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李小姐的暈眩症狀長達3年,四處找醫師都覺得沒有緩解。輾轉找到神經內科診斷出罹患新分類疾病「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簡稱PPPD),施行歐美研究多年的新治療方法,李小姐終於緩解能正常生活。慢性頭暈持續3個月 當心是否為PPPD曾擔任護理主管的李小姐具備相當醫療知識,自己發生暈眩長達3年,四處求醫嘗試不同科別治療、做過很多檢查,結果全都正常,服藥沒什麼效果,甚至愈來愈不舒服。她描述3年前第一次眩暈時,感覺站不住,跟著電視上顏色淺的景物晃動。之後愈來愈嚴重,騎機車像開飛機騰雲駕霧,走路左右晃動,整個世界像地震,只有躺著能稍感舒緩,沮喪到覺得人生無望。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表示,經過詢問病史和檢查研判,李小姐符合「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特徵,張醫師搭配口服藥與每次30分鐘以上復健運動,1個半月後,李小姐腦部多年緊繃感已解除,還可以走出戶外。「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病人主要症狀:1) 慢性頭暈持續逾3個月/頭重重、浮浮的、走路飄飄的,精神不太好。2) 頭暈嚴重程度隨生理或精神狀況起伏/剛起床好一點,站立、走動或頭轉動會加重頭暈。3) 「視性暈眩」/在超商、賣場最明顯,人群走動、貨品堆得多又高,往往暈得更厲害。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 往往來自先前曾發生嚴重眩暈症張滋圃醫師表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PPD)是國際眩暈醫學會於2014年發表,經歐美國家頂尖學者多次開會討論後給予新定義、新名字,正式推廣的新分類疾病,同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命名。PPPD在不同科別可能會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腦神經衰弱、焦慮等,這也是李小姐遭遇的情況。歐美多年研究顯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跟大腦掌管頭暈的部位變敏感有關,往往來自一次內耳或腦部引發的嚴重眩暈症,即使後來痊癒,病人腦神經卻已被誘發,對暈特別敏感,或因此對眩暈產生恐懼,愈擔心眩暈愈容易感暈,陷入惡性循環。「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易發在焦慮病人 但並非精神疾病張滋圃醫師表示,正確診斷讓病人了解致病原因解除疑慮,好轉機會就很大。「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雖易發生在焦慮病人,國際眩暈學會確立為功能性障礙疾病,而不是精神疾病。新治療不只給予鎮定效果的抗焦慮藥物,而是給增加腦部血清素藥物。研究顯示,經過3到6個月治療,停藥後仍能改善,減少復發機會。張滋圃醫師提醒,40、50歲中年女性好發「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建議減少生活壓力,多補充富血清素食物,如亞麻仁油、維他命B群;保持規律生活作息與開朗個性,搭配認知行為治療與前庭復健運動,就能有效降低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