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

終結「忍一忍就過了」的迷思!專家呼籲女性重視自身健康,不再忽視疼痛  經痛、子宮內膜異位、更年期不是宿命,妳的健康值得更好選擇!

終結「忍一忍就過了」的迷思!專家呼籲女性重視自身健康,不再忽視疼痛 經痛、子宮內膜異位、更年期不是宿命,妳的健康值得更好選擇!#子宮內膜異位症

女性健康長期被忽視,經痛、子宮內膜異位症與更年期等問題,經常被貼上「忍一忍就過了」的標籤,然而,這種「忍耐」往往成為健康惡化的關鍵。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台灣拜耳(Bayer Taiwan)攜手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於3月15日在光點華山舉辦「妳為自己發聲了嗎?」女性健康倡議活動,吸引超過百位女性和其親友現場參與,醫界專家與來賓共同探討女性健康議題,呼籲大眾重視經痛、子宮內膜異位症與更年期的影響,讓疼痛不再被忽視。 本次活動透過專家講座、攝影展及試飲體驗等多元形式,幫助女性深入了解自身生理狀況,提供專業醫療建議,讓女性能夠更積極管理自己的健康。 了解身體的變化,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女性的身體在一生中會經歷多次變化,但許多人對這些過程並不熟悉,甚至誤以為不適是理所當然的。」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孟興教授指出,女性的生理變化,包括月經週期、懷孕、生產、產後調適、育兒、避孕或是更年期等,每個階段都是重要的人生轉變,也都可能影響身心健康,了解並尊重自己的想法,為自己的身體做出明智的決定是至關重要的。 吳教授提醒女性:「傾聽身體不僅是關心健康,更是對自己的尊重。無論是生育規劃或是因應各種生理挑戰,現在已有許多有效的工具及產品能幫助女性面對各種課題,讓女性在職業發展、家庭照護及生活品質中取得更好的平衡,有需要都可以隨時向婦產科醫師諮詢,為人生做最佳準備。」透過專業知識與醫療協助,女性能更自信地掌握生理自主權。 圖/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孟興教授 更年期不該只是「過渡期」,妳可以擁有更舒適的選擇 更年期帶來的身心變化影響女性的生活品質,包括熱潮紅、盜汗、情緒波動、失眠與骨質疏鬆等症狀,然而,許多女性選擇默默忍受,誤以為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教授在講座中強調,現今的醫療與保健方法已能幫助女性更順利度過更年期,讓生活品質不受影響,更年期後生理及心理層面的健康,更是我們需要關心的議題。 蔡教授進一步指出,更年期的症狀可以透過飲食調整、適量運動與荷爾蒙治療來改善,特別是攝取富含鈣質、大豆異黃酮與Omega-3的食物,有助於緩解不適,同時強調從年輕開始建立骨本的重要性,傳遞正確的保健觀念。許多女性對荷爾蒙療法存有誤解,認為會增加乳癌風險,但現代醫學,專業臨床醫師評估後,已能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治療方式,提供安全有效的改善方案。 圖/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教授 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全球10%女性 早期診斷是關鍵 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全球約10% 的女性,然而,由於疾病認知不足,患者平均確診時間長達7至10年,三成以上的內膜異位病患亦會面臨不孕或不易懷孕的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蔡英美教授指出,該疾病的主要症狀包括經痛劇烈、骨盆腔疼痛、經血量異常、不孕及腸胃不適,許多女性因未及早發現,而影響生育能力與日常生活。 她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如藥物控制、荷爾蒙療法或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程、緩解疼痛並改善生活品質。她提醒女性,如果經痛嚴重到影響工作或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應該積極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蔡英美教授 攝影展與試飲體驗 讓女性健康議題更貼近生活 除了專家講座,本次活動亦設置「Anything But Normal」攝影展,以影像傳遞女性健康故事,讓參與者重新思考經痛、子宮內膜異位症與更年期不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議題。攝影展分為三大主題,包括「全球健康趨勢區」、「金句呼籲區」與「勇敢發聲區」,展現女性在面對身體變化時的多元視角與挑戰。 此外,現場提供維他命C發泡錠試飲體驗,讓民眾學習如何利用日常飲食來提升生理健康。由於部分女性在生理期常面臨全身不適、食慾不振、情緒波動大等問題,大多是受賀爾蒙變化的影響。若能平時能規律地補充維他命C、D及鋅,可有效舒緩經期壓力,幫助女性在生理特殊時期保持健康和活力。 圖/現場攝影展活動合照 圖/現場試飲攤位相片 台灣拜耳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攜手 呼籲女性勇敢關注自身健康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健康講座,更是一場女性健康的行動倡議,透過醫學專家與女性社群的對話,讓更多女性意識到,疼痛不是應該忍受的事,而是需要被重視的健康問題。活動現場的女性參與者紛紛表示,這場活動讓她們對自身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過去總覺得生理痛是小問題,但今天聽完專家分享後,才發現經痛可能是身體在求救,不能再忽視了。」 此次主辦單位台灣拜耳,長期關注女性保健議題,過去台灣拜耳曾與相關醫學會合作倡議月經平權;也跟勵馨基金會攜手為年輕女性的生理衛教給予協助。台灣拜耳代表表示,這次活動成功喚起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未來將持續推動婦科健康教育,讓更多女性擁有健康與幸福的未來。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亦強調,每位女性都應該勇敢傾聽自己的身體,不讓疼痛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在需要時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妳為自己發聲了嗎?」從今天開始,讓女性勇敢為自己的健康發聲! 圖/台灣拜耳總裁Managing Director , Bayer Taiwan Ingo Brandenburg 想了解更多,或想測試一下自己或親友們有沒有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嗎?可以參考一分鐘經痛評估表:https://reurl.cc/nqdd3d ü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避孕諮詢室:https://www.beok.org.tw

經痛不是假議題!台灣拜耳攜手醫界,3/15與妳一起打破「忍耐文化」!

經痛不是假議題!台灣拜耳攜手醫界,3/15與妳一起打破「忍耐文化」!#子宮內膜異位症

妳還記得上次被經痛折磨的時候嗎?當疼痛襲來,妳是選擇吞下一顆止痛藥,還是忍耐過去?這一次,讓我們一起為女性健康發聲! 為響應「世界子宮內膜異位日(Worldwide EndoMarch)」,台灣拜耳(Bayer Taiwan)攜手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將於 3月15日(六)在光點華山 舉辦 「妳為自己發聲了嗎?」攝影展與專家講座。活動集結三大醫學專家,深入剖析女性健康問題,破除迷思,幫助女性正確認識生理變化,勇敢發聲,為健康權益挺身而出。 專家講座剖析女性健康 破除忍耐迷思 「很多女性都把疼痛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這可能是疾病的警訊。」台灣拜耳指出,女性的生理不適經常被視為「正常」現象,像子宮內膜異位症這樣的婦科疾病,全球約 10% 的女性族群受影響,卻往往因為對經痛的錯誤認知,而導致延誤確診平均約7到10年。因此,本次活動特別規劃 三場女性健康專家講座,邀請婦產科權威醫師,提供專業知識與實用建議,幫助女性掌握自身健康。 「傾聽身體的聲音:掌握生理自主權」—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孟興教授 女性一生將經歷多種生理變化,包括月經週期、懷孕與產後調適、更年期轉變等,每個階段都可能帶來不同的身心挑戰。透過吳孟興教授的專業解析,女性能夠深入了解自身生理變化,正確認識並積極應對,更自信地掌握生理自主權。 「不適感的身心管理:跨越熱潮紅與更年期挑戰」— 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教授 更年期帶來的熱潮紅、情緒波動、睡眠障礙等症狀,對女性的生活品質造成巨大影響。蔡永杰教授將提供身心整合管理策略,幫助女性舒適度過生理變化期。 「子宮內膜異位症:從疑惑到理解,該如何面對?」—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蔡英美教授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許多女性經痛的真正元兇,卻常被大眾忽視,三成以上的內膜異位病患亦會面臨不孕或不易懷孕的問題。蔡英美教授將解釋該疾病的起因、診斷與治療方式,幫助女性了解如何早期發現、積極面對該疾病,重掌女性健康自主權。 攝影展x 試飲體驗 讓健康議題更貼近生活 除了專家講座,現場將展出『Anything But Normal』攝影作品,透過真實影像與女性故事,讓參與者感受經痛帶來的影響,重新思考健康的重要性。展區分為三大主題: 全球趨勢區:解析 WHO、聯合國 SDGs 如何推動女性健康權益。 金句呼籲區:以女性健康關鍵數據,呼籲女性正視自己的身體。 勇敢發聲區:呈現不同女性面對疾病的故事,鼓勵更多人為自己發聲。 此外,不只聽講座,現場還提供維他命C發泡錠試飲體驗,希望透過營養素補給,從日常落實健康好習慣,由內而外支持生理健康。, 企業與醫界攜手 為女性健康發聲 台灣拜耳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更多女性意識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女性的疼痛不該被忽視與隱忍,每個人都應該勇敢為自己發聲。」 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則強調:「許多女性因為對生理疼痛習以為常,而延誤就醫。但事實上,透過正確的醫療與保養方式,症狀可以獲得改善,生活品質得以大幅提升。我們希望讓更多女性知道,她們並不孤單。」 想了解更多,或想測試一下自己或親友們有沒有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嗎? 可以參考一分鐘經痛評估表:https://reurl.cc/nqdd3d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避孕諮詢室:https://www.beok.org.tw/

有食譜》月經不順「煲甜粥」就能調氣血!中醫授3步驟:連續喝●●天

有食譜》月經不順「煲甜粥」就能調氣血!中醫授3步驟:連續喝●●天#子宮內膜異位症

34歲的藍小姐已婚5年未懷孕,經西醫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巧克力囊腫,雖已接受手術後,轉向試管嬰兒治療,但連續3次失敗。考量年齡越大懷孕機率越低,藍小姐轉而求診中醫,醫師發現藍小姐長期有睡眠問題,先調理後再搭配月經週期療法,穩定基礎體溫,於治療4個月後再次試管嬰兒植入,成功受孕並順利產下一子。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會影響生育嗎?帶你看症狀、危險族群、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會影響生育嗎?帶你看症狀、危險族群、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

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

巧克力囊腫好發「3族群」恐致不孕!中醫3招依「月經週期」調理

巧克力囊腫好發「3族群」恐致不孕!中醫3招依「月經週期」調理#子宮內膜異位症

黃小姐準備懷孕多年,之前曾在大醫院婦產科檢查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手術後還去找不孕症名醫,做了1次人工、2次試管,依舊沒有懷孕。她時常感到月經時下腹痛、排卵期也會下腹痛,甚至和先生在做功課時也會下腹痛,做了檢查才知道巧克力囊腫又復發了,而且骨盆腔也有不少的沾黏。

「子宮內膜異位症」別害怕侵入式檢查!醫:1毫升鮮血就能驗出來

「子宮內膜異位症」別害怕侵入式檢查!醫:1毫升鮮血就能驗出來#子宮內膜異位症

許多女性長期被經痛、經期失調、骨盆腔疼痛折磨,卻因害怕侵入式檢查而不敢進一步尋求治療,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未能被及時發現,延誤治療。《訂製你的無病生活》書中分享近年已有新的檢測技術,鼓勵長年飽受疼痛之苦的女性,能夠及早檢測治療,避免造成更大的遺憾。以下為原書摘文:

最難治良性腫瘤 不孕元凶5成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最難治良性腫瘤 不孕元凶5成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來看診,太太手中拿著厚厚一疊醫院的資料。她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瘤,骨盆腔也有很多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沾黏,用過止痛藥、避孕藥、停經藥,年初花了20幾萬元做達文西手術,也做過兩次試管,不過一直沒有懷孕,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跑到子宮肌肉層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為巧克力囊腫甚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簡單來說,就是原本應該位於子宮內膜的組織細胞,跑到了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而這些迷路的內膜組織,也會和正常的子宮內膜一樣,每月隨著月經周期變化,而產生長大、剝落、出血,引發一連串的慢性發炎反應。子宮內膜異位跑到子宮肌肉層中增生就是「子宮肌腺症」,如果跑到卵巢就是「巧克力囊腫」,大小甚至常可見到十幾公分,就像是腫瘤一樣,所以也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瘤」;其他像是輸卵管阻塞、骨盆腔沾粘等,都與它有密切相關。常見症狀包含經痛、性交困難、骨盆腔疼痛、排尿及排便困難、腹瀉、不孕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統計,不孕症女性大約有25~50%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約有30~50%無法自然懷孕,有疼痛或不孕者發生此疾的機會更高達80%。子宮內膜異位是婦科最複雜的疾病,它也被認為是最不容易治療的良性腫瘤,因為它會到處沾黏,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又極容易復發。中醫方面,子宮內膜異位瘤屬於「痛經」、「癥瘕」的範疇。中醫古籍《女科證治準繩》中提到「血癥若夫腹中瘀血,則積而未堅未至於成塊者也,大抵以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也。」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提出病因「多因經脈失於將理,產褥不善調護,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陰陽勞逸,飲食生冷,遂致營衛不輸,新陳干忤,隨經敗濁,淋露凝滯,為癥為瘕。」說明了子宮內膜異位瘤的中醫病機。在清朝醫書《柳選四家醫案.愛蘆醫案.婦人門》有提到「痛經數年,不得孕育,經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塊凝滯…詢知閨閣之時,無是病,既嫁之後,有是疾。」清楚記載了相關的病程變化。中藥調理下腹部悶痛感、異物感減輕,腫瘤縮小現「生」機中醫把這些異位的內膜,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下焦而致病,積聚成為瘀血,形成癥瘕。發生的機制可因氣滯、氣虛、寒邪、邪熱、手術等原因,導致任、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不循經,離經外溢為淤。瘀血留聚,氣機不暢,脈絡不通,發為痛經。積滯日久,積而成癥,進一步影響胞脈、胞絡,造成任失調等變化,影響其「為血海、任主胞胎」生理功能,所以臨床表現除了痛經之外,還常伴月經失調、不孕等症狀。根據中醫病機,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主要是與腎虛瘀結兼氣虛、肝氣鬱、痰濕等有關,所以治療上除了要調整腎虛、氣虛的體質之外,也要配合處理氣滯、瘀結、痰濁、濕熱等常見體質證型,就可以一方面慢慢改善、縮小異位的內膜組織,一方面提升人體正常的氣機運行,就可以讓失衡的內分泌系統恢復,不但不會出現上述西藥的不舒服症狀,也可以降低治療後的復發率。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她回診時高興地說:「蔡醫師,我這幾次的生理期幾乎沒甚麼痛了,平時的下腹部悶痛感、異物感也減輕了,昨天回診婦產科,醫師也說我的子宮內膜異位瘤縮小不少喔,真是太好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卵巢癌末期8成會復發 標靶藥助延緩

卵巢癌末期8成會復發 標靶藥助延緩#子宮內膜異位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卵巢癌多處轉移的患者,經過台中榮總婦科主任呂建興醫師10幾個小時手術清除乾淨,並接續完成化療,後來卻不幸復發,因無法手術,醫師先局部放療並施以化療。所幸評估患者後,接著選擇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病情獲得控制,沒有再惡化。沉默殺手卵巢癌 好發50-70歲婦女同時為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監事、台灣婦癌醫學會副秘書長的呂醫師表示,卵巢癌又名「婦女沉默殺手」,因其腹脹、腫塊、噁心、嘔吐等症狀不明顯,在台灣約半數患者發現時已經為晚期。卵巢癌中,90%屬於上皮性卵巢癌,好發於50-70歲婦女;但他也治療過僅16歲就診斷為第4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另外,曾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者,終生也有3%機率罹卵巢癌。 部分卵巢癌與家族遺傳有關。呂建興醫師舉例,漿液性和高度子宮內膜樣的卵巢腫瘤最常帶有BRCA 1/2基因突變,估計台灣10-12%卵巢癌患者有此突變。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治療指引,所有卵巢癌患者皆應接受遺傳諮詢,來決定是否要進行基因檢測。「諮詢可以發現是否有家族病史,釐清這次罹癌是否和遺傳有關;而基因檢測可評估患者及家人的癌症風險,並尋找適當藥物。」卵巢癌需開刀加化療 但治療後易復發卵巢癌如何治療?呂建興醫師說明,大多患者為直接開刀,且手術切除得越乾淨,預後越佳,之後還要進行化療;若轉移嚴重,可考慮先行化療後再開刀,但是一樣要盡可能將腫瘤清除乾淨。即使如此,在美國的統計,第三、四期的患者5年存活率仍然只有39%及17%,屬於婦科腫瘤中最惡性的癌症。且晚期的患者約有80%會復發,平均在約在術後一年至一年半之間。復發患者療程辛苦 標靶藥物助延緩惡化復發的治療,還是有再次開刀加化療,或直接化療。但之後復發的間隔會越來越短,因此又會需要更後線的化學治療,醫師坦言患者治療過程「真的非常辛苦」。所幸,在標靶藥物進步下,可有助延緩復發。卵巢癌比較有效的標靶治療,第一個是抗血管增生的單株抗體,2005年已在台上市。在初次或復發患者皆可合併化療做使用,可以增加反應率及延緩復發時間;對於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延長存活時間。第二種有效的標靶藥,用在有BRCA 1/2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屬於PARP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抑制劑。PARP抑制劑是阻斷單股基因突變修補的標靶藥物,DNA由兩股交織而成,當單股DNA產生突變無法修補,容易進一步演變為DNA雙股斷裂;若癌細胞原本就有BRCA 1/2基因突變,會因為雙股DNA斷裂無法修補,而導致癌細胞死亡。呂建興醫師補充,晚期卵巢癌患者帶有BRCA1/2基因突變,且經過手術及化療後,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的患者,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有助於降低復發機會,延緩復發時間,減低復發患者反覆化療的辛苦,維持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 找對藥物維持生活品質「病人有知的權利,醫師會儘可能提供治療資訊。」呂建興醫師指出,卵巢癌患者應尋求婦癌專科醫師協助,才能在手術時將腫瘤盡可能清除乾淨;而後續除了化療外,還有其他藥物,可以延長復發時間、甚至改善存活率。這些都可以藉由與醫師進行醫病共享決策,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治療。提醒民眾若腹部不適,看過腸胃科沒有改善時,應轉而尋求婦科釐清癌症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