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預防腦中風 定期檢查”頸動脈硬化”程度

預防腦中風 定期檢查”頸動脈硬化”程度#血壓

腦中風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除了控制大家耳熟能詳的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險因子,可以減少腦中風外,「頸動脈狹窄」也是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原因。要有效地預防腦中風,檢查必須包括頸動脈硬化程度評估。為恭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志賢醫師表示,頸動脈狹窄可分症狀性與無症狀性兩種,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是指近期內發生過頸動脈狹窄側的缺血性腦神經症狀;而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則是指頸動脈狹窄側沒有任何局部腦神經症狀,絕大多數是在腦血管疾病篩檢時發現。一般而言,無症狀者每年約有2%-5%中風機會,而有症狀病人則高達6%-12%,其中頸動脈狹窄程度愈高,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會當然也愈大。至於頸動脈血管的檢查與評估,除了中風患者外,對於慢性頭暈或有陣發性局部腦神經症狀者,以及中老年、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吸菸史等具有心血管危險因子者,都應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掃描。專科醫師指出,若發現血管已有狹窄,但程度未達50%,應考慮接受內科抗血栓藥物治療,降低發生腦栓塞的危險。當頸動脈狹窄超過50%時,必須進一步接受較具侵入性的腦血管攝影檢查,更精準地確立血管狹窄的部位和程度,狹窄程度達70%以上的患者,內科療法無法有效地預防中風,往往必須仰賴外科療法。外科治療大致可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頸動脈成型併支架置放術,兩者皆較藥物治療更能減少中風的發生,但也都伴有小比例的手術危險性和併發症。 至於頸動脈的狹窄程度介於50%-70%的患者,則必須根據診斷為症狀性或無症狀性、年齡、體能狀況、心血管危險因子等,考量日後中風的危險性來決定採用藥物或手術治療。

冠心病治療金三角 調整生活型態、藥物、手術

冠心病治療金三角 調整生活型態、藥物、手術#血壓

人體的心臟負責輸送血液至全身,每天心跳約為10萬多次,每天要輸出8000公升以上的血液,流經全身各處,且日夜不停,全年無休的工作。 心臟本身也需要充分的養分與氧氣,而圍繞在心臟表面的動脈,負責供應心臟氧氣和養分的血管,稱為冠狀動脈,主要有三條分枝,冠狀動脈保持健康,血流順暢,心臟才可能有正常的功能。 當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時,就可能阻斷心臟的氧氣及養分供給,導致心肌缺氧時,抑制心肌收縮,使心臟無法輸出正常的血量,甚至損及控制心律的傳導系統,引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而導致死亡。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心病,也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在台灣,每年逾九千人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其中約二千人死亡。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心臟內科 - 王致皓醫師表示,冠心病患者在運動出力時,會感到胸前有壓迫感、發悶、疼痛,有如老虎鉗鉗住心臟,或胸中如巨石般的壓迫感,靜坐、躺下休息,或服用舌下硝化甘油才能緩解,這是典型的心絞痛;若胸痛持續達二、三十分鐘,極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應立即就醫急診。冠心病的治療包括調整生活型態、藥物治療、氣球擴張術、置放血管支架及繞道手術等。 調整生活型態,可阻止脂肪、膽固醇沈積物持續在冠狀動脈內堆積,例如戒菸、低脂肪及低膽固醇飲食、減重、規則運動、壓力管理、控制血糖以及血壓等。使用藥物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進而減少死亡的危險。調整生活型態與藥物治療,對曾接受氣球擴張術、植入血管支架或冠狀動脈繞道術的病患一樣重要,必須確實執行。 王致皓醫師指出,抗心絞痛藥物可減少心臟耗氧量,並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而達到減緩心絞痛症狀。另外,包括阿司匹靈或同類藥物、降膽固醇藥物、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和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等藥物,均可提高長期存活率。約33%冠心病患者適用於氣球擴張術或血管支架治療。氣球擴張術是利用導管前端的氣球擴張加壓,將血管斑擠壓到血管管壁上,以改善血管內血流。 血管支架置放術伴隨著氣球擴張術。王醫師解釋,支架是一種網狀結構的金屬小管狀物,對血管壁提供支撐力,並減少氣球擴張術後再狹窄的機會,置放血管支架風險相對較低,病患在接受局部麻醉後,可在一、兩個小時內完成。 另外,醣蛋白抑制劑可在施行氣球擴張術時由靜脈給藥,以預防血栓形成,大部分病患在醫院內觀察一晚後,可於隔日出院,於一周內恢復正常活動。接受血管支架置入的病患,可同時使用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藥物至少三個月,並加上阿司匹靈長期治療,以預防血栓在支架內形成。

掌握飲食、運動要領 拒當心臟早衰族!

掌握飲食、運動要領 拒當心臟早衰族!#血壓

為響應全球對心血管疾病急遽年輕化危機的關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於97年9月28日(星期日)上午假國父紀念館東側廣場,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同步舉辦「世界心臟日活動」,今年的世界心臟日以「你知道你的危險因子嗎?(Do you know your risk?)」為主題,呼籲全民遠離危險因子,拒當心臟早衰族!臺灣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成長,醫療科技發達使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民國96年零歲平均餘命兩性合計估計為78.25歲,其中男性估計為75.09歲,女性估計為81.90歲(內政部,2008),但國人飲食及生活型態改變,吃多、動少,加上生活緊張等因素,致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有日益增加與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臺北市96年衛生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北市第二、三、十一位的死亡原因,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1.3、8.9、0.97,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1%,亦即本市約每5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程俊傑研究指出,在15年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齡67,現在平均約50到60歲,其中百分之10,是50歲以下者,由此可見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有日益增加及年輕化的趨勢。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症、完全不運動者、抽菸 患者等。■ 預防心血管疾病三大要領第一、飲食要均衡:應多吃蔬菜、水果,天天蔬果五、七、九(兒童五份、成年女性七份、成年男性九份),及多吃全穀食糧、魚、瘦肉、豆類、低脂乳類及葵花油、玉米油、橄欖油及油菜子,少吃肥肉及豬油、牛油等,可以緩和心臟的老化。第二、規律運動: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危險因子的研究顯示,缺乏體能活動,每年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達200萬人以上;而缺乏運動者與經常運動者比較,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增加1.5至2.4倍。以健走運動為例,國外的研究顯示,每日健走1萬步就能保持足夠的運動量,1萬3,000步至1萬5,000步,即可促進心肺功能,甚至達到減重效果,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週健走3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對於心臟病人,其運動量應要與醫師討論,病情已穩定的病人,其運動量一般在自覺輕鬆愉快的程度內較妥,如運動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停止,儘速就醫。第三、戒菸:戒菸可以使好的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降低血管阻塞的風險,二手菸對健康的影響等同抽菸,希望癮君子特別注意公德。為了讓市民了解自己的「心臟」,當天現場會設置免費闖關活動,讓民眾檢測心臟健康狀態,更邀請專業醫師現場分享心臟保健知識。且現場也設有血壓、血糖、動脈壓、一氧化碳、體脂肪檢測,讓參與的民眾可以輕鬆學習各項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歡迎民眾帶著您寶貝的心與家人同心共享一個健康的「世界心臟日」之旅。

動脈未老先衰 4成熟男變硬漢

動脈未老先衰 4成熟男變硬漢#血壓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歷年統計,心血管相關疾病,持續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而醫學研究顯示,心血管病變養成期長達20-30年,40歲後即潛藏危機,65歲後嚴重威脅生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科主任蔡忠文醫師表示:「心血管病變初期幾無病徵不易察覺,動脈硬化是一個前兆,一旦罹病隨時有血管阻塞、爆裂的可能,嚴重者更會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腦中風等後果。」4成熟男變硬漢 動脈平均超齡24歲!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特別針對810位45-64歲男性的動脈硬化檢測數值進行分析,發現近4成受檢者動脈硬化程度已超過同年齡層的標準值,推算平均動脈年齡已高達78歲,足足超出實際年齡24歲之多,已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進一步分析動脈超齡者的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發現導致其動脈異常的五大危險因子包括抽煙、低密度脂蛋白過高、血壓過高、血糖過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不足。若以美國國家衛生院研發的「評估未來十年內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計算公式推算,發現動脈超齡者較正常者罹病風險竟高出4倍。預防心血管疾病第一步 從檢視血管健康做起蔡忠文醫師表示,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產生,肇始於血管病變,一般傳統檢測多著重於血糖、血壓、血脂的檢測與抽菸習慣的影響,然而血液數值正常並不代表可與心血管疾病絕緣。57歲的蘇先生(化名)動脈年齡卻高達76歲,頸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已達40%,他說:「以前在醫院抽血檢查結果都正常,完全沒想過自己的心血管會有問題,要不是女兒夠細心替我安排全身健康檢查,真不知道後果會如何。」蔡忠文醫師指出,透過動脈硬化儀檢測,民眾可測出脈波傳播速度(PWV)了解四肢週邊血管的硬化程度,進而推算出動脈年齡,以評估血管健康狀況。而動脈硬化現象是可逆的,醫學研究顯示,若持續追蹤受檢者PWV值及存活率的相對關係,發現PWV獲得改善者的存活率約60%,而PWV未獲改善或惡化者僅約20%,相差甚多。定期健診+安心飲食+護心運動 是血管健康金三角一般建議男性40歲起即應定期檢視心血管健康,包括基礎的血液及心電圖檢測,幫助初步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再進階到如動脈硬化儀、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掃瞄等影像醫學檢查,透視血管影像並了解心臟功能。在日常飲食上,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營養師洪雅容建議,每日至少攝取兩份蔬果,每週攝取五色蔬菜、3次深海魚,並採行低GI飲食法,避免體內胰島素過渡分泌,進而減少脂肪屯積,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規律的運動習慣可增強心肺功能,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蔡忠文醫師建議,一般民眾應掌握「531原則」:每週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心跳速度達每分鐘110下,但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險群,應由醫師先評估個人運動時的心肺負荷量,再選擇適合的運動以達到護心運動的效果。蔡忠文醫師強調,平時多保養並定期健康檢查以及早發現病變徵兆,心血管相關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全身軟綿綿 小小腫瘤搞鬼

全身軟綿綿 小小腫瘤搞鬼#血壓

一名34歲女子,平常即有高血壓的毛病,雖服用三種降血壓的藥物,血壓仍居高不下,經常維持收縮壓160、舒張壓100以上。最近更因全身無力至醫院掛急診,經醫師安排住院抽血檢查後,赫然發現其體內留鹽激素竟高達1559 pg/ml,比正常值上限150pg/ml足足高出十倍之多。透過電腦斷層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左邊的腎上腺有一顆1.5公分的小腫瘤在作怪,導致留鹽激素分泌旺盛,使得患者長期出現高血壓及低血鉀症狀,因此血壓控制狀況老是不佳,血鉀過低導致全身無力。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何逸然醫師表示,高血壓的發生大部份都找不出原因,少數可能是腎臟病警訊,或是內分泌系統出問題,造成所謂「次發性高血壓」;其中又以分泌留鹽激素的腎上腺腺瘤為最常見的兇手之一。這種腺瘤通常為良性,體積也不大,卻會造成患者的血壓很難控制下來,常常吃了好幾種降血壓藥還是無法見效。留鹽激素腺瘤還會讓腎臟異常排出過多的鉀離子,造成患者血鉀濃度偏低;血鉀濃度若是太低,人體將可能出現四肢無力的情況。一般而言,留鹽激素腺瘤只要開刀摘除腫瘤,高血壓及低血鉀的症狀皆會明顯改善,有許多患者原本吃好幾種降血壓藥還不一定能控制,一旦開刀摘除後,血壓值即會恢復回正常範圍內,僅少數人仍需繼續服藥,但也得以減低劑量,全身無力的問題不再發生。何逸然醫師進一步表示,雖然發生留鹽激素腺瘤機會僅佔眾多高血壓患者之少數,但只要透過細心檢診並不難找出。手術腫瘤摘除後的患者,不但立即減少長期往返醫院及服藥的不便,也可節省時間金錢,重拾個人健康及自信。

胸悶、心絞痛心肌梗塞找上門?

胸悶、心絞痛心肌梗塞找上門?#血壓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因急性心肌梗塞病逝,引起一陣嘩然,其實心血管疾病是累積而來的,早期出現的小症狀,例如血壓、體重上升,或是眩暈、心悸很容易被忽略,等到出現胸痛症狀才警覺健康狀況出問題了時,已對生命造成威脅! 《引發心肌梗塞的危檢因子》心肌梗塞是指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使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造成心肌受損甚至壞死,使得心臟收縮功能變差,容易造成心臟衰竭之變化。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運動量減少,膽固醇、血壓、三酸甘油酯及體重均有增高的趨勢,一旦出現上述「四高」症狀,伴隨著脂肪肝或腰圍變粗,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若再加上忙碌的工作、壓力大、抽菸、應酬喝酒或有家族病史,更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根據聯安診所統計2007年13,000位受檢者的十大健康異常排行中發現,高達48.8%的受檢者有體重過重的現象;35.8%的人總膽固醇偏高;33.2%的人血壓偏高;20.5%的受檢者三酸甘油脂偏高,分居第3、5、6、9名,且男性的異常比遠高過女性,顯示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較高。過去一年接受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CTA)檢查的184位受檢者中,有高達一成(19位)受檢者血管阻塞比例超過60%,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八成的受檢者出現血管狹窄、血管壁上有斑塊及鈣化點等情況;完全沒有異狀者僅佔一成,顯示心血管健康狀態普遍不理想,若不及早診斷、治療,恐造成難以彌補的憾事。一位46歲的男性受檢者為例,平常自認健康沒有問題,但運動或爬樓梯時經常出現胸悶現象。在於聯安診所進行健診時,雖然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並未發現異常,醫師依據他的主訴,建議接受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CTA),結果發現心臟三條主要動脈阻塞兩條,由於評估較不適合心導管手術,最後以心臟繞道手術打通兩條阻塞的血管,才挽回健康。《定期檢查 解除致命危機》其實,心肌梗塞的發生並非無機可循,當出現胸悶、心絞痛、呼吸不順暢、上腹痛、下巴酸,合併冒冷汗、頭暈、噁心、左上臂麻木等症狀,即可能為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應掌握黃金救緩時間,立即送醫診斷、治療。納祖德醫師指出在飲食方面亦可多加注意,建議採低GI飲食法,注意少油、少鹽、低甜度,避免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脂肪,每日五蔬果再配合規律的運動,以落實平日的健康保養,並且養成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充份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態,一但發現警訊才能及早治療、遠離致命的危機。《心血管疾病的階段性檢查建議》「基礎版」心血管健診: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狀況,以及了解心臟收縮能力或是否缺氧。1.) 一般檢查—腰圍、體重、血壓2.) 體脂肪率/胸部x光/心血管病變危險因子血液檢查3.) 三酸甘油脂(TG)、總膽固醇(T-CHO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心臟血管疾病危險因子(T-chol/HDL)、高敏度C反應蛋白(HS-CRP)、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4.) 心電圖「進階版」心血管健診:若有心臟病家族史或是疑似胸悶痛等症狀出現時,建議進行進階版心血管檢查。1.) 心臟超音波2.) 頸動脈超音波3.) 運動心電圖4.) 24小時連續心電圖5.) 腦利納胜 pro BNP6.) 動脈硬化儀7.) 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8.) 腦神經血管磁振造影MRI/9.心血管鈣化分析「保養版」心血管健診:透過功能醫學深入了解有關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1.) 心血管系統健康評估2.) 氧化壓力分析3.) 全套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4.) 保健基因分析延伸閱讀: http://www.lianan.com.tw/2007/

年輕人血壓突然飆高,小心謹「腎」

年輕人血壓突然飆高,小心謹「腎」#血壓

別再以為高血壓是老年人疾病,年輕人如果血壓突然飆高,一定要特別小心,有可能是腎上腺皮質腫瘤!羅東博愛醫院泌尿科主任徐慧興表示,最近有位患者黃小姐因為血壓飆到二百以上送進急診室,施打降血壓藥之後,血壓依然高達一百七。轉入加護病房進一步檢查,在左側腎臟赫然發現一顆直徑1.7公分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我知道自己缺運動,可是血壓飆破兩百甚至高到量不到也太可怕了吧!?」四十歲的患者黃小姐是公務人員,生活作息正常,家族沒有高血壓病史,她笑了笑說「要不是因為血壓太高嚇到我,我也不會趕到醫院來檢查,幸好及早發現腎上腺皮質腫瘤,不然還傻傻的以為只是吃太好才會血糖、血壓高」。徐慧興主任指出,高血壓患者中有1%會有腎上腺皮質腫瘤,腎上腺皮質腫瘤會持續分泌一種叫做「留鹽激素」的荷爾蒙,不但刺激血壓瞬間飆升,還會將人體內的鉀離子排出,導致肌肉收縮受影響而全身無力。「我有一位患者是在菜市場做生意,一發作起來全身都沒力氣,手指頭連數鈔票都數不動」。高血壓不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如果年輕人發現自己血壓突然升高,一定要趕緊就醫,以免長期的高血壓造成血管病變。若檢查確定是腎上腺皮質腫瘤,也要盡快安排手術切除,尤其對年輕患者效果顯著,通常術後就不需要再服用任何降血壓藥物。

兩性吸引力:長命or致命?

兩性吸引力:長命or致命?#血壓

從青春期開始,男女之間的話題,永遠是茶餘飯後最好的素材。大多數人也都認同身邊若有一位理想的伴侶,可讓人生增添許多幸福的色彩。然而,缺乏了健全的兩性關係,不僅會對你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更會對身體健康形成一定的負擔,嚴重者甚至會致命。以下就是幾個有趣但真實的兩性科學數據:1. 婚姻生活中的男女,平均壽命比未婚者多4年。2. 離婚會使人們患病的機率增加35%。3. 當示愛被拒絕或愛情關係結束時,17%的當事人曾企圖自殺。4. 27%離婚的男士表示前妻是生活上最佳支持者,但只有16%離婚的女士表示前夫是最佳支持者。5. 法國專家指出,每一次輕吻,會令臉部21塊肌肉得以運動,如果是一次深吻,則要動用38塊肌肉,使得臉部皮膚的血液供給增加30%,有利於皺紋的舒展。6. 每一次嘴唇接吻,雖有超過270種不同的細菌,經由吻者的口腔互相傳送,但其中95%的細菌對人體無害(嚴重傳染病患者除外),反而促使免疫抗體進入對方體內,使得雙方的交叉防疫功能得到加強。7. 一項針對8500名當時沒有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男人進行調查,在一開始問卷中填寫太太對他們的愛和支持很低的人,5年後,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是其他男人的兩倍。8. 一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一個月少於一次性愛的男性,是每星期至少兩次性愛的人兩倍的死亡率,但必須確定是安全的性行為。成年男女在遇到工作、生活以及人際壓力時,除了心理上的反應有異於對方外,生理上的反應也大相徑庭。任何一個哺乳的婦女都同意,乳汁分泌的多寡與她們是否能感到放鬆有強烈關聯,這種現象是因為放鬆時大腦才能分泌催乳激素。從物競天擇的角度來看,遇到緊張的情況能夠快速恢復平靜與放鬆的女性能夠分泌更多的母乳,因此她們的子女能獲得更大的生存優勢。但對男性來說,相反的生理反應才能讓他們在原始環境中生存下來。早期狩獵生活的特性,有利於那些遇到獵物或危險時,腎上腺素能夠快速分泌保持警戒,並且不會輕易鬆弛的男性。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直到今日,男性受到壓力或刺激之後,心血管系統的反應仍然比女性來的強烈,並且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一個30歲的男性如果和伴侶爭吵,這男人的心跳速率會在幾秒鐘內,由正常的每分鐘76下飆高到100甚至150下。男人的血壓上升的更快。阿拉巴馬大學茲爾曼博士的研究顯示,如果用粗暴的方式對待一群男性,然後要求他們在20分鐘內放鬆自己,但他們的血壓仍然急劇上升,直到這群男性獲准以「報復」的手段回敬對手,他們的血壓才平緩下來。如果以同樣粗暴的手段對待一群女性,她們卻能在20分鐘內迅速使自己的血壓平靜下來,更有趣的是,如果強迫她們實施報復手段,她們的血壓又開始上升。儘管科學家們已經找到「愛情」的化學物質(至少他們是如此宣稱的),但正如許多臨床及實驗室研究數據顯示,改善健康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改善你的親密關係品質!擁有親密關係幾乎就等於掌握身心健康的鑰匙。1、加深了解對方:你知道伴侶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什麼嗎?在公司裡哪位同事最常惹她生氣?最喜歡的歌星或音樂專輯名稱?這些事情雖然乍看之下很瑣碎,但是了解對方這些個人喜惡的「過程」當中,卻經常會帶給你一些驚喜。2、培養讚賞的能力:如果你想要澆熄兩人關係的熱度,很簡單!不管對方為你最任何事情,都把它當成理所當然,保證很快地你們兩人的關係降到冰點。因此,適度地讚美對方,感謝伴侶為你所作的改變與努力,會激勵伴侶不斷地會這段親密關係付出,而你們兩人都會因此樂在其中。3、試著讓伴侶影響你:「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一些能力是比對方來的強。擁有親密關係的家庭或伴侶通常掌握一項秘密:允許和對方共享權力!例如,你的太太或女伴經常展現出讓你驚訝的「第六感」,或許下次你要選擇生意夥伴的場合,記得帶她一起出席,事後聽取她對那人的觀察與直覺,很可能幫你省下可觀的金錢以及名譽的損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