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

新生兒益生菌如何補充?醫:滴液劑型較佳

新生兒益生菌如何補充?醫:滴液劑型較佳#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新生兒及嬰幼兒腸道防禦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相關的奶蛋白過敏症、腸絞痛、腸胃炎等,常造成新手父母在照護上的困擾。雖然益生菌的補充可以紓緩症狀,但是市面上常見的益生菌膠囊,並不適合新生兒或是吞嚥困難的對象,對於照護者往往增添許多麻煩。嬰幼兒補充益生菌株 有助健全腸道菌相台中仁愛醫院家醫科楊逸精醫師表示,近期臨床研究可以確認,一些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對於新生兒奶蛋白的過敏、腸絞痛、過敏性腸炎等,可以有所改善。美國病理學雜誌也指出,新生兒尚未成熟的腸道上皮細胞不具有屏障功能,小分子蛋白、細菌等容易透過腸道的隙縫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嬰幼兒及兒童奶蛋白的過敏、感染性或過敏性腸炎、腸絞痛等腸道問題,一項在微生物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也顯示,益生菌株LGG可以健全腸道菌相,促進建構完整的腸道屏障功能,臨床使用可以防止腸道炎性疾病的發生,減少牛奶過敏患童的比例,且具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因此,嬰幼兒補充具有臨床效益的益生菌株也越來越受到新生兒父母的重視。滴液劑型益生菌助寶寶吞嚥 家長新選擇楊逸精醫師建議,嬰幼兒補充益生菌可以選擇滴液的劑型,直接滴入小寶寶的口中,不僅方便,沒有拆開膠囊的困擾,且不用擔心污染的問題。對於不喜歡或是有困難吞嚥膠囊的對象,如孕婦、家中的長輩等,滴液劑型的益生菌產品也是另一項選擇。他也特別提醒,選擇相關產品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充分臨床報告佐證,且不要添加乳化劑、抗結塊劑、佐味劑、防腐劑等,避免造成健康上的隱憂。

新生兒黃疸加深、糞便變色 恐是膽道閉鎖造成

新生兒黃疸加深、糞便變色 恐是膽道閉鎖造成#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68天大的女嬰疑因黃膽就醫,該嬰兒足月產,出生體重2500公克,出生後即因黃膽在診所照光治療,近日因為家屬感覺黃疸加深,轉而到醫院治療,醫師表示,嬰兒膽道閉鎖症並非少見的疾病,東方民族的發生率較高,女嬰則比男嬰稍多,為新生兒主要的肝膽疾病之一。若延誤治療 能導致肝衰竭進而死亡收治個案的佳里奇美醫院兒科醫師陳德人問診得知嬰兒餵食配方奶,食慾可,糞便是黃色的,無發燒或其它症狀。身體檢查發現體重為4.5公斤,身長56.3公分,除皮膚和鞏膜均有黃疸外無異常發現。檢驗結果血中膽紅素9.87 mg/dl,Direct:8.00 mg/dl,SGPT:201 IU/L。經安排住院確定診斷為嬰兒膽道閉鎖症後隨即手術治療,出院後仍持續追蹤中。陳德人醫師解釋,膽道閉鎖,是指膽道管腔有阻塞的情形,致使肝中的膽汁鬱滯,無法運送到小腸。若延誤治療,病人最後可能會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而死亡。糞便成棕黃、米色或灰白 為典型症狀膽道閉鎖症與新生兒肝炎兩者的鑒別非常困難。一般足月產嬰兒,出生後的前1~2週出現黃疸為正常現象。若為膽道閉鎖症的典型病例,黃疸在出生2週後仍然持續,且日益加深,糞便變成棕黃、淡黃、米色後成為無膽汁的陶土樣灰白色,在病程較晚期,偶可略現淡黃色,這是因膽紅素在血液和器官內濃度增高,使少量膽紅素經腸粘膜進入腸腔摻入糞便所致。經確定診斷後應儘早手術治療。若在肝臟機能尚未被破壞之前進行手術,成功率會較高。另陳德人醫師提醒,近年政府大力推廣母乳哺育,母乳最好的觀念逐漸獲得認同,產後餵母乳的比率明顯提升。要注意的是哺餵母乳常會出現超過出生14天以上的延長性黃疸,而延長性黃疸的嬰兒當中,有一部分是膽汁滯留的「膽道閉鎖症」造成,不可大意。

水解奶粉減少寶寶腹瀉?醫:加益生菌有助緩解

水解奶粉減少寶寶腹瀉?醫:加益生菌有助緩解#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生兒對牛奶過敏加上腹瀉,造成新手爸媽十分困擾,使用完全水解奶粉雖然可以有所幫助,但仍然有部分新生兒會持續一段時間有糞便性狀偏稀的現象。根據一項研究指出,合併益生菌與完全水解奶粉可改善新生兒對牛奶過敏耐受性(Tolerance acquisition)。完全水解奶粉搭配益生菌株LGG 緩解牛奶過敏寶寶症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陳安琪醫師表示,完全水解奶粉對於牛奶過敏的新生兒來說是首要選擇,但是在臨床上仍有一部份的新生兒仍持續有糞便性狀偏稀的現象,常讓新生兒父母手足無措。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國際細菌生態」期刊的文獻指出,一種常用的益生菌菌株「LGG」可影響腸道菌叢組成的結構,促進丁酸生成,利於調節腸道黏膜表皮細胞之天然屏障功能。另外在「過敏臨床免疫」期刊,刊載該研究挑選對牛奶過敏的新生兒分為兩組,一組給予完全水解奶粉,一組再額外加上LGG益生菌株,經過半年時間的觀察,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加入益生菌株LGG之新生兒對牛奶過敏耐受性(Tolerance acquisition)比未加入的高出1倍之多,證實益生菌株LGG會正向影響牛奶過敏寶寶腸道中相關之腸道特定菌叢的比例及分佈。  益生菌株LGG影響腸道功能 丁酸是關鍵陳安琪醫師補充說明:「丁酸是一種短鏈脂肪酸,從過去的研究得知,主要是供給腸道中有益菌的營養來源,針對牛奶過敏的新生兒給予完全水解奶粉,再額外加上益生菌株LGG,可以促進特定腸內菌,這是和製造丁酸有關。LGG為一種很好的益菌,有助健全腸道功能,對於孩童腸胃道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由於完全水解奶粉屬於特殊配方奶粉,所以欲讓寶寶嘗試前,務必請教專家意見。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餘悸猶存,陳安琪醫師提到,看診時如果有家長詢問,通常會強調確認益生菌株來源、劑量、製造廠,以及有無臨床實證來做為選擇考量,除能更符合期待,在食用上也能更為安心。

500克長到7公斤 巴掌嬰展生命力

500克長到7公斤 巴掌嬰展生命力#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早產兒是提前降臨的巴掌天使,在還沒準備妥當之前,就必須面對一段艱難的成長歷程。中國有一名小寶寶九爺證明了生命的奇蹟,出生時孕齡只有24週、體重500公克。經過當地醫護人員精心呵護和搶救,目前矯正月齡5個月已達到6860公克重,而且生理發展正常,追上了足月出生的小朋友。按照正常預產期,九爺要在今年5月下旬出生,因為媽媽前置胎盤,陰道大量流血,在2月2日來到這個世界。緊急剖腹娩出時,他的體重僅500公克,各個臟器發育均不成熟,無法正常呼吸,因此出生時面色發紺,心率僅為足月兒的一半,新生兒科醫師馬上做氣管插管。缺氧情況短暫緩解後,轉入小兒加護病房治療。現在,九爺漸漸長大,從插管到不需要吸氧,鼻胃管餵食到自己吸吮,皮膚薄如紙到逐漸成熟,保溫箱內到可以適應外界的溫度。當地專家表示,其實目前國外不建議對孕週22至23週的早產兒進行積極搶救,因存活後併發症較嚴重,將存在倫理上的爭議。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證明了以前放棄的早產兒現在都有可能救活,別輕言放棄。早產危機「4」面楚歌 必要時住院安胎然而,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讓胎兒提早報到呢?根據早產兒基金會的衛教資料論述,以4個方面來分析,如果出現危機,應盡速就醫檢查,必要時需住院安胎。1)胎盤/前置胎盤、胎盤功能不佳或早期剝離。2)子宮/子宮畸形、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是接受過原位癌之子宮頸錐狀切除或流產手術。3)胎兒/先天畸形、子宮內生長遲緩、胎兒特別小、雙胞胎或多胞胎、胎兒過大4)母體/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孕期感染、孕期腹部急症、母親年齡超過 40 歲或者18 歲以下、不良生活習慣、孕期體重超過 80 公斤或小於 40 公斤。

女嬰吐奶、腹脹 竟是30公分小腸壞死所致

女嬰吐奶、腹脹 竟是30公分小腸壞死所致#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寶寶出生後,若發生腹部不斷腫脹、吐奶、未解胎便時,可要多加留意!日前有一名女嬰,在出生後便發生持續腹脹、進食後嘔吐、胎便未解的症狀,直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她罹患了少見的腸閉鎖扭轉,且小腸已發黑壞死達30公分,但所幸在緊急開刀切除,並接通腸子後,目前她已恢復正常。腸閉鎖 是一種先天性腸道完全阻塞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陳克琦醫師表示,所謂的腸閉鎖指的是先天性腸腔完全阻塞,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新生兒腸閉鎖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胎兒在母體內發生腸扭結、腸套結、內疝氣或腸系膜血管障礙等疾病,使得某一段腸道發生壞死,但因子宮內本身處於無菌狀態,所以,不會造成致死性的腹膜炎,腸子自行癒合後就會造成小腸閉鎖的現象。 腸閉鎖置之不理 恐會引發敗血症一般來說,腸閉鎖可分為小腸閉鎖及十二指腸閉鎖,小腸閉鎖是新生兒常見的腸阻塞疾病,發生率約為1500分之1;而十二指腸閉鎖則會有3分之1合併唐氏症、先天性畸形等問題產生,且一旦腸閉鎖發生時,如果置之不理,恐會造成腹部脹破,引發腹膜炎,嚴重者甚至有敗血症、死亡的風險。羊水過多、腹脹皆為徵兆 民眾應提高警覺最後,陳克琦醫師提醒提民眾,懷孕期間應務必要定期作產前檢查,如果發現有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舉例來說:阻塞的部位越靠上端,出現嘔吐的現象就越早,所以就會出現無法正常吸奶、嘔吐、腹部脹氣等,但若像是十二指腸閉鎖,媽媽則會有羊水過多的情形。因此,一旦發生上述任何問題時,皆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因為即早發現、治療,恢復機率將會大幅提升。

10個寶寶1個早產兒 每天誕生55名

10個寶寶1個早產兒 每天誕生55名#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每10個新生兒,就有1位是提早報到的早產兒,平均每天都有近55名早產兒出生,因此早產兒基金會攜手臺北市衛生局,在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當天,呼籲社會各界關懷早產防治,為小腳丫的健康加油!認知不足 僅1成3孕婦知道早產定義早產兒基金會李宏昌董事長指出,早產係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生產;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一般而言,出生體重愈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愈多。因此,早產特別強調妊娠32週以前發生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但依照全球早產兒現況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們對「早產」認知有待加強,僅30%的足月產媽媽、27%的早產兒媽媽與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未滿37週的生產。而因為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全、功能較弱,因此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對早產兒的威脅極大。號召各界讚出來  響應1117世界早產兒日因此,為喚起社會各界對早產兒的關心與重視,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自10月17日起便持續發起「愛‧守護-公益行動」,號召社會各界將重量化為力量、為早產寶寶送出一份愛的信箋,活動起跑一個月,透過跟早產兒PK體重做公益的方式,獲得網友熱情的響應,並成功累計達到1117公斤的目標,為早產兒募得公益資源。 

研究:新生兒睡動物毛皮 有助於降低氣喘

研究:新生兒睡動物毛皮 有助於降低氣喘#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氣喘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多數家長為了讓孩子遠離氣喘之苦,從小就會將生活環境打掃的一成不染,但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新生兒若從出生到三個月大時,都睡在動物毛皮上的話,有助於降低氣喘、過敏的發生率。對此,榮新診所小兒科葉勝雄醫師表示,其實家長們不用太過於刻意想將孩子處於哪種環境下,反而要以自然、不刻意的情況下成長,對於他們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新生兒睡在動物毛皮 可減少四成10歲發生氣喘率該研究主是德國的研究人員從1998年起,針對將近3000名的新生兒進行追蹤,結果發現,新生兒若從出生到三個月時都睡在動物毛皮上的話,在他們6歲時發作氣喘的機率將減少近80%,而在10歲時發作氣喘的機率則減少近40%。太乾淨的環境 無法提升免疫功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氣喘過敏風濕科葉國偉醫師表示,對於沒有出現過敏、氣喘症狀的新生兒來說,的確是能有效增加保護力,因為人如果長期處於潔淨的環境下,所接觸到的微生物太少,就會無法提升免疫功能;反之,若有過敏體質或高風險的新生兒,就要多加留意,以預防為優先。

過敏寶寶出生塗低敏乳液 可降低35%異位皮膚炎風險

過敏寶寶出生塗低敏乳液 可降低35%異位皮膚炎風險#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高達兩百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其中,嬰幼兒占了將近一大半,每十個小朋友,就有一位必須受搔癢之災,更有嬰兒一出生沒幾個月,手臂、手肘等處,便出現粗糙與紅疹搔癢的狀況,醫師就提醒,有過敏體質家庭,所生下來的小寶寶,建議可在出生後,即刻開始塗抹低敏性的保濕乳液,可大幅減少寶寶長大後,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達三成五。過敏家庭新生兒 容易罹異位性皮膚炎根據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調查發現,過敏家庭有約6成的寶寶會在1歲前發病,更有高達8成5的機率會在5歲前發病,居高不下的發病機率困擾著眾多台灣過敏家庭。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好發在嬰兒期或幼兒期,主要與先天性過敏體質有關,病患體內的聚絲蛋白基因(Filaggrin)產生突變,使角質層屏障功能缺損,皮膚的保濕度在出生時就會下降,並且增加表皮環境中過敏原的穿透性,導致嬰兒皮膚乾燥、進而發展為皮膚炎。過敏家庭的嬰幼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機率高,黃毓惠醫師建議越早開始肌膚護理,越能提早強化肌膚屏障,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機率。新生兒從保濕著手 罹皮膚炎風險降低家長可以選擇不要含有香精等致敏性成分的保濕與清潔用品,例如塗抹添加神經醯胺或聚絲蛋白等能幫助肌膚維持健康保護功能的成分。神經醯胺前質可促進皮膚屏障功能及保水度,而聚絲蛋白分解產物(天然保濕因子)則可快速改善肌膚乾燥,增強肌膚防禦力。此外,夏季寶寶容易流汗,護理師也提醒,盡量不要讓汗水長時間停留在肌膚上,家長應以清水或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沐浴用品溫和清潔,避免汗水讓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加嚴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