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

腰背痛3天 當心骨鬆找上門

腰背痛3天 當心骨鬆找上門#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稍微跌倒就可能因骨質疏鬆而骨折!現年67歲、曾為我國在亞運奪下女子400公尺接力銀牌的國手黃碧雲,不慎滑倒後因骨質疏鬆導致脊椎骨折,傷勢嚴重,一般而言,運動員較不會發生骨鬆,醫師表示,即便是體育選手都不能忽略骨鬆,一般人更要定期注意自己的骨質密度。女性65歲、男性70歲 最好做骨質檢測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賴肇康表示,骨質疏鬆發生率女大於男、年齡越大及身形越瘦小者越易發生、長期運動者較不會發生,其實,只要年紀大了就有骨鬆風險,女性65歲、男性70歲以上者,最好做骨質檢測,若有骨質疏鬆,就要儘可能地避免跌倒。賴肇康醫師指出,患者胸椎第12節骨折,骨頭碎片壓迫到神經,手術時除了在骨頭塌陷處使用微創脊椎千斤頂,復位後再灌骨漿,還執行部分椎板切除,放鬆神經,另外,一般而言骨質密度(T-score)在-2.5以下即為骨鬆,患者竟達到-4! 腰背痛3天以上 小心骨鬆問題腰背痛3天以上未改善者,就要小心骨鬆問題,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醫學會的建議,女性停經後不滿65歲、曾骨折、有服用類固醇、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父母有骨折等,男性50到70歲具有上述危險因子,也應定期再1至2年追蹤骨密度。保存骨本 多吃小魚乾、蝦米賴肇康醫師表示,骨質密度(T-score)小於-1時,就要加強注意營養、補充鈣質、規律運動與曬太陽,若已達到-2.5,最重要的是要預防跌倒,盡量攝取高鈣食物,保存骨本,包括乳製品、豆製品、小魚干、蝦米、帶骨魚罐頭(如鰻魚、鯖魚等),深綠色蔬菜及高含鈣食物如髮菜、芝麻、紫菜、鹹菜干等。

防骨鬆 定期測骨密度為上策

防骨鬆 定期測骨密度為上策#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坐著站不起來、走到一半走不動,小心,呷老到縮啦!隨著我國正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者比率逐步增高,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骨骼疾病,包含骨量減少、骨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差等特徵,造成銀髮族的骨骼脆弱,骨折危險性增高,目前骨鬆的患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骨折後引起功能障礙 甚至造成死亡骨質疏鬆症多半不會有明顯症狀,然而患者除骨折風險增加,亦可能衍生骨折後續多項併發症狀,進一步引起功能障礙,甚至造成死亡,髖骨骨折後,常無法自立生活,需要長期照護。老人骨折後有很大機率再度骨折,如若經常發生骨折,若是脊椎骨折,常引起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影響肺功能和消化功能,甚至死亡,骨質疏鬆症已然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檢查骨密度才能預防骨質疏鬆症由於骨質疏鬆症不會痛,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必須靠檢查才知道自己的骨密度如何,依WHO所制定之骨質疏鬆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以下簡稱DXA) 之測定數值,進行檢查,可以用來測量身體的任何地方,但是通常使用於腰椎及髖骨處。65歲以上老人、停經女性 定期追蹤利用兩種不同能量的X光為射源照射受檢部位,依不同的能量吸收來測量骨密度(BMD值,單位g/cm2),目前醫院醫師測量骨密度會使用T評分作為判斷古松程度的標準,T評分在+1到-1之間為正常值,小於-2.5,表示患有骨質疏鬆症,65歲以上老人、停經女性、曾患有骨質疏鬆症者,定期追蹤骨密度,能預防骨折風險。 

醫訊/骨質疏鬆症治療與預防

醫訊/骨質疏鬆症治療與預防#骨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越老越容易站不穩、走沒兩步就要休息,很可能是骨質開始鬆動,有2/3的銀髮族可能沒有早期發現,導致骨密度持續下跌!關於骨質疏鬆、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舉辦的講座給予建議,復健科醫師柯漢祥將分享衛教講座主題「骨質疏鬆症治療與預防」,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骨質疏鬆症治療與預防時間:105年12月07日 星期(三) 下午17:30-18: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社工 劉大任分機:(02)2791-9696轉1008        

老人跌倒 4環境因素要小心

老人跌倒 4環境因素要小心#骨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環境是造成老人跌倒的肇因,例如捨不得開燈、家裡光線不佳,地板濕滑,走道電線纏繞成一團或者堆滿雜物,地毯邊緣捲翹起來,都可能害老人家絆倒,太長太寬的衣服褲子,磨損老舊沒有防滑功能的鞋子,都可能增加老人重重摔倒的風險。跌倒最容易傷到腿部、肩膀、髖部國健署「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發現,在跌傷老人當中,往往最容易傷到3個重要部位,依序為下肢(腿部)、上肢(肩膀雙手)及髖部,摔傷後常因此臥床不起,身體活動受限,失去社交活動,不僅讓老人家痛苦,也加重照顧者的負擔。一旦跌倒骨折,要儘快就醫治療,根據骨折的嚴重程度,由骨科醫師決定是穿鐵衣、臥床休息、石膏固定、手術鋼釘板固定或者需要置換人工關節。末端骨折徒手復位後 需石膏固定8週比方,身體有些部位的骨折,像是肋骨、肩胛骨、程度較輕微的腰椎壓迫性骨折等,不需手術或石膏固定,但因為疼痛,病人需穿背架或臥床休息幾週,手部橈骨末端骨折,一般徒手復位後,石膏固定6~8週,粉碎性橈骨末端骨折徒手復位後,加上外固定器固定。大腿股骨頸骨折或股骨轉子間骨折,大多必須手術鋼釘鋼板固定或置換人工關節等,只要病人身體狀況容許,要儘快接受治療。手術2週內能起床的病人 恢復機會高治療後,諮詢醫護人員何時可以讓長輩起床和活動筋骨,避免因臥床過久或限制活動帶來褥瘡、下肢血管栓塞、肺炎、尿路感染等併發症,褥瘡大多發生在臥床1週內,而身上有褥瘡的病人,住院天數會延長,而且也有較高的死亡率。有統計指出,在手術後2週內就可以起床活動的病人,能夠恢復到骨折前的日常生活功能狀態的機會比較高。(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有效防骨鬆 喝完牛奶要日晒

有效防骨鬆 喝完牛奶要日晒#骨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了年紀之後,有些人一被醫生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就焦急地想攝取鈣質,而每天喝下好幾杯牛奶,但如果只攝取鈣質,卻沒有一起攝取能促進鈣、磷吸收的維生素D,就無法使身體有效吸收,努力喝牛奶卻達不到效果,實在是得不償失,「想吸收鈣質,就要一起攝取維生素D」先把這個重點記起來吧!多吃一點香菇 充分攝取維生素D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當中,一般常見的就是香菇,以日本人為例,在食材的搭配變化上總會加入香菇,只要稍微刻意地多吃一點香菇,就能充分攝取到維生素D。但維生素D不是進入腸胃後,就能馬上發揮作用,攝取完後還要透過日照,照一照紫外線才能讓它活化,維生素D進入體內、在身體表面的血管中流動時,照射到紫外線就能變成活性型的維生素D3。攝取維生素D之後 還需晒太陽像一直待在辦公室裡工作的上班族,或整天窩在家中的老人、長輩,即使攝取再多維生素D也幾乎沒有意義,如果可以的話,儘量走到戶外曬曬太陽吧!在不造成曬傷的情況下,適度的日光浴可以活化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這是非常適合用來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還有,除了鈣質之外,蛋白質等也是構成骨骼的營養素,因此,不只是牛奶和香菇,也必須吃少量的肉,一定要有少量的蛋白質和鈣質、維生素D一起搭配攝取,總之,組合搭配和均衡都很重要。將小生物完整吃下去 就能均衡攝取營養建議攝取小魚等可以整個吃下去的食物,將小生物完整吃下去,就能均衡攝取到蛋白質和鈣質,小沙丁魚、柳葉魚、小魚乾、吻仔魚等,在這方面可說是相當優異的食物。(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愛骨4步驟 延緩骨鬆13年

愛骨4步驟 延緩骨鬆13年#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以上國人12.3%有骨質疏鬆症,65歲開始女性骨質疏鬆症的比例高出男性1倍以上,根據2013~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對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量測其骨質密度,結果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佔了12.3%,其中男性為8.6%,女性為15.5%。髖骨骨折 25%會在1年內死亡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進一步指出50歲以上的人群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因骨鬆的問題易導致骨折,引起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和長期殘疾,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為最嚴重,因為一旦發生髖骨骨折往往造成需要他人的輔助照護,也喪失行動上的自主權,更嚴重的是約有20~25%的機率會在1年內死亡。增加10%骨密度 可延緩骨鬆發生13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IOF指出,在年輕時能多增加10%骨密度,就可延緩骨鬆發生達13年,骨質疏鬆症可以預防,免於未來發生骨鬆性骨折,國民健康署提供愛骨4步驟,幫助大家對抗這個「無聲的殺手」。1) 營養充足多攝取鈣質、衛生素D及蛋白質等,其中乳製品(鮮奶、優格、起司)是最容易獲得鈣質的來源之一,身體也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2) 定期荷重運動建議民眾從事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舉啞鈴操,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之安全物品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之運動。  3) 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在骨密度的維持以及骨折方面,「戒菸」是最正確的決定,為確保骨質健康,也不應酗酒,若飲酒,應適量,同時還要避免過度飲用咖啡及熬夜等不健康生活形態。4) 查明自身是否具有風險因子父母曾發生過髋骨骨折,則個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服用類固醇藥物者、停經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都要注意骨骼健康。

居家養骨 3大方向著手

居家養骨 3大方向著手#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紀漸長後會發現走路變得吃力,站立有困難、容易軟腳,體力大不如前,因此開始嘗試保健食品,希望藉由補充營養,幫助回復年輕時的體力及活動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建議,平時的脊椎養護應從日常均衡飲食著手,透過每日飲食攝取營養,運動保健身體,避免不良姿勢3大方面著手,才是保健良方。保持肌力避免腰痛 延緩脊椎退化脊椎退化引起的腰痛與骨骼、肌肉、神經、血液循環等因素息息關關,維持適當規律的運動也可預防脊椎退化,運動的重點可放於負重和阻抗活動,看似輕鬆,卻能在運動過程當中,有效訓練腿部肌肉,例如步行、慢跑、跳舞及舉重,保持肌力對於避免腰部痠痛,延緩脊椎退化有相當的助益。避免不良姿勢 每日補充3.5杯牛乳平時維持正常的坐姿及站姿,避免不良姿勢,避免因玩3C產品及線上遊戲而長期低頭,40歲以後鈣質便會逐漸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每天需要補充成人所需鈣質700毫克,相當於3.5杯牛乳,但每日若攝取3克以上鈣質,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破壞體內礦物質平衡,反而引發身體機能障礙。鰻魚、杏仁 促進循環、改善麻痺若想要維持良好的骨骼、肌肉健康,富含鈣值的牛奶、小魚、綠色蔬菜,是最好的選擇,另外,黃豆富含蛋白質,增加胺基酸外,還有助組成肌肉,鰻魚、杏仁富含維生素E,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麻痺等症狀,另外,蛤蜊富含維生素B12,可修復受損神經,恢復正常機能。背肌與腹肌強壯時 脊椎較不易退化阮威勝院長表示,多做核心肌群運動,加強背肌、腹肌,當背肌與腹肌強壯時,脊椎比較不易退化,或是做負重運動,來增加骨質密度,平時如果肩頸痠痛,適當的利用按摩、徒手治療來放鬆,會有所幫助。

遵守3大方向 居家養骨好方便

遵守3大方向 居家養骨好方便#骨鬆

(撰文/徐平) (諮詢/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年紀漸長後,許多民眾發現走路變得吃力,突然站立時有困難、容易軟腳,體力大不如前,因此開始嘗試保健食品,希望藉由補充營養,幫助回復年輕時的體力及活動力,然而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建議,平時的脊椎養護應從日常均衡飲食著手,藉由營養補充品雖然可輕鬆攝取特定的營養成分,但若攝取過量,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所以保健食品較適合作為補充用,透過每日飲食攝取營養,運動保健身體,避免不良姿勢3大方面著手,才是保健良方。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阮威勝院長建議從飲食、運動及姿勢3大方向來保養脊椎。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保持肌力避免腰痛 延緩脊椎退化 脊椎退化引起的腰痛與骨骼、肌肉、神經、血液循環等因素息息關關,維持適當規律的運動也可預防脊椎退化,運動的重點可放於負重和阻抗活動,看似輕鬆,卻能在運動過程當中,有效訓練腿部肌肉,例如步行、慢跑、跳舞及舉重,保持肌力對於避免腰部痠痛,延緩脊椎退化有相當的助益。   (透過多運動,如跳舞、慢跑等,可以增強肌力,延緩脊椎退化。 圖片提供/取自優活健康網) 避免不良姿勢 每日補充3.5杯牛乳 平時維持正常的坐姿及站姿,避免不良姿勢,避免因玩3C產品及線上遊戲而長期低頭,40歲以後鈣質便會逐漸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每天需要補充成人所需鈣質為700毫克,相當於3.5杯牛乳,但要提醒的是,每日若攝取3克以上鈣質,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破壞體內礦物質平衡,反而引發身體機能障礙。 鰻魚、杏仁 促進循環、改善麻痺 若想要維持良好的骨骼、肌肉健康,富含鈣值的牛奶、小魚、綠色蔬菜,是最好的選擇,香菇、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害怕骨鬆,蛋黃將是你預防老化的口袋名單,許多人擔心蛋黃的膽固醇高,盡量避免攝取蛋黃,阮威勝院長表示,適量蛋黃可以提供維生素D,補充不常運動的缺失,另外,黃豆富含蛋白質,增加胺基酸外,還有助組成肌肉,鰻魚、杏仁富含維生素E,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麻痺等症狀,另外,蛤蜊富含維生素B12,可修復受損神經,恢復正常機能。 背肌與腹肌強壯時 脊椎較不易退化 阮威勝院長表示,多做核心肌群運動,加強背肌、腹肌,當背肌與腹肌強壯時,脊椎比較不易退化,或是做負重運動,來增加骨質密度,平時如果肩頸痠痛,適當的利用按摩、徒手治療來放鬆,會有所幫助,以下提供在家就可以做的核心肌群鍛鍊招式,來幫助增強背肌與腹肌: 1) 平躺,雙腳屈膝打開與骨盆同寬,收小腹,先吸一口氣,吐氣時將脊椎從尾椎骨起一節節抬起到肩胛骨,膝蓋與身體呈一直線,再吸一口氣,一邊吐氣,同時從胸口起,把脊椎緩慢放下。(示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思翰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2) 雙手平放,收小腹。吸一口氣,吐氣時用核心心肌群力量,將上背往上延伸如C字的弧度。再吸一口氣,吐氣時將背部緩慢放下。(示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思翰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