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

油性肌猛流汗 恐為巴金森氏症

油性肌猛流汗 恐為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最近寒流來襲,老人家若出現皮膚出油、流汗過多情形要注意,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兆!一般民眾聽到「巴金森氏症」,應該會聯想到面無表情、抖著手,肢體僵硬,踏著小碎步的老人,事實上,在未確診前也有其他許多病徵可協助判斷,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巴金森氏症患者承受更多痛苦。嗅覺減退、憂鬱、肢體動作大為病徵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張丰指出,巴金森氏症屬於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目前研究認為,在疾病初期會開始出現嗅覺減退或喪失、便秘與腸胃蠕動異常、姿位性低血壓、皮膚出油、流汗過多等等身體不適,睡眠時常出現栩栩如生的夢,甚至出現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在這個時期,有少部分病人開始會因為嚴重的情緒或睡眠障礙而求醫。部分病人會出現幻覺與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病人多會描述看到具體的嬰兒、孩童或小動物,影像在一天內會重複短暫出現,時常在下午至夜晚出現,病人常會誤以為看到「魔神仔」而不敢告訴家人或醫療人員。感到焦慮不安 或發展出憂鬱症狀有些患者會出現聽幻覺,也有患者懷疑配偶外遇、自己遭家人遺棄等。另外,隨著病程的演進,巴金森氏症典型的運動障礙浮現,包括: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與走路不穩,多數病人於此時期,開始會前往神經科就診,也有些病人,在發展出運動障礙症狀後,不知如何面對與接受疾病,而開始感到焦慮不安,或發展出嚴重的憂鬱症狀。張丰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除了一般所知的運動障礙困擾,疾病從早期常出現的情緒與睡眠障礙,中後期也會出現運動障礙後的心理適應問題,以及幻覺與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種種症狀皆會大幅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同時也會增加疾病治療的困難。因此若發現身邊親友有類似的困擾,應採取關懷接納的態度,鼓勵及早轉介精神科就醫,尋求進一步的專業協助。

走路變慢 竟是巴金森氏症惹禍

走路變慢 竟是巴金森氏症惹禍#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8歲女性,覺得右邊的手腳較沒力氣,使得全身都覺得疲倦、不想動,患者一開始以為是自己頸椎長骨刺導致,多次復健無效果,反而有走路和其他動作變慢的問題,在神經內科門診時,發現右側肢體活動的速度和擺動的幅度都偏慢,經一系列的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巴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後,症狀已改善許多。右側腦部缺血性中風 容易站不穩而跌倒另一位85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最近被家人發現常常容易跌倒,且有左側肢體輕微無力現象,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右側腦部有缺血性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容易站不穩而跌倒,除了需要使用藥物預防中風再發生,也建議病患暫時先用拐杖輔助行走,醫師也安排一系列的復健,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與平衡練習。斗六成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函潔指出,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獨立生活,行動力越來越差,容易跌倒反而成為隱憂,病患會因為怕跌倒而不想活動,越不動反而越無力,社交活動越減少,卻更加速活動力與認知功能衰退。80歲以上 僅存38%老人走路正常謝函潔醫師表示,國外曾有一個針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32%的老人有行走困難或步態異常,而且年齡越高,發生比例越高,80歲以上者僅存38%的老人走路是正常的,這些步態異常的老人中,有46%是因為神經系統疾病導致走路有問題,25.5%是非神經性疾病引起,28.5%是合併神經系統與非神經系統疾病問題。門診病患通常並不是抱怨走路變慢,通常會抱怨腳容易痠、麻、無力,或是覺得腳緊緊的、無力或疼痛、走不動,甚至有頭暈問題,如何從這些敘述中找出疾病的蛛絲馬跡,醫師的詳細問診與檢查就是找出問題的疾病放大鏡。

面無表情?巴金森氏症恐續發失智

面無表情?巴金森氏症恐續發失智#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整理)翻開報紙,常可看到名人罹患巴金森氏症而影響其職業生涯的新聞,而得到巴金森氏症的名人也不少,有名的前世界拳王阿里,與主演「回到未來」的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Michael.J.Fox)都為巴金森氏症打響了知名度,儘管大眾對巴金森氏症這個病名耳熟能詳,但真遇上了,又不知它究竟是何方神聖,該看什麼科?行動緩慢、手腳顫抖、走路彎腰駝背巴金森氏症是一系列症狀的組合,巴金森病人常表現的症狀有行動緩慢、手腳顫抖、走路彎腰駝背、步伐呈小碎步、字越寫越小、面無表情等,早期因症狀輕微,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未獲重視,巴金森氏症除了上述症狀外,還常伴有長期便秘、輕度憂鬱、嗅覺失靈、睡夢中容易拳打腳踢、失眠、肩頸或腰背疼痛等。肢體僵硬、平衡感下降導致走路不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雅純表示,巴金森氏症發展到後期,會逐漸演變至肢體僵硬、平衡感下降導致走路不穩、易跌、容易在門口停滯不前、吞嚥功能變差等情形,此時也會開始需要家人的協助,家人也應體諒病人說話、回應、動作變慢是受到疾病影響,非故意不配合。發病多年的病人 也可能續發失智症吳雅純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治療,須配合專科醫師指示,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搭配服藥,且藥物應與食物隔開1小時以上服用,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發病多年後的巴金森病人,也可能續發失智症,屆時還應接受失智症藥物的治療,以延緩智能退化。各式症狀都有相對應藥物可治巴金森氏症屬退化性疾病,大多不會遺傳,一般對藥物反應良好,經診斷後的存活期也長,所表現的各式各樣症狀大多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治,所以一旦發現有類似症狀一定要及早治療,別害怕求診、也不應該害怕被診斷,接受生病的事實,才是面對疾病的正確態度。 

夢中毆妻 睡眠障礙害的!

夢中毆妻 睡眠障礙害的!#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8歲的老林,最近因手抖與動作遲緩由家人陪同就醫,醫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就診詢問病史時,林太太提到過去數十年來,老林晚上睡著後常常有大叫,甚至做惡夢的情形,最嚴重時甚至直接攻擊她,但是老林睡醒卻矢口否認有這種情形,因為這樣子林太太已經跟老林分房睡好幾年了,但是作夢時大喊大叫的情形卻越來越頻繁。大喊大叫 是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經醫師安排完整的睡眠檢查之後,醫師告知老林,他不但罹患有巴金森氏症,晚上大喊大叫的情形,其實是一種「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病症,常常出現於許多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前期,尤其以巴金森氏症,路易士體失智症,以及進行性上核性痲痹為最常見。腦幹部位的病變將可能是其主因巴金森氏症的前期症狀,目前以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最受矚目,一般而言,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可以出現在巴金森氏症發病的前10幾年,而罹患有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病人,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左右,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成因不明,但是目前為止科學研究所掌握的證據顯示,腦幹部位的病變將可能是其主因。病人8年後轉變成神經退化性疾病高醫睡眠中心主任、現任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徐崇堯指出,台灣的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之病人,與國外的表現大致上接近,在詳細追蹤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的病人8年後,預估約有3成比例已經轉變成神經退化性疾病,其中最多的就是巴金森氏症。懷疑有睡眠障礙 應接受檢查、追蹤徐崇堯主任建議,如果懷疑罹患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應該接受完整的睡眠檢查,而且接受神經內科醫師的長期追蹤,萬一不幸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症狀產生時,才能及時並儘早地接受相關的檢查與治療。

樂觀戰勝病魔 她喜赴英參加女兒婚禮

樂觀戰勝病魔 她喜赴英參加女兒婚禮#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7歲住台南的黃女士患巴金森氏症已超過10年,剛開始頗不能接受,加上巴金森氏症的症狀每過幾年的時間,症狀就越加劇,且藥物可帶來的緩解也越來越少,今年女兒即將在明年於英國結婚,她希望可以有機會參與到女兒的婚禮,因此她決定放手一搏接受腦部深層刺激術(DBS)手術改善症狀。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潘彥宏醫師說,腦部深層刺激術(DBS),不會破壞大量腦部細胞,目前已成為治療巴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式,可讓超過80%的不明原因顫抖病患以及巴金森氏病病人,完全免除或是明顯的緩解顫抖的症狀,可以改變他們動作失能的狀態,並且降低目前服藥的劑量進而減輕藥物的副作用。潘彥宏醫師也說,臨床個案研究發現,病前無法執行日常生活功能或是執行上有困難的病患,在手術後都可以改變他們的日常生活功能。例如寫字,倒水以及自己穿衣服。現在,術後黃媽媽行動皆比術前進步,不但每天下午可帶孫子散步,日常生活皆可自行打理,晚上身體僵硬度減少,睡眠品質也增加,口服藥劑量也減少許多,接受腦部深層刺激器手術最大的幫助就是讓他生活品質變好。

雙手顫抖就是巴金森氏症?醫師:不見得

雙手顫抖就是巴金森氏症?醫師:不見得#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雙手顫抖好幾個月了,是不是得了巴金森氏症?對此,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王旌祖醫師表示,「巴金森」症狀有休息狀態下的手抖、四肢僵硬、身體前屈,以及動作緩慢、失去身體平衡反射、或身體突然僵住。至少必須有其中的二項症狀,且有一項必須是休息狀態下的抖或動作緩慢。因為許多疾病都可能會抖、動作緩慢,所以並非雙手顫抖就一定是巴金森病。一名今年四十歲的女士,發現近幾個月雙手顫抖,尤其是拿東西的時後更明顯。還有體重減輕,且常常心悸,情緒焦慮容易緊張,害怕得了巴金森病,所以前來神經內科就醫。經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並不是帕金森病。之後轉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治療後已經痊癒。所以類似巴金森的症狀有哪些病呢?王旌祖說,如常壓性水腦、腦炎後造成的後遺症、副甲狀腺異常、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後遺症、腦外傷/腦腫瘤/腦中風的後遺症;合併其它症狀的一些退化的病也會,例如Diffuse Lewy body病、皮質基底核退化病、多系統萎縮病、漸進式動眼核上麻痺病等等。所以,「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有非常多的原因。王旌祖進一步說明,原發的帕金森病約占80%,平均年齡約55歲,發病範圍從20-80歲,較常發生在男性,男女比為3:2,盛行率是160/100,000。巴金森病有許多非動作障礙的症狀,如會造成人格退縮、情緒憂鬱或焦慮、認知變差、自律神經失調、便秘、睡眠障礙、感覺異常及疲倦等各種不同問題,隨著疾病進展或多或少的出現。治療上有許多種不同機轉類型的藥物可以選用、改善症狀。依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就診時的嚴重度、有無合併其他非動作障礙方面的問題等多種考量因素來處方或調整藥物。外科手術的部分,最近常被討論的是深腦刺激器的植入手術,雖然費用不便宜,不過經過適當篩選,某些藥物控制調整上有困難的病人,在開完刀後症狀會有很明顯的改善。王旌祖呼籲,這是需要長期抗戰奮鬥的病,建議有類似的症狀,就必須就醫,詳細完善的評估檢查,長期門診追蹤、紀錄、調藥,才能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圖/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提供)

四肢感覺異常 何謂肢體不寧症候群?

四肢感覺異常 何謂肢體不寧症候群?#巴金森氏症

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洪國瑋醫師表示,手腳的神經及血管是比較長的,所以也很容易因為外力或是疾病而受傷。負責傳遞感覺的神經由肢體的末端往身體中央將感覺傳遞至脊髓,再由脊髓向腦部傳遞,由腦部的感覺中樞解讀傳入的訊號。這整個路徑上只要有任何的障礙,或是中樞神經傳遞出了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肢體產生酸麻脹痛割刺癢,甚至一些原本沒有而後來出現的感覺異常現象。什麼疾病容易導致四肢的感覺異常呢?洪國瑋醫師說,以最大宗而言,莫過於糖尿病與腎臟疾病。若是只有上肢的局部、單側的上肢,就應該要優先考慮是否為手部、肘部神經壓迫,或是頸椎的問題。若是只有下肢的局部、單側的的下肢,就應該要優先考慮腿的神經壓迫或是腰椎、胸椎的問題。但是以上症狀因為都還要考慮附加症狀來判斷,故還是需要由醫師做最終判斷。有一個狀況特別例外,也容易影響到睡眠品質,於近年來被稱為「肢體不寧症候群」。而所謂的「難以用言詞形容的感覺異常」所包含的狀況就很多了,舉凡燒灼、皮下蟲爬感、汽水泡泡、想踏步、想把手伸到腳裡去抓」等,因為各種症狀不同,難以詳列,但如果有上列所示的四個主要症狀,就有可能是腦部感覺中樞異常的表現而導致肢體不寧症候群。臨床上發現,有此症候群的病人可能與日後發生「巴金森氏症」有相關性。

醫訊/巴金森氏症藥物介紹

醫訊/巴金森氏症藥物介紹#巴金森氏症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表示,將訂於元月11日下午3時30分至4時,在新店耕莘醫院E棟1樓門診領藥候藥區,由藥劑部藥師張正賢主講「巴金森氏症藥物介紹」專題健康講座,歡迎病友、民眾踴躍參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