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漸長,秋意漸濃,早晚的天氣也多了些許涼意。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盧昱竹表示,中醫所說的邪氣,包含風、寒、暑、濕、燥、火等,秋天最主要是燥邪,並建議秋日養生食補及穴道按摩良方,應著重於防止乾燥及養肺。
夜晚漸長,秋意漸濃,早晚的天氣也多了些許涼意。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盧昱竹表示,中醫所說的邪氣,包含風、寒、暑、濕、燥、火等,秋天最主要是燥邪,並建議秋日養生食補及穴道按摩良方,應著重於防止乾燥及養肺。
新冠病毒變種株BA.4、BA.5在日韓再度引發大流行,也陸續有病例進入台灣,人體免疫力與病毒之間的戰爭還尚未結束。隨著大暑過後,夏去秋來,以立秋為準,2022年立秋是國曆8月7日,作為節氣邁入秋涼的先聲,表示難熬酷暑即將離去,迎接涼爽舒適的秋天,身體也可以隨之調養生息,選擇適合食物,打造健康體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意越來越濃,近期早晚已經有明顯溫差,空氣中也多了涼意。換季通常是容易感冒的時候,另一方面,秋天帶來的燥氣也容易傷肺,加上新冠肺炎的疫情,因此更應該多保護呼吸道健康。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因應季節變換的養生之道,都是預防疾病最主要的方向。秋季的燥氣易傷肺,尤其是老人家,更容易出現過乾咳,除此之外,也容易口乾舌燥、身體發癢等。 保護呼吸道是重要關鍵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秋天在五行相對應的內臟是「肺」,如果肺臟功能受影響,便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問題。此外,肺也與情緒有關,因此情緒上也較容易躁鬱、憂思。 秋天養生的方法除了從飲食調理、生活作息也很重要。秋天最重要的養生指標就是早睡早起,養肺與免疫力息息相關,保持良好的作息,也能為冬天的疾病防禦做好打底工作。黃中瑀醫師建議,最好能在晚上11點前進入睡眠,在一大早天剛亮、氧氣最充足時出門呼吸動一動。 入秋後開始慢慢轉涼,呼吸系統也更為敏感。因此,除了遵守防疫規範戴好口罩之外,也要注意過敏疾病。如果開始發現有過敏的現象,如早上容易咳嗽或者是鼻子變得過敏等,就表示更要強化免疫力。 以淡補為主 避免過度燥熱食物從飲食上養肺也是可落實的方法。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秋天要以淡補為主,尤其挑選白色的食材更能補肺,舉例來說,像蓮藕、山藥、白木耳、蜂蜜、水梨、粥、百合、白蘿蔔、秋葵等都是很好的食材。若口乾舌燥明顯者,用水梨來燉煮冰糖雪梨、雪梨百合豬腳都是不錯的食補。不過也要注意,如果身體較為虛弱、容易感冒出汗者就要斟酌攝取,另外也要避免攝取過度辛辣、燥熱、燒烤食物。 秋天是好發躁鬱、憂鬱季節,因此建議假日來臨之前,盡量不要熬夜,把握早起的時間多去有綠樹的地方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把秋天底子打好,也為四季養生做好準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進入11月,天氣漸漸轉涼,在飲食及身體保健部分都需要多加留意為宜。中醫表示萬物生長是依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進行,所以人的養生也不脫天地運行原則,順應天人合一及四時變化。秋季健康飲食原則,要注意「少辛多酸」,多吃潤肺食物。早睡早起 避免過度耗損體力損肺氣秋天是萬物收斂的季節,其氣候主燥,因此秋天時植物表現落葉紛紛,以及鳥獸動物減少外出活動以儲備過冬能量,人的生活作息也理應順應天氣變化而有所調整。安南醫院中醫部主任林峻邦表示,秋天日照時間漸短而黑夜時間變長,氣溫開始轉涼,作息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耗損體力以免損傷肺氣。而秋氣屬燥易傷肺,對黏膜及呼吸道影響較大,易產生乾咳及口乾,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秋天易使皮膚乾燥。秋天因陽氣往內收斂,容易誘發憂愁哀傷等消極情緒,林峻邦建議,在精神調養上要盡量心平氣和,保持內心寧靜,建議可多接受陽光照射,幫助有效轉移低落情緒。為充分達到養肺,早睡能幫助聚歛陽氣,早起則能使肺氣得到舒展。飲食少辛多酸 百合是首選至於秋季的健康飲食原則,林峻邦強調要注意「少辛多酸」,多吃潤肺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可多吃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蓮藕、蓮子、甘蔗、蘿蔔、梨子等可以滋潤身體食物;體質較燥熱者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虛寒體質者可在深秋時適量食用生薑、紅棗、桂圓等溫潤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讓人忍不住咳嗽,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分享日常保養肺部的秘訣,包含穴道按摩、飲食之外,也分享肺癌病友的肺部保健,以中藥材來調養,改善治療後身體不適的症狀。滋潤養肺可吃白木耳、山藥咳嗽有痰、打噴嚏、鼻塞、聲音沙啞、鼻竇炎或是皮膚乾燥、頭髮枯黃可能表是肺氣不足,林經偉主任表示,建議平日可以多使用溫補肺的食材,如蘿蔔,可以化痰熱;白木耳,可滋潤肺部;百合,能潤肺止咳;山藥,可用於肺虛咳嗽,病友在食療選擇上可食用水梨燉貝母、銀耳蓮子紅棗湯,或是熱的甘蔗汁泡幾片甘草,可以潤肺止咳、補中益氣。也可以多食用深色食材像是桑葚、紫山藥、茄子,不只顧腎氣也可以保肺。按摩列缺穴 緩解感冒聲啞平時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來保養肺部,中醫部內科主任林經偉表示,可以按摩肺經的列缺穴,以兩手虎口交叉,食指按在另一側橈骨莖突上凹陷處,即是列缺穴,可以緩解感冒聲啞、咳嗽痰多等症狀。按虎口 改善鼻子過敏及咳嗽症狀「肺與大腸經相表裡」林經偉醫師指出,肺經與大腸經相連,彼此互相影響,所以可以按摩位於大腸經上的合谷穴,其位於大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處,可疏通氣血,改善鼻子過敏及咳嗽症狀。若是急性感冒、聲音沙啞、失聲,也可以按壓大拇指指甲根尺側轉角處的少商穴來緩解,每次按摩五秒,持續一分鐘即可。肺癌連續十年蟬聯癌症十大死因第一位,肺癌病友也可以透過中藥材來調養,林經偉醫師說,可依據病人的體質虛實和疾病的輕重緩急,來開立處方用藥以改善不適症狀,術後若有疲倦無力等症狀,可以服用人參、白朮、黃耆等補氣益肺中藥,以及沙參、麥冬、玉竹等滋陰潤肺中藥,增強身體抵抗力。肺癌病友化療後常見的掉髮及手腳發麻等不適症狀,中醫也會使用補血與補肝腎藥物,包含當歸、熟地、何首烏等,促進頭髮生長;而手腳發麻或手指末端皮膚變暗沈,屬於「氣滯血瘀」的體質,可使用行氣化瘀和養血活血的中藥來緩解症狀。另外,也能搭配運動來保養肺部,林經偉主任說,深呼吸法能訓練肺活量,或是太極拳、外丹功、八段錦等緩慢並配合呼吸的氣功來鍛鍊肺部,對恢復體力和提升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有呼吸才有生命,肺臟是人體最大森林,超過1萬公升的空氣每天通過肺部,冬季天氣寒冷、氣候乾燥,呼吸道隨時可能被病毒「侵襲」,康聯預防醫學戴宏儀醫師提醒,在進入換季時節預防呼吸道疾病,養肺很重要。戴宏儀指出,冬季最常因冷空氣容易刺激呼吸系統,減弱呼吸道防禦功能,引起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血液循環障礙,分泌物排泄困難,導致肺部感染。幾乎所有呼吸道感染都是經由飛沫傳染,戴宏儀以多年胸腔內科的臨床經驗指出,飛沫傳染的危險距離約在一公尺以內,但在搭乘捷運、電梯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時,是「共享」病毒的最佳時機。若是在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場所,無法「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時,戴宏儀建議,可選擇戴起口罩減低感染風險。而口罩怎麼選,也是一門學問,一般來說,棉布口罩能過濾灰塵等大顆粒旋浮物,適合日常清潔工作時使用、外科口罩則可阻擋80%次微米(submicron)顆粒,適合已有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時使用、活性碳口罩可吸附有機氣體及毒性粉塵,適合噴漆作業或噴灑農藥時使用。戴宏儀解釋,許多呼吸道疾病病毒從口鼻進入體內,進而影響到肺部功能,所以冬季應加強口鼻、咽喉等部位的保暖情況,有助於讓上呼道粘膜的血液循環保持流暢,使病毒或細菌侵入呼吸道粘膜時,免疫系統可及早偵測及反應,讓人體抵抗力迅速產生作用,以便降低感冒或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另外,當菸進入氣管內時,會刺激氣管粘膜產生分泌物,破壞粘膜上的鞭毛運動,使氣管容易發炎,最後形成慢性氣管炎。戴宏儀進一步指出,吸菸也會刺激肺內的蛋白質酵素的產生增加,破壞肺組織,造成肺氣腫。因此吸菸者得到慢性阻塞性肺臟疾病(包括慢性氣管炎及肺氣腫)的比率比不吸菸者高出許多。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中有高達90%都有吸菸史,不過並非只有吸菸才會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事實上連二手菸都有其傷害,甚至是三手菸都有潛在性的危害,因此想遠離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好先戒菸。冬季天氣寒冷、氣候乾燥,一旦出現喉嚨乾癢、鼻水、咳嗽不停等感冒症狀,大部份人會認為是「感冒」,然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半1至2週內會改善,戴宏儀也呼籲民眾一旦咳嗽超過3星期,甚至愈咳愈厲害,出現又黃又稠的濃痰,代表可能是細菌性感染或肺炎,應趕快就醫檢查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