間,雖然病患平時無症狀,應是症狀不明顯而輕忽,病患因3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無法以心導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治療,僅能透過繞道手術搶救,取病人的大隱靜脈血管當繞道血管,接力搶救下讓病患順利出院。利用血管改善阻塞 增血流量冠狀動脈將氧氣壓送到全身,因此需要大量血液、營養來幫助冠狀動脈的運作,如果冠狀動脈阻塞,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功能在於提供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可以減輕心絞痛的問題,幫助心臟減少負擔,可以利用病人自身的血管改善阻塞的血管,增加血流量、循環量。

長期血糖過高 當心出現併發症恐休克奪命

長期血糖過高 當心出現併發症恐休克奪命#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1歲的吳先生出現嚴重口渴、多飲仍不解渴、飲後多尿頻尿、極度倦怠乏力、頭暈等症狀卻未留意,直到健康檢查才發現罹患糖尿病,就醫時血糖飆到450~550 mg/dL,糖化血色素大於13!健保署分析,近年農曆春節假期結束後一周常見的門診疾病,糖尿病名列榜中。醫師指出,過年期間不少人大吃大喝,失去警覺心,除了原有患者外,新增病例也不少。作息不規律、愛吃甜食燒烤要注意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建雄醫師指出,糖尿病會使全身血液內糖分高,影響身體各器官正常運作;一般人如果經常熬夜、飲食不節,愛吃甜食、炸雞或燒烤等高熱量高糖分食物,加上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等,可能會引發糖尿病。中醫治療時,經過辨證論治,往往要依個人體質、從多方面施治。陳建雄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血糖都是慢慢升高的,若血糖沒有好好的控制,又缺乏警覺,對全身將造成嚴重影響。若長期處在血糖過高的狀態,很有可能會出現「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HHS)」,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併發症,嚴重可導致肌肉痙攣、意識障礙、休克昏迷、更甚恐會奪命。急性感染、腸胃道出血 易誘發HHS陳建雄醫師指出,HHS常會因為急性不適或藥物使用不當等因素被誘發,如各種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腸胃道出血,或類固醇、利尿劑過量等;其病程進展較為緩慢,容易讓人掉以輕心,誤判為是太勞累所造成的症狀。當血糖嚴重升高時,會出現極度口渴、大量飲水,由於體內滲透壓過高,導致體液大量排出體外,造成脫水、休克昏迷等,出現這些嚴重的症狀,應儘速就醫穩定生命徵象。若糖尿病患者有在規律控制血糖,但血糖值突然急速升高,此時應尋找原因,治療急性所導致的身體不適狀況,尤為重要。中醫常用降血糖的中藥材,經科學方法證實包括黃連、知母、石膏、天花粉、葛根、生地、山藥、黃耆、麥門冬、黨蔘、北沙蔘、柴胡等,有四十多味中藥材能改善血糖;只要遵醫囑按時服藥,應可改善病況。陳建雄醫師呼籲糖尿病患者,平常應維持規律生活、運動和控制飲食,不碰菸酒,定時檢測血糖;為避免此急性併發症,切勿聽信偏方自行服用來歷不明之藥物,或聽信坊間流言(如服藥後會導致洗腎等),放任血糖升高而不顧,可能會因此而害命。

嬰發燒腹瀉 染綠膿桿菌險死

嬰發燒腹瀉 染綠膿桿菌險死#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一名9 個月大原本健康的孩子,某天開始發燒、腹瀉外,糞便還有些許黏液但無血絲,且活力和食慾卻越來越差,尿液量明顯減少,送醫經檢查,發現身上出現許多紅疹,並出現敗血症休克現象,立刻開始急救。幾天後診斷確立是「綠膿桿菌造成的敗血症休克」,經過三週住院治療後,已無大礙。敗血症休克恐奪命 死亡率達3成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謝宗學醫師指出,敗血症是指人體被外來病原體入侵後產生一連串系統性發炎反應的過程,同時伴隨全身性的表徵,如體溫改變 、過快的心跳速率、呼吸速率或白血球數目改變 ,若演變成敗血症休克,甚至會危及生命。而綠膿桿菌是種人類腸道菌,病人若因為外傷、生病或藥物影響,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則容易造成感染,特別是年齡幼小免疫系統不成熟的兒童,一旦被綠膿桿菌感染,常迅速演變成敗血症休克,死亡率約 20 ~30%。觀察活力、食慾助辨別謝宗學醫師也呼籲,嬰幼兒生病時,居家照顧的重點除了監測體溫的高低外,還要觀察活力和食慾的變化,若退燒時仍無改善,持續變差,要懷疑是否有併發症出現。所以,家長一旦發現活力和食慾變差,要立刻至醫院急診就診,檢查是否有嚴重併發症出現,不要延誤治療。

他燒燙傷後休克2周 竟是腔室症候群所害

他燒燙傷後休克2周 竟是腔室症候群所害#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塵爆發生至今,患者將進入感染的高危險期,若不注意還可能會引發器官衰竭,特別是大面積燒燙傷者,更要注意腹部腔室症候群!日前,一名八仙的患者,出現了腹部腫脹、尿量變少、器官衰竭等情況,經過檢查結果發現他大量腹水、腸子多處穿孔、腸壁壞死,導致燒傷後兩周不明感染及休克,所幸在接受緊急手術後,目前恢復良好、情況穩定。腹部出血、水腫 恐會影響循環增加衰竭風險雙和醫院外科部黃銘德醫師表示,腹部腔室症候群是大面積燒燙傷初期最常見的腹部併發症,主因可能為腹內出血或組織水腫,造成腹內壓力持續升高,導致各器官的組織循環不良、形成血栓,進而出現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現象。但燒傷後兩周才出現小腸缺血性壞死的情形卻滿罕見,因此,推估此次案例之所以產生此狀況,可能是因為燒傷初期,組織液從燒傷處大量滲出、血液循環不良,小腸壁因缺血逐漸壞死,所以,提醒民眾一旦發生燒燙傷時,都應盡量保持血管的液體容積,以免器官缺血性壞,甚至休克死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