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素

胚胎著床神助攻 黃體素用對時機可提升懷孕機率

胚胎著床神助攻 黃體素用對時機可提升懷孕機率#黃體素

黃體素對拚懷孕、進行人工生殖技術的媽咪們有多重要?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黃千倉十多年來幫助超過3,000名媽咪順利懷孕,他指出,黃體素是讓胚胎能順利著床關鍵。 不可小覷的黃體素大功用 女性的月經週期中,會分泌兩種重要荷爾蒙,一是雌激素、一是黃體素,而黃體則是肩負著分泌這兩大荷爾蒙的任務,都是為了子宮內膜進行胚胎著床的準備。 在排卵後的卵泡就是黃體,它是卵巢內暫時性的分泌腺體,壽命約10至12天左右;若是順利懷孕著床,子宮胎盤會分泌懷孕素來支撐黃體繼續分泌黃體素,讓受孕初期不會凋亡、孕期就能順利進展下去。一旦沒有懷孕、黃體素就會消失,內膜便會剝落而來月經。 黃千倉說,黃體素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在子宮內膜增生期,讓內膜轉變成適合胚胎著床受孕的狀態;如果分泌不足,會是導致人工生殖懷孕不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 試管嬰兒療程中的黃體素角色 在試管嬰兒治療中,女性需要施打排卵針讓卵巢產生較多的卵泡,這會讓雌激素大量分泌,便容易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產生呼吸急促、食慾不振、走路會痛、腰挺不直的現象;這狀況在過去以新鮮周期(取卵當月)植入胚胎時最容易發生。 隨著胚胎冷凍技術的進步,現在進行試管嬰兒治療時,可以選擇不在當月植入,而是先把胚胎冷凍後,等到身體狀況好再以荷爾蒙替代療法解凍植入。「解凍植入可以避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發生,統計上也顯示,其成功率較新鮮週期植入高出5%。」 黃千倉指出,在荷爾蒙替代療法下,黃體素的補充就顯得更為重要。「解凍植入等於是藉由人工的方式讓內膜增生,補充黃體素可以啟動內膜增厚,有模擬排卵的效果,讓內膜能內化成可以適合著床的狀態,接著就可以再找適當機會植入胚胎,持續做著安胎的作用。」 現行補充黃體素的途徑有口服、陰道塞劑與針劑,各有優異。口服黃體素使用上最為便利,全身副作用也低;陰道塞劑的好處是接近子宮,可就近作用,但壞處是膠囊或軟膏劑型會因為活動不足而有分泌物或結塊殘渣堆積在陰道,易造成陰道刺激發炎;而針劑雖有長短效之分,但肌肉注射會有疼痛感偶有腫塊。 傳統口服黃體素如經過特殊光照處理改變結構後,會提升吸收率並降低噁心反胃頭暈想睡的副作用;使得現在口服黃體素能擠入試管嬰兒主流療法之列。黃千倉以多年經驗分享,臨床主流是採取三種途徑並用,基本上是以口服黃體素為主幹、早晚加入三劑軟膏、且兩至三天施打一劑長效針劑,以獲得足夠的黃體素補充,「三種並用有點像是三重防護。」他也提醒,黃體素必須使用至少8至12周到胚胎穩定。「畢竟試管嬰兒很寶貴,必須用最高規格的方式來對待。」 他提及,黃體素補充必須遵照醫囑執行,不要自行停藥,「臨床就曾遇過試管療程中小出血的個案,以為沒成功而停用黃體素;但其實只是著床出血,讓原本可以成功受孕的機會沒了,相當可惜。」 試管寶寶得來不易,建議最好要尋求有經驗的生殖醫學中心治療,如今已有很好的技術可以運用,想要受孕的女性只要按照醫師的醫囑,堅持到最後,求子之路便不再坎坷。

愛愛後肚子痛?下腹痛、頭暈想吐當心「黃體囊腫破裂」

愛愛後肚子痛?下腹痛、頭暈想吐當心「黃體囊腫破裂」#黃體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倩今年32歲,某日與老公發生性行為後,突然下腹部劇痛不止,原本以為是進行房事時太過劇烈,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想到3小時過去了,小倩的下腹痛竟轉移到兩側,腰背疼痛難耐,呼吸急促伴隨著噁心感,連走路震動都會覺得疼痛;老公趕緊將她送醫,經醫師用超音波掃描後,診斷為卵巢黃體囊腫破裂合併腹內出血。 黃體囊腫,隨著月經週期而逐漸消失到底什麼是卵巢黃體?又為什麼會破掉出血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醫師賴宗炫表示,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每個月卵巢都會排卵一次,排卵後,濾泡會形成黃體,用來支持子宮內膜的成長,以利胚胎的著床,如果沒有懷孕,黃體則會約維持10~14天,最後,隨著月經週期而逐漸消失。 正常成熟的黃體直徑約為2~3公分,但某些女性容易因為體質問題,或是荷爾蒙不平衡的情況下,黃體受到刺激或出血,導致黃體持續增大,形成內部出血的黃體血腫,當血液完全吸收後,就轉變為直徑超過3公分以上的黃體囊腫。 黃體囊腫多因外力破裂,常見9大症狀黃體囊腫破裂原因,多半與過度運動與外力碰撞有關,一旦黃體囊腫破裂,若只是輕微的出血,女性可能會突然間的下腹部悶痛,甚至沒有不適感,但過一段時間後,等待出血被人體吸收(約1~3個月),腹部悶痛感則會慢慢消失。 賴宗炫提及,若在進行劇烈運動時,出現下腹部疼痛、悶脹、噁心、想吐、頭暈、眼花、血壓下降、昏厥,甚至休克,建議應及早就醫。 治療黃體囊腫以臥床為主,出血量大時須開刀止血一般治療措施是要求病患臥床多休息,輔以止痛消炎藥物為主,避免傷口再次破裂出血,靜待腹腔自行吸收少量的內出血。 若出血量大於250c.c.,尤其血液堆積在腹膜或骨盆腔量大時,腹部會突然間劇烈疼痛,如果沒有緊急處理,可能會出現持續性內出血、甚至有休克的生命危險,這時需要緊急開刀,將正在出血的黃體囊腫燒灼止血並切除。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黃體囊腫破裂不一定非得開刀治療,症狀輕微時只需藥物治療就會有成效,但若是在藥物治療後,下腹部疼痛症狀一直沒有消失,就要懷疑是其他疾病所引起,例如卵巢長腫瘤的可能性,建議進一步接受檢查。 黃體囊腫易致卵巢扭轉 嚴重可能導致不孕另一方面,黃體囊腫的病患,很容易引起併發症「卵巢扭轉」,賴宗炫指出,原因是卵巢在身體裡是浮動的,而超過5公分的黃體囊腫有一定的重量,若接觸不當外力,可能會讓卵巢根部發生扭轉;卵巢扭轉的症狀表現為持續性急性腹痛,若沒有及時開刀處理,長時間的扭轉恐會造成供應卵巢的動脈阻塞,進而促使卵巢組織壞死,而有不孕的可能性。 20~30歲女性最常發生,6種情況是高危險族群只要女性處於生育年齡,就有可能出現黃體囊腫破裂的問題,其中,又以正值20~30歲的女性最為常見,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活動量比較大,導致黃體囊腫破裂的可能性較高。賴宗炫提醒,以下是黃體囊腫破裂的高危險群: 1、性活動頻繁:性活動頻繁的女性,容易因為過度的陰道撞擊,導致黃體囊腫破裂,是臨床上黃體囊腫破裂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2、常搬重物:因為搬重物會讓腹部用力,當腹部壓力變大,很容易引起囊腫破裂。 3、喜愛激烈運動:例如跑步、跳舞、體操等運動,過於激烈動作容易引起囊腫破裂。 4、愛吃補品:進補過度時,卵巢受到的刺激較大,濾泡也會較多,黃體囊腫形成機率也較大。因此,有黃體囊腫的女性,飲食應保持清淡,過於溫補的食物則要小心攝取,像是薑母鴨、麻油雞、當歸鴨,或者加酒的料理,應適量攝取。 5、吃排卵藥物:因卵巢在排卵後才會形成黃體,因此,有固定使用排卵藥物的婦女需注意。 6、吃抗凝血藥物:比如心臟有問題的患者,必須吃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物,一旦發生黃體囊腫破裂,恐會有血流不止的狀況,使用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 黃體囊腫應追蹤治療,避免破裂釀成嚴重後果統計發現,女性從月經第一天算起,黃體囊腫在第20天至第26天為最容易破裂期,因此這段期間,應避免下腹部劇烈運動;此外,若已知有黃體囊腫的女性朋友,生活上一定要留意,避免骨盆腔與下腹部受外力撞擊,進行性行為時,也要請性伴侶配合不要過於激烈。 雖然大部分病患出現黃體囊腫,大約1~3個月後會隨著月經週期自行消失,但應該要警惕的是,囊腫一旦破裂就會引起內出血或急腹症,所以,萬萬不可寄望於囊腫會自行消退而忽略治療,一旦檢查出有囊腫問題,一定要立即配合醫師持續追蹤治療,以免釀成嚴重的後果。 延伸閱讀:愛愛後出血是太激烈? 小心是癌警訊!醫師曝「潛藏症狀」不可輕忽避孕藥忘了吃怎麼辦? 藥師解答緊急補救處理方式(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愛愛後肚子痛?小心是黃體囊腫破裂!下腹痛、噁心想吐是前兆,醫師點名6種人最危險) 

月經來全身更癢!醫揭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關鍵因素」

月經來全身更癢!醫揭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關鍵因素」#黃體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7歲的楊小姐從幼稚園開始全身上下長疹子,奇癢無比,經醫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醫師當時告知,隨著年紀增長狀況會好轉,若無好轉,恐怕終生與之共存。長大後,楊小姐的皮膚狀況僅稍微趨緩,尤其一到「月經來潮前」,皮膚炎就會惡化,但只要生理期結束,惡化又再度減緩,反反覆覆很苦惱,衛福部台北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凱倫表示,「月經前因黃體素分泌增加,導致女性有情緒、壓力,使免疫系統不穩定,異位性皮膚炎就會惡化。」異位性皮膚炎治癒最佳2大時期:5歲、18歲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從嬰兒時期開始發病,其中約80%的病人在5歲前就有症狀,而50%的患者在1歲前出現症狀。嚴重搔癢和反覆發作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特色。至於為什麼楊小姐的醫師告知她長大以後異位性皮膚炎有機會好轉,若無就只能與之共存呢?蔡凱倫表示,「這是因為當小朋友轉大人過程中,免疫發展會越來越完整。」嬰兒尚在成長,沒辦法穩定調控免疫系統,容易受到外來物質刺激,造成皮膚過度反應。蔡凱倫比喻,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過度敏感,皮膚的免疫細胞過度活化,甚至產生很多過度免疫抗體,免疫系統分為2大種模式,一是「往前衝」、二是「煞車系統」可讓免疫穩定,而在發育過程,煞車系統會越來越完善,長大之後症狀就會慢慢消失。免疫系統發展的關鍵時期是4到5歲,以及轉大人時期(18至20歲),但若超過20歲後異位性皮膚炎沒有好轉,基本上靠後天的飲食和生活調整也都難以逆轉局面,一輩子真的只能「與之和平共處」。月經前黃體素升高 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惡化楊小姐長大後病情雖趨緩,但每次月經來潮前,皮膚炎就會惡化,蔡凱倫表示,月經週期本來就有荷爾蒙變化。當女性月經來潮前,黃體素分泌達到高峰,這時會產生情緒及壓力,使體內免疫細胞不穩定,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保護力變差、出油、喪失保濕因子,就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惡化」。蔡凱倫表示,如果月經前皮膚狀況真的很糟,可考慮接受荷爾蒙治療,但這並非最根本的解決辦法。照護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就是擦乳液、保濕,讓皮膚有屏障不受外來物質刺激,或是施以輔助治療,包括服用益生菌、補充維他命D,民眾也可以透過中醫進行調理。極罕見的「自體免疫性黃體素、雌激素皮膚炎」有些民眾觀察到自己月經週期間,皮膚會產生很多變化,不僅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一般女生也可能會冒出大量青春痘、肌膚暗沉等等,蔡凱倫表示,「女生月經來,皮膚本來就會變化,這是正常的生理代謝機制。」但是,有種極為罕見的皮膚炎,稱之為「自體免疫性黃體素皮膚炎」或「自體免疫性雌激素皮膚炎」,這和上述一般情況不同,通常在月經前或排卵期,患者會出現破皮、紅斑、水泡,或尋麻疹性的血管炎等等。若要確切診斷,此時會請病患服用、注射黃體素(或雌激素),或是利用荷爾蒙貼片貼在皮膚上,若30分鐘內出現皮膚嚴重發炎的反應,即可診斷為自體免疫性黃體素(雌激素)皮膚炎。「這是很罕見的。」蔡凱倫再次強調,這種疾病治療通常會服用荷爾蒙藥物,若是太過極端的患者,甚至會考慮切除分泌荷爾蒙的器官「卵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飲食壓力致內分泌失調 中醫調理祝孕

飲食壓力致內分泌失調 中醫調理祝孕#黃體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已結婚六年的38歲陳小姐,月經時而規律時而亂經,因有預孕計畫,所以規律的測量基礎體溫,計算排卵期,但肚皮一直沒有傳來好消息,家人的期待與工作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平時上班忙碌飲食不均衡,導致月經的經血量變的很少且顏色較深,或突然來一次量很大的月經,月經的週期常無法預測,基礎體溫也沒有明顯的高低溫出現,至婦產科檢查沒有任何異狀,於是求助中醫,中醫師推測因內分泌失調造成的「無排卵性月經」,經過中藥與針灸半年的努力奮鬥,月經變的規律且於近期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寶寶。雌激素與黃體素影響女性月經週期與運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一般正常的婦女,月經周期是受到大腦皮質、下視丘、腦下垂體、子宮與卵巢控制,並由女性內分泌系統相互影響。卵巢會周期性地在排卵前分泌雌激素estrogen,而排卵後分泌黃體素progesterone。子宮內膜受到這兩種激素作用,會出現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變化,當兩種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援就發生壞死,剝脫出血,即月經來潮。然而,現代人因生活型態飲食與壓力,導致女性有亂經現象,可能引起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這時月經出血型態可能是天數很短或是很少只有深褐色分泌物的感覺,這種狀況多是沒有排卵而導致濾泡期過長,因此在體內雌激素estrogen持續分泌的狀況下,子宮內膜只有增生變化,因此當雌激素下降到一定水平時,也會造成子宮內膜的脫落,出現少量的月經,少到可能只需要用一片衛生棉或護墊而已,然後因為內膜持續增厚,再過幾個月月經的量又會突然爆大量到止不住的感覺,這通常與身體的黃體素progesterone不足有關係,身體沒有產生足夠的黃體素所以沒有高溫期跟排卵的狀況,所以造成長期不孕的結果,這通常發生在腦下垂體腫瘤、多囊性卵巢、甲狀腺低下、胡亂減重或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朋友身上。中醫觀點 氣血通暢才能穩定內分泌周宗翰醫師解釋中醫認為排卵屬腎精滋長的基礎,沖任經脈氣血通暢則女性的內分泌才會穩定是排卵的條件。要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最重要的就是調氣與調血,在西醫的觀點來看,就是穩定生殖內分泌軸,這是中醫的強項。依個人體質用藥 平常可多按揉調節內分泌的穴道除了氣與血的問題之外,身體的水分調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藉由辯證論治依個人體質不同去使用補氣、理血、化瘀、去痰濕,補腎的中藥可以有助於身體排卵的穩定,有可以改善卵子的品質,而中醫的很多穴道有有助於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使用針灸來處理奇經八脈調身體的陰陽,如衝脈有病可取脾經之公孫穴。陽蹻脈有病可取膀胱經之申脈穴等等……所以平時可以多按揉公孫穴、申脈穴、照海穴、足臨泣,後谿穴等。4大好孕重點提醒養成好孕體質需從日常生活做起,中醫師提出4大好孕重點提醒:1.作息正常減少熬夜,照著經絡循行的時間作息是養生的根本,晚上11點前入睡,身體內分泌穩定與中醫的肝膽經息息相關,23:00-01:00是膽經、肝經的運行時間,因此晚上11點前應入睡,內分泌、經期才會跟著正常。2.一週運動至少3次,以快走、慢跑、有氧體操能提升心肺功能的運動類型效果最好;必須運動到有流汗的程度,一週3~4次,一次30分鐘,再視個人體能慢慢增加,可幫助全身氣血循環更順暢。3.均衡飲食,不要胡亂吃補,無排卵不代表依定是腎虛,所以千位不要胡亂自行服中藥,也不可以胡亂減重,快速或是節食減重容易導致內分泌混亂,月經失調甚至不排卵,要特別注意適量吃各種食物,均衡飲食4.心情調適最重要,「調暢情志」,透過肝的疏泄功能,肝調和了情緒。中醫認為情緒健康有賴氣血的和暢,藉著肝的疏泄,氣機便能保持流暢,即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心情也會舒暢起來,才有健康的生理周期。

重要日子提早規劃 避免好朋友來攪局

重要日子提早規劃 避免好朋友來攪局#黃體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出國前碰到生理期,不能玩得盡興、生理期碰上大考,身體超級不舒服恐影響考試實力。生理期總是不按牌理出牌,所總是不規律的來訪,讓女性朋友困擾不已。為此,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婦科主任林敬旺醫師建議,如在既定規畫行程前,提早到婦產科就診,醫師可協助用藥物將經期提前或延後,就能避開生理期來攪局的痛苦。影響人體黃體素的藥物 可控制催經或延經生理期一開始時,卵巢會產出卵泡,在生理期中期時排卵,卵巢會形成黃體,分泌黃體素來穩定子宮內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是沒有受孕,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會自行萎縮,黃體素濃度驟降,子宮內膜因而崩落出血,即為月經。因此,催經(經期提前)是利用藥物提高體內黃體素的濃度,一旦藥物停止,人為黃體素濃度驟降,就會使月經提前;延經(經期延後)則是持續服用含黃體素的藥物,來接替卵巢萎縮的黃體,穩定子宮內膜而延後月經。把可能擾亂重要事件的經期 也列入規劃事項吧!林敬旺副院長建議女性朋友要提早規劃,若能在前一個月生理期的五天內到婦產科門診,無論是催經或延經,醫師都能如妳所願;若是離旅行或考試的日期太近才就診,就只能選擇延經的方式。透過藥物控制經期勿頻繁 以免損失健康雖然可透過藥物方式來提前或延後生理期,但若過於頻繁或次數太多,也會有荷爾蒙失調、亂經、或藥物引起的水腫不適等副作用,因此妥善規畫才能顧及自身健康,又不受生理期影響重要行程。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妳有更好的選擇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妳有更好的選擇#黃體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8歲女性罹患子宮肌瘤,每次月經來都過量,需要跑醫院輸血,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有一顆黏膜下肌瘤、多顆肌層內肌瘤,長期貧血的結果,血紅素掉到僅5g/dl,使用傳統藥物治療都無效,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第一個月血紅素就提升至8g/dl,第二個月已經回到正常數值,可以手術摘除,術後追蹤已經半年,子宮肌瘤未復發,目前為懷孕做好準備。每2至5名女性 罹患子宮肌瘤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國內子宮肌瘤發生率約為20-50%,好發年齡層為40-50歲婦女。員林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吳榮良表示,大部分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只要是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都可能發生,停經後缺乏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則會逐漸萎縮。子宮肌瘤有3種 黏膜下肌瘤症狀明顯吳榮良醫師說明,子宮肌瘤會根據生長位置而有不同症狀,可分為肌層內肌瘤、黏膜下肌瘤及漿膜下肌瘤,其中以肌層內肌瘤最為常見,患者通常不會感到身體不適;黏膜下肌瘤則因靠近血管,患者幾乎都有經血量過多、月經異常、痛經、貧血等症狀;而漿膜下肌瘤超過5公分以上,才可能壓迫腸胃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腸胃道症狀。4大狀況 子宮肌瘤需進一步治療子宮肌瘤需要治療嗎?吳榮良醫師強調,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症狀,只需追蹤即可;若出現經血量過多、痛經、貧血、造成不孕,則應進一步評估治療方式,目前有藥物治療、海扶刀療法、子宮動脈栓塞及手術治療,但僅2-3成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傳統黃體素副作用多 新型口服藥大幅改善吳榮良醫師進一步說明,針對經血量過多、痛經等症狀,可使用口服子宮收縮藥物、止血劑及黃體素;不過黃體素每天需服用4-6顆,容易產生水腫、長痘痘、毛孔粗大、便祕等副作用。目前已有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一天只需一顆,通常一周內經血量過多、腹痛情形便會減少,下個月痛經則會大幅改善,建議連續服用3個月、停藥1個月,持續使用1年,僅有些微的頭痛、頭暈副作用。子宮肌瘤別怕 手術非唯一治療方式吳榮良醫師呼籲,罹患子宮肌瘤不要害怕治療,目前治療準則以藥物治療為先,最後一步才需傳統手術治療;如今,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可有效舒緩不適症狀,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癌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卵巢癌

防癌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卵巢癌#黃體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婦癌威脅大,除了發生率最高的乳癌之外,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5年生存率僅為30%,已成為婦女生命和健康一大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2014年女性10大癌症,卵巢癌排名第7。由於缺乏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手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程度最高。研究:黃體素是婦癌剋星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許多現代女性在學業、事業、家業衝突下,選擇了少生、晚生,或者是不婚不育,除了造成了少子化的國安、社會、經濟危機之外,也直接影響了婦女的健康,造成了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女性文明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月經疾病)的飆升。由朱堂元主任領導的花蓮慈院婦女癌症防治中心團隊,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黃體素能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變朱堂元主任表示,排卵致癌以及經血倒流助癌的研究發現,在國外許多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和綜合分析(meta-analysis) 已有明證。其中尤以可以抑制排卵又可減少經血量及經血倒流的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研究最為全面與透徹。 避孕藥經過幾十年來的改良,其中雌激素的成分逐漸減少,而黃體素濃度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雖然口服藥雌激素的含量逐漸下降,但是它對卵巢癌的保護作用一直沒變,推測是因為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能夠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前期病變。而月經週期中位於排卵後的黃體期所分泌的黃體素(Progesterone, P4),以及口服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都可能產生清除的角色。 懷孕是最好的除癌方式朱堂元主任表示,懷孕期血中黃體素濃度為生理濃度的數百倍,更是上天賜予最佳的除癌方式。對於疏於懷孕或為不孕所苦的現代女性,則可以口服避孕藥達到抑制排卵、減少月經,並定期提供黃體素,一樣可以達到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卵巢癌的目的。 朱堂元主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