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色素

運動、生活與壓力管理 控血糖又減重

運動、生活與壓力管理 控血糖又減重#糖化血色素

為能有效提供糖尿病患者正確對抗糖尿病作戰方式,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成立「唭哩岸甜蜜俱樂部」糖尿病友支持團體,藉由一系列完整有組織的課程介入,主動出擊使不穩定的血糖值能得到穩定控制。(圖片來源:國健局)參加糖尿病友團體前體重過重及肥胖者有56人,經過3~6個月的課程,48人體重減輕,減輕2公斤以上者有37人,其中3人減重達6公斤,並獲得個人組減重競賽獎;另有一位獲得模範糖友獎的成員,原來糖化血色素值為8.4%,活動結束後測糖化血色素值為6.9%(正常值≦7%)成效顯著。北投區糖尿病友支持團體,又名「唭哩岸甜蜜俱樂部」,已成立9年,目前該俱樂部設有會長、總幹事及小組長,小組成員為社區中糖尿病病人或高危險群。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營養與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體重控制、壓力與健康生活管理等系列課程,協助改善飲食及運動習慣,進而控制血糖;組長與組員平日就近關心、互相激勵、鼓勵邀約參加健康促進活動,利用團體的力量互相督促運動、血糖、體重及腰圍自我監測,提升成員自我控制能力。針對仍有困難落實健康行為之糖尿病病人及高危險群,由公衛護士轉介至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給予6次個別諮商會談,建立健康管理目標,助其克服難題。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朱玉如表示,在每一次的團體介入活動之後,成員都會彼此分享學習心得,透過不同生活經驗的分享、知識的補給及身心靈的體驗活動,確實有效提升自我照護能力與控制疾病的信心程度,進而減少發生影響自身健康的行為。唭哩岸甜蜜俱樂部的成員,透過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規律運動,以及吃麵包不塗奶油、少吃焗烤、湯去掉油、沙拉醬用沾的、少吃豬、牛肉及澱粉、食用火鍋少用醬料等飲食習慣的改變,將疾病控制的自我管理照護系統簡單又輕鬆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健康小常識:糖化血色素(HbA1c)測定血中糖化血色素的百分比,可反映出2~3個月平均血糖值及血糖控制狀況,因此定期檢查糖化血色素是每個糖尿病病人的權利也是義務。●糖化血色素正常值:4~6%●糖尿病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8%為警戒值:應立即調整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或藥物劑量

罹第2型糖尿病的命運 胰島細胞衰敗

罹第2型糖尿病的命運 胰島細胞衰敗#糖化血色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怡君說,有些病人是一定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比如: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危症、手術前後、或是嚴重肝腎不良患者。其實胰島素是人體內胰臟細胞會分泌的一種賀爾蒙,早在1920年代就在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胰島素發展至今已經有許多種類可以選擇,有中長效、短效、超長效、超短效、不同比例混合型,甚至注射的筆針也製作越來越人性化,即使是視力不佳的病患操作起來也相當容易,讓醫師治療病人時,除了藥物之外有更多選擇。目前,民眾對胰島素治療各有不一樣看法,從國外大規模研究得知,第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在後期勢必會走向胰島細胞衰敗命運,所以不得不施打胰島素補充回去。但另一方面,在疾病的早期就施打胰島素對於血糖控制也是有很好效果。2009年新英格蘭雜誌的一個大型試驗也証實,一天只要注射一次胰島素就可以使6成以上原本控制不良的病人糖化血色素降到7%以下,更對胰臟細胞的衰敗有預防之效。林怡君醫師進一步解釋,當然胰島素治療也不是全然無副作用,有些病人會產生水腫、體重增加問題或是施打部位皮膚局部反應。最嚴重情況就是低血糖產生,這時必須尋求專業醫師做調整,可能是劑量不對或是施打時間不正確,一般民眾切勿自行大幅度調整劑量。

糖尿病治療藥物新突破 蜥蜴唾液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藥物新突破 蜥蜴唾液可治糖尿病?!#糖化血色素

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約140萬人,但根據統計,高達7成病患控制未達糖化血色素HbA1c ≦7.0%的標準;一般糖尿病治療是先以口服藥控制,若成效不如預期會使用胰島素,但部分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易造成體重增加,使血糖控制陷入惡性循環。衛生署日前正式核准糖尿病新藥「GLP-1受體促效劑」上市,仿效北美大蜥蜴唾液中的成分組合研製而成,研究證實合併口服藥物的治療方式,患者糖化血色素控制效果可達單用口服藥的3倍,且體重不增反減,半年可減少2.3公斤,另外,研究也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相較於胰島素可顯著降低低血糖發生率近15%。5月起健保將給付使用!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 杜思德院長表示,GLP-1是胃腸道分泌的一種腸泌素,可以強化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抑制餐後升糖素的異常提高,藉此達到血糖控制,同時更可延緩胃部排空,提昇飽足感以降低食量,促使體重減輕。但是,GLP-1在人體內多半1、2分鐘就會被自然代謝,若要透過GLP-1達到有效血糖控制,必須要尋找替代的方法。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 謝明家副院長指出,經長期追蹤研究證實,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近8成糖化血色素可持續降低,與使用胰島素的療效相等,卻較少出現低血糖風險,同時患者治療半年後更可獲得體重下降2.3公斤的額外好處,治療3年後體重更可平均下降5.3公斤。而謝明家副院長也引述另一份有台灣病患參與的亞洲研究,表示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合併口服藥物療法,糖尿病患者之血糖控制達到糖化血色素≦7%的顯著效果,成效更是單用口服藥的3倍左右!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面對體重的問題,杜思德院長表示近4成患者有體重過重困擾,且部分患者更因服用藥物導致體重增加,造成治療成效不如預期而增加藥物劑量,卻又再度造成體重上升,呈現血糖與體重控制的惡性循環。研究也證實,相較於BMI值控制在15~25kg/m²的糖尿病患者,若BMI值落在25~50kg/m²,因併發症而導致死亡的風險更增加至2倍以上。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的危險性,但血糖降得過低卻也可能會出現嚴重低血糖症!根據國外研究,杜思德院長表示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因不當使用習慣導致3年間發生中、重度低血糖的機率,約在5%~15%之間。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面臨體重過重與低血糖的問題,杜思德院長表示,醫界期待更多的治療方式,透過GLP-1受體促效劑不僅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成效接近胰島素,同時也可藉由降低患者體重帶來更好的血糖控制成效,遠離因過重出現嚴重糖尿病併發症而致死的風險,同時全新作用機轉,相較於胰島素更可顯著降低低血糖發生率近15%。杜思德院長也呼籲病患務必遵循醫囑,同時做好生活飲食管控,才能全面、穩定控制糖尿病!

《醫知識》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

《醫知識》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糖化血色素

您知道什麼是「糖化血色素」(HbA1c)嗎?它可以當作人體最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所以現代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指標已經不只是單純看血糖的高低值,而是以糖化血色素值作為控制良好與否之指標。所謂「糖化血色素」(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愈高,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若能有效控制並降低糖化血色素的值,則每降低1%,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病變的機率,就可降低25%。糖尿病人大多會去瞭解血糖值的高低,作為是否控制好病情的判斷依據。不過血糖值僅能代表短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形,且可能受到疾病、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影響,而有起伏變化。所以有些糖尿病人平時不忌口,看門診前才臨時抱佛腳,開始規則服藥、控制飲食,希望有較低的血糖值,但醫師可透過「糖化血色素」瞭解病人長期的血糖控制情形。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大安糖氏家族~控糖樂活班」的學員蔡裕憲先生在退休前常因應酬多,暴飲暴食而導致罹患急性胰臟炎,甚至病危,接著出現糖尿病合併症。歷經10年糖尿病病程,開始省思自己的生活習慣,也了解控制血糖是自己的責任,學習自我健康管理,除了規律服藥、飲食及太極拳運動控制。另每日早上飯前及睡前積極監測血糖,透過「大安糖氏家族護照」做健康監測紀錄及運動紀錄,定期就醫時主動與醫師討論追蹤糖化血色素,經過12週積極自我血糖控制後,飯前血糖值由原先165mg/dl降至101mg/dl、糖化血色素由11.4%降至7.7%,連三酸甘油脂亦由259 mg/dl降至157mg/dl,可說是自我血糖控制成效卓越,亦可作為其他糖尿病患者之學習典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