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紅腫熱痛!全台10萬人受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苦

紅腫熱痛!全台10萬人受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苦#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一種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在台灣約有10萬人罹病,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女性。因此,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會,為讓病友也能享有四處遊玩的福利,特辦理台南一日遊活動,讓平日受疾病所苦的病友們也能享受出遊的樂趣。9月雖已步入秋冬季節,但氣溫較溫和,病情控制上也較穩定,是適合出遊的好日子,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會成立宗旨則在於提供病友醫療資訊及醫學新知,更提供病友間的互動聯誼,藉由互相討論、相互支持,以減少疾病所帶來的壓力。溼冷季節恐更加重病情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胡宗慶醫師表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感覺疲倦、精神不佳、胃口不好、體重減輕,關節則有紅、腫、熱、痛甚至變形的情況,導致抓、握、拿有問題,行走也不便,而此疾病在溼冷季節,症狀會更加惡化。胡宗慶醫師也叮嚀,秋冬在戶外活動應注意手腳關節保養及養成運動習慣,建議可做溫和伸展運動、泡溫泉,飲食清淡、少油鹽才是保健之道,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根治,但透過治療與醫師共同訂定治療目標,類風濕性關節炎也能控制穩當。

新婚就發病!女子行動不便、上下樓全靠丈夫背

新婚就發病!女子行動不便、上下樓全靠丈夫背#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剛新婚類風濕性關節炎就病發,家事、日常活動先生通通一把抓!30年病史的徐小姐回憶起新婚期間連最基本的切菜都無法做,還得麻煩先生背著她出入的日子,仍感到十分愧疚。但也因為家人無私的支持與照顧,讓她有了積極面對治療的信心與決心,她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關節炎已三年,目前情況相當良好。徐女士表示,當時的醫藥環境不如現在,使得病情無法有效控制,連張嘴、梳頭等簡單動作都十分困難,更一度全身關節疼痛、僵硬,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只能由先生背著她下樓。看到丈夫如此辛苦,要工作又要照顧她,自己卻連做一頓飯慰勞也沒辦法,為此相當沮喪,而情緒一不好,情況就更容易惡化。但看到家人的憂心,她決定要以積極和堅強的心態面對疾病,但多年來使用傳統治療無法有效控制病情,3年多前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疼痛獲得顯著緩解、關節活動度也明顯改善,生活品質因而大為提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張棋楨醫師表示,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目前多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而生物製劑的選擇,醫師建議應優先以療效及安全性為主。● 安全性/因生物製劑是藉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作用,來達到調節免疫機制,減輕發炎的同時也會降低免疫力,感染風險也隨之提升,因此若選擇「半衰期短」的藥物,可因為代謝快、在體內停留時間短,較能降低感染風險。● 療效性/透過施打針頭的改善,降低恐懼、增加治療意願與療效,新型生物製劑注射筆在施打過程中完全看不見針頭,降低患者對於針頭的恐懼,並且不需額外抽取藥劑。這樣的隱藏式設計,研究指出可增加病友3成的治療意願,進而強化病友持續治療信心,提昇治療成效。

一周吃一次深海魚 減少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一周吃一次深海魚 減少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大家都知道吃魚的好處多多,常聽說多吃魚會變聰明,現在吃魚的益處可能又要加上一項。研究發現,多吃高油脂的深海魚對健康有好處,是因為這些魚有豐富的Omega-3,而Omega-3被認為能保護心臟和大腦。據(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Omega-3是一種良好的消炎劑,能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作風險。這項持續了十年的研究當中提到,接受調查的婦女們,堅持每周至少吃一次高油脂的深海魚,如:鮭魚或鯖魚等;結果發現她們患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減少了一半。英國關節炎研究所的醫學主任愛倫•希爾曼說,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深海魚,可以防止關節開始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於中年女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於中年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100多種關節炎疾病中,破壞力最強、侵襲範圍最廣的疾病,通常是因免疫系統攻擊關節而引發長期慢性發炎,會造成關節嚴重變形,甚至波及皮膚、心血管、肺腎、眼睛和神經。 南投縣衛生局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5至50歲間,女性發病機率約為男性3倍,雖然明確的病因還不清楚,但最新研究發現可能與抽菸、牙周病和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 近年來生物醫學進步快速,類風濕性關節炎已經能透過高解析度超音波、免疫抑制藥物和生物製劑等,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不過,如果民眾有發現以下症狀,應儘速就診,且經專科醫師排除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其他自體免疫問題後,積極展開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6大警訊 1.晨間僵硬15分鐘以上,為時超過1周。 2.在全身18個關節區域中,有3個以上的區域腫脹超過1周。 3.手腕、掌指、近端指間、腳踝、趾間的任一關節腫脹超過1周。 4.對稱性腫脹超過1周。 5.血液中有類風濕因子。 6.手部或足部X光出現軟組織紡錘形腫脹,或有骨疏鬆、骨侵蝕情況。

攝護腺肥大不治療 嚴重恐終身洗腎

攝護腺肥大不治療 嚴重恐終身洗腎#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幾乎已經成為男性的天敵,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到八十歲更幾近無一倖免。一位七十歲的老先生多年來深受攝護腺肥大困擾,又經不起久站,只能夠坐著尿尿,一坐就是好幾分鐘,但因有心血管疾病,不敢接受傳統電刀刮除手術,經評估接受雷射手術。阮綜合醫院尿失禁中心吳俊賢主任表示,五十歲以上男性多半有攝護腺肥大問題,不少人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以一般年輕男性攝護線體積小於二十五公克,有些人肥大到六十公克,甚至到達一百公克,嚴重者甚至每二、三個月就要到急診室,插導尿管排除積尿。吳俊賢指出,一般來說,服用藥物雖然可以減輕攝護腺肥大的部分症狀,但對於合併膀胱結石、反覆感染、尿滯留、血尿、腎功能受損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則需要手術,才能徹底解決排尿問題。吳俊賢提醒,事實上,不論幾歲的男性,都要隨時觀察排尿狀況,只要發現尿柱變細、中斷、夜尿或是頻尿,排尿不全或小便無力,都應該儘速就醫確認原因,因為攝護腺肥大卻不治療,長期以往會因無法排空膀胱積尿,不但容易反覆感染,更可能因膀胱內壓力無法排解影響到腎臟,導致腎臟損傷甚至終身洗腎。

醫訊/深談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訊/深談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風濕病關節炎是廣泛且頑固的慢性疾病,輕微時可能影響關節僵硬、疼痛,嚴重則會引起全身關節腫脹疼痛及損壞,甚至造成殘障,若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儘早診斷與治療。 因此,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與三軍總醫院特規劃「衛教關懷講座」。本次主題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特邀該單位風濕免疫科醫師與骨科醫師、復健科醫師主講,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分別對「認識免疫疾病進程」、「達標治療扮演角色」、「自我照護與復健」、「關節炎術後治療及保養」等主題演講。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人員設備規則辦法項目流程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時間:102年3月30日(六)下午13:30~17:00地點: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區(台北內湖區成功路2段325號)B1第1演講廳洽詢:02-2822 7495

醫訊/台南市類風濕性關節炎衛教講座

醫訊/台南市類風濕性關節炎衛教講座#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究竟該怎麼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可以控制嗎?這些風濕科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即便是老病患也未必全盤了解,門診時,醫師也忙得沒空回答每個人不同的問題,更別提給個完整的答案。現在機會來了,在成大名醫劉明煇教授努力撮合下,包括葉宏明醫師、陳宏安醫師、翁孟玉醫師,將在9月22日齊聚一堂,為病友們仔細剖析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兩大病症,並現場解答病友們的疑慮。時    間:2012年9月22日(六) 下午1:40~5:00地    點:成大醫學院第三講堂(由醫學院門口進入)洽    詢:(02)22827495(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可望改善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可望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的全身性發炎疾病,會破壞身體正常的關節結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病況輕微時,僅會感到局部關節僵硬疼痛,病況嚴重時,則會引起全身的關節腫痛、損壞。如果未接受治療控制病情的發展,關節會受到侵犯而逐漸變形、僵直,最後將失去活動能力。過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標準治療藥物是使用傳統的化學抗風濕病藥物,但近年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新一代的蛋白質類生物製劑也已陸續上市,對於經傳統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這些生物製劑具有相當好的療效,其特色為藥效快、藥力強及治療效果能夠持久。為嘉惠病患,目前健保已給付多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用於治療病況相對嚴重的患者,及傳統化學抗風濕病藥物治療無效後的患者。另外如rituximab及tocilizumab,則是用於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治療無效後的病患。這些生物製劑都是注射劑,使用的劑量及頻率各有不同,醫師會依病患的嚴重程度進行調整。經健保局統計,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人數,在100年約5,700名,總花費16.5億元。藥品費用於100年之成長率達約22.2%,已與癌症標靶藥物之成長率21.6%相當。然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好處雖多,但仍有需要非常注意的副作用。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使用這類生物製劑會增加結核病感染的風險,或是造成B型、C型肝炎病毒再活化,因此使用者應該主動告知醫師自身相關的病史及用藥後的狀況,特別是現在有或曾有B型、C型肝炎,或是用藥前後出現可能感染的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