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雙下肢麻痛,造成行走困難已多年的70歲林女士,近日甚至已無力行走, 經核磁共振診斷為第4.5腰椎管狹窄症。林女士表示「其實多年前就有醫師建議手術,但擔心脊椎手術傷口過大造成術後肌肉疼痛,以及恐懼手術損傷神經而癱瘓,且有骨質疏鬆症,螺釘鬆動後又要再開刀,所以才忍耐多年。」醫師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術」,手術切口僅5-6公分,比傳統術式減少1/3,出血量也明顯減少,術後3天即可下床行走,5天後痊癒出院。新式脊椎微創手術 治療骨質疏鬆的腰椎管狹窄症臨床上不少與林女士有一樣心聲而決定隱忍的病患,因此錯過脊椎手術的黃金時機,等到症狀嚴重到無法行走才願意就醫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陳晉瑋醫師表示,「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是利用X光機透視輔助,可在較小的切口找到最適合的入釘點,進行骨釘固定及神經減壓。與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相比,不僅手術操作方便且可改變釘道角度,與皮質骨接觸面積增大,可提供更強而穩的固定力量,減少骨釘鬆動及鄰近脊椎關節的破壞,特別適合骨質疏鬆的脊椎管狹窄症患者,以及曾接受過手術,又需要再次手術翻修的病人。此外,大幅減少肌肉組織的剝離及牽扯,讓病人術後提早下床活動,大大增加病人術後滿意度。陳晉瑋醫師提醒,微創脊椎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脊椎疾病,可選擇不同的微創方式,術前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才能得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 

低鈣飲食防腎結石?恐白忙一場變骨鬆

低鈣飲食防腎結石?恐白忙一場變骨鬆#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55歲的王女士,長年忙於工作,3年前確診腎結石,治療後卻一再復發,她聽從女兒建議進行「低鈣飲食」,舉凡乳酪、牛奶、芝麻、小魚乾、豆腐、堅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通通不吃,就是怕腎結石又復發。沒想到,「飲食治療」一年多後,王女士的腎結石又復發,甚至因長期缺鈣,反而出現疑似骨質疏鬆的症狀。類似的腎結石個案,臨床上所在多有,豐原部立醫院泌尿科醫師郭嘉政對此表示,根據研究學者發表的醫學文獻指出,適量補充鈣質不會增加腎結石發生機率,適時補充鈣質能降低腎結石發生率,強健骨骼,反而長期鈣質補充不足,會導致骨骼釋出鈣質,造成骨骼疏鬆的症狀。坊間有迷思擔心喝鈣含量高的礦泉水增加結石機率,也就不值得特別顧忌。 醫:腎結石兇手之一是「草酸」!郭嘉政醫師說,腎結石成分包括草酸鈣(70-80%)、磷酸鈣、尿酸結石等等,每一種結石形成成分不同,但主要原因多有尿液變少,比如說流汗較多,水分補充不夠等等。臨床最常見的鈣結石,乃是因為尿液中鈣離子濃度超標,於是結合草酸、或磷酸、或尿酸等化合物造成含鈣化合物的結晶體沉澱,隨後可能慢慢聚集變大,才形成腎結石,所以「腎結石兇手」第一配角應屬草酸。屬於高草酸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紅茶、啤酒、菠菜、巧克力、番藷、豆腐、蘆筍、甘藍、紅蘿蔔、玉米、黃瓜、萵苣、蕃茄、蘿蔔等等,但草酸大部分從腸道排出,真正在尿中出現的不多,所以特別限制高草酸的食物,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 台灣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腎結石郭嘉政醫師說,腎結石造成主因是體質(流汗多、尿量少)、環境(氣溫高)或是習慣(水喝太少)等所造成。台灣地處亞熱帶是好發地區,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腎結石,尤以夏季為好發季節。腎結石是容易復發疾病,據臨床統計,腎結石患者在治癒後5年內,復發機率高達5成。傳統腎結石治療以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硬式輸尿管內視鏡碎石手術等為主,2.5公分以上鹿角型腎結石,則多需執行經皮膚穿刺腎臟碎石取石手術。 新式「軟式輸尿管鏡-吸石清雷射手術」無傷口、安全性高、疼痛感低郭嘉政醫師說,「軟式輸尿管鏡-吸石清雷射手術」是以軟式導管透過尿道進入體內,藉由輸尿管內視鏡看結石狀況,再以雷射擊碎結石,最大的優點就是一邊碎石、一邊吸除結石,節省手術時間,軟式內視鏡可隨意轉彎高達兩百七十度,治療較不會遇到死角,大幅降低腎結石手術後不適感以及修復時間,也有助於降低疼痛感,病人術後最快隔天就能出院。且能取代經皮穿腎碎石取石手術,避免開刀傷口,及手術中出血風險。「針對腎結石大於2.5公分以上」、「做過多次體外震波碎石術仍無法有效排出碎石」及體外碎石後仍不易排出的「腎下盞結石」的三大族群患者,郭嘉政醫師認為可考量使用這類方式加以改善。 多喝水、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定時回診,有助於預防腎結石郭嘉政醫師呼籲,預防腎結石最有效的方法仍是多喝水。而腎結石患者,除了多喝水外,還要記得定期回診,早期發現才能避免嚴重復發。1.一天至少喝2000至3000毫升以上,維持足夠多尿量2.均衡飲食、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C、D攝取不過量3.少鹽、少油4.不用刻意避開礦泉水、高鈣飲食5.適度運動

飲食防骨質疏鬆 輕鬆吃對5字訣

飲食防骨質疏鬆 輕鬆吃對5字訣#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1歲陳姓阿嬷在家中滑倒,造成嚴重髖臼骨折,就醫發現發現阿嬤嚴重骨質疏鬆,動大手術恐怕因骨質疏鬆而失敗,因此決定不動手術,以牽引配合強效的長骨針治療,復原良好。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柏辰強調,年長者若有骨質疏鬆,稍一跌倒可能就骨折,即使動手術效果也會打折扣,也容易再骨折。可用「黑、白、綠、黃、魚」飲食5字訣,從飲食強化骨質。骨質密度過低 僅跌倒就發生嚴重髖骨骨折陳柏辰醫師表示,經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阿嬷是罕見且嚴重的髖臼骨折,且是髖臼骨折當中最嚴重的一種分型「雙柱骨折合併中心脫位」。這類傷勢通常發生在高處墜樓或遭車輛高速撞擊,但阿嬤僅單純跌倒卻如此嚴重,原來是骨質密度T值僅-3.4,比骨鬆定義值-2.5更低,脆弱的骨質導致輕輕一摔就骨折嚴重。此類骨折病患通常需要髖臼前後方2次手術復位加上鋼板固定,手術時間長且流血多。但阿嬤近期才因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住院,且骨鬆嚴重若打上鋼板猶如將房子蓋於沙堆上。討論後決定不動手術,採取牽引治療,再於肚皮打入強效長骨針,一併治療嚴重骨折與骨質疏鬆。阿嬤傷後1週即可用助行器下床移動,傷後10天出院,6週時追蹤骨盆X光骨盆已經初步癒合,並可用單拐行走,傷後10週更達幾乎癒合,不須靠助行器行走。逾50歲女性因賀爾蒙變化 骨質流失速度更加快陳柏辰醫師強調,骨鬆者發生重大骨折,若只有鋼釘鋼板固定而未治療骨鬆,常鋼釘鬆脫或骨頭再斷,適得其反,最好經過骨鬆專科醫科醫師評估。若平時少曬太陽也沒有運動習慣,加上長期洗腎,可能導致骨質流失、脆化。估計台灣50歲以上男性約24%、女性約38%有骨鬆,明顯女多於男。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流失速度會加快,洗腎、免疫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亢進等疾病患者及抽菸、喝酒、作息不正常的人鈣質流失快,也較易骨鬆。黑、白、綠、黃、魚 補鈣質食物五字訣陳柏辰醫師表示,很多老年人直到摔倒骨折才知自己有骨鬆,女性停經後、男性50歲以後最好每年檢測骨質密度,骨質密度T值在-1至-2.5,就要提高警覺,進行保養,如果小於-2.5,代表已經骨質疏鬆,必須治療加保養,由醫師開立處方藥。如何保養呢?陳柏辰醫師表示,飲食方面多吃鈣質及蛋白質等強筋健骨的「黑、白、綠、黃、魚」:黑指香菇、黑木耳、芝麻、髮菜等黑色食物;白指豆干、牛奶、金針菇等;綠指芥蘭、紫菜、綠花椰等;黃指起司、乳酪、奶油、蛋黃、柳澄汁等;魚指小魚乾、沙丁魚、鮭魚等,並透過適當日曬增加體內維生素D3,進而幫助人體吸收鈣質,也要多運動來增加骨密度和強健肌肉。

蔬菜也能補鈣!芥藍、黑甜菜防骨鬆

蔬菜也能補鈣!芥藍、黑甜菜防骨鬆#骨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約有81~97%以上國人鈣質攝取不足,而男、女性平均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50~70%。參照衛生福利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19歲以上成人每日須攝取1000毫克鈣質。蔬菜中富含許多鈣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北慈濟醫院張亞琳營養師為大家說明。鈣的補充 芥藍、黑甜菜含鈣量高預防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鈣質,有人認為補充鈣質就要多喝牛奶或其他乳製品,因為一杯牛奶約含240毫克的鈣;而在常見的芥藍、黑甜菜等蔬菜中,100克的含鈣量,幾乎等於一杯牛奶的鈣質!乾海帶、無花果以及紫菜、紅毛苔及黑糖(一湯匙等於70毫克的鈣)等也都是鈣質豐富的食物。張亞琳營養師表示,除了多喝牛奶或食用其他乳製品來補充鈣質外,也不要忽略其他同樣含有豐富鈣質的天然食物。補充足夠的鈣質,可預防骨質疏鬆症,也有助於降低血壓、降低大腸癌發生機率,或搭配低脂與低膽固醇的飲食,亦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益健康。導致鈣質流失的因素:飲食、生活1) 飲食習慣 /高鈉飲食/每當腎臟需代謝多量的鈉時,也會同時排出鈣質。常食用添加磷酸鹽食品/可樂、加工肉品(香腸、火腿、各種丸類、漢堡肉等)火鍋料、起司、泡麵等。高油飲食/攝取過量脂肪,會導致無法有效吸收鈣質。高動物性蛋白質飲食/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液酸度,導致尿液排出更多的。嗜吃肉類的民眾,若再以多量牛奶來補充鈣質,恐怕得不到補骨的好處,反而反效果,導致鈣質流失,增加腎結石發生。2) 生活習慣/抽菸、飲酒、過量咖啡因、壓力、藥物使用、缺乏運動、日照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鈣質流失,民眾應多加注意,並試著改善生活習慣。補鈣的飲食撇步植物性食品是好的鈣質攝取來源,例如豆類、堅果類、蔬菜類含鈣量很豐富,不但沒有動物性蛋白增加鈣質流失、高血脂肪的副作用,補充植物性食物,同時也可攝取到鎂、維生素B、葉酸,都是維持骨骼健康需要的營養。張亞琳營養師提醒,特別注意部分植物性食物可能含有植酸、草酸,例如菠菜含有大量草酸,會抑制鈣的吸收,不是好的鈣質來源。而原始豆類(黃豆、黑豆、紅豆、綠豆)與生的堅果類,在食用前浸泡一夜或浸泡至發芽,豆類本身的酵素將會釋放出來使植酸分解,提高鈣質的吸收率,也較容易消化。增加鈣質吸收的因素 多運動、適時日曬張亞琳營養師表示,鈣質攝取充足,加上平時多運動,如健走、太極、武術、慢跑、負重運動等,可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並建議每天安排日曬時間,只要讓臉部、手、前臂部分接受15~20分鐘左右的陽光,就可以足夠1天所需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減少尿中鈣質流失。因鈣質容易在料理時溶解於酸性環境,因此料理時可使用醋、檸檬汁等入菜調味,也可以提升飲食中鈣質吸收率。(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65期資料)

骨鬆危機 你的骨本真的夠嗎?

骨鬆危機 你的骨本真的夠嗎?#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鈣無論對男性或女性都是一種關鍵性的礦物質,它對婦女的健康尤其重要。過了35歲後,大多數男性和女性都會因為鈣與維他命D的攝取不良,使得骨骼中的鈣質開始流失。而且到了更年期時,女性的損失率更會迅速增加,因此,透過飲食來補足鈣質需求是至關緊要的一件事,否則鈣質就會從骨骼中流失出去。對婦女而言,如果想避免重大的骨骼問題,在這段期間保持足夠的鈣質會是關鍵之舉。有一個並非眾所周知的事實,那就是晚年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嚴重程度,其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成年早期達成的骨骼量。12%的男性會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情況基於這個原因,建立強大的骨本──需要定期攝取鈣質──應該是婦女同胞從小到大都該注重的首要之務。到了80歲之後,25%的男性會發生髖關節骨折,這就是為何男人也該對骨骼健康投以相同關注的原因。男性的骨質密度比女性高,因為他們的肌肉量比較多,但是他們的骨骼量也同樣會流失。事實上,12%的男性在他們的一生中會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情況。在你出生的時候,你就等於開了一個「骨本銀行儲蓄帳戶」,這就是你的身體儲存鈣質的地方。在這一生的前30至35年,你可以存款到這個帳戶裡,過了這段時間後,這個帳戶就算進入退休狀態。如果你的身體需要鈣質,尤其是涉及骨骼重塑的場合,它可以從飲食來源提取鈣質,也可以從你的骨骼提取。不用說,你當然會希望自己的銀行帳戶一直是滿滿的,希望身體動用的儲蓄儘可能愈少愈好,因為你真的想把這個帳戶當做備用的緊急資金,平常只要仰賴飲食和補充劑來滿足對鈣質的需求就好。不過如果你人到中年,帳戶數字卻微不足道,那麼你的骨骼就得為此付出代價。多孔的骨骼 就是走向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如果沒有足夠而穩定供應的鈣質來源,骨骼就會變得脆弱細薄,露出微小的空洞或細孔(這種情況稱為多孔性),這些多孔的骨骼就是走向骨質疏鬆症的原因。目前大約有1000萬美國人──其中80%是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此外還有3400萬名美國人被認定有骨質流失的現象,這是骨質疏鬆症的前兆,稱為骨質缺乏症,可以發展為骨質疏鬆症。不管罹患上述哪一種疾病,都同樣會增加髖部、脊椎、腕骨、骨盆及肋骨骨折的風險。以前曾經一度認為骨質疏鬆症是年老婦女才會遇上的問題,然而正如我已經指出的事實,這種疾病可以侵襲任何年齡的男性與女性,報告中的受害者甚至有年僅12歲的孩童。富含鈣質食物來源包括乳製品、綠葉蔬菜、大豆製品、堅果幸運的是,鈣質和維他命D不一樣,很容易從飲食中獲得。含有豐富鈣質的食物來源包括乳製品(牛奶、優格、乳酪)、綠葉蔬菜(包括羽衣甘藍、寬葉萵苣,芥藍菜,青江菜)、大豆製品(包括豆腐)、堅果(尤其是杏仁和開心果)、豆類、種子類、以及鈣質強化果汁。特別說明一下,雖然菠菜的含鈣量很高,但這種鈣質很難吸收,因為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鹽,這種物質會與鈣質緊密結合,使得這些鈣質無法被人體吸收(不過這並不代表菠菜無法提供其他營養成分)。如果你吃的夠好,就有可能不需要服用鈣質補充劑。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鈣質,那麼你就該在自己日常的養生方式中,運用各種方法來增加鈣質補充量。(本文摘自/健康是曬出來的:維他命D之父的養生報告/時報出版)

白砂糖吃太多 蛀牙和骨鬆都上門!

白砂糖吃太多 蛀牙和骨鬆都上門!#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精製過的白砂糖屬於化學物質,有害人體健康,請各位盡量避免食用。現在,我想進一步說明白砂糖的製作過程。白砂糖是由蔗糖中搾取出物質,利用石灰及二氧化碳使污垢沉澱,去除多餘的雜質之後,再進一步精製而成。雖然石灰及二氧化碳會在製作過程中被清除乾淨,但這種沉澱雜質的方式,還是多少會讓人覺得不安。此外,經過精製之後,砂糖中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也會跟著流失,用「化學物質」來形容它也不為過。因為身體吸收白砂糖的速度相當快,食用白砂糖後,血糖會急速升高,身體為了降低血糖,會大量分泌胰島素,導致血糖值急速下降,引發低血糖症狀。當血糖值持續偏低,身體又會為了拉高血糖而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一旦分泌過剩,會讓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或是出現焦躁、易怒等情緒反應,有些人甚至會因此失眠。由此可見,白砂糖對人體絲毫沒有半點益處。白砂糖攝取過量 身體須從骨頭或牙齒中溶出物質中和鹼性物質 此外,白砂糖屬於「酸性食品」,大量攝取之後,為了中和體內的酸鹼值,身體會分泌大量的鹼性物質,導致體內礦物質流失,其中又以鈣質的流失率最高。換句話說,白砂糖一旦攝取過量,身體就必須從骨頭或牙齒中溶出物質,來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而這也是引起蛀牙和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建議使用未精製的糖蜜、蔗糖、甜菜糖或楓糖在演講及料理教室中,我不斷地對大家高聲疾呼:「只要不吃白砂糖,就能改善超過一半的疾病。」有鑑於此,我的料理也盡量不加糖,以麥芽糖或味醂調味。如果迫不的已一定要使用砂糖,建議各位使用未精製的糖蜜、蔗糖、甜菜糖或楓糖等含有鈣質與礦物質的糖,但切忌不要使用太多。此外,雖然黑糖對身體不錯,但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石灰,幫助黑糖凝結成塊,所以也不建議使用。對了!「人工甘味劑」是最糟糕的選擇,請各位絕對不要使用這類產品。總之,為了身體健康著想,請不要再食用化學製品了!(本文摘自/一菜一湯的健康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骨鬆不能植牙?醫:可藉骨粉填補

骨鬆不能植牙?醫:可藉骨粉填補#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裝假牙型式有很多種,選擇安全、美觀又長久的假牙很重要。近年來外科手術不斷發展傷口小、復元快的微創手法,成為手術主流,植牙技術也在微創上有長足進步。吃較硬食物易使牙齒斷裂 門牙最危險常見因咬雞排、肋排、豬腳等較硬食物,造成牙齒斷裂,門牙較小更易發生。牙齒是門面,微創植牙可以在最短時間將牙齒補上,避免長時間缺牙的尷尬。傳統的植牙,是手術醫師依照個人經驗,以平面X光片與患者齒列石膏模型,來決定植牙可種植的位置與深度,準確度較差且易傷及神經。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口顎外科醫師張哲綸表示,近年植牙技術由於高階電腦斷層掃描協助,可清楚顯示牙齒3D立體影像,包含整個牙床肉與齒槽骨。提早算出手術中最理想的植牙植體適切種植長度深度、直徑粗度、方向角度,拔除斷牙後可立即進行微創植牙,免去傳統植牙等傷口癒合後再植牙,8到10個月的等待期。3D影像輔助 植牙更精準、傷口小近年細部3D影像科技與高階電腦運算軟體進步,醫師可在植牙前獲得牙齒的立體影像,詳細計畫出手術當中最理想的植牙可植入的位置及走向,手術較精準、傷口較小,手術成功率高且不傷及口腔內重要的神經血管。張哲綸醫師表示,一般人認為年紀大、骨質疏鬆無法植牙,然而除了做過放射治療或打補骨針的病人不能植牙外,其他幾乎都能植。骨質因人而異,年齡不是問題,若骨質較差則藉由骨粉填補或補骨方式也能達到植牙目的。

骨折住院 近2成都是骨鬆害的!

骨折住院 近2成都是骨鬆害的!#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齡社會真的來了!根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8月為止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達13.6%,即將脫離「高齡化社會」正式邁入「高齡社會」。50歲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劇,根據資料顯示,104年女性骨折人數比過去10年增加1.5倍,30歲開始下降,到50歲時最為關鍵;男性骨密度則是從40歲開始明顯下降。骨鬆性骨折 每年100億醫療成本黑洞台灣地區髖部骨折發生率排名世界第九,更居亞洲之冠。為遏止骨鬆造成的巨大社會成本,並提升病患照護品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提出「打造全台骨鬆照護網」的願景,力抗骨鬆性骨折危機。健保資料顯示,2016年國內有10萬民眾因骨折住院,其中骨鬆導致的骨折案例就接近2萬例。若以臨床上平均每例15萬元的直接醫療費用(包含開刀住院及復健)計算,僅髖部骨鬆性骨折就將帶來將近每年30億的驚人醫療支出。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LS) 防堵3大缺口吳至行理事長指出,過去的骨鬆防治存在民眾對骨鬆的預防與早期評估不足、病患骨鬆治療持續性不佳、缺乏完整的「保密防跌」支持制度等3大缺口,病患出院後未能獲得長期的追蹤與照護資源。吳至行疾呼,骨鬆的防治更該從事前的預防宣導、定期檢測,到出院後的治療追蹤、復健指導、居家服務,建立無縫式的整合照護服務。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LS)體制的引入,以個案管理師為中心,為骨鬆病患與高危族群民眾,提供完整的照護機制,增加骨鬆相關評估治療、提昇骨鬆用藥遵從性、避免骨折再發生,並降低醫療與社會資源的耗費。以個案管理師為中心 讓患者更清楚如何維持健康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暨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詹鼎正曾收治一名案例,當時69歲的吳女士意外發現有脊椎壓迫性骨折,心情鬱悶連飯都吃不下。在醫師推薦下加入FLS,個案管理師時時關心吳女士日常活動、飲食、用藥等狀況,讓吳女士對自己的骨鬆狀況更清楚,更加知道怎麼注意並保持健康生活。也遵照指示定期回診、持續使用骨鬆藥治療。現在積極參與衛教演講、社區活動,家人都非常欣慰吳女士的改變。(吳女士加入FLS 後,因個管師時時關心生活狀況,生活不再受骨鬆影響。左為詹鼎正醫師、右為吳至行理事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