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如何打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如何打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肝炎

肝臟位於人體右上腹腔橫隔膜下方,分左右兩葉,右葉較大,約佔整個肝臟的五分之三,一般體重的人肝臟大約1.2公斤重,可說是體內最大的器官。與腦、肺臟、心臟相同,肝臟也是體內重要的器官。製造及分泌膽汁、各種食物醣類、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都是在肝臟中完成;此外還有解毒功能及分泌凝血所需要的物質。人類若是沒有肝臟斷無法存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劉正典醫師表示,肝病一般最常見的是肝炎,依病期區分為急慢性肝炎,若以致病的原因可區分為(1)病毒性肝炎,就是大家熟知A、B、C、D及E型肝炎;(2)酗酒或飲酒過量所引起之酒精性肝炎;(3)因為其他疾病使用某些藥物導致之藥物性肝炎。不論哪一種肝炎,在急性期皆出現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以及茶色尿液,在急性期過後,上述之肝炎症狀就會逐漸改善。最嚴重的肝炎是猛暴型肝炎,出現症狀後數日即引起死亡率高之肝衰竭,由此只要有急性發病,要接受妥適治療。肝臟疾病除一般常見各種急慢性肝炎外,較常見的是肝硬化及肝癌。劉正典醫師指出,在歐美國家,肝硬化大多由酗酒所引起,就是所謂的酒精性肝硬化;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因為B型及C型肝炎盛行,尤其是B型肝炎更普遍,國人肝硬化大部分是由慢性肝炎所導致。肝硬化初期一般代償性良好,不太出現症狀,若有也僅是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輕度貧血等輕微症狀,往往為國人所忽略。若進行至失代償程度,則出現黃疸、腹水或合併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或下肢水腫、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最後進行至肝昏迷或肝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現今國內新生兒B型肝炎預防注射有效阻斷B型肝炎的發生;用完即丟棄之注射空針及輸血前的詳盡篩檢防止C型肝炎的傳播,以及對已罹患慢性肝炎病患接受先進的治療,大大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機率。 導致肝癌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最普遍的原因是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據統計,台灣地區約80%肝癌合併肝硬化,初期肝癌與初期肝硬化相同,無明顯臨床症狀,隨著腫瘤持續增大而出現上腹脹、腹部隱痛、腹瀉、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 肝疾病的檢查除一般血液肝機能檢查及肝炎標記外,同時要檢查A型胎兒蛋白,此外腹部超音波檢查為必要且良好的工具。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進行及早期肝癌偵測,劉醫師說,腹超檢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對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患定期以胎兒蛋白及腹超篩檢,偵測到目前治療效果良好的早期肝癌,遠比其他檢查方法,譬如腹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肝動脈血管攝影、肝掃描等高價位之影像診斷具有更高之診斷率。國人若已罹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除了要注意均衡飲食、適度休息且接受妥適治療外,請別忘記接受定期追蹤檢查。

慢性B型肝炎患者 藥物治療新發現

慢性B型肝炎患者 藥物治療新發現#肝炎

近年來,肝硬化連續蟬聯國人第七大死因,肝癌也連續蟬聯國人男性第一大癌症死因及女性第三大癌症死因。每五位肝癌患者就有三位導因於慢性B型肝炎。在臺灣,B型肝炎患者帶原率約為15%,也因此全臺灣B型肝炎帶原者高達二百五十萬人以上,這些B型肝炎帶原者可能引起慢性肝炎,再轉成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不過,民眾也不必太悲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建廷說,對於國內外慢性B型肝炎患者而言,去年是個充滿豐收一年!在臺灣,自民國九十二年九月起,健保開始在部分醫院開放慢性B型肝炎治療試辦計劃,包括給付干擾素及新口服抗病毒藥物Lamivudine(拉美芙錠或商品名為「肝安能」),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提供一項阻斷肝硬化及肝癌新選擇。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慢性B型肝炎治療第三期人體試驗報導,核准新口服藥物Adefovir「肝適能」上市,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提供一項阻斷服用「肝安能」產生病毒突變(YMDD突變)導致抗藥性第二線新選擇。陳建廷表示,民國九十四年健保開始全面開放阻斷服用「肝安能」產生病毒突變(YMDD突變)導致抗藥性第二線新選擇「肝適能」。去年健保開始全面開放慢性B型肝炎治療試辦計劃,包括給付長效干擾素及新口服抗病毒藥物Entecavir「貝樂克」與Telbivudine「喜必福」。陳建廷指出,「肝安能」原來是發展用來治療愛滋病藥物,但是後來發現它可以抑制B型肝炎病毒繁殖,對慢性B型肝炎有不錯療效。根據民國九十三年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所發表聯合國內外多家醫學中心,三年長期使用「肝安能」人體試驗報導,「肝安能」可以成功降低B型肝炎病毒因慢性肝炎,所導致肝硬化,至於降低肝癌部分,仍需更長期觀察報告。由於「肝安能」是口服藥,比起干擾素打針治療,使用上較方便,同時副作用也少。「肝安能」在目前使用對象上,對於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化學治療而導致B型肝炎病毒活化患者,以及B型肝炎接受肝移殖患者,是絕對需要藥物。至於肝功能皆正常的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基本上除了定期追蹤之外,是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的。長期使用「肝安能」九個月以上,容易產生B型肝炎病毒突變(YMDD突變)導致抗藥性,新口服藥物Adefovir「肝適能」上市,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提供一項阻斷服用「肝安能」產生病毒突變(YMDD突變)導致抗藥性第二線新選擇。長期服用新口服抗病毒藥物Entecavir「貝樂克」可以產生較少抗藥性,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提供一項取代長期服用「肝安能」產生病毒突變(YMDD突變)導致抗藥性新選擇。陳建廷還說,自民國七十五年政府全面推展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後,母親在生產前後「垂直傳染」給新生兒可能性已經大為降低。在避免水平傳染方面,則須注意避免不必要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等行為。此外,對於尚未感染過B型肝炎青少年及成人,則需注射B型肝炎疫苗。展望新的一年,期待在去年健保全面開放給付後,長期服用新口服藥物「貝樂克」與「喜必福」可以成功降低B型肝炎病毒因慢性肝炎所導致肝硬化,以及肝癌。B型肝炎在新生兒全面疫苗注射後,可預見將會減少。今年也是第一批全面B型肝炎疫苗注射(七十五年次)新生兒滿二十三歲的一年,二十三歲以下帶原率將小於1%,尚未接受疫苗注射成人,建議接受疫苗注射。對於已經是B型肝炎帶原者,則切記必需定期追蹤,可以利用春節連續假期就近找消化內科醫師追蹤檢查,以避免肝硬化及肝癌發生。

預防腸胃道傳染病方法

預防腸胃道傳染病方法#肝炎

春節期間民眾旅遊及往返全臺各地之年節活動頻繁;親朋好友聚守,享受美食是聚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衛生局提醒市民朋友,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腸胃道傳染病,過個健康、愉快的太平年。霍亂、傷寒、副傷寒、桿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病毒、E型肝炎、食物中毒、諾瓦克類病毒及輪狀病病毒皆是常見的腸胃道傳染病。這些疾病之傳染力很高,且染並非是單一的個人問題,若未妥善處理、治療與控制,感染源會經由糞便污染水源、食物,進而感染給家人及身邊的朋友等;因此,一旦發現有腸胃道疫情或感染源時,相關接觸人員都需接受衛生單位的採檢及疫情調查,以儘早消除感染源,同時確保自己、家人及朋友的健康。■ 預防腸胃道傳染病之方法:1. 不吃生冷食物,在外勿食用已處理好果皮之包裝水果。2. 食物必須充分煮熟,特別是海鮮、生魚片及貝類。3. 飲用水需煮沸或使用瓶裝礦泉水,勿使用井水、泉水或來源不明之水。4.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飲食前、便後確實洗手,最好自行攜帶餐具。5. 廁所距離水源至少15公尺以上,避免污染水源。6. 小心處理患者排泄物,注意廁所及週邊衛生,處理完後立即以肥皂洗手。7. 保持環境衛生,垃圾集中且密封處理,避免孳生蚊蟲。8. 如有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應儘速就醫。民眾若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或衛生局防疫諮詢專線(電話:02-23753782)。

慢性B型肝炎患者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

慢性B型肝炎患者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肝炎

臺灣地區成年人,每五人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光田綜合醫院 - 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醫師提醒,慢性B型肝炎患者日常生活照護,應注意以下幾點:1. 不抽煙、不喝酒:因為抽煙喝酒比一般人罹患肝癌危險性增加四至五倍,同時肝硬化機會也會增加。2. 避免食入含黃麴毒素來源之食物:例如花生製品,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 3. 多攝食蔬果:每週至少攝食六餐以上之蔬果。4. 不隨便食用所謂的「補肝」極品,會愈補愈加重病情。5. 若體力允許,可作適度的運動。6. 避免服用民間所謂的「治肝草藥」,會加重病情,增加肝癌及肝硬化之機會。7. 少服寒涼食物,例如西瓜,冰類製品等。8. 不可勞累過度,能夠在晚上十一點以前睡覺。9. 避免罹患其他肝炎之機會:例如C型肝炎及藥物性肝炎等。所以應該避免打針,輸血,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服用未知之藥物。

肝硬化病患飲食注意要點

肝硬化病患飲食注意要點#肝炎

為了預防肝硬化轉變成肝癌,針對肝硬化患者,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特提出此飲食建議,目的在提供病患適當的營養及預防各種併發症。其一般原則如下:1. 對於病況穩定,沒有水腫或腦性病變情況的病人,可給與適量之蛋白質及熱量的均衡飲食。但如果病人為高代謝狀況或營養不良者,可適當增加熱量之供給。 2. 若常有肝昏迷傾向之病患,熱量維持1600~1800大卡,蛋白質略低些,情況穩定時再恢復蛋白質之攝取。 3. 植物性蛋白質有利於改善肝昏迷之情形,可適量食用。 4. 植物性食物提供較多之膳食纖維質,可減低腸中有害細菌的滋生而避免產生過量之氨,但病人若有合併食道靜脈曲張,必須注意細嚼慢嚥,並避免攝取過於粗糙之堅硬及油炸之食物。 5. 酒類絕對禁止。 6. 遵循醫囑補充綜合維生素。 7. 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 8. 食道靜脈曲張時,應進軟食。 9. 應吃低鹽食物。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肝炎

肝病號稱為國病,其中肝細胞癌(肝癌)是臺灣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位。肝癌發生的三步曲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究竟肝炎帶原者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間是否劃上宿命的等號?其時未必然,只要保持身體持續處在「健康帶原」的狀態,並且勤於定期追蹤,健康帶原者不必然會得到肝硬化與肝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育賢說,反覆肝發炎易轉成肝硬化,若能採取適當醫療,減少病毒量、延緩肝細胞遭破壞速度,爭取更多正常肝細胞新生,肝硬化的進程其實是可以被扭轉。但,如果不加以治療,還繼續讓飲酒等危險因子繼續存在,那麼新生的肝細胞,一再受到病毒感染、破壞,新生肝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和變性,不可避免的,就必須有面對肝癌威脅的準備。李育賢說,在臺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感染B肝、C肝病毒後,肝臟長期在病毒的攻擊下,反覆發炎和修復,發炎的程度愈厲害、時間持續愈久,原本正常的肝細胞被發炎後所產生的結締組織所取代,就會慢慢纖維化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由於絕大部份的肝癌均發生於特定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慢性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等。所以針對B、C型肝炎患者定期做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篩檢,是讓高危險群可以早期發現肝癌,並接受有效治療唯一方法。肝癌(尤其是小肝癌或早期肝癌)絕大多數(95%以上)無症狀,有症狀時多已病入膏肓,治療困難存活率差,所以肝癌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預後很差的疾病。近年來由於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肝癌已可以被早期診斷。同時由於治療方法的進步,肝癌治療後的預後已較以往改善許多。對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的預防及積極治療,是減少發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李育賢建議,要有效保肝只要注意三件事,就可以打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惡性循環。(1)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沒有抗體之新生兒或成年人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共用牙刷、刮鬍刀等。(2)積極治療慢性肝炎:抑制病毒及調整免疫系統使肝炎病情改善,使得肝炎進展至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3)肝癌篩檢:早期肝癌是無症狀的,所以除了日常生活保健外,肝硬化患者每三個月、健康帶原者每年、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肝癌。有鑑於臺灣肝癌的高發生率,台灣肝癌醫學會將於2008年12月6日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合辦之『2008年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中,舉辦『2008年台灣肝癌醫學會第一屆第二次國際肝癌學術研討會』,會中特別邀請外賓Dr. Kiwamu Okita與Dr. David A. Brenner演講,以及國內各個對肝癌研究領域專精教授及醫師進行學術交流,會議精采可期。

如何吃才不會造成脂肪肝?

如何吃才不會造成脂肪肝?#肝炎

良好的飲食習慣對防治脂肪肝有很大的幫助,光田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提出以下幾項注意原則供民眾參考:一、不要過度補充糖類食物。二、飲食中限制動物性油脂,選擇易消化而含膽固醇少之奶油脂,及植物油。 三、蛋白質對肝臟病人是不可缺少的,充分的蛋白質可以保護肝細胞的功能,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防止水腫,含血及腹水。含有蛋白質食物,有瘦豬肉、牛肉、豆干、雞蛋、羊肉等。 四、適當的維生素攝取:肝內儲存著多種維生素,並且參與肝臟之代謝。當肝臟受損時,會影響維生素之吸收,尤其是維生素A、B、C及K等缺乏。當出現維生素缺乏時,應及時補足。 ‧當維生素A缺乏時,會出現乾眼、夜盲、皮膚乾燥等症狀,應食用胡蘿蔔、綠色蔬菜,以及牛奶等。 ‧若服用維生素A及D藥品時,應遵守醫生囑咐服用,以免引起維生素A及D中毒。 ‧當維生素B群缺乏時,會出現舌炎、口角炎、陰囊皮炎、鞏膜充血等,宜食各種穀類、豆製品、蛋類等食物。 ‧維生素C有保護肝細胞及改善肝功能作用,可多食綠色蔬菜和水果補充。 ‧維生素k可防止凝血脢原之減少而引起之出血,可多食菜花及卷心菜等食物補充。五、最重要的是忌煙酒,酒精本身又可以引起肝損害,煙草中含有尼古丁,對肺及肝臟有明顯毒性。六、微量元素及礦物質之攝取也很重要,尤其是鋅,肝臟內之肝功能總是需要鋅來輔佐的,據統計,肝炎病人普遍缺乏鋅,造成食慾不振及腹脹等症狀。

拯救沈默的”肝”  從健康檢查做起

拯救沈默的”肝” 從健康檢查做起#肝炎

大家都知道,肝病是中國人的「國病」,但捫心自問:「您真的了解您的肝嗎?」您曾經做過肝功能檢查嗎?您曾經做過B型肝炎及C型肝炎檢驗嗎?您曾經做過腹部超音波及血中甲種胎兒蛋白檢查嗎?您知道要完全通過以上三大考驗,才表示沒有肝病嗎?肝病的種類很多,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新陳代謝異常性肝病等。臺安醫院一般內科兼胃腸中心主任蔡青岩醫師表示,許多肝病在初期是毫無症狀的(患者說不定仍精力充沛、能跑能跳),或者光做一兩項檢查是無法看出來的(有部分B肝帶原者、肝硬化或肝癌病人,血液中的GOT及GPT值是正常的),等到有不適症狀出現,往往已經是晚期了。因此,了解自己的肝臟狀況,做好適當的防範,並好好善待它,是相當必要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發展三部曲廣為人知,因此肝炎的預防便成為拒絕肝病最重要的一環。以國內帶原率達到五分之一的B型肝炎為例,很多成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過、或者是不是帶原者?其實只要抽血檢查就可以清楚了。B肝的篩檢健保並不給付,自費大約數百元,算盤打得精的人也可以利用醫院或社團舉辦免費篩檢的時候去檢查。蔡青岩醫師指出,檢查結果如果血液中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的民眾,代表從未感染過,建議自費注射B型肝炎疫苗,以一勞永逸。其次是要避免輸血、刺青、共用刮鬍刀、針頭重複使用等可能「血見血」的傳染途徑。至於母子垂直傳染途徑,自民國七十三年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之後已經降到極小比率。如果檢查為慢性帶原者,則務必三到六個月追蹤檢查(含抽血及超音波檢查)一次,不可因為沒有特殊症狀而掉以輕心。此外,「外食族」以及經常到大陸、東南亞等落後地區旅遊的民眾,蔡醫師建議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主要是經口(飲水、飲食)傳染的疾病,在公共衛生環境差的地區容易流行;國內卅歲以上的成年人,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感染過,或者已經產生抗體,但更年輕的一代幾乎從未感染過,也沒有抗體,所以一旦有人感染,就可能爆發局部小流行。保肝、愛肝的積極之道為施打疫苗、定期檢驗,至於坊間販售的「保肝藥」,由於成分不明,不但不一定能增強肝功能,反而還可能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引發藥物性肝炎,即使標榜「純中藥提煉」的成藥,也不應隨意食用。簡言之,不隨便吃藥,才是保肝的不二法門。其他正確保肝之道還包括:不喝酒、不熬夜、多吃新鮮食品、少吃發酵的加工食品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