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藍小姐已婚5年未懷孕,經西醫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巧克力囊腫,雖已接受手術後,轉向試管嬰兒治療,但連續3次失敗。考量年齡越大懷孕機率越低,藍小姐轉而求診中醫,醫師發現藍小姐長期有睡眠問題,先調理後再搭配月經週期療法,穩定基礎體溫,於治療4個月後再次試管嬰兒植入,成功受孕並順利產下一子。
34歲的藍小姐已婚5年未懷孕,經西醫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巧克力囊腫,雖已接受手術後,轉向試管嬰兒治療,但連續3次失敗。考量年齡越大懷孕機率越低,藍小姐轉而求診中醫,醫師發現藍小姐長期有睡眠問題,先調理後再搭配月經週期療法,穩定基礎體溫,於治療4個月後再次試管嬰兒植入,成功受孕並順利產下一子。
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
黃小姐準備懷孕多年,之前曾在大醫院婦產科檢查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手術後還去找不孕症名醫,做了1次人工、2次試管,依舊沒有懷孕。她時常感到月經時下腹痛、排卵期也會下腹痛,甚至和先生在做功課時也會下腹痛,做了檢查才知道巧克力囊腫又復發了,而且骨盆腔也有不少的沾黏。
許多女性長期被經痛、經期失調、骨盆腔疼痛折磨,卻因害怕侵入式檢查而不敢進一步尋求治療,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未能被及時發現,延誤治療。《訂製你的無病生活》書中分享近年已有新的檢測技術,鼓勵長年飽受疼痛之苦的女性,能夠及早檢測治療,避免造成更大的遺憾。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來看診,太太手中拿著厚厚一疊醫院的資料。她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瘤,骨盆腔也有很多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沾黏,用過止痛藥、避孕藥、停經藥,年初花了20幾萬元做達文西手術,也做過兩次試管,不過一直沒有懷孕,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跑到子宮肌肉層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為巧克力囊腫甚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簡單來說,就是原本應該位於子宮內膜的組織細胞,跑到了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而這些迷路的內膜組織,也會和正常的子宮內膜一樣,每月隨著月經周期變化,而產生長大、剝落、出血,引發一連串的慢性發炎反應。子宮內膜異位跑到子宮肌肉層中增生就是「子宮肌腺症」,如果跑到卵巢就是「巧克力囊腫」,大小甚至常可見到十幾公分,就像是腫瘤一樣,所以也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瘤」;其他像是輸卵管阻塞、骨盆腔沾粘等,都與它有密切相關。常見症狀包含經痛、性交困難、骨盆腔疼痛、排尿及排便困難、腹瀉、不孕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統計,不孕症女性大約有25~50%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約有30~50%無法自然懷孕,有疼痛或不孕者發生此疾的機會更高達80%。子宮內膜異位是婦科最複雜的疾病,它也被認為是最不容易治療的良性腫瘤,因為它會到處沾黏,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又極容易復發。中醫方面,子宮內膜異位瘤屬於「痛經」、「癥瘕」的範疇。中醫古籍《女科證治準繩》中提到「血癥若夫腹中瘀血,則積而未堅未至於成塊者也,大抵以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也。」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提出病因「多因經脈失於將理,產褥不善調護,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陰陽勞逸,飲食生冷,遂致營衛不輸,新陳干忤,隨經敗濁,淋露凝滯,為癥為瘕。」說明了子宮內膜異位瘤的中醫病機。在清朝醫書《柳選四家醫案.愛蘆醫案.婦人門》有提到「痛經數年,不得孕育,經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塊凝滯…詢知閨閣之時,無是病,既嫁之後,有是疾。」清楚記載了相關的病程變化。中藥調理下腹部悶痛感、異物感減輕,腫瘤縮小現「生」機中醫把這些異位的內膜,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下焦而致病,積聚成為瘀血,形成癥瘕。發生的機制可因氣滯、氣虛、寒邪、邪熱、手術等原因,導致任、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不循經,離經外溢為淤。瘀血留聚,氣機不暢,脈絡不通,發為痛經。積滯日久,積而成癥,進一步影響胞脈、胞絡,造成任失調等變化,影響其「為血海、任主胞胎」生理功能,所以臨床表現除了痛經之外,還常伴月經失調、不孕等症狀。根據中醫病機,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主要是與腎虛瘀結兼氣虛、肝氣鬱、痰濕等有關,所以治療上除了要調整腎虛、氣虛的體質之外,也要配合處理氣滯、瘀結、痰濁、濕熱等常見體質證型,就可以一方面慢慢改善、縮小異位的內膜組織,一方面提升人體正常的氣機運行,就可以讓失衡的內分泌系統恢復,不但不會出現上述西藥的不舒服症狀,也可以降低治療後的復發率。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她回診時高興地說:「蔡醫師,我這幾次的生理期幾乎沒甚麼痛了,平時的下腹部悶痛感、異物感也減輕了,昨天回診婦產科,醫師也說我的子宮內膜異位瘤縮小不少喔,真是太好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卵巢癌多處轉移的患者,經過台中榮總婦科主任呂建興醫師10幾個小時手術清除乾淨,並接續完成化療,後來卻不幸復發,因無法手術,醫師先局部放療並施以化療。所幸評估患者後,接著選擇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病情獲得控制,沒有再惡化。沉默殺手卵巢癌 好發50-70歲婦女同時為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監事、台灣婦癌醫學會副秘書長的呂醫師表示,卵巢癌又名「婦女沉默殺手」,因其腹脹、腫塊、噁心、嘔吐等症狀不明顯,在台灣約半數患者發現時已經為晚期。卵巢癌中,90%屬於上皮性卵巢癌,好發於50-70歲婦女;但他也治療過僅16歲就診斷為第4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另外,曾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者,終生也有3%機率罹卵巢癌。 部分卵巢癌與家族遺傳有關。呂建興醫師舉例,漿液性和高度子宮內膜樣的卵巢腫瘤最常帶有BRCA 1/2基因突變,估計台灣10-12%卵巢癌患者有此突變。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治療指引,所有卵巢癌患者皆應接受遺傳諮詢,來決定是否要進行基因檢測。「諮詢可以發現是否有家族病史,釐清這次罹癌是否和遺傳有關;而基因檢測可評估患者及家人的癌症風險,並尋找適當藥物。」卵巢癌需開刀加化療 但治療後易復發卵巢癌如何治療?呂建興醫師說明,大多患者為直接開刀,且手術切除得越乾淨,預後越佳,之後還要進行化療;若轉移嚴重,可考慮先行化療後再開刀,但是一樣要盡可能將腫瘤清除乾淨。即使如此,在美國的統計,第三、四期的患者5年存活率仍然只有39%及17%,屬於婦科腫瘤中最惡性的癌症。且晚期的患者約有80%會復發,平均在約在術後一年至一年半之間。復發患者療程辛苦 標靶藥物助延緩惡化復發的治療,還是有再次開刀加化療,或直接化療。但之後復發的間隔會越來越短,因此又會需要更後線的化學治療,醫師坦言患者治療過程「真的非常辛苦」。所幸,在標靶藥物進步下,可有助延緩復發。卵巢癌比較有效的標靶治療,第一個是抗血管增生的單株抗體,2005年已在台上市。在初次或復發患者皆可合併化療做使用,可以增加反應率及延緩復發時間;對於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延長存活時間。第二種有效的標靶藥,用在有BRCA 1/2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屬於PARP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抑制劑。PARP抑制劑是阻斷單股基因突變修補的標靶藥物,DNA由兩股交織而成,當單股DNA產生突變無法修補,容易進一步演變為DNA雙股斷裂;若癌細胞原本就有BRCA 1/2基因突變,會因為雙股DNA斷裂無法修補,而導致癌細胞死亡。呂建興醫師補充,晚期卵巢癌患者帶有BRCA1/2基因突變,且經過手術及化療後,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的患者,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有助於降低復發機會,延緩復發時間,減低復發患者反覆化療的辛苦,維持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 找對藥物維持生活品質「病人有知的權利,醫師會儘可能提供治療資訊。」呂建興醫師指出,卵巢癌患者應尋求婦癌專科醫師協助,才能在手術時將腫瘤盡可能清除乾淨;而後續除了化療外,還有其他藥物,可以延長復發時間、甚至改善存活率。這些都可以藉由與醫師進行醫病共享決策,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治療。提醒民眾若腹部不適,看過腸胃科沒有改善時,應轉而尋求婦科釐清癌症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內膜異位症雖是女性常見疾病,但家族九姊妹同時都罹患,實屬罕見!婦產科醫師提醒女性朋友,若持續性經痛千萬要提高警覺,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生活品質。29歲的家琪(化名)長期有經痛困擾,有次甚至痛到無法出席表妹婚禮,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某日家族聚會聊到此事,才知道眾家姊妹都飽受經痛困擾,眾人相約到婦產科檢查,才發現親姊姊及表姊妹總共9個人居然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卵巢癌患者 高達25%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醫師表示,遺傳因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眾多原因之一,若有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通常家族中其他女性發生的機率就會倍增。此外,婦女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約為10%,有3成女性會在治療後復發,其中約1至2%的人會轉為癌症。另外,根據研究顯示,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高達25%。除非女性進入更年期 否則子宮內膜異位症仍可能復發臺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表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時,首先須考量患者未來是否有生育需求,原則上建議先採取藥物治療,改善疼痛、抑制疾病進程,保留卵巢功能。若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疼痛非常嚴重或病灶過大,則須接受手術治療。然而,除非女性進入更年期,否則只要有荷爾蒙分泌,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有機會復發,術後五年內復發率高達50%以上,不僅需受再受手術之苦,也可能因重複手術導致卵巢受損,甚至出現早發性停經問題。有家族史者併經痛、性交疼痛、經期腹瀉應就醫檢查王鵬惠主任表示,過去常用停經針劑藥物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這類藥物雖可有效改善疼痛,但也容易伴隨像熱潮紅等更年期不適或胃潰瘍等副作用,患者長期使用意願較低。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藥物的副作用,不僅患者服藥順從性較高,長期使用還能讓復發率降低,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劉偉民主任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若輕忽症狀而沒有及早治療,病情只會日趨嚴重,後續的療也將更困難。建議有家族史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疼痛、經期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未來若有生育需求者,更應積極配合醫師指示,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治療後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疾病復發,並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變成癌症,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明明開過刀了,為什麼子宮內膜異位症又找上門!」一位29歲的空姐,五年前因卵巢長了5、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前後接受過兩次的手術治療,原有的經痛、經血過多症狀因而減緩,讓她放下心來。未料,一年前開始又出現嚴重經痛,伴隨經血量暴增,若出勤時遇到生理期,只能咬著牙忍痛完成工作,某次被排飛國外長班時,差點痛到暈厥在機艙內,驚覺事態嚴重後,才趕緊請假就醫。誤以為手術一勞永逸 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痛不欲生收治該名空姐的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王毓淇醫師指出,不少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總認為只要經過手術治療,就能一勞永逸、不再被病症糾纏;事實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且高復發率的疾病,即便透過手術移除病灶,五年內仍有50%以上的復發率,威脅性不容小覷。術後長期藥物治療 減少復發並保有卵巢生育功能王毓淇醫師表示,該名空姐雖以手術移除巧克力囊腫,但當時術後僅使用三個月的雄性素藥物治療便停藥,加上自認子宮內膜異位症已根治,也沒有定期回診追蹤,導致卵巢囊腫再度復發。考量其剛結婚、未來有生育需求,因而以微創腹腔鏡手術清除復發且沾黏的部位後,並建議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作為術後長期用藥治療,以避免三度復發再開刀破壞卵巢,至今已經服用半年,經痛與經血過多問題明顯改善,較低的副作用也讓她願意持續使用。健保給付新型口服黃體素 長期使用大幅降低復發率王毓淇醫師說,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漸趨向內科為主,對於腫瘤大小4公分以下、須保留卵巢功能或患者拒絕手術的前提下,建議採用藥物治療;不過,外科手術治療仍有其必要性,重要的是術後須搭配長期藥物控制,不但能延續手術治療效果,更能避免復發及再次手術對卵巢功能的傷害。在術後藥物的選擇上,過去常用的雄性素、停經針劑藥物具有不可逆的雄性化、更年期症狀等副作用,多數患者長期用藥意願不高;而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因較無上述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不需停藥,讓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手術治療後莫輕忽 定期追蹤搭配長期藥物接續治療王毓淇醫師提醒,被視為育齡女性大敵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卵巢、子宮體等部位,導致經痛、性交痛、骨盆腔疼痛等甚至不孕,一旦出現相關症狀者,應多加注意,並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除了選擇可長期使用的藥物接續治療,也應每三個月一次定期追蹤,才能有效防止復發;若是已復發的患者,更應盡快就醫,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以利及早找回良好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