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

年節進食避免嗆到 醫師示範哈姆立克急救

年節進食避免嗆到 醫師示範哈姆立克急救#吞嚥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假期即將來到,過年期間闔家團圓,吃到年糕、湯圓或果凍等黏稠食物的機會比平時更高,醫師提醒,家有吞嚥功能較差的老人或小孩,吃東西時要特別留意,可以先幫忙切成適合吞嚥的大小,以避免不慎嗆到,即使嗆到也容易咳出來,讓全家好好過一個平安年。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表示,吃東西時,食物有兩個地方可以進去,正常狀況是經過食道,另一個則是氣管,若是塞住氣管,就會發生緊急狀況,可能幾分鐘內就會缺氧而死。塞住食道或氣管都會造成不舒服,但表現方式不同,異物進入氣管時,會有正常的咳嗽反應,若能咳嗽,表示氣管是暢通的,此時通常可以藉由咳嗽將異物咳出來。若異物已將氣管全部塞住,患者無法咳嗽,或是咳嗽到沒有聲音時,則代表氣管已全部被塞住,此時便需要進行急救。李宜恭表示,嗆到的急救需採用哈姆立克法,藉由增加腹部的壓力,讓卡在氣管的異物能被順利的咳出來。做法是站在病人的後面,先找出病人肚臍的位置,將拳頭放在肚臍上緣,突然的出力,增加胸腔的壓力,幫助病人將異物咳出。如果做了後病人仍無反應,就必須立即打119求救,再持續進行到救護人員抵達接手為止。發生時若旁邊有人,則一人先通知119,另一人進行急救。如果病人已喪失意識,則需要做CPR急救,但未受過CPR訓練的人,並不建議施行CPR,以免對病人造成更大的傷害。若是很小的幼兒,一直想要哭,可是卻沒有聲音,那麼很可能是被嗆到,尤其是在餵食食物的時候,李宜恭建議,此時可以將小孩子頭部稍微往下,從背部拍打五下,再穩定地翻轉過來,胸部也按壓五下,反覆進行。但若發生此種情況,還是必須儘快打119求救。如果家中老人家開始出現進食時容易嗆到,小心這有可能是吞嚥功能逐漸退化,除了年紀關係,長期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氣管擴張劑等藥物,造成口腔乾燥,口水分泌減少後,就無法讓食物成團,順利吞嚥。而面對吞嚥功能退化的老人家,大林慈濟醫院語言治療師陳秀真建議,老人家可在用餐前轉轉頭,再用力抿唇以及展唇,將舌頭伸出、縮回去,往左往右,還有乾漱口動作,進行約三分鐘的口腔暖身動作,以幫助吞嚥,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就得到醫院治療。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曹汶龍提醒,有些老人家牙齒不好,喜歡吃容易咬得爛的東西,但是像年糕、湯圓或是麻糬等食物,雖然容易咬,卻不易吞嚥,對老人家反而危險,尤其是八、九十歲的老年人,被嗆到後不易搶救,老人家若是有失智症狀,對於食物該不該吃的認知減低,只要覺得好吃的東西,就會像小孩子一樣往嘴裡塞,快過年了,像年糕、湯圓等食物,如果要給老人家吃,要先把食物切成容易食用的小塊,即使嗆到也容易咳出來,好好過一個平安年。(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老婦食不下嚥 患食道弛緩不全症

老婦食不下嚥 患食道弛緩不全症#吞嚥

(優活健康網談雍雍/綜合報導)美食當前是享受,但對一名七十多歲的婦人來說是折磨,兩年來飽受肚子餓卻吃不下的困擾,和家人同桌吃飯時還得擔心吃到一半時,突然將食物原封不動吐出來的窘境,幾度向兒子訴苦說乾脆死了也罷。醫師表示,這位阿嬤得了容易被誤認為是胃潰瘍的「食道弛緩不全症」,最後是以手術方式解決食道管腔狹窄,現在能正常吃,也讓體重逐漸回升。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表示,食道弛緩不全症主要是食道下端的括約肌發達而失去彈性,讓食物無法進入胃中,造成吞嚥困難,尤其累積在食道中的食物會在吃飯以及睡覺中無意識的吐出來,不僅困擾且有窒息的危險。通常前兩三年還算很正常,但會突然出現暴瘦的情況,這時食道的括約肌已經肥厚到幾乎完全失去擴張的功能,讓食物無法再往胃裡流,必須以手術來治療。不過,通常好發在三十到五十歲間,像阿嬤七十二歲高齡的病患比較不常見。尹文耀醫師表示,先以內視鏡微創手術來為病人進行食道下端括約肌切開術,將肥厚的肌肉層切開,讓食道下層黏膜向外擴張來解除食道狹窄的問題,然後再進行胃底部摺疊手術來避免胃酸逆流傷害食道黏膜。尹文耀醫師說,目前食道弛緩不全致病原因仍不清楚,不過患者除有難以下嚥、吃了會吐、忍耐度變差以及體重逐漸下降等情況,還會有食道鼓漲、胸前會痛等症狀,建議在就醫用藥一段時間沒起色,同時也找不到食道與胃其它疾病如食道潰瘍、胃發炎、胃潰瘍等,就應和醫師說明情況且再度評估,以免延誤治療。

用心調配飲食 讓老人吃得安心又營養

用心調配飲食 讓老人吃得安心又營養#吞嚥

根據統計,社區老人有5~10%營養不良,養護機構老人有17~65%營養不良。老人營養不良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不能獨立生活、長期住院和增加醫療及照顧支出。造成老人營養不良最常見的原因為缺牙、咀嚼或吞嚥困難、使用多重藥物、感染及疾病等,可藉由佩戴假牙及提供合宜的食物及調整質地,來改善及預防老人營養問題發生。吞嚥困難為老人常見且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根據調查約有三成的老人有此問題。平日可以觀察老人進食狀況,是否出現哽塞、流口水、餐間或餐後出現咳嗽、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不自覺、進食完後會有咕嚕聲等現象,若有即需要找醫師評估了。除了由醫療團隊確認由口進食的安全外,在飲食上可依照狀況選擇適當食物及調整質地,來改善進食問題。成大醫院營養部特別針對吞嚥及咀嚼功能不良的老人,設計一系列元氣濃湯取代傳統的流質飲食,且加入堅果等健康食材,使成品香濃營養,並呈現紅、橙、黃及綠天然色澤,提供住院中有咀嚼或吞嚥困難病人使用,經臨床上使用的效果評估,病人滿意度由79%提升至90%,熱量攝取由51%增加至80%。延伸閱讀「好吞不嗆飲食」: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065

「乾燥症」讓六旬婦人欲哭無淚

「乾燥症」讓六旬婦人欲哭無淚#吞嚥

欲哭無淚不只是一種形容,而是真的會發生!家住大甲的62歲吳女士原本就常覺得口乾舌燥、吞嚥困難,且眼睛很容易乾澀。原本她以為是年紀大或更年期的緣故。但最近,吳女士看連續劇看到感人處想跟著哭泣時,卻發現自己竟然「欲哭無淚」,乾哭嚎了半小時卻流不出淚水來。好在後來聽親友建議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病症「修格連氏症候群」,也就是所謂的「乾燥症」。目前吳女士在醫師協助下接受免疫調節藥物治療,症狀與生活品質已大大改善。光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洪國棟醫師指出,這位吳女士其實從十幾年前就開始覺得眼睛容易乾澀,常常有鈍鈍的異物感,會不由自主地想揉眼睛。她以為人老了就是容易眼乾流眼油,所以平時就點眼藥水了事。此外,吳女士還常覺得口乾,每次吃飯或餅乾、蛋糕等食物時,吞嚥都十分困難,噎到的狀況時常發生,得馬上喝些湯或飲料才能吞得下去。而且皮膚也一直都乾乾的,失去原有的光澤。這些持續已久的症狀,都被吳女士解讀為年紀大的關係而加以忽視,直到情形越來越嚴重,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後才發現是罹患了修格連氏症候群(俗稱乾燥症)。洪國棟醫師解釋,修格連氏症候群確切發病原因仍未完全確定,但普遍認為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患者失調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身體的外分泌腺,例如唾液腺或者是淚腺,造成淚腺與唾液腺的受損,因此無法製造足夠的眼淚與唾液,引起眼乾與口乾的症狀。此外,修格連氏症候群也可能侵犯身體其他的器官,包括皮膚,腸胃道或呼吸道等系統,好發於年齡較大的女性(40~50歲),女性與男性比例約為 9:1。洪醫師強調,修格連氏症候群之症狀可能時好時壞,也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服用利尿劑、抗組織胺藥物、抗憂鬱藥物或安眠藥等均可能造成病患症狀惡化。此外,睡眠不足、壓力、疲倦等也可能使病患更不舒服。如果民眾發現身體有上述異狀,建議儘快至醫院諮詢專業的醫師,才能早日給予適當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