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

吞嚥不適喉嚨卡 竟染肺腺癌

吞嚥不適喉嚨卡 竟染肺腺癌#吞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6歲的吳國貞1年多來吞嚥不適、頸部有疼痛感,總以為喉嚨有問題,以為是他曾經手術切除甲狀腺良性腫瘤所引發,就醫後竟被確診為「肺腺癌3期」,他不解的說「我又沒咳嗽、沒痰、沒胸部不適,多年前也已經戒菸」根本不會想到肺癌已經找上他,不過因吞嚥不舒服,所以他吃東西減少,體重在這一年間從65公斤減到52公斤。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醫師表示,此個案是非典型的病症,也提醒民眾,不要以為沒咳嗽就不會得肺癌!醫師幫吳先生進行內視鏡檢查,喉部及口腔都正常,觸診頸部也沒硬塊,於是安排照胸部X光,其右上肺有陰影,再以胸部電腦斷層掃瞄,發現約5.5公分的腫瘤,經切片確診為3期肺腺癌,癌細胞沒有擴散到其他器官,隨即轉胸腔外科進行手術切除病灶,目前同時進行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沒咳嗽不表示沒有罹患肺腺癌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內科張子晏醫師表示,肺癌典型症狀是咳嗽(3週以上)、咳痰、血痰、聲音沙啞或頸部腫塊,約65%的肺癌病患有持續咳嗽的問題,民眾不應將咳嗽和肺癌劃上絕對的連結。當癌細胞擴散到肺部鄰近器官時,還可能出現胸痛、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心悸或心律不整等情況但吳先生並沒有擴散,早在1年多前就出現吞嚥不適,是比較少見。電腦斷層檢測肺癌更確實許嘉方表示,曾有肺癌患者腫瘤已3公分,胸部X光仍照不出來,電腦斷層才發現,在臨床上電腦斷層確實有比較好的檢測力。若出現咳嗽、咳血、胸痛、背痛、發燒不退、體重減輕等症狀,且症狀持續三週以上,就應立即就醫確認是否罹患肺癌,以便及早發現治療。建議要了解肺部狀況的民眾可進行自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比較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注意!長者每十人就有一位吞嚥困難

注意!長者每十人就有一位吞嚥困難#吞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許多民眾認為只有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疾病才會出現吞嚥障礙。但是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每十位長者可能就有ㄧ位是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吞嚥能力隨年齡增長衰退衛福部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吞嚥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這些狀況會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緩慢的發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肌肉和機能狀況都有老化的現象,只是在罹患疾病下,吞嚥的功能會大幅的衰退更容易被人察覺。一般人在老化的過程中喉頭和舌頭的功能會減弱,因此吞嚥狀況可能會衰退,當喉嚨感覺變的遲鈍,肌力變弱,唾液可能會累積在喉嚨內,在高齡者的喉嚨裡可能會發現殘留許多唾液,這都是吞嚥功能衰退的現象。當吞嚥能力衰退時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例如:進食過程誤入呼吸道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危險;若是無法正常的吞嚥容易嗆到,進食量逐漸減少而造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連帶的讓身體肌力衰退、大腦機能衰退,進而引起肌少症和失智症的發生,而引起一連串的惡性循環。測試低於2次,恐有吞嚥障礙日本耳鼻喉科醫師浦長瀨昌宏也提到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反覆吞嚥唾液測試,發現一些徵象,例如:反覆的吞嚥唾液,測試30秒內能完成幾次(缺乏口水情況下可成嘴裡含茶或水),若能吞嚥達6次以上,表示吞嚥功能良好;若吞嚥3-5次,代表吞嚥功能稍退需要注意了;僅能吞嚥2次,則已經面臨吞嚥障礙。另外若是自身覺得唾液很多,吃完東西以後說話聲音的感覺變了、吃飯時或飯後會嗆到、經常性的清喉嚨、睡覺時常會咳嗽、時常覺得喉嚨卡卡的或吞東西後卡卡的,可能都是吞嚥能力下降的徵兆,建議可以就近到醫院復健科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諮詢協助。

練喉嚨防嗆咳!2招強化吞嚥能力

練喉嚨防嗆咳!2招強化吞嚥能力#吞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首先來說明「咕嘟訓練」。這是強化吞嚥能力的最基本的訓練。咕嘟訓練由刺激喉嚨的各種伸展運動與體操組合而成,做這些動作,就能全面性提升吞嚥能力。活動喉嚨的肌肉、脖子的肌肉、臉頰、舌頭等各個與吞嚥相關的部位,做伸展運動,使各個部位的動作更加靈活,進行整體性的吞嚥運動。在一連串的順序中,最主要的是「嚥下額頭體操」與「下巴抬舉體操」。這2項都是「喉嚨肌肉的訓練」,可以直接鍛鍊「使喉嚨上下移動的肌肉(喉頭上舉肌)」。靠手與額頭、手與下巴相互推擠,對喉嚨周圍施力,就能鍛鍊喉頭上舉肌。這個訓練看起來簡單,但每天反覆訓練,就能確實鍛鍊喉嚨肌肉,所以請確實做到,不要偷懶敷衍。那麼,讓我們依序挑戰看看吧!1)做「嚥下額頭體操」/這是把「手根部」貼放在額頭上,做手與額頭相互推擠的體操。頭部的動作是以看著肚臍的姿態用力往下壓,手根部的動作是用力往上推,以不輸給頭部的力量把額頭推回去。「手掌」無法使出全力,所以原則是靠「手根部」相互推擠。維持相互推擠的狀態五秒鐘。重複這個動作五到十次。做這個「嚥下額頭體操」,在用力相互推擠時,最好能感覺到力量落在喉結附近。這樣持之以恆,就能鍛鍊到喉結的肌肉。如果能邊看電視邊做、或是入浴時找到時間就做,那就更好了。2)做「下巴抬舉體操」/這是把雙手拇指貼放在下巴上,相互推擠的體操。頭部的動作是收下巴,把臉朝下往下使力。手部的動作是靠拇指使力,把下巴往上推回去。與「嚥下額頭體操」一樣,維持相互推擠的狀態五秒鐘,重複做五到十次。訣竅是在強力相互推擠時,力量要落在喉結周邊。每天重複做,就能鍛鍊到使喉結上下移動的肌肉。稍有空檔時,就趁隙做做吧。(本文摘自/練喉嚨:不想死,就不能讓喉嚨老化!日本耳鼻喉名醫獨家傳授讓喉嚨返老還童的「喉嚨體操」,每天5分鐘,延命10年!/平安文化)

預防喉嚨機能衰退 關鍵在喉結肌肉

預防喉嚨機能衰退 關鍵在喉結肌肉#吞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知道嗎?當吞嚥能力降低,外觀上也會出現明顯的警訊。那就是「喉結」的位置會往下降。有很多老年人的喉結位置降到很下面,這並不是因為天生就在那麼下面,年輕時都是在很上面,隨著喉嚨能力衰退,才慢慢地下降到那樣的位置。附帶一提,「喉結」的正式名稱是「甲狀軟骨的喉頭隆起」。女性也具備喉結,只是不像男性那麼突出。「會厭」在吞嚥食物瞬間往下蓋 堵住氣管入口喉結會下降,是因為吊起喉結的肌肉或肌腱衰退了。各位在咕嘟吞下食物時,會覺得喉結(喉頭)上下移動吧?為了確認,請試著咕嘟吞一口唾液。這個動作的完成,是靠名為喉頭上舉肌肉群的肌肉,把喉結(喉頭)往上拉、往下拉。在喉嚨裡,是由喉頭負責把食物與空氣分開,而「喉結」就在喉頭前面。在氣管與食道的分歧點上,有名為「會厭」的「喉嚨的蓋子」。這個蓋子在呼吸或發聲時會張開,在吞嚥食物時會瞬間往下蓋,堵住氣管的入口,這樣食物就不會進入氣管。年紀增長 喉結的肌肉會逐漸衰弱要關閉這個「喉嚨的蓋子」時,喉頭會整個往上前方推動。這就是在吞嚥食物的同時,用力往上移動把「蓋子」關閉的作用。這時候,就是靠喉結的肌肉──喉頭上舉肌肉群──把喉頭往上拉。每次吞嚥食物時,喉結的肌肉都會用力地把喉頭往上拉,關上「蓋子」。但是,隨著年紀增長,這個喉結的肌肉會逐漸衰弱。這麼一來,不但把喉嚨往上拉的能力會減退,喉頭的位置也會整個往下降。而且,支撐肌肉的力量會減弱,從外觀上也看得出喉結的位置下降了。喉結的位置下降到這種程度,「喉嚨的蓋子」就不好關閉,很容易發生誤嚥。誤嚥主因為「喉結肌肉的衰退」「蓋子」關不緊,飲食物就會從那裡產生的縫隙侵入氣管,引發誤嚥。總而言之,誤嚥這個問題就是「源自於喉結周圍肌肉的衰退」。當然,引發誤嚥還有「反射的衰退」、「喉頭的知覺降低」等其他種種要因。但其中又以「喉結肌肉的衰退」為最容易引發誤嚥的主因。反言之,要預防喉嚨的機能下降,關鍵就在於防止「喉結肌肉的衰退」。也就是說,保護我們的嚥下機能的重要關鍵,在於如何維持喉嚨的肌力,以保有「使喉結順暢地上下移動的機能」、「『蓋子』順暢地開閉的機能」。(本文摘自/練喉嚨:不想死,就不能讓喉嚨老化!日本耳鼻喉名醫獨家傳授讓喉嚨返老還童的「喉嚨體操」,每天5分鐘,延命10年!/平安文化)

腸胃食療做好 人真的不會老!

腸胃食療做好 人真的不會老!#吞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經由食物攝取營養,需要各個環節的完美配合,從咀嚼、吞嚥、消化、分解、過濾、吸收、運送、代謝、利用、儲藏到最後排渣,缺一不可,這些「動作」其實也是保養腸胃道功能很重要的一環,想要省略其中一個步驟的代價,就是「退化」。磨碎的食物 促進食道肌肉正常動作 當食物放入口中咀嚼,除了達到磨碎食物的作用,過程中能透過口腔及顏面神經的刺激,促進腺體如唾液酵素的分泌功能,經過磨碎混合唾液的食物,以方便吞嚥的目的之外,同時促進食道肌肉的正常動作。運送至胃袋刺激胃酸正常分泌,達到殺菌酸化,以及進一步消化的目的,半固體化的食團,還能延長胃排空,增加飽足感以避免過度攝食,進入腸道促進胰臟消化酵素腺體的分泌功能,分解後的營養素,能直接供應腸細胞利用,營養素吸收之餘,食渣中的纖維能促進腸道正常蠕動,幫助腸道將廢棄物順利排出體外。運動過程能刺激自律神經來平衡壓力此外,在整個的「運動過程」還能刺激自律神經來平衡壓力。這些處理原型食物的活動,都是腸胃所能用來活化「自己」的方式,如果有一天,人們不再需要咀嚼食物就能攝取營養(例如用喝的配方食物),不用等到千萬年後的演化,幾個月後,你就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活著」的部分變少了,舌頭頓了、臉僵了、口乾了、牙弱了、情緒精神差了、人也衰老了。現代人因為擔心文明病纏身,加上過度在意體型的發展,以至於被嚴格限制飲食中醣分的含量。然而,在一個正常人的營養需求當中,醣類(碳水化合物)是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加工食物不利腸胃 還可能有害此外,對腸胃而言,含醣飲食可以刺激胃酸分泌,還能促進腸細胞合成血清素來促進腸道正常蠕動,醣類中的膳食纖維素,能調節糖類與膽固醇的適當吸收,穩定血糖及血脂,同時提供腸中有益菌發酵,產生營養供腸細胞直接利用,維持腸道組織代謝與修復。前提是,加工食物中多半含有過多精緻糖類和太少的纖維質,這些不僅不利於腸胃保健,還可能有害,所以回到前一個提到的重點,天然原型的食物即使含有較多醣份,其實是不用過度擔心的,像是蔬果及雜糧就是最好的糖分來源。胺基酸最主要功能就是建造與修補就營養學的觀點來說,蛋白質含量是評估食物營養價值(生物效價)的最主要元素之一。此外,決定蛋白質食物的優劣,來自所含的(限制)氨基酸種類與比例,身體不同(功能)的蛋白質由不同的胺基酸所組成。胺基酸對身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建造與修補,同時提供必要的備用能量來源,對腸胃來說也是如此,腸道細胞的汰換和皮膚一樣,速度很快(平均3~7天),因此需要大量的原料來進行換新與修復。(本文摘自/顧好腸胃不生病:180道暖腸健胃抗加齡食療/博思智庫)

12歲以下口腔補助 一口白牙不是夢!

12歲以下口腔補助 一口白牙不是夢!#吞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的張小弟有多重障礙,自幼口腔清潔需要家長代勞,因張小弟腦性麻痺,常緊咬牙關、無法放鬆張口,又極度排斥刷牙,使得張媽媽每天幫兒子刷牙,猶如一場硬仗,5歲時張小弟已是滿佈牙結石和齲齒的一口黃牙。刷牙前先幫孩子按摩5分鐘後來張媽媽聽說醫院的「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有專業的醫護人員,醫師也傳授張媽媽正確的刷牙技巧,以及在刷牙前如何做口腔按摩,讓孩子口腔肌肉放鬆,順利張開嘴巴,現在,張媽媽每天刷牙前先幫孩子按摩5分鐘,5年下來張小弟已擁有一口健康的白牙,蛀牙也未增加。發展遲緩兒蛀牙率高達60%簡單的刷牙對於平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然而身心障礙孩童不僅得仰賴他人,甚至需要靠鎮靜劑或約束帶才能完成,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指出,均衡的飲食還需要一口好牙,但全國104年國小學童蛀牙率45.1%,發展遲緩兒卻高達60%,新北市身心障礙16萬2,495人、發展遲緩兒童1萬人,兒童口腔衛生需要大眾重視。蛀牙成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家長常誤以為小朋友將來會換牙,導致蛀牙成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是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家屬常偏重孩子的障礙狀況,且因孩子肢體活動受限,或咀嚼吞嚥困難、口腔肌肉及神經敏感等,治療牙齒時往往需束縛保護甚至鎮靜麻醉,不僅就醫不便,醫療費用也常讓家長卻步。牙科院所 12歲以下口腔醫療補助朱立倫市長指出,為了照顧這類小朋友的口腔健康,新北市特別與轄內35家受過特殊訓練合格的牙科醫療院所簽約,提供12歲以下口腔醫療補助,12歲到64歲的低收或中低收入戶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也有假牙等相關補助。

吞嚥困難非食道問題 腫瘤壓迫所致

吞嚥困難非食道問題 腫瘤壓迫所致#吞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而言,吞嚥困難大多是食道問題,但當心可能是食道外的腫瘤壓迫所致。一名高齡89歲的陳姓阿嬤出現吞嚥困難,但檢查卻未在食道發現病灶,直到透過內視鏡超音波才發現與食道交界處的腹腔有一個腫瘤,原來是壓迫食道才導致吞嚥困難。彰化醫院腸胃科醫師蔡安順表示,陳姓阿嬤出現不正常嘔吐、打嗝、吞嚥困難,內視鏡檢查未發現食道病癥,透過內視鏡超音波發現與食道交界處的腹腔處有腫瘤,壓迫到食道才引起病狀,進一步確認為惡性脂肪肉瘤,而且腫瘤擴散嚴重,加上阿嬤年事已高,後續採保守的化療處置。腫瘤位置難發現 內視鏡超音波助揪出一般來說,內視鏡檢查食道,只能看到食道內部,無法窺見食道外的情況,而內視鏡超音波是由內往外看,掃瞄食道外的情況。蔡安順指出,內視鏡結合內視鏡超音波,使得內視鏡在胃腸道內的視界擴展到胃腸道壁之外,舉凡是食道外的蹤膈腔、胃腸壁外的肝葉、胰臟、淋巴結、膽道系統都是內視鏡超音波能擴展視野的範疇。他也強調,對於位置不易被發現的腫瘤,或是腹部超音波不易掃瞄的胰臟等器官的病變,都可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儘早確診,及早處置。 

少婦罹罕病 八年來吞嚥困難只剩34公斤

少婦罹罕病 八年來吞嚥困難只剩34公斤#吞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年輕少婦,八年前莫名出現吞嚥困難的情況,除了吞嚥困難之外,更因為食道狹窄,使吞進去的食物卡在食道裡頭,進而引發吸入性肺炎與自發性氣胸,苦不堪言,導致164公分的她,體重僅剩34公斤,去年終於經中國附醫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原來少婦罹患了罕見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率僅十萬分之一。多年難吞嚥 瘦到皮包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丁俊夫指出,食道弛緩不能症的發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原因不明。患者因為不能好好吃東西,且食物殘渣滯留在食道無法進入胃中,食道擴張卻又末端狹窄,自發性氣胸和吸入性肺炎就成為家常便飯。這名婦女轉至該院檢查前,吞嚥困難已有三年,整個人瘦成皮包骨,真是苦不堪言。所幸疾病雖然罕見,解決的方法卻不少。包括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或採用內視鏡氣球擴張術,可惜這些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丁俊夫醫師說,雖這種疾病也可以開刀,或以胸腔鏡進行賁門肌肉切開術,能根治,卻會留下明顯疤痕,更別說術後疼痛及出現併發症的隱憂。丁俊夫說,經口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術問世時間較短,但一舉革除傳統方法的缺失,在不產生傷口的情況下完成治療。同時患者術後不必等待排氣,約莫一天就可開始進食。丁俊夫表示,經口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術乃經由胃鏡操作,在食道黏膜下進行環狀肌肉切開。它是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剝離術的延伸。過去兩年來,已治療過早期食道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腸癌、腸胃道黏膜下腫瘤、食道弛緩不能症、扁平大腸腺瘤等。患者術後均無明顯疼痛感,加上早早就可出院,與傳統開刀法兩相比較,生活品質改善很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