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晚有好好睡覺嗎?「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睡眠過程重覆發生上呼吸阻塞,使呼吸間歇或中斷,並於停止呼吸一段時間後,突然短暫塞住或倒吸一口氣,導致睡眠時出現明顯的打呼,嚴重甚至會造成呼吸道完全堵塞而窒息,更會影響睡眠品質。
你昨晚有好好睡覺嗎?「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睡眠過程重覆發生上呼吸阻塞,使呼吸間歇或中斷,並於停止呼吸一段時間後,突然短暫塞住或倒吸一口氣,導致睡眠時出現明顯的打呼,嚴重甚至會造成呼吸道完全堵塞而窒息,更會影響睡眠品質。
對許多人來說,一覺好眠很重要,但除了充足的睡眠時間外,該如何判斷睡眠品質好不好?家醫科醫師提醒,若出現一坐下就累到睡著、嗜睡,或是睡到一半呼吸斷掉等情況,就要小心有可能是生病了!醫師點名「3大高風險族群」恐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更別忽略疾病帶來的心血管疾病、認知能力下降等健康隱憂。
根據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有睡眠障礙者約佔人口10%,其中有80-100萬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若是晚上打鼾聲音大、夜尿等各種睡不好的症狀頻繁出現,就算晚上沒有熬夜,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白天仍有精神不濟、想打瞌睡的情況發生,小心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身! 竹科工程師 白天精神不濟影響工作表現 新竹馬偕醫院李翊豪醫師說,近期診間觀察,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平均年齡明顯下降,過往就診年齡平均40歲以上,但近年小於35歲的病患人數明顯增加,且新竹馬偕門診患者中,有7成是竹科工程師。「竹科工程師屬高知識份子,他們對於疾病衛教更為重視。」李翊豪醫師表示,工程師在得知睡眠呼吸中止症對於心肝腎肺腦等器官都有影響,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失智等等問題後,較其他類型的工作者更傾向採取積極的治療。 也因為睡眠呼吸中止晚上缺氧的問題,容易讓記憶力下降、白天打瞌睡、或有專注力不足的狀況發生,可能影響工作表現,因此,工程師有較高動力改善病況。來就診的工程師包含電腦工程師、軟體工程師、晶片研發工程師、產線工程師及作業員等,評估都是需要高度專注,容錯率低的工作類型,專注力下降對於工作影響極大,經過確診及治療安排,白天精神狀態多大幅改善。 「肥胖」讓竹科工程師風險增 夜間閉氣十幾分危害健康 李翊豪醫師說明,由於竹科工程師工作常常需要加班或是夜班輪班多,作息及飲食時間不穩定,新陳代謝受影響,平常運動量若是不足,則容易造成BMI指數過高、肥胖機率增加。工作壓力大更會提升肥胖機率,當壓力大使自律神經平衡受到干擾時,交感神經可能會過度激活,同時副交感神經可能受到壓制。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腸胃道運動的減緩,消化過程的延緩,進而影響脂肪的代謝與累積。 提醒竹科工程師,若發生「打呼、肥胖、睡不飽」三個症狀時,一定要有警覺。「打呼」鼾聲音若是過大,在房門外也能聽見呼聲,需要特別留意;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引,「肥胖」是以BMI計算,身高175公分,體重超過74公斤就是過重(BMI 24)、超過83公斤就是肥胖(BMI 27);而「睡不飽」則是白天發生精神不濟、想打瞌睡的狀態。 李翊豪醫師提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睡眠期間的血氧濃度比打呼次數更須重視,因為缺氧才是造成器官損害的兇手。肥胖會使脂肪組織堆積於咽部和頸部,上吸道額外組織和脂肪增厚會造成呼吸道狹窄,呼吸道肌肉也容易因此而塌陷,造成睡眠呼吸中止及缺氧發生。就診的一位工程師Alan(化名) 治療前不僅無法專注,更有頭痛情況。經檢測發現睡眠期間血氧濃度低到只有78% (正常值為≧95%) ,並且睡眠期間有數十分鐘是呼吸阻塞合併血氧降低的狀態,器官必然負荷不了無法正常運作,白天精神狀態不佳便是身體狀況的示警! 「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元方式合併治療可使病情控制更佳 睡眠呼吸中止症第一步以減重為主,還是建議患者要能維持健康體態,讓BMI降到24以下降低脂肪組織堆積。其次搭配非侵入式的正壓呼吸器輔助,在體重沒有降到標準值內前,能透過輔具在喉道塌陷時進氣,以達到呼吸不中斷,大腦不缺氧的狀態,讓身體維持良好的睡眠,讓器官真正休息、啟動修復機制。 部份患者可能因為鼻咽喉的狀況造成正壓呼吸配戴時有漏氣的情況,嚴重者經醫師評估也會施加手術,讓正壓呼吸器發揮作用,達成疾病控制的目標。前述的工程師Alan便是合併減重、正壓呼吸器、鼻中隔鼻道成型手術,使睡眠呼吸中止症獲得控制,白天不再有精神不振的困擾。 醫療發展「睡眠呼吸中止症」居家檢測更簡單 科林睡得美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提到,根據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目前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率僅約為0.49%,各大醫院雖已積極成立睡眠中心,但恐仍無法負荷目前龐大的檢測量能。目前已有新型、免費的「居家睡眠檢測」服務,除了操作簡便、儀器輕巧、準確率高外,更大幅縮短醫院中心的排隊等候時間,也貼近一般民眾在家的真實睡眠情境。 「居家睡眠檢測」除了可以了解AHI值,即睡眠期間呼吸中止的次數,還能檢測血氧濃度,了解睡眠期間是否有缺氧的情況發生,提供醫師診斷必要的參考數據,透過分析提供及早發現疾病,才能為健康把關。
近年來由於睡眠醫學的進展,有越來越多的睡眠障礙疾病受到民眾關注,特別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除了影響睡眠品質以外,它也被認爲與許多重要慢性疾病有密切關係,例如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憂鬱症與失智等等。然而其診斷率卻仍偏低;主要原因是自我察覺不易,以及傳統上的隔夜多功能睡眠生理檢查的可近性低,往往需要到醫院的睡眠中心睡一晚,並且排程較久。因此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居家睡眠檢測方式及新創的睡眠檢查方法被研發出來,本次藉由好心肝基金會與臺大醫院的產學合作,宋展河教育基金會捐贈由台灣本土安克生醫及臺大醫院團隊所研發出來的「人工智慧超音波睡眠檢測儀」,可於短時間10-15分鐘內完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篩檢及風險評估,已獲得美國FDA、歐盟CE、台灣TFDA核准,未來將在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配合健檢流程提供給健檢客戶,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程度作篩檢與評估及建議。 人工智慧超音波睡眠檢測儀是由臺大王鶴健教授超音波團隊與安克生醫陳正剛技術顧問(臺大工學院教授)共同研發出來之設備,也跟美國史丹佛大學睡眠醫學中心、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臨床試驗,成果證實可以有效並即時的偵測出容易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以及早進行相關的診斷與治療。透過這樣的創新智慧化超音波上呼吸道解剖結構檢測,比傳統的檢查更為深入檢測上呼吸道阻塞或狹窄的程度,並得知咽喉及口腔舌部等軟組織的軟硬度,配合相關耳鼻喉科、睡眠專科醫師的整體評估,透過人工智慧AI預測患者罹患OSA的中重度風險,不僅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可提供給臨床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手術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 根據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前瞻性研究顯示,約有九成的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可以藉由「人工智慧超音波睡眠檢測儀」被提早偵測出來 由於不少患者為非肥胖的青壯年齡社會中堅族群,這樣的檢測服務預期將能提升病友的睡眠與生活品質,並有效降低日後罹病的醫療支出與生產力減損,守護更多國人的健康。
「打呼」不只出現在成人身上,即便是新生兒也有可能會發生,但是對於新手爸媽們來說,卻是一件令人憂心的事情,紛紛擔心「寶寶打呼」是否是因為呼吸道異常,甚至是有呼吸不順的問題?
許多人認為睡覺打呼是因為太累,鼾聲如雷更是白日操勞的證明,但如果常常打呼到一半突然沒聲音,好幾秒後呼聲才又繼續或是被嗆醒,就要小心可能是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耳鼻喉科醫師示警,若是病患即使睡很久,仍覺得睡不飽、白天容易嗜睡,長期可能增加中風機率。
你睡覺是否遇到這樣的狀況?睡覺時嗆咳或喘不過氣、睡覺打呼中斷睡眠、早上醒來疲倦想睡⋯小心很有可能「睡眠呼吸中止症」,而該症狀竟與口腔有關?柏登牙醫診所院長黃斌洋,於《醫口咬定你的健康》一書中,分享口腔保健的方法,幫助讀者打造健全的身體機能。以下為原書摘文:
半夜頻作夢、醒來,越睡越累,如雷鼾聲也吵得枕邊人不得安眠,當心已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門診專科醫師提醒,睡不好,不只影響日常精神,更會提高多種疾病風險,應提高檢測可近性,好提早發覺、處理,可透過超音波智慧睡眠檢測,15分鐘完成風險評估後進行後續治療選擇,找回好睡的健康人生。 3月17日為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主題定為「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呼籲好的睡眠品質就像健康飲食、運動健身一樣,對於個人身心靈至關重要。響應世界睡眠日,哈佛健診於3月10日和31日,舉辦兩場衛教講座,深度解說睡眠相關醫學議題,並提供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體驗,從預防保健到保健治療,邀請民眾找回生活好品質。 睡睡醒醒如慢性發炎 多項疾病風險增 全台有近百萬人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s),哈佛健診睡眠特色門診、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黃昭勳解釋,OSAs的主因之一,是在進入深度睡眠時,肌肉因鬆弛塌陷,使得呼吸道閉起來,當中樞神經發現身體正在窒息、缺氧,會強制將人體從深眠拉至淺眠。如此「睡睡醒醒」的頻率,可能每分鐘超過一次,睡眠品質和精神嚴重受到影響,身體更因缺氧而處於慢性發炎,提高多項如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阿茲海默(失智症)的疾病風險。 診斷盛行率低 歸因病識感不足 傳統檢測可近性低 OSAs高風險族群包括男性、肥胖、喝酒、吸菸、更年期女性,黃昭勳醫師補充,我國OSAs診斷盛行率僅0.49%,主因包括病識感不足以及傳統檢測的可近性低;統計指出,77%打鼾患者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打鼾,23%患者甚至堅信自己不會打鼾,呼籲枕邊人、家人,若發現對方鼾聲如雷,甚至鼾一鼾會突然沒聲音「斷氣」,務必儘早帶往就醫。 哈佛健診3月10日的睡眠衛教講座,共替23人(7男、16女)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測體驗,7名男性中,高達4人為中重度OSAs患者;16名女性中有4人達中重度OSAs,幾乎全為更年期女性;此外,總計4名的重度OSAs患者,BMI全數超標。 提高檢測可近性 幫助民眾「早」回健康人生 一名近60歲的高階主管,長期睡覺打鼾、白天慢性頭痛和腦霧,一天得吃多顆高血壓藥物控制,自知應是OSAs找上門,但工作繁忙,加上傳統睡眠檢測的等候時間長,拖著遲遲未處理,近期經轉介接受超音波智慧睡眠檢測,確認為高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立刻媒合夜間配戴陽壓呼吸器,目前血壓控制穩定,白天身體狀況也明顯改善。 收治該名病患的黃昭勳醫師指出,傳統睡眠檢測常要等候3~6個月以上,加上需住院、身上貼線睡一晚,降低不少人檢測意願。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有不需過夜、15分鐘完成風險評估的超音波智慧睡眠檢測,已通過美國FDA和台灣TFDA核准的,當天便能完成評估、分析與後續治療處置,提高檢測可近性,有助於提高民眾檢測意願,降低後續因OSAs引起的其他疾病,傷害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