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

年紀越大、爬樓梯越喘?醫:恐有先天心臟病不自知

年紀越大、爬樓梯越喘?醫:恐有先天心臟病不自知#先天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0幾歲年輕女性,近來爬樓梯感覺會喘,經過健康檢查發現有心雜音狀況;另一位60歲女士也有同樣情況,平時活動偶爾會喘,健檢之後發現心臟擴大。這2個案例至心臟科門診檢查後,經醫師診斷是「心房中膈缺損」需手術。 心臟血液跑到肺動脈致右心室衰竭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小兒心臟科醫師傅俊閔說明,「心房中膈缺損」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正常人左心房與右心房互不連通,由心房中膈隔開,若是心房中膈有破洞就稱為「心房中膈缺損」。傅俊閔解釋,心房中膈缺損會造成血液經此破洞從左心房流到右心房、右心室再到肺動脈,導致右心室與肺動脈擴大,因而會產生活動耐受性降低、容易喘等右心室衰竭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導致肺動脈高血壓等嚴重併發症,需要積極治療。 年輕時沒有明顯不適  健檢時才發現問題多數患者在年輕時可能沒有明顯不適,或者健檢時僅發現輕微心雜音,隨著年齡增長才出現較明顯症狀。因此有些人到成年,甚至中老年後才被診斷出有心房中膈缺損。傅俊閔表示,心房中膈缺損根據缺損所在之解剖位置分類,其中第二型心房中膈缺損,可利用心導管手術將其關閉,效果好且恢復快,只有腹股溝會有個小傷口。其他型的心房中膈缺損則因為破洞位置較不適合關閉器放置,仍有可能需要傳統手術治療。 新竹台大分院小兒心臟科團隊過去幾年與該院麻醉科合作,已陸續成功完成多例「經心導管心房中膈缺損關閉手術」和「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手術」,前述2名病人也在傅俊閔安排心導管手術後,順利關閉心房中膈缺損,術後皆恢復良好,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

先心病占千分之八 篩檢助8萬童受惠

先心病占千分之八 篩檢助8萬童受惠#先天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問題,發生率約占新生兒的千分之八,由於診斷及開刀技術進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童已經能在早期得到完全矯正,可以過正常的生活。衛生福利部數據,心臟疾病已是台灣致死率第二名主因,尤其107年致死成長率亦為第二高,每天有近60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更是從兒童時期開始,成為威脅健康甚至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如新助心臟篩檢有成 超過8萬學童受惠「台灣先天性兒童心臟病」認知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不瞭解學生心臟病篩檢的重要性,預防勝於治療,除挹注善款及志工,透過協助醫生到偏鄉校園進行篩檢,多年來已經累積篩檢人數超過8萬人次,發現需要協助轉診救助的學童約1,500位;心臟篩檢可以幫助兒童或家庭及早了解孩子心臟問題,把握治療時間,預防猝死悲劇發生。很多複雜性心臟病童,必須經歷過多次開刀,比其他同年齡小朋友更加辛苦,才能維持生活。臺大醫院小兒心臟科邱舜南教授也特別提醒,其實除了先天性心臟病小朋友容易有心律不整外,即使是結構正常的小朋友也可能有心律不整問題,輕則胸痛,頭暈,心悸,嚴重會暈厥甚至猝死。若是有上述症狀,我們建議小朋友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尤其有心律不整家族史, 甚至有年輕猝死家族史,或是運動時暈厥,更需盡快去醫院做詳細檢查,輕忽不得。守護心疼娃娃,倡議與持續推動醫療、篩檢防治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已攜手11年為先天性心臟病童建構健康的明天,透過持續提出「守護心疼娃娃」計畫,點亮更多先心病童的希望,讓更多先心病童家庭再展笑顏。

心導管關閉術免動刀 救心房中隔缺損患

心導管關閉術免動刀 救心房中隔缺損患#先天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心房中膈缺損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但卻不易被診斷出來。大約1000個出生的新生兒,有一個到兩個會出現心房中膈的破洞,就是心房中膈缺損。大部分的心房中膈缺損在兩歲之內,都有機會自行關閉。但有些心房中膈缺損破洞較大,無法自行關閉,並會隨著年紀長大,破洞越來越大,造成致命的危險。所以這疾病就像是一顆隱藏的地雷,有可能在兒童也有可能在成人發病,不可不慎!心導管手術置放關閉器 隔絕血液分流台東馬偕小兒心臟科游昌憲醫師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學習更精進的小兒手術技術,受訓後引進心導管關閉術,解決這些病人的心中大患!游醫師表示,心導管關閉術的操作,關閉器就如同一支雨傘一般,當導線伸進心房中膈破洞位置,即將原本藏在導線頂端的關閉器展開並將破洞修補。心導管手術只在鼠蹊部的地方有一微小的血管穿刺傷口,手術後無須縫合,因此恢復很快,縮短住院時間,肚子不會留下疤痕。心房中膈缺損為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心房中膈缺損是指左心房與右心房間的中膈有破洞,導致左心房到右心房血液分流。長期過度分流可能導致右心房與右心室擴大,病人可能因此有右心室衰竭症狀,如喘、呼吸不順、運動不適等,更嚴重可能併發肺動脈高血壓。阿美族陸小弟弟,於出生4個月時發現哭鬧時臉上會發紫,經診斷患有「複雜性的先天性心臟病」,但今年發現心房中隔缺損破洞變大,由游昌憲醫師在台東馬偕以「心導管關閉術」予以處理。術後的陸小弟弟恢復非常好,每天活動力都很旺盛。先天性心臟病患 應早期治療另一位46歲卑南族青年,一次在打籃球當中,突然胸悶不適,被友人送醫急救。經由游昌憲醫師使用心導管關閉術成功處理。游醫師表示:先天性心臟病在兒童期症狀不明顯,然而隨著年紀到達30至40歲,逐漸出現心悸、呼吸急促,及運動容易疲倦的表現;不幸的是,這些症狀代表肺動脈已出現不可逆的病變,造成肺動脈高壓,心房中膈缺損的血流流向也從左至右分流,逐漸變成右至左分流。這時候要再關閉這個破洞,反而會造成心臟衰竭,增加病人猝死的風險,最後必需做心肺移植的手術才能拯救生命。故心房中膈缺損雖是較容易處理的心臟病,但若未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影響。致力於提昇小兒科重症醫療的游昌憲醫師,幾乎每年都至全台東縣國小一年級、四年級,以及國中一年級,作三階段的心臟篩檢,其目標就是要早期發現此心房中膈缺損,以期早期治療這類病人。盼望藉著每年的學童心臟病篩檢,能夠早期診斷此類心臟病。

當心!先天性心臟病寶寶慎防RSV

當心!先天性心臟病寶寶慎防RSV#先天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注意,小寶貝心肺健康同樣重要!先天性心臟病童的心臟本身功能未臻完善,要是一不小心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嚴重者可能導致猝死,不可不防,即使在住院期間,也不能掉以輕心。千分之八機率 先天性心臟病原因多重根據統計,小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約為千分之八,有些人症狀輕微,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發現,但若症狀較嚴重,則會出現發紺,也就是嘴唇發紫的現象,出生時可透過檢測血氧濃度、超音波等方式篩檢心臟功能是否正常。台大兒童醫院王主科教授解釋,造成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主要可分為環境跟基因這兩大類,基因的緣故,不見得是遺傳,也可能是突變或染色體異常所致,如唐氏症小朋友約有三到四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若第十三對染色體有三個,罹病機率更是幾乎達百分之百;環境方面,則是母親在懷孕期間得到德國麻疹或服用不當藥物,也會提高寶寶罹病機率。事實上,也有多達半數以上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罹病原因不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嚴重感染恐猝死RSV感染在兩歲以下幼兒極為常見,症狀多為呼吸急促、喘鳴、痰多及高燒等等,即使發展成肺炎,通常只需給予支持療法,睡在氧氣帳中幾天後,即可出院。不過,王主科教授提醒,若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感染到RSV,事情可就沒這麼簡單了!這些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心肺較弱,抵抗力也比較差,一旦感染RSV,嚴重度常高於同齡的健康寶寶,併發症可能包括呼吸衰竭、呼吸窘迫,需住院插管治療,約有一半機率會住進加護病房,甚至有致死風險,威脅不容小覷;且寶寶即使痊癒,長大後得到氣喘的機率也會因此提高。台全年RSV流行季!健保疫苗注射降風險台灣不同於其他四季分明的國家,全年都是RSV流行季,更增加感染風險。目前已經有疫苗納入健保給付,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高危險群寶寶,若寶寶合併出現心臟衰竭,需要使用兩種以上抗衰竭藥物來控制症狀、或是有明顯心臟擴大、生長曲線小於3%的發展遲緩問題,上述三項條件符合至少兩項,可每個月接受一次疫苗注射,直到一歲或是接受矯正手術為止,最多可施打六次。不可不慎!戴口罩、勤洗手防感染王主科教授提醒,對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來說,滿周歲之前,都是感染RSV的危險期 ,若寶寶因年紀太小,還不到開刀的適當時機,建議爸媽在日常生活中要幫寶寶做好預防感染,除了施打疫苗之外,也要記得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帶孩子到人多的場合,以降低感染風險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兒童心房中膈缺損難察覺 當心致衰竭

兒童心房中膈缺損難察覺 當心致衰竭#先天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李先生日前因為胸口不適至心臟科就診,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為心房中膈缺損。經心房中膈缺損關閉心導管手術,李先生手術後恢復良好,相關不適症狀也有明顯改善。心房中膈兒童期可能無症狀或不明顯 成人期才確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兒童心臟科醫師傅俊閔表示,心房中膈缺損為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是指左心房與右心房間的中膈有破洞,導致左心房到右心房血液分流。長期過度分流可能導致右心房與右心室擴大,病人可能因此有右心室衰竭症狀,如喘、呼吸不順、運動不適等,更嚴重可能併發肺動脈高血壓。大部分心房中膈缺損導致的血液分流並不顯著,在兒童時期,臨床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可能只有輕微心雜音或心電圖異常。因此有不少人可能如上述李先生一樣,到成人階段因為出現症狀,才發現患有心房中膈缺損。心導管手術置放關閉器 隔絕血液分流傅俊閔醫師說明,診斷為心房中膈缺損後,如果血液分流量較大,或併發肺動脈高血壓,就要考慮積極治療。目前標準的建議治療是以心導管手術置放關閉器,阻絕2個心房間的血液分流。手術當可能需要麻醉醫師助,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經食道超音波,確認心房中膈缺損的大小與位置,挑選適當大小的關閉器,並在置放後確認關閉器位置適當且成功隔絕心房間的血液分流。心導管手術只在鼠蹊部的地方有一微小的血管穿刺傷口,手術後無須縫合,因此恢復很快,一般住院3到4天即可。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經心導管「心房中膈缺損關閉術」,其具有免開刀的優點,且安全性及成功率高。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先天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肺高壓誤當老症頭?別讓心肺都遭殃!肺動脈高壓因為無特異性,症狀容易被忽略,加上病因多元、病症多樣使得確診時間通常都要耗費2-3年。43歲的干小姐10年前懷孕時出現明顯喘咳、疲倦、水腫等情形,嚴重時甚至連過馬路都會氣喘吁吁,後來在產房大出血,住院長達1個多月,後來才確診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許多患者都因延誤治療導致症狀變得嚴重,有些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甚至出現會「藍唇」症狀。肺高壓加上心臟病的患者易產生「藍唇」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王主科醫師表示,肺高壓源於肺動脈壓力增加導致心臟負荷增加,症狀為容易喘咳、胸痛、頭暈、水腫,某些較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因此出現心臟衰竭,甚至會有唇色變藍的現象發生。肺高壓患者若出現「藍唇」現象,表示症狀已經非常嚴重,王主科醫師表示,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不及早治療數年後會產生肺高壓,易產生「藍唇」,例如心房間隔有破損,若不及時治療,肺高壓產生時,右心的血液流到左心時,也會更容易出現「藍唇」現象,為避免疾病互相誘發造成身體負荷,應盡早安排就醫。患有心臟的癌症一定要積極治療哪些是肺高壓的好發族群?王主科醫師表示,患有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自體免疫系統有問題等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一定要在未發病時積極治療,千萬不要讓它有惡化的機會。早期肺高壓無專屬藥物,因存活率低於癌症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近年來已有多種藥物對於紓緩肺高壓症狀有所幫助,只要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一樣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心臟破洞 熟齡「心事」要注意!

心臟破洞 熟齡「心事」要注意!#先天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歲的張小姐最近準備結婚,接受婚前健檢前媽媽曾提醒張小姐應追蹤先天性心臟病。檢查後,發現心臟破一個洞,張小姐確診為第二型心室中膈缺損合併主動脈瓣逆流。醫師解釋,雖然患者不覺得有任何不舒服,但是心臟的負荷在默默升高,考慮治療才是保健之道。後來張小姐接受侵入性低、恢復時間短的心導管關閉術,順利治療也如期完成了人生大事。心臟小問題可能已經一直在累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劉欣明表示,「先天性心臟病」平時未必會引起不舒服,但仍需要定期追蹤。心臟輸血到全身,是人體最勤勞的器官,許多小問題可能要累積了幾十年後,才會突然爆發出症狀,特別是有先天性心臟的問題一定要定期追蹤,一旦有狀況才能及早發現,千萬不要以為身體不會抗議。「懷孕」、「生產」這些事情,對一般人已是不小的負擔。對於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性而言,更是一項挑戰。在懷孕生產前,如果能經過心臟科醫師的評估,給予適當的建議,準媽媽們更可以安心地迎接新生命的來到。先天性心臟病治療並不困難先天性心臟病已經不再只是小朋友的疾病,如果一直沒有注意身體警訊,先天性心臟病不恐怖,治療也並不困難,因此像上述案例並無感到不舒服也是常有的,患者除了應定期追蹤檢查,有異狀時也應與醫師討論,評估治療方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