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拯救沈默的”肝”  從健康檢查做起

拯救沈默的”肝” 從健康檢查做起#肝炎

大家都知道,肝病是中國人的「國病」,但捫心自問:「您真的了解您的肝嗎?」您曾經做過肝功能檢查嗎?您曾經做過B型肝炎及C型肝炎檢驗嗎?您曾經做過腹部超音波及血中甲種胎兒蛋白檢查嗎?您知道要完全通過以上三大考驗,才表示沒有肝病嗎?肝病的種類很多,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新陳代謝異常性肝病等。臺安醫院一般內科兼胃腸中心主任蔡青岩醫師表示,許多肝病在初期是毫無症狀的(患者說不定仍精力充沛、能跑能跳),或者光做一兩項檢查是無法看出來的(有部分B肝帶原者、肝硬化或肝癌病人,血液中的GOT及GPT值是正常的),等到有不適症狀出現,往往已經是晚期了。因此,了解自己的肝臟狀況,做好適當的防範,並好好善待它,是相當必要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發展三部曲廣為人知,因此肝炎的預防便成為拒絕肝病最重要的一環。以國內帶原率達到五分之一的B型肝炎為例,很多成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過、或者是不是帶原者?其實只要抽血檢查就可以清楚了。B肝的篩檢健保並不給付,自費大約數百元,算盤打得精的人也可以利用醫院或社團舉辦免費篩檢的時候去檢查。蔡青岩醫師指出,檢查結果如果血液中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的民眾,代表從未感染過,建議自費注射B型肝炎疫苗,以一勞永逸。其次是要避免輸血、刺青、共用刮鬍刀、針頭重複使用等可能「血見血」的傳染途徑。至於母子垂直傳染途徑,自民國七十三年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之後已經降到極小比率。如果檢查為慢性帶原者,則務必三到六個月追蹤檢查(含抽血及超音波檢查)一次,不可因為沒有特殊症狀而掉以輕心。此外,「外食族」以及經常到大陸、東南亞等落後地區旅遊的民眾,蔡醫師建議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主要是經口(飲水、飲食)傳染的疾病,在公共衛生環境差的地區容易流行;國內卅歲以上的成年人,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感染過,或者已經產生抗體,但更年輕的一代幾乎從未感染過,也沒有抗體,所以一旦有人感染,就可能爆發局部小流行。保肝、愛肝的積極之道為施打疫苗、定期檢驗,至於坊間販售的「保肝藥」,由於成分不明,不但不一定能增強肝功能,反而還可能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引發藥物性肝炎,即使標榜「純中藥提煉」的成藥,也不應隨意食用。簡言之,不隨便吃藥,才是保肝的不二法門。其他正確保肝之道還包括:不喝酒、不熬夜、多吃新鮮食品、少吃發酵的加工食品等。

《愛肝族》預防ABC肝炎 先檢測有無抗體

《愛肝族》預防ABC肝炎 先檢測有無抗體#肝炎

臺灣有10至15%的人口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有1至2%的人口是C型肝炎患者,由於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罹患肝癌的機率,相對於沒有感染的人高出兩百多倍。因此,對於慢性B型或C型肝炎患者,不管是健康帶原者、慢性肝炎患者,或是已經進展至肝硬化的患者,臺安醫院一般內科-蔡青岩醫師建議都必須接受每三至六個月的定期檢查,而檢查的內容必須包含肝功能,胎兒蛋白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目的就在於早期診斷出肝癌,早期治療。由於台灣是B型肝炎病毒的高度傳染區域,因此每一位台灣人實在有需要了解自己的肝炎病毒狀況,但是有很多病毒都會引起肝炎,到底必須偵測哪些病毒呢?蔡醫師表示,目前文獻上確認且常見的肝炎病毒有A、B、C、D、E五種,其中A型、E型病毒是經口傳染的,只會引起急性肝炎,不會造成慢性肝炎,因此不會產生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也與肝癌發生無關;B、C、D型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感染的,可能導致急、慢性肝炎,進展成肝硬化,與肝癌發生有關。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病毒,只會感染B型肝炎患者。這五種病毒肝炎中,有疫苗可以預防的目前只有A型和B型肝炎。蔡青岩醫師建議每一位台灣人應了解自己:■ 是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就是偵測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如果是表面抗原陽性者,可能是B型肝炎感染者,應接受定期追蹤檢查;如果表面抗原呈現陰性,建議再加測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如果表面抗體呈現陰性,可以考慮施打疫苗,當然如果表面抗體已呈陽性,那就代表身體已具免疫力,不怕被傳染。■ 是否有A型肝炎抗體A型肝炎病毒傳染的途徑是「經口傳染」,有點像腸胃炎,得過一次後,會產生抗體,終生免疫。由於個人、環境衛生越來越好,因此現今得過A型肝炎的人越來越少,相對的可以被傳染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一個不小心搞不好就會鬧個局部的群體感染,或是前往環境較差的東南亞或是大陸,都有機會被傳染A型肝炎。如果檢驗沒有A型肝炎抗體,可考慮打疫苗。■ 檢驗是否有C型肝炎,如為陽性,應接受定期追蹤檢查如果已經是慢性肝炎患者,更必須小心,不要感染上其他種類的肝炎,因為如果產生其他病毒的重複感染時,往往有較高比例的急性肝衰竭發生,因此如果是B型肝炎患者,應檢驗是否有A型肝炎抗體,如無,建議施打疫苗;預防C、D型病毒感染,也就是避免危險性行為,避免共用針頭,避免消毒不良的針炙、穿耳洞、刺青等;預防E型肝炎感染,注意飲食、飲水的衛生,特別是旅行至位於南亞的國家。如果是C型肝炎患者,當然也需檢驗A型肝炎抗體,另外B型肝炎的狀態也必須了解,如未曾感染,也有打疫苗的需要。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肝炎

醋是膳食烹調中不可缺乏之調味品,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呢?多食醋究竟是好還是壞呢?醋有多種,有米醋(又稱老陳醋)、白醋、醋精等。白醋及醋精是用冰醋酸稀釋而製成的,例如高梁、糯米、大麥、玉米、蘋果、葡萄、大棗等釀造成的,具有香味的優良調味品。米醋中含有檸檬酸、琥珀酸、葡萄糖、醋酸、氨基酸、維生素、鈣、磷及鐵等營養成分。醋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幫助呢?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表示,當肝炎患者食慾減退,在烹調時加點醋或沾點醋吃,可增加胃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及增加食慾。而且醋能消滅腸道內不正常細菌,當夏季容易爆發流行性腸道傳染時,它可以促進食慾,而且還有殺菌作用,並促使食物中的鈣溶解於湯中,例如在煮魚湯或骨頭湯中加給滴醋,不僅能使骨頭軟化,還能使鈣溶解於湯中,增加鈣吸收率達70%,也可以去除魚腥味。醋可以刺激胃酸,使食物中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鐵吸收,有利于預防缺鐵性貧血。還能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在炒菜中加點醋,可以保存維生素C不流失及讓青菜青脆可口。所以柯萬盛醫師建議,肝炎患者是可常食醋的,但是醋不宜長期過量食用,因為長期每天喝100毫升醋,會引起上腹痛及吞酸燒心等症狀,反而不利於肝細胞的再生及修復。還有烹調含醋食物,不能用銅器裝盛,因為醋能溶解銅,造成銅中毒。

肝炎患者健康飲料DIY

肝炎患者健康飲料DIY#肝炎

肝病是台灣最大的本土病,每年約有五千人死於肝癌,三千七百個人死於肝硬化,加上肝炎及其他肝病過世的,台灣一年有一萬人死於肝臟的疾病。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指出,多數肝炎患者嘴內常有一種怪味道,造成口苦、口淡、口甜、口澀、口乾等異常感覺。根據這些奇異的味覺,該如何調整飲料呢?柯萬盛醫師提出以下建議:■口苦1. 枸杞野菊花茶:枸杞子適量加野菊花少許,比例以喝時感覺不苦為原則,用沸水沖泡加蓋待涼後,可加少許蜂蜜。喝完可以再回沖。2. 綠豆湯:綠豆適量加水煮沸,取其清液,加糖及鹽少許,即可飲用。3. 麥門蘆根飲:麥門冬10克、鮮蘆根,加水1公斤,煎煮三十分鐘,去渣取汁,加白糖飲用。4. 決明子枸杞飲:決明子5克、枸杞子10克,用沸水沖泡後飲用。■口淡烏楂飲:烏梅、山楂、甘草各10克。加水1公斤煮沸去渣,當茶飲用,可加糖少許。■口甜1. 枸杞子菊花茶:同前。2. 薄菏涼茶:新鮮薄荷4克、甘草4克加水煮沸,涼後當茶飲用。3. 金銀花枸杞子飲:金銀花枸杞子適量,加水煮沸飲用。■口澀1. 沙參石斛大棗飲:取沙參、石斛各15克,大棗10枚,用水煎煮,當茶飲用。2. 百合玉竹枸杞子飲:取玉竹、枸杞子各10克,煎水當茶飲用。■口乾1. 銀耳50克、紅棗10枚,加水適量煮熟後,加蜂蜜適量,多次服用。2. 白蘿蔔1個洗淨,連皮切成薄片,置於碗中,上面放麥芽糖2至3匙,放置十二小時,溶出糖水後,每次吃15毫升,日服三次。3. 鮮橄欖五個,去核取肉,加冰糖適量,燉後服用。以上不可長期獨自飲用一種飲料,因為會造成一些弊端,例如:喝太多次綠豆湯會有飽脹感,宜輪流飲用。柯萬盛醫師強調,膳食治療的目的是幫助病患於肝炎感染期間之肝組織能快速再生,及避免不正當飲食造成肝臟受到更多的傷害。且肝炎病患常見食慾不振,所以膳食療法對肝病的康復是很重要的。

照顧慢性疾病,台灣每年花費2600億

照顧慢性疾病,台灣每年花費2600億#肝炎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慢性疾病已成為許多現代國家的主要死因。台灣地區,近年由於社會高度工業化,已改變了民眾傳統社會結構及生活方式,隨之而來產生很多現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疾病),醫學上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即現今普遍通稱的「慢性疾病」。在台灣地區,民眾對於慢性疾病觀念仍是很不確定。臨床慢性疾病是指那些沒法在六個月內根除,又需要長期監控及後續處理的疾病;而民眾最常理解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肝炎、癌症、中風、心臟病等。若更深入了解慢性疾病在台灣的流行率,可以從健保申報資料中,透露一些本土慢性疾病的實際情況。1.在所有納保人口中,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有80%罹患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在四十五歲以上的原住民被保資料中,有四分之一人口罹患一種或多種的慢性疾病。2.全年住院病患申報資料,60%住院原因是由於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全體納保人死亡申報,其中70%的死亡原因是慢性疾病。3.費用支付統計,其中癌症有二十七萬八千七百三十五人,年健保醫療費支付三百四十億元;慢性腎衰竭五萬零二十二人,年支付三百零七億元;呼吸器治療病患兩萬九千三百九十五人,年支付兩百五十六億元;慢性精神病十六萬三千五百四十六人,年支付一百二十億元。重大傷病卡持有人,共七十四萬六千人,84%持卡者屬於慢性疾病,健保總預算每年支付約四千億元,慢性疾病約佔67%,約兩千六百億元。4.據專家推算,因為慢性疾病照顧,私人支付處理連動照顧費用約六百二十億至七百八十億元。從這些數據得知,慢性疾病照顧費用是相當驚人並消耗巨大社會資源,所以醫界應全力去照顧這些病患。探討慢性疾病成因,知道它們具有多重致病因素。由於慢性疾病多發生在中年時期,發病時間很長,病況會從中壯年期延展到老年退休期。研究觀察慢性疾病,梅醫師指出以下四點即為慢性疾病所衍生的共通路徑。一、症狀持久,不同慢性疾病症狀會日漸增加。二、納保人會連續耗用多種藥物。三、患者思考模式較偏向負面思維,治療過程中有許多情緒性的行為反應,久而久之慢性疾病會影響個人對疾病的責任承擔,常會錯誤判讀疾病與誤解治療目標,結果過度依賴醫療資源。四、在社會及工作環境方面,由於適應不良,患者及家屬需要長時間照顧慢性疾病,因而生活品質低落、價值觀偏差、健康長期受損, 身心靈各方面虛耗深廣。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在未來十年,全球將有三億八千八百萬人死於慢性疾病,其中約八千萬病人將發生在同文化、同種族的大中華地區,僅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將帶給這地區至少五千五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因此,未來如何應該慢性疾病所消耗的巨大社會資源,是全球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肝功能檢查正常,不代表沒有肝病!

肝功能檢查正常,不代表沒有肝病!#肝炎

「肝哪好,人生是彩色的;肝哪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詞,刻劃了肝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台灣,肝病一直是危害國人身體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在國人十大死因一直獨佔鰲頭的癌症,肝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全台每年約有五千人死於肝癌,四千人死於肝硬化。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何建興醫師指出,B型與C型肝炎正是造成國人肝病死亡的第一號及第二號殺手,全台約有三百萬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約有三十萬人。大部份B型與C型肝炎的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等到二、三十年或三、四十年之後,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時,才會有症狀出現,此時才想要就醫,大都為時已晚,不易治癒。很多B型與C型肝炎的患者,常常會有「抽血檢查GOT、GPT值正常,就表示沒有肝病」的錯誤觀念。我們常在胃腸科門診遇到一些這類的病患,在坊間檢驗所自行檢查肝功能,而GOT、GPT數值一直是正常的,卻不幸罹患肝癌的案例。何建興醫師,也提醒肝癌的高危險群患者─B型與C型肝炎患者、各種病因造成的肝硬化、家族中曾有肝癌的患者,一定要定期接受篩檢,才不會因延誤就醫而抱憾終生。建議肝病定期篩檢項目‧肝功能檢查‧血清甲種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檢查

早餐對肝病患者的重要性

早餐對肝病患者的重要性#肝炎

肝病患者平時起居應自我調養,要控制生活工作的節奏,飲食有節,動靜結合,睡眠充足,營養均衡,工作時才能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清晨起床後,豐富營養之早餐對身體有利的。因為經過一夜的睡眠,體內生理活動已將前一天的飲食消化吸收,胃已排空,急需補充熱量,而且一般人經過一夜蒸發的水分,約60至120毫升。光田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表示,對肝病患者來說,早上起床若不吃早餐、不喝水便匆忙去上班,這對肝病患者是不利的,其會導致膽曩炎或膽囊結石。主要原因是飢餓時膽曩內膽汁不易排出及其內之水分被吸收,膽汁形成粘稠,提供了膽曩炎及膽結石形成的條件。慢性膽曩炎症狀有右脅部隱痛,腰部酸痛,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常常誤認為肝炎引起的。柯萬盛醫師建議,理想的早餐應該是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熱量不少於全天食量的四分之一。只喝一瓶牛奶是不夠提供這些熱量的。如果早餐要喝一瓶牛奶,可以同時吃或先吃米飯,再加一個雞蛋或豆腐乾等,然後再喝牛奶,使牛奶在胃中與食物混合,延長了在腸胃中停留的時間,有利營養的吸收。由於食物提供了足夠的熱量,消化吸收轉為緩慢充分。合理的飲食,有助於促進損傷的肝細胞修復和再生,吃早餐可促使膽囊排泄膽汁,以保持正常的動態平衡,可以防止膽結石產生。以下針對肝炎病患,柯萬盛醫師提出幾項食物的選取建議:麵包及穀類全部可用。點心:例如海綿蛋糕、餅乾、布丁、果凍、優格類、奶類及穀類點心、霜淇淋、包子饅頭類等。蛋。水果全都可用。肉類:以瘦肉為主,避免攝取肥肉類。蔬菜全部可用。胃口不佳時,可採一天六餐。酒類絕對禁止。避免食用易發黴之食物譬如臭豆腐、花生製品。

從B型肝炎看預防肝癌

從B型肝炎看預防肝癌#肝炎

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刊出,病人血中B肝病毒量介於每毫升一 千個(十的四次方)及一萬個(十的五次方)以上時,未來肝癌危險性是病毒量低於每毫升一千個的兩倍以上。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醫師群表示研究中則發現,這類對象未來發生肝癌的危險更高達六倍以上;肝病研究學術團體考慮,最好是在病人病毒量超過每毫升一千個以上,即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提早抗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