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持續緩慢透析治療 提升腎臟病患照護品質

持續緩慢透析治療 提升腎臟病患照護品質#腎臟病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加護病房腎臟醫護團隊引進持續緩慢透析治療機,院長王崇禮表示,持續緩慢透析治療機兼具傳統洗腎與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優點,讓急性腎損傷的重症患者可以不用二十四小時洗腎治療,在治療空檔做檢查、手術、會客的同時也不會因造成血壓不穩,大大提升重症病患的照護品質。黃道民醫師說,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作法是延長洗腎時間,以二十四小時連續性的排毒及排水來減少尿毒素及水份的堆積,這也是目前國內外重症患者需要透析的常見作法;不過因為二十四小時連續洗腎在臨床實務耗費極大的人力需求,技術門檻也相當高,且因頻繁的上下機,也造成治療的不連續,因此引進持續緩慢透析治療,希望帶給重症患者更好的照護品質。腎臟內科醫師陳世宜說,持續緩慢透析治療治療(SLED-f)在加護病房通常用於:1.生命徵象不穩定,且必要為接受過透析治療者;2.嚴重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之病患;3.開心手術數日內併發急性腎衰竭之病患。這種新治療是兼具兩者之長:既不用二十四小時治療,病人可以在治療空檔做檢查、手術、會客;也不會因造成血壓不穩,大大的改善了病人的安全性、也成功降低感染率與其他併發症的發生。自五月份引進至今已治療將近100人次,並無嚴重併發症發生。

玩撲克牌也可以顧腎臟 醫院巧思讓腎臟病患更健康

玩撲克牌也可以顧腎臟 醫院巧思讓腎臟病患更健康#腎臟病

許多洗腎病患往往以為只要定期洗腎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而忽略平時飲食保健的重要性,因此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團隊發揮創意,為洗腎病友的飲食分類,將食物中所含的磷量化,製作成「高磷食物撲克牌」,撲克牌以紅、黃、綠燈標示食物含磷量的多寡,讓腎友病患更清楚的了解每份食物中含磷量有多少,輕鬆採買,也更安心吃,而慈濟醫護人員這分用心也獲得第八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腎臟內科主任方德昭表示,洗腎病患往往輕忽併發症,尤其是致死率高的「高血磷」。高血磷症會造成關節炎、肌肉及骨頭變形、轉移性軟體組織鈣化,以及身體代謝異常等重大疾病,慈院血液透析室護理長游純慧也說,為提醒病友避免攝取過量的磷,大家想出設計高磷撲克牌,將常見的食材分類,並測出食材中含磷的量,每張牌上標示的量就是1份,而病友每天能攝取的食物含磷量為8到10份。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科暨慢性腎臟病衛教中心也針對慢性腎臟病飲食做了一個整理,因為當腎臟功能退化時,無法將身體內的代謝廢物及過多水分、電解質(鈉、鉀、磷等)排出體外,導致許多殘留物質堆積在體內,而加速腎臟功能惡化及併發症產生,所以文章中也指出,腎病患者若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將會加速腎功能惡化,而在嚴格控制蛋白質的補充下,容易有熱量攝取不足的問題,所以需補充高熱量低蛋白質的食物如冬粉、粉圓、蓮藕粉等。另外對於鈉(鹽份)、磷及鉀都需要嚴格控制攝取量,調味醬、醃製食品、加工食品都屬於高鈉含量食品,應避免食用,而堅果類、碳酸飲量、乳製品、肉類都屬於高磷含量食物,需要嚴格控制攝取量,高鉀食物容易使腎友病患出現心律不整等現象,應適量食用,像是地瓜、馬鈴薯、運動飲料、精力湯等都含有大量鉀離子,最後彰化基督教醫院也提醒腎友病患,在飲食方面若有所疑問時,都需要詢問營養師,以養成正確的醫療觀念,使腎功能穩定發展不惡化。全球洗腎人數比率 台灣最高http://w3.uho.com.tw/focus.asp?sid=15&id=237洗腎者不能喝綠茶? 營養師:適量沒關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0美研究:一個禮拜洗腎三次不夠 國內醫師反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71

亂吃藥加重腎負擔 正確用藥戲劇宣導

亂吃藥加重腎負擔 正確用藥戲劇宣導#腎臟病

為結合社區資源,宣導慢性腎臟病防治,彰化縣衛生局100年度邀請縣內優質「台灣萍蓬草劇團」,特別規劃創意戲劇演出活動,融入「護腎三三」呼籲一般民眾應預防三高上身,三高族群應作好疾病控制避免病情惡化,可預防腎臟病的發生;並應遵循醫囑接受定期的驗血、驗尿、量血壓檢查,幫助自己瞭解腎臟的功能。「用藥五不原則」(1)不聽別人推薦,(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3)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4)不吃別人贈送的,(5)也不要推薦給別人,提醒大家安全用藥腎臟好。不當藥物會加重腎臟負擔,作好「護腎33」與「用藥五不」,共同迎接腎利人生。 15日在彰基本院一樓大廳演出,5人飾演6角色「大樹下黃昏市場」」劇情藉由安童哥買菜鋪陳,從安童哥聽菜市場伙伴「上流美」講述購買電台藥品導致要到醫院洗腎的過程,呈現地下電台主持人誇大不實的銷售手法,在演出20分鐘行動劇時,吸引許多男女老少駐足觀賞,隨著逗趣劇情、誇張肢體表達、簡單轉場設計,內容生動有趣,博君一笑之外還能寓教育樂,提醒民眾用藥五不、應用正確方式照顧自己健康。 團長郭月媚表示,以誇張戲劇張力呈現宣導,比發傳單宣傳效果還要好,大部分宣傳用藥安全常識傳單都丟進垃圾桶當回收,但以現場戲劇表演,融入演員生動活潑傳達出戲劇含意,加上有獎徵答確實能加深民眾正確用藥常識。 「台灣萍蓬草劇團」,由郭月媚擔任團長,團名「萍蓬草」,乃取此瀕臨絕種的黃色小花,面臨惡劣環境仍能生存之寓意,為彰化第一個以舞台劇為主的表演團隊。自92年起陸續於縣內校園演出100多場,除演出外,亦經常辦理研習及戲劇推廣教育。

愛吃零食、飲料 小心疾病找上門

愛吃零食、飲料 小心疾病找上門#腎臟病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鄭仲益醫師指出,許多加工食品或飲料內都含有一般民眾不知道、但身體卻可能達到100%吸收的磷,它不但造成身體的細胞早衰、器官老化,甚至血管鈣化病變,而且若是原本就患有腎臟疾病的民眾,嚴重的話則有可能致死。鄭仲益醫師指出,腎臟是體內調控磷離子平衡的主要器官,要是攝取過多含磷物質,就會造成腎臟衰竭而無法負荷,導致磷離子在病患體內累積,若慢性腎衰竭病患吸收過多磷離子,則高血磷恐易引發血管鈣化、心律不整、慢性腎臟病礦物質骨病變症等併發症,嚴重的患者甚至容易增加心血管死亡率。鄭仲益醫師呼籲一般民眾,應謹慎選擇長期食用高磷含量的食品與飲料,如此才能減緩磷所導致早期衰老與加重腎臟疾病及併發症的產生,另外要特別提醒腎臟病患,應嚴謹控制飲食上含磷食物的攝取量,如有需要可經醫師指示隨餐服用磷結合劑來減緩腸胃道磷的吸收。延伸閱讀「老化食物」: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25

腎臟疾病早期需預防 避免功能惡化

腎臟疾病早期需預防 避免功能惡化#腎臟病

腎臟內科張芳綺醫師加入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醫療團隊,即日起每週一、三、五上午為鄉親服務。張芳綺醫師表示,腎臟疾病的處理重要的是早期的預防,如何針對高危險群進行偵測出早期腎臟疾病病避免功能惡化為腎病防制的重要工作。張醫師表示,持續的自我提升及精進為從醫以來的態度,提供優質的醫療照護品質提供大竹東地區民眾很好的醫療服務。 

尿液起泡、出現水腫 當心腎臟問題

尿液起泡、出現水腫 當心腎臟問題#腎臟病

即使台灣的健保制度、健康檢查體制與醫療相當完善,每年需要洗腎的病患人數卻沒有逐年遞減。國內醫師表示,主要原因出在台灣民眾大多有自行亂配藥的壞習慣,不但會拖延到病情導致惡化,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國內部分民眾有個壞習慣,只要身體感到不舒服,第一個動作並非就醫而是自行到藥局開藥,常常導致病情惡化,也不自覺地讓腎臟有相當大的負擔,久而久之造成腎臟有慢性病變的可能。而慢性腎臟病除了可能是藥物形成外,與慢性腎絲球體腎炎、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等也脫離不了關係。其中,慢性腎絲球體腎炎大多在初期沒有徵兆,時常在發現時已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國內醫師提醒民眾,可多注意尿液是否起泡、是否出現水腫,若有可考慮做尿液檢查。腎臟是人體主要新陳代謝的器官之一,全身血液透過每小時經過腎臟約20次,排除體內的廢物(變成尿液)。而通常若是腎臟功能亮起紅燈,身體會有腰痠背痛、水腫、尿道發炎與高血壓等現象。國內醫師建議民眾,為維持腎臟的健康,平時注意不要吃過量的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也不要喝太多飲品與咖啡,並且盡量多多喝水,吃清淡非重鹹的食物。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腎臟病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100年5月22日(星期日)上午假臺北市松山國小合辦「世界高血壓日健走GOGOGO」活動,現場有血壓及腰圍量測及臺北市民健康卡集點服務,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為100年5月17日,主題是「Know Your Numbers and Target Your Blood Pressure」,係宣導以「健康數字 健康血壓~Half in Five」為口號。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臺北市98年衛生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臺北市十大死因第2、3、9位,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1.89%、7.59%、2.59%,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2.07%,亦即北市將近每4.5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5吋)就算過胖,腰圍過大之腹部肥胖係內臟脂肪型肥滿,則是罹患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和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因子。瑞典研究發現,每天多坐1小時看電視,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風險就增加26%,要運動30分鐘才能抵銷久坐1小時增加的風險,建議每坐50分鐘就必須起身休息活動10分鐘,伸展筋骨。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臺北市18歲以上運動盛行率約69.68%,尚有四成人口未建立運動習慣。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證明,規律運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更大。尤其是耐力型的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外丹功、高爾夫、登山、慢跑、游泳或有氧舞蹈等。然而,高血壓患者運動前,應先接受醫師的檢查,藉此了解自己的體能和安全的運動量後,再斟酌自己的病情和體能狀況來從事運動。今年世界高血壓日將舉辦適合一般大眾參加的健走活動,期許號召千人一起健走以保持「健康數字健康血壓」,宣導力行預防高血壓的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八部: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 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 控制食鹽食用量,健康的成年人8~10公克/天,高血壓患者,應控制於5公克/天以下(一茶匙約5公克的鹽)。 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 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 戒菸、少喝酒。 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 應養成清心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高血脂控制不當小心引發心肌梗塞

高血脂控制不當小心引發心肌梗塞#腎臟病

根據國民健康局一項蒐錄5,000份樣本的最新本土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灣高血脂患者,罹患心臟病的相對危險是一般人的1.8倍,而罹患腎臟病的相對危險性,也是一般人的1.58倍。」換言之,對國人來說,高血脂不僅僅會影響到心血管疾病,同時,也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有關。在今年的台灣血脂日,醫界特別提醒血脂異常的患者,應該每半年至一年,檢測蛋白尿與腎絲球的過濾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志鴻醫師表示,血脂異常,不痛不癢、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膽固醇過高,長期會讓動脈硬化,影響到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硬化、狹窄、阻塞。若造成心臟肌肉的缺氧,就是狹心症,如果冠狀動脈狹窄得厲害,沒有處理,有急性的血塊,就是心肌梗塞,是死亡率很高的急、重症,常需要裝心臟支架、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甚至動用到葉克膜來救命,這是冠心病最可怕之處。陳理事長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症,急性發作時,情況通常都很緊急又危險,但其致病原因如:血脂異常,其實存在很久了,且在很多年以前就開始了。在血脂異常上,目前醫界最重視的是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這是因為壞的膽固醇跟動脈硬化的關係最密切。若是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作過心臟支架、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最起碼要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若能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mg/ dL以下更為理想。善用斯達汀類的降血脂藥物,減少並延緩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在臨床上是很重要的事。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建德醫師則表示:「腎臟是一個血管分佈很豐富的器官,血脂異常,像是氧化的壞的膽固醇,當然會對腎臟組織造成局部傷害,導致腎臟慢性發炎。而血脂異常的患者,也常合併有肥胖、抽菸、高血壓、胰島素抗阻,這些高危險因子,有可能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引發一連串的器官病變。」。血脂異常,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加重或惡化慢性腎臟病病情的重要因子,若能作好血脂控制,在臨床上,也証實可降低蛋白尿,可以說是具腎臟保護作用,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李主任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旦發現有血脂異常,就跟冠心病的患者一樣,一定要積極治療,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而第三期之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在使用降血脂藥物時,應該特別注意劑量與安全性;藥物選擇上,依照目前的臨床治療指引,以斯達汀藥物中的LIPITOR、 FLUVASTATIN為優先。對於合併有其它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如:年齡大、抽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相關家族史的高血脂患者,罹患冠心症的風險較高。陳理事長建議,除了抽血作膽固醇檢查之外,亦可視個人的情況,安排相關檢查。 若中年男性有二、三種危險因子,可能會建議作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檢查,即可看出心臟肌肉有無缺氧狀態;必要時,可作64切、256切的電腦斷層檢查(CT),可以看到冠狀動脈的鈣化指數和狹窄嚴重程度。若是有症狀、心肌缺氧、冠狀動脈鈣化明顯,必要時,也會安排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李主任則提醒,慢性腎臟病一旦有症狀,病情通常會較嚴重,因此建議血脂異常患者,至少每半年到一年,要檢測蛋白尿、腎絲球的過濾率,血壓也要一併監控。延伸閱讀「台灣血脂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9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