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

多喝牛奶好健康?研究:恐增過敏、乳癌發生率

多喝牛奶好健康?研究:恐增過敏、乳癌發生率#骨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牛奶補鈣質,多喝牛奶有益健康?李醫師說:多喝牛奶未必健康。牛奶殺菌處理皆用巴氏殺菌法殺死牛奶中的微生菌,延長牛奶的保存期限,但也破壞了牛奶的營養價值,特別是牛奶中原有的牛奶鈣。近幾年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乳製品在歐美已成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與幼兒呼吸道過敏的元凶釐清乳製品的迷思乳製品包括牛奶、羊奶、乳酪(起司)、優酪乳等。一般大眾認為乳製品含豐富的鈣質,有助於骨骼健康,可以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症。特別是優酪乳含腸道益菌,能幫助消化,改善便祕,提升免疫機能。但你可能不知道,當全球科技越來越進步的時候,我們所喝的牛奶,所吃的乳製品毒素卻越來越高,營養價值反而越來越低。歐美牛奶殺菌處理皆用巴氏(Pasteurization)殺菌法,這是全世界公認較安全的牛奶殺菌處理方法,可以殺死牛奶中的微生菌,延長產品保存期限,但也破壞了牛奶的營養價值,特別是牛奶中原有的牛奶鈣。目前消費者從牛奶中獲取的鈣,大多是乳品公司外加回去的碳酸鈣。碳酸鈣不如牛奶鈣容易吸收。根據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對高麗菜中鈣的吸收率為30%,高於牛奶中鈣的吸收率27%。近年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乳製品在歐美成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與幼兒呼吸道過敏的元凶之一。除了乳製品中的荷爾蒙、農藥、抗生素、殺蟲劑等殘餘為主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主因就是乳製品助長黏膜液的產生,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生痰」。你吃完乳製品之後是否感覺喉嚨的痰變多,或舌苔變厚了呢?有慢性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氣喘或肺癌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乳製品,避免加重病情。(本文摘自/食林改錯 七大排毒迷思/康鑑文化出版)

陽萎、記憶力退化 吸菸4危害不可不知

陽萎、記憶力退化 吸菸4危害不可不知#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吸菸百害無益,但許多人為了舒壓、緩解情緒等原因,而無法戒除。根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約有700萬人死於菸害,約每5秒即有1人,吸菸者平均壽命較不吸菸者減少約15年。其實,不只有癌症,吸菸還會使人的抵抗力變差、記憶力受損,甚至許多男性在意的性能力也會受到影響,造成勃起功能障礙及無法持久的困擾。吸菸傷身全面性  骨鬆、不孕樣樣來大多數人都知道,吸菸除了會影響外在儀容,導致牙齒變黃及口臭,手指及指甲也會因菸草中的焦油而變黃。但是其實,吸菸對於人體的影響是全面性,幾乎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南投縣衛生局也列舉以下吸菸對身體的影響 :1)免疫系統/降低抵抗能力、疲倦勞累、打鼾、容易感冒、引發紅斑性狼瘡,也使得糖尿病的治療變得較為困難。年輕的吸菸者甚至還會常咳嗽、咳痰和氣喘。 2)記憶力退化/菸品所含的有害尼古丁,可對腦細胞構成破壞並阻礙新腦細胞的生長,也相對使得腦血流量減少,加重動脈硬化,造成腦血管狹窄、腦血管阻力增大,使人變傻、變健忘,更會因大腦功能受損而記憶力喪失。 3)骨質疏鬆/一氧化碳是菸品中的主要毒氣,比氧氣更易與紅血球結合,減少血液攜氧量至少15%;且抑制甲狀腺素分泌,增加骨骼組織代謝、減少鈣質吸收,導致吸菸者的骨頭密度流失。 4)生殖能力/女性吸菸,會造成卵細胞病變,賀爾蒙失調,以及減低輸卵管的功能,容易造成不孕症;而男性吸菸,會使精子的數量減少,並破壞精液的品質及精子的活力。吸菸會影響陰莖內的血管,可能有勃起的障礙或無法持久,甚至造成陽萎。 

研究:憂鬱症銀髮族 骨鬆風險高2倍

研究:憂鬱症銀髮族 骨鬆風險高2倍#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憂鬱症竟與骨質流失有關!63歲的林女士平時家事煩心,又因為糖尿病導致的失明及行動不變,開始不講話、不想與人互動、睡不好、動不動哭泣、更出現厭世念頭等,經醫師診斷有憂鬱症;後某天失足跌倒劇痛,髖部骨折,測骨密度才發現有嚴重骨質疏鬆,需要立即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監事黃兆山醫師指出,憂鬱症與骨流失高度相關,研究發現,有憂鬱症狀的女性骨鬆機率較一般女性高出1.42倍,鬱卒銀髮族比起一般老人,骨鬆風險更高2.32倍;甚至因為高壓工作出現憂鬱症狀的男性,比起正常員工的骨密度亦較低,由於內分泌的相互影響,維生素D3的缺乏不僅增加憂鬱情緒且同時減緩骨吸收。憂鬱程度增加 骨鬆風險更高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起「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台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醫師說明,近30年中亞洲的骨鬆性髖部骨折增高2~3倍,預估2050年亞洲的髖部骨折病患數將佔全球一半以上。台灣地區憂鬱症盛行率約7.3%,更平均每3位老人家就有1位有憂鬱症狀,隨著憂鬱程度的增加,骨鬆及骨折的風險也將提高,根據鹿港基督教醫院針對精神科患者檢測骨密度,發現有58%的病人低於正常骨量(T值<-1)。另外針對高壓工作下男性的調查發現,出現憂鬱症狀者平均骨密度較正常員工低;且若服用抗憂鬱藥物,整體的髖部骨密度比起未服藥的男性也會較差,黃兆山解釋,主要是因為內分泌的相互影響,其中維生素D3的缺乏同時延緩骨形成與增加憂鬱情緒,另外憂鬱症引起的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增多症等分泌過多,會減少促進骨骼組織形成的激素,進而降低骨質再吸收,造成骨鬆。肌少症、糖尿病都與骨鬆相關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提醒,骨鬆不只與憂鬱症相互影響,肌少症、衰弱症、糖尿病等都是其共病,影響生活品質甚鉅。學會長期致力提升大眾對骨鬆危害的瞭解,以喚起國人的重視,除了延續與本計畫合作外,也將持續推動相關教育課程、衛教活動以及四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十年骨鬆性骨折風險篩檢(FRAX),降低國內骨鬆、骨折死亡率。

憂鬱易致骨鬆!運動、日曬助預防

憂鬱易致骨鬆!運動、日曬助預防#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起「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發現其中憂鬱症與骨質流失有高度相關,醫師指出,積極從生活介入才能有效防治,包括銀髮族運動處方的運動介入,並強調透過日曬、飲食等有效補充維生素D3,預防憂鬱、提升骨健康。銀髮族運動建議:平緩321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監事黃兆山醫師指出,民眾熟知的333運動方案,並不適合60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議銀髮運動處方「平緩321」,即選擇戶外平坦的場地、前後5分鐘為輕度緩和運動、每周運動3天但須隔天做、每次運動時間20分鐘、目標心跳率為每分鐘110下;場地的選擇上也應考量交通方便,同時配備高齡友善設施,讓老年人外出運動時能減少跌倒骨折的發生。北歐、日本等高齡化國家,公園中配備完善的高齡友善健身器材,台灣也逐漸普及,常見如扭腰機、上肢牽引機、漫步機、肩肘活動機等,民眾可多使用這些高齡友善設施來輔助運動,能幫助肌力、預防跌倒及骨流失,並選擇交通方便且安全、座椅數量足夠,且高度較高方便長輩起身、指示字體大等的公園,讓老年人外出運動時減少跌倒骨折的發生。補充維生素D3、戶外運動 有效改善骨鬆黃兆山醫師補充,維生素D3的補充對於改善骨鬆及憂鬱症皆有幫助,其重要吸收來源為陽光,根據國內運動習慣調查,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較高的規律運動比例,且有運動習慣的民眾,約有8成會選擇在戶外運動,研究也顯示,戶外運動的確比起室內有更好的運動效能。

驚!愛美不曬太陽 恐提高大腸癌機率?

驚!愛美不曬太陽 恐提高大腸癌機率?#骨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沒有紫外線,人體就無法製造維生素D,也就無法攝取到鈣質!維他命D是腸攝取鈣時的必要元素!人類的皮膚照射到陽光時,就會製造出維他命D。維他命D具有讓骨骼吸取鈣質的作用,所以如果不照射到紫外線,幾乎無法製造出維他命D。即使你攝取再多的鈣質,如果體內的維他命D不足時,會使身體無法吸收到鈣質。接著為了彌補血液中的鈣質不足,骨骼就會因此而溶解。鈣質可以預防大腸癌!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與預防大腸癌息息相關,這一點在日本幾乎沒有人知道,從1990年代後半期許多歐美大規模研究中,相繼發表了有關鈣質能夠降低大腸癌的發病風險的報告。另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睽違10年所改訂的2007年的報告書中,做出了這樣的結論:「鈣質幾乎確定可以預防大腸癌。」由肝臟製造後排出腸中的膽汁,雖然是消化液,其中所含的膽汁酸如果在腸內變化為二次膽汁酸,就會致癌。但也有一說是,這種二次膽汁酸只要與鈣質結合,就會無毒化,並排泄在糞便之中。不常照射陽光的人,必須多攝取維他命D的食物,預防大腸癌!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的溝上哲也教授等人,在2000年至2003年之間,以福岡市及其近郊的836位大腸癌住院患者以及861位非大腸癌住民為對象進行調查,詢問他們關於148項食品的攝取頻率與攝取量、職業(工作中是否有步行)、抽菸、飲酒、日常生活的活動量等等,詳細地調查了他們與大腸癌風險之間的關聯。為經常照射陽光與不常照射陽光的人,以維他命D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來分析後發現,不常照射陽光的人,只要從飲食中攝取維他命D,罹患大腸癌風險就會降低。總而言之,調查結果顯示,從事內勤工作等不常照射陽光的人,必須從飲食中攝取維他命D,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女性大腸癌患者增加 與全力防曬有關紫外線的確是造成斑點及皺紋的原因,過度曝曬於陽光之下,會帶給皮膚傷害,應該盡量避免。但其實日本女性癌症罹患率第1名就是大腸癌,這個數據應該與日本女性過度杜絕UV紫外線有關係吧。照射陽光時皮膚會製造出大量的維他命D,以預防癌症的觀點來看,適度的日光浴是相當重要的。你覺得,減少斑點及皺紋重要,還是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較令人安心呢?(本文摘自/自然醫學博士教你真健康常識/蘋果屋出版)

想預防骨質疏鬆?這三樣缺一不可!

想預防骨質疏鬆?這三樣缺一不可!#骨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了年紀之後,有些人一被醫生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就焦急地想攝取鈣質,而每天喝下好幾杯牛奶。但如果只攝取鈣質,卻沒有一起攝取能促進鈣、磷吸收的維生素D,就無法使身體有效吸收。努力喝牛奶卻達不到效果,實在是得不償失。「想吸收鈣質,就要一起攝取維生素D」先把這個重點記起來吧!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當中,一般常見的就是香菇。以日本人為例,在食材的搭配變化上總會加入香菇,只要稍微刻意地多吃一點香菇,就能充分攝取到維生素D。攝取維生素D之後 還需要晒太陽但維生素D不是進入腸胃後,就能馬上發揮作用,攝取完後還要透過日照,照一照紫外線才能讓它活化。維生素D進入體內、在身體表面的血管中流動時,照射到紫外線就能變成活性型的維生素D3。像一直待在辦公室裡工作的上班族,或整天窩在家中的老人、長輩,即使攝取再多維生素D也幾乎沒有意義。如果可以的話,儘量走到戶外曬曬太陽吧!在不造成曬傷的情況下,適度的日光浴可以活化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這是非常適合用來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還有,除了鈣質之外,蛋白質等也是構成骨骼的營養素。因此,不只是牛奶和香菇,也必須吃少量的肉,一定要有少量的蛋白質和鈣質、維生素D一起搭配攝取。總之,組合搭配和均衡都很重要,因此,建議攝取小魚等可以整個吃下去的食物。將小生物完整吃下去,就能均衡攝取到蛋白質和鈣質。小沙丁魚、柳葉魚、小魚乾、吻仔魚等,在這方面可說是相當優異的食物。(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記住3招防骨鬆

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記住3招防骨鬆#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但只要稍微跌倒,或是搬運較重的物品,都有可能導致骨折,國健署提醒,從年輕就該開始「儲存骨本」,除了鈣質補充外,適度運動,並且足夠的日曬,是預防骨質流失的3大秘訣。每增10%骨密 骨鬆延緩13年發生依據國健署102年調查顯示,國人自述經醫師診斷有骨鬆的比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從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婦女停經後會更為明顯,50歲以上男性約有10.3%,女性卻有21.9%,是男性的2倍!年過65歲,更是平均每5人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問題。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進一步指出,營養不良在老年人當中非常普遍,關乎骨骼健康的鈣質、維生素D和蛋白質等關鍵營養素攝取量均不足,為能減緩老年時期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每多增加10%的骨質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   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隨年紀而增加,約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骨質疏鬆易使骨折的危險性增高,因此,國健署提供存骨本三秘訣,助民眾預防骨鬆。1) 適度曬太陽/維生素D可以幫助腸道吸收鈣質,透過日曬來增加體內維生素D轉化,建議可每天在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等陽光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需擦防曬乳,曬太陽10到20分鐘。2) 荷重運動/從事荷重運動可以藉此增加骨質密度和強健肌肉,助於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建議民眾選擇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舉啞鈴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以增加骨質密度。3) 增加鈣質食物攝取/乳製品如鮮奶、優格、起司等,是飲食中最容易獲得鈣質的來源之一,亦可多攝取深色蔬菜、傳統豆腐及小魚乾等富含鈣質的食物。蛋白質攝取不足也會影響骨骼生長,更可能導致肌肉密度與強度降低,進而造成銀髮族跌倒風險提高,所以建議多攝取肉類、豆類和堅果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以提供身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此外,還應保持適當體重,不吸菸及少飲酒,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避免熬夜等不健康生活形態。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提高警覺,改善居家生活環境,慎防跌倒,以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

年紀大骨鬆來 補鈣多動為不二法門

年紀大骨鬆來 補鈣多動為不二法門#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根據估計,台灣十年後,65歲以上人口將會增加為178萬人,代表我國高齡化趨勢又將攀升。對此骨科專家表示,照顧家中長者應是成人生活重心之一,特別注意銀髮族的「骨鬆危機」。器官隨年齡退化 骨密度易下降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器官、系統都會日漸退化,許多疾病、慢性病也悄悄來臨;對此,部立南投醫院骨科醫師鄭明德指出,長者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骨密度下降,導致骨鬆;只要一摔,就會骨折且情況都相當嚴重。他說,因為骨質疏鬆症是體骨骼中骨質流失過多,使原本緊密的骨骼出現空隙,呈現骨頭與骨頭間鬆動、變薄、脆弱,導致一下就骨折;無奈的是,這卻是更年期婦女都會出現的毛病,因此成年人不只要替自己預防,也該協助銀髮族在平時就多加進補。補充鈣質、均衡飲食 帶長者一起動另外,有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及骨鬆等,都可藉由早期治療及檢查來控制,避免疾病惡化後才悔不當初;鄭醫師建議,成人平常可以選擇含鈣食材進補並均衡飲食,且帶著長者一起運動,不僅幫助銀髮族減輕疾病痛苦,也替自己打上預防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