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

出血性中風年輕化 病態性肥胖高危險群

出血性中風年輕化 病態性肥胖高危險群#BMI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近年來出血性中風有年輕化傾向,愈來愈多醫護人員觀察到一個趨勢,二、三十歲就中風的年輕人明顯增加。年僅37歲從事旅遊業的陸先生體重多達162公斤,日前忽然發生嚴重的頭痛且伴隨頸部僵硬和嘔吐不止,經緊急送往醫學中心搶救撿回一命,然而住院21天後即將出院的他仍然右半身無法動彈,體重過重的他連輪椅都無法坐進去,只得由家人用推床推至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就醫。復健科殷心蓓主任表示,陸先生雖然年僅37歲但由於三餐不正常、無運動習慣、工作壓力大、常吃消夜以及BMI高達56,加上有高血壓病史,容易成為出血性中風的高危險群,在醫學上當體重超過理想體重45公斤,或BMI大於或等於35並已有因肥胖引起之合併症,或BMI超過40對健康已經形成危害時,即稱為『病態性肥胖』。天氣變化大 高血壓民眾應按時服藥控制 殷主任也提醒血壓偏高的民眾在最近天氣變冷早晚溫差大,要隨時保持身體暖和,且要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如果收縮壓常超過160毫米汞柱,就應回醫院由醫師調整藥物劑量;一旦收縮壓飆高到180毫米汞柱以上,且服用舌下含錠仍降不下來,甚至已出現手腳痠麻無力症狀,一定要立即到醫院掛急診,以免賠上一命。  

胖子或瘦子 BMI算了才知道

胖子或瘦子 BMI算了才知道#BMI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您知道自己的體位過輕、適中還是過重嗎?國民健康局101年12月到102年2月進行「健康體重管理計畫調查」,電話訪問逾兩萬台灣民眾,結果顯示只有17.6%民眾知道透過計算BMI正確判斷體位。如何計算BMI?健康密碼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讓民眾輕鬆正確掌握自己的體態,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我國18歲以上成人標準體位的BMI值為18.5到24,低於18.5屬於體重過輕,高於24體重過重,若BMI值高過27,則屬肥胖。兒童與青少年則有不同的計算標準,可參考行政院衛生署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建議值」。全民揪團瘦落去為提升國民健康水準、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國民健康局邀請BMI值超過24的民眾共同揪團減重。民眾可向各縣市衛生局與衛生所報名免費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或可撥打免費諮詢專線0800-367-100(0800-瘦落去-要動動),進一步了解體重管理相關資訊。此外,有肥胖困擾的民眾,可撥打網路電話至肥胖防治網站,由營養師與運動專員提供專業建議,規劃健康的減重計畫。

厭食症多為先進國家年輕女性 近年台灣也常見

厭食症多為先進國家年輕女性 近年台灣也常見#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厭食症是先進國家的年輕女性十分流行的精神心理疾患,患者的體重極度低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原本身體健康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7.5Kg/m2的人就應該懷疑可能有厭食症,正常人的BMI應為18.5~24.5Kg/m2),有的甚至低到身體質量指數低於10 Kg/m2的極端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指出,自開設飲食疾患特別門診以來至今已看過超過七百位飲食問題的個案,其中厭食症大約佔五分之一,可見台灣有關問題的嚴重度也不容輕視。這些極端消瘦的個案,是文明富裕社會中,除了癌末病患外,會因飢餓而死亡的主要狀況。厭食症的死亡率平均高達10%,即使沒有致死,患者也常會合併骨質疏鬆、腸胃機能失調、全身倦怠、水腫、憂鬱症甚至自殺等身心問題。許多個案也因此輟學、無法工作,失去生活的功能。最近數年的臨床經驗顯示,對於青少年的厭食症個案,父母可以合作協助個案的家庭,可以在不必住院的情況下協助個案逐漸克服對於飲食的障礙,讓身體恢復健康。至於成年的個案,則可以藉著短期的住院,加上出院後長期的心理治療,配合身心整合治療,逐漸康復。厭食症並非無法治療的狀況,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以減少這個疾病對個案的嚴重傷害。

從BMI與體脂看身材 健康才是美

從BMI與體脂看身材 健康才是美#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的女性相信「瘦即是美」,明明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在正常範圍內,仍不斷減輕體重,這種盲目的減肥風氣,讓許多女性不惜賠上健康也要變身「紙片人」!判斷自己是否夠「苗條」,每個人主觀認知的部分差異頗大;若因瘦身造成營養不良,長期下來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除了以 BMI 值之外,測量「體脂肪」也能精準判斷出是否過胖。營養不良將導致身體削瘦,各方面的抵抗力都會減弱;而若是在短時間內快速減輕10%以上的原始體重,更是健康的大敵,因為此時所減去的體重大部分會是體內重要的瘦肉組織!在醫院中,若有患者體重如此下降,會被列為營養不良的高風險群,必須予以積極的營養治療與支持,否則死亡率是很高的。男性標準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健康成年女性體內所含的總脂肪量約為21~35%,男性則為10~20%,其中「必須脂肪」小量的散佈於骨髓、心、肺、肝、脾、腎、肌肉、神經組織及女性特有的乳房、骨盆腔及大腿等部位中,是正常生理作用所需要的;其餘則是「貯存性脂肪」,主要堆積於皮膚層下及內臟周遭,保護臟器不易受到撞擊、創傷,所以體脂肪不是越少越好。(資料來源: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75期)

維持正常BMI、健康腰圍 防腎臟病

維持正常BMI、健康腰圍 防腎臟病#BMI

腎臟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主要的功能為清除血液中的廢物,經由尿液將尿酸、尿毒、肌酸酐等廢物排出體外,且能調節身體水分、體液以調整血壓,還能藉由分泌腎素來控制血壓、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來產生紅血球,也可以製造活性維生素D來維持骨質密度與健康;並為維持人體電解質平衡的重要角色,使身體各項機能得以正常運作。台北市衛生局指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推估高達12%,全國約有2百多萬名患者,為國人99年十大死因之第10名,因此慢性腎臟病為近年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末期腎臟病病患甚至必須接受洗腎治療,對病患及其家人身心健康都將受影響,對國家醫療支出也是沉重負擔。糖尿病是引起腎臟病惡化的主要原因,腎臟功能正常時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值(ACR)是小於30毫克/公克。當介於30~300毫克/公克,稱為微量白蛋白尿期,是糖尿病人腎病變最早期的臨床證據,這時的腎臟已有輕微的病理傷害。如果這時期不積極接受治療,會有二成病人在十年後發展成為巨量白蛋白尿(ACR超過300毫克/公克),這當中會有50%的病友在十年內進入尿毒症,必須接受血液透析。尿液白蛋白為精準測定方法,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歐佳齡副處長提醒糖尿病市民朋友應每年檢測尿液白蛋白,以早期發現腎臟病變,早期治療。國際腎臟醫學會(ISN)訂定2012年世界腎臟病日主題為「幸福傳遞 腎腎不惜」,目前已知腎臟移植是對末期腎臟病患是最好的一種治療方式,其好處便在於恢復了腎臟的排泄作用及內分泌和代謝的功能,使受腎者的腎功能恢復到近似於正常人一般,這是透析治療所無法提供的。近幾年來,雖然腎臟移植的觀念逐漸被大家所接受,但受限於腎臟的來源及器官捐贈的風氣未開,接受腎臟移植的病患並不多。希望能藉由活動讓更多人能有臨終器官捐贈的觀念,以增加捐腎的數目,傳遞幸福,讓更多洗腎病人能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生活習慣常影響腎臟功能,好的生活習慣造就腎利人生,而台灣腎臟醫學會訂定今年活動主題為「愛腎新主張」,結合「飲食三少 享瘦好、時時多動 腎不老」口號,呼籲一般民眾愛護腎臟應藉由健康的飲食習慣,配合適當的運動,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在18.5~24,保持健康的腰圍,男生不超過90公分、女生不超過80公分,以遠離代謝症候群及預防腎臟病的發生。好的生活習慣一定要謹記「三少三多四不」守則,飲食上做到「三少」:少鹽、少油、少糖,「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以及「四不」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藉由此守則,輕鬆呵護腎臟。北市衛生局與腎臟醫學會、三軍總醫院將於3月11日(星期日)下午2時至5時要舉辦「2012世界腎臟病日『愛腎 i-WIN』園遊會」。活動現場提供三高篩檢、衛教諮詢、健康卡集點等服務,並有趣味闖關、精彩節目表演、有獎問答及摸彩等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新年新希望/掌握健康密碼 健康整年

新年新希望/掌握健康密碼 健康整年#BMI

新年新希望,許多人都會在新年許下身體健康的願望,但該怎麼讓願望成真呢?國健局指出,近4成1的民眾過年期間體重平均約增加1.7公斤,而有近7成的國人不知道如何計算判斷肥胖標準的指數,但只要遵循「1824」的健康密碼,就能幫助你維持健康體重、擺脫慢性病威脅,健康一整年!國健局解釋,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是世界衛生組織用來簡易判定肥胖程度的指標,而BMI指數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也愈高。因此建議成人的BMI應維持在18.5至24間,是疾病發生率較低的範圍,也就是所謂的「1824健康密碼」。國健局表示,該局自100年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教導民眾學習將「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等健康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實踐健康飲食及運動生活化,活動廣收成效。今年也將繼續推廣此活動,民眾可向各縣市衛生局、衛生所報名,如果有任何相關疑問,可撥打健康體重管理電話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在新的一年裡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吃到飽的生活 成就亞洲第一「大腹」

吃到飽的生活 成就亞洲第一「大腹」#BMI

你知道台灣最重的人是誰嗎?答案是台南市年僅18歲的吳姓少年,他的體重高達260公斤,除了是台灣第一重之外,甚至有可能是亞洲第一胖。不過這樣的第一名可讓他開心不起來,因為從三年前開始發生呼吸中止症後,就只能夠坐著睡覺,甚至今年考上大學後,竟然無法順利上學,只好先暫時休學;但這樣的生活讓他非常困擾,經由醫師的介紹,來到義大醫院進行胃繞道手術,希望能夠讓體重下降到90公斤,一圓上台唱歌的夢想。(圖片為吃到飽的菜色。)吳姓少年的父親表示,他從小開始就很會吃,特別喜歡吃火鍋,每天午、晚餐各吃二個便當,曾一天吃八大碗乾麵,走路會喘、容易累,運動時動作緩慢。從國中開始,就已經突破100公斤且持續攀升,在進行手術前的體重,竟高達226公斤。義大醫院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黃致錕表示,吳姓少年BMI指數高達85,如果病人BMI指數越高,手術的困難度就越高。義大醫院六年來執行過1400例減重手術,其中以吳同學的BMI值最高,經過查證之後也證實,吳同學是亞洲區接受減重手術紀錄裡,BMI指數最高也最重的病人,是「亞洲第一胖」。黃醫師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超級肥胖」的患者在胃繞道手術後,大都可以在兩年內減掉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的體重,因此醫療團隊預估吳同學在術後第一年,大約可以減去120公斤,兩年大約可以減掉135公斤,最後可以到達90公斤的理想體重。院方昨舉行記者會公開手術結果,吳姓少年站上體重機量體重,在手術後三天內已減去三公斤。愛唱歌的他當場獻唱,還宣告一年後要減至120公斤、兩年後剩90公斤,準備參加電視選秀節目,當第二個「小胖」林育群。

BMI指數太輕的病患 手術後死亡風險增加40%

BMI指數太輕的病患 手術後死亡風險增加40%#BMI

手術預後的情況跟體重有關係嗎?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到,如果病人的體重太輕,那麼在手術之後的一個月內,很容易造成病患死亡,死亡率甚至高達40%。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史塔肯伯格博士(George Stukenborg)表示,分析以往的數據可以發現到,如果病人的BMI較低,那麼手術預後的效果較差,甚至在術後30天內死亡的風險也較高。史塔肯伯格博士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005年到2006年之間,總共有183間醫院、19萬名病人的手術資料,他們將這些資料分成五組,分別是BMI值低於23.1、23.1~26.3、26.3~29.7、29.7~35.3與高於35.3等五組,經過分析比對後發現,在這19萬個病例當中,有2245人在手術後一個月內死亡,而這些死亡的病例當中,BMI值低於23.1的這一組,相較於BMI值介於26.3~29.7,還要多出40%的死亡風險。史塔肯伯格博士表示,目前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但是統計的結果確實是發現到BMI值較低的人,手術後一個月內的死亡風險會大幅增加,史塔肯伯格博士猜測,這是因為體重較輕的人,通常一開始身體狀況就不好,所以死亡率也會增加。史塔肯伯格博士也認為,未來醫師在考慮病人手術的預後情況,也應該要將體重因素納入,才能更準確地預測病人的復原狀況。一個月噴藥四次! 高雄登革熱疫情拉警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3大陸「哈」台灣醫美技術 指定隋棠高聳俏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2疱疹病毒性腦炎導致記憶喪失 唯獨音樂永難抹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