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

BMI計算 孕期體重控制好方便

BMI計算 孕期體重控制好方便#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懷孕期間應增加多少體重才適當,是許多準媽媽關心的問題,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媽媽懷孕期間的體重控制很重要,過輕或過重對孕婦或胎兒都不好,最好從懷孕初期就瞭解如何正確攝取營養,合理調控孕期體重,孕期體重增加要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以增加10~14公斤為宜,注意增加的速度,以保障母子健康。孕期體重過輕或過重 攸關母嬰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呼籲「生命最初1000天」,從懷孕第1天開始到寶寶2歲期間,母親營養狀況對嬰幼兒的健康以及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孕前肥胖的女性建議做孕前諮詢,與醫師討論體重過重的風險,同時鼓勵在孕前就開始改變生活習慣、維持健康飲食及體重管理,做好懷孕準備。孕婦在懷孕期間應該要控制自己的體重增加,因為在不同的懷孕階段,胎兒成長都需要來自準媽媽的營養攝取,如果孕婦體重過輕,會造成孕婦營養不良,也會增加流產、早產的機率及出生嬰兒體重不足,甚至增加新生兒死亡率,同時產後恢復也較差。倘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體重太重,生出巨嬰機率大,也增加剖腹產可能性,且罹患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的風險也較高。因此,孕期合理適度增加體重,能幫助生產順利進行,降低因胎兒過大於生產引起的傷害。BMI值計算 做孕期體重調控參考懷孕前婦女BMI小於18.5的過輕者,孕期建議增加約12.5~18公斤,於第2、3孕期每週增加0.5~0.6公斤,BMI在18.5~24.9者,建議增加11.5~16公斤,於第2、3孕期每週增加0.4~0.5公斤,孕前BMI在25~29.9者,體重增加建議控制在7-11.5公斤,BMI≧30、肥胖的準媽媽,建議控制在5~9公斤以下。

健康抱一下 搶救大腹翁

健康抱一下 搶救大腹翁#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103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結果,40歲以上男性29%腰圍超標,進一步分析102~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實際測量1,153位18歲以上男性民眾,發現男性BMI過重(24≦BMI<27),年齡在18~44歲者腰圍超標比率為12%,45~64歲為54%,65歲以上則高達為83%,邀為過粗的情形隨年齡增加而攀高。「3高加2害」異常 屬代謝症候群腰圍是代謝症候群關鍵指標之一,國民健康署103年資料顯示40歲以上男性有腹部肥胖者(即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之男性),有代謝症候群的比率高達62%,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是「3高加2害」,血壓高、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再加上腰圍過粗、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上述5項超過3項異常,屬代謝症候群。 手腕內側環抱 大約90公分每天一個「健康抱」以肚臍為中心,雙手抓住自己的手腕內側環抱,這樣大約是90公分左右長度,當然會隨著抱的人身高而有所差異,家人可以自行測量一下,「健康抱」不僅可增進家庭親子關係,還可擁護爸爸的健康腰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健康5絕招供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有效預防肥胖及代謝症候群:1)     聰明選、健康吃 /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吃8分飽、吃高纖維質食物、減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食物與避免攝取反式脂肪酸。2)     動動手、動動腳 /當全家一起用餐,飯後全家人散步半小時,或者假日安排健走、打球、騎單車等戶外休閒活動。3)     不吸菸、少喝酒 /鼓勵吸菸的家人參加2代戒菸門診,由專業醫師協助戒除菸癮,並請家人少喝酒。4) 壓力去、活力來 /遇到壓力過大時,可以試試泡個熱水澡、運動、聽音樂、和朋友聊天。5) 做檢查、早發現 /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自行定期量腰圍、量血壓等,提早發現自己是否有肥胖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及早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降低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的威脅。  

我有脂肪肝嗎? BMI可簡單評估

我有脂肪肝嗎? BMI可簡單評估#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平日身體健康的37歲男性上班族,員工健康檢查時,被醫師告知有脂肪肝,求診後醫師表示,脂肪肝多半沒有什麼症狀,卻會慢慢走向肝病3部曲的病程:肝炎→肝硬化→肝癌,對心臟血管健康是一種警訊,不可不防範。肝包油 可透過超音波、切片診斷脂肪肝,俗稱「肝包油」,就是肝細胞內有脂肪堆積,身體一般不會有症狀反應,最方便的檢查方法,是透過腹部超音波以及病理切片來診斷確定,另外,當急慢性肝炎發作時,肝內也可能會有脂肪堆積而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常見原因 肥胖、酗酒、藥物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醫師許景盛表示,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酗酒、藥物、糖尿病等,當檢查出自己有脂肪肝時,就須持續追蹤肝功能的變化,並留意自己是否有其他糖尿病、血脂肪過高以及心臟血管疾病的因子,若脂肪肝合併B、C型肝炎,更需要做密切的追蹤與治療。脂肪肝比例增 3~4人有1人隨著生活水準提高,飲食日漸西化的影響,國人脂肪肝的比例有增加,目前約3~4人中即有1人有脂肪肝,比例之高,足見其重要性,脂肪肝一般分為2大類──「酒精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前述是過量飲酒引起之脂肪肝,後者則總稱為非酒精性之脂肪肝。BMI超過30 85%機率有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數與營養、肥胖、糖尿病及血脂肪過高有關,可由身體的BMI值簡單評估自己罹患脂肪肝的機率,BMI在25~30 的人,有50%機率有脂肪肝,BMI超過30%,則有85%的機率擁有脂肪肝,所以想要初步了解自己是否有脂肪肝,可由BMI初步判斷。 體重減10% 肝功能恢復正常「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首先是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則是減重與運動,調整飲食、多運動,除去發生脂肪肝的原因,就能改善脂肪肝,根據研究,如果體重減去10%,肝功能就可能恢復正常,且超音波下的脂肪肝可以有顯著的改善。 

肥胖傷膝!BMI超過30 骨關節炎風險增

肥胖傷膝!BMI超過30 骨關節炎風險增#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常聽聞說「要活就要動」,人的關節就像機器中的零件,在機器運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機器運轉超過負荷,自然而然就容易故障,人體亦然如此,一旦面臨肥胖、高齡或是不當使用,關節也會跟著受損。骨關節炎3大高危險群:女性、肥胖、老人阮綜合醫院骨科李宗穎醫師指出,在骨科門診最常見的骨關節炎,是關節內軟骨長期受損、增生及滑膜液減少而造成的疾病,女性、肥胖、高齡等都是罹患骨關節炎的高危險群,台灣社會正面臨著老年和肥胖人口同時在增加,當兩者合併將造成身體負重關節嚴重受損。罹關節炎BMI是關鍵   嚴重恐難行尤其根據研究,當身體量指數BMI大於30時,也就是體重超過膝蓋所能負荷,會增加罹患膝退化關節炎的風險。罹患關節炎會有哪些症狀?常見有負重關節(膝蓋、髖關節、脊椎)在活動時會受到限制、活動後疼痛加劇,嚴重時甚至出現關節積水、無法行走。一般在治療上會以改善疼痛、增進關節活動力以及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李宗穎醫師表示,目前所採用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如使用止痛藥、注射類困醇及玻尿酸及非藥物治療,但大多只能減輕病痛,無法延緩疾病進展。預防骨關節炎惡化 先減重!當上述治療,始終無法改善症狀時,會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及手術治療。但是對肥胖者來說,維持適當運動、物理治療以及減重等,不但可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即使已經出現關節炎,減重仍可改善症狀,並延緩骨關節炎繼續進展。疾病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健康,間接也影響生活品質以及生命的延續,但有些疾病卻是可以預防,如骨關節炎就是其中之一,即使罹患也可以透過自身努力而延緩惡化,已有分析指出減掉體重的5%就能有效改善症狀,證實減重確實可以減少骨關節炎的發生。

停經胖婦BMI超過30 恐增37%乳癌率

停經胖婦BMI超過30 恐增37%乳癌率#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乳癌一直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且在台灣更好發於癌症之首,平均每年都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而這一切可能與肥胖、停經有關!日前,在美國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停經後的婦女,雖然不會在產生女性荷爾蒙,但若是身體變胖、BMI大於30時,恐怕就會增加37%的乳癌風險。只要BMI大於25 就有17%的乳癌風險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西雅圖癌症研究中心針對6.7萬名女性進行長達13年的調查,其中包括身高、體重、BMI值、乳房X光攝影和乳癌間的關係等,結果發現,只要BMI大於25時,就會增加17%的乳癌風險,且體重越重,罹癌的機率也會越高,當BMI大於30,就會增加37%風險;BMI超過35時則增加58%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JAMA腫瘤學期刊》。對此,雙和醫院蘇智銘醫師表示,雖然過去在醫學上已知女性荷爾蒙過量是乳癌的原因之一,但其實肥胖也可能會提升乳癌風險,所以,別再以為控制體重僅有美觀的效果,還能預防癌症,提醒民眾除了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養成運動習慣等外,也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預防乳癌上身。

糖尿病高危險群!BMI大於24要當心

糖尿病高危險群!BMI大於24要當心#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的改變,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攀升,而在台灣糖尿病高居十大死亡原因的前五名,然而,通過篩檢發現的糖尿病患者中卻約有3~4成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易查覺。且有時患者只覺得莫名疲倦不適或體重減輕,而不一定有多喝、多尿、多吃等糖尿病3多的症狀,甚至有多數人是在產生慢性合併症後才開始就醫,如心臟血管、腎臟、眼睛和神經方面的病變。糖尿病前期者 做好飲食、運動控管可降低罹病率台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若有家族病史、糖尿病前期者(空腹8小時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者、年齡大於45歲、BMI大於24、缺乏運動、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曾罹患妊娠糖尿病、曾生產體重大於4公斤新生兒的女性等高危險群者應多加留意。此外,針對糖尿病前期個案以飯前血糖100~125mg/dl進行分析,若沒有執行飲食、運動、體重控制等健康行為,一年後演變為糖尿病之比率,男性為16.4%,女性為13.6%,相當於7人中將有1人轉變為糖尿病。健康飲食、生活 有助於遠離併發症產生為提昇民眾對糖尿病的了解,及自我照護能力以改善糖尿病的發現及控制,衛生局建議,應以個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為目標,關心健康就要從生活中做起,透過健康自我管理,更深切體認糖尿病照護之重要,瞭解如何預防及照護,力行糖尿病防治並改善生活型態達到健康飲食、生活及控制體重等,讓自己遠離糖尿病及使已發現糖尿病患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注意!肥胖者恐易罹患10種癌症

注意!肥胖者恐易罹患10種癌症#BMI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現在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只有大人,連小孩也都一樣,且根據統計指出,目前台灣人口比例正逐年增加中,日前英國有項研究指出,若體重過重恐會增加10種常見的癌症風險,因此提醒各位民眾,肥胖已不單單只有外表受到改變,就連身體也會受到影響。BMI與癌症間息息相關該研究主要針對500多萬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當BMI增加5時,就會增加62%的風險罹患子宮癌、31%罹患膀胱癌、25%罹腎臟癌、10%罹子宮頸癌,9%罹甲狀腺癌和血癌。另外,也會增加19%罹患肝癌風險、10%罹大腸癌、9%罹卵巢癌、5%罹乳癌,雖然這4種也會受到其他因素所影響,但對於BMI來說也是不可或缺問題之一。目前此研究刊登於《The Lancet》。 

別再以為自己很胖 2招測過才知道

別再以為自己很胖 2招測過才知道#BMI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你覺得你很胖嗎?衛生局提醒,要了解自己是否屬於標準或肥胖體型必須先了解身體的BMI及體脂肪。判斷自己是否夠「苗條」,每個人認知差異不同,除了以 BMI身體質量指數參考外,測量「體脂肪」又更精準。有兩位身高體重相似的女孩,一位天生害羞安靜,不喜歡活動,進食量也很少;另一位卻外向活潑,喜愛各種體能活動,進食量也明顯較多。雖然她們的BMI值一樣,但若測量她們的體脂肪含量,前者可能較後者高出許多。也就是說,雖然外表苗條,卻不是健康美,是「林黛玉」型的美,體能通常較差,骨質也容易疏鬆!● 如何計算BMI指數,檢查你的健康程度計算公式:你的體重 ÷ 你的身高 ÷ 你的身高=你的BMI值舉例說明:身高1.62公尺,體重68公斤,BMI是68÷1.62÷1.62=25.9BMI指數:【BMI<18.5體重太輕,18.5≦BMI<24標準體重,24≦BMI<27過重27≦BMI<30輕度肥胖,30≦BMI<35中度肥胖,BMI≧35重度肥胖】● 體脂肪知多少?健康成年女性體內所含的總脂肪量約為21%~35%,男性則為10%~20%,其中「必須脂肪」小量的散佈於骨髓、心、肺、肝、脾、腎、肌肉、神經組織及女性特有的乳房、骨盆腔及大腿等部位中,是正常生理作用所需要的;其餘則是「貯存性脂肪」,主要堆積於皮膚層下及內臟周遭,保護臟器不易受到撞擊、創傷。 過度減重 恐傷身  體重控制過多致營養不良者將導致身體削瘦如紙片人,身體抵抗力會減弱;而在短時間內快速減輕10%以上的原始體重,更是健康的大敵,因減去的體重大部分會是體內重要的瘦肉組織!在醫院,若有患者體重快速下降之患者,會被列為營養不良的高風險群,必須以積極的營養治療與支持,否則死亡率是很高的,而體重控制過少又導致肥胖,慢性病會悄悄的跟上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