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

智慧放療平台改寫偏鄉醫療:頭頸癌患者口腔黏膜炎降至5.5%

智慧放療平台改寫偏鄉醫療:頭頸癌患者口腔黏膜炎降至5.5%#頭頸癌

2024第八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以「智慧醫療創新,提升醫療品質」為主題,一連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4樓M606攤位隆重參展「七大獨立研發、二大合作開發」。今(6)日再以二大獨立研發「智慧放療平台見成果,頭頸癌患者嚴重口腔黏膜炎降至5.5%」及「智慧醫療教育系統,打造可信賴的醫師」為導向的醫療科技對外展示,全面展現以「偏鄉醫療,智慧科技」推動醫療品質升級的雄心。  頭頸癌病患若接受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一旦產生嚴重放射性皮膚炎、嚴重口腔黏膜炎,往往連吃東西都有困難,病患家屬照顧上備感艱辛。自從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團隊運用「全流程多職類共同照護」、「自動即時警示資訊系統」等多項智慧醫療策略,頭頸癌嚴重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比率下降到5.5%,嚴重放射皮膚炎比率為3.3%,遠低於其他大醫院動輒10%、20%、30%以上數據,病患對於醫療團隊的細心、貼心,也致上滿滿謝意。 全院全流程、多職類團隊合作,病患更安心 大林慈濟醫院雖地處偏遠,但在疾病治療並未因此而產生差異,其中放射腫瘤科近年無論是在醫療品質、病人安全、智慧醫療等領域皆有傑出表現,獲得醫策會卓越中心認證,成為大林慈濟醫院特色醫療亮點之一。 放射腫瘤科主任洪世凱指出,這是所有團隊努力的成果,證明透過智慧醫療、AI等系統性解決方案,有機會讓病患、醫護所遭遇的問題迎刃而解,並擁有更好的醫療、工作品質。 以頭頸癌治療為例,病患在接受治療前,護理師就會開始衛教,請病患先做好一些準備,療程開始後,醫療團隊每天為病患進行生理監測,每周也會有營養、體重監控與治療副作用評估。對於傷口照護,除了護理師無微不至地關心、回報,也會定期衛教,並督促病患回診、追蹤,在全院全流程、多職類的共同照護下,因而創下傲人成績。 自行研發全流程資訊化系統,降低誤差、醫護更省力 目前全台有92家醫院設有放射腫瘤科,但只有29家有導入資訊化系統。大林慈濟醫院為創新領頭羊之一,談起智慧醫療、資訊化系統的導入,洪世凱分享,早在十年前,便開始將資訊化系統導入放射治療,現在結合智慧化、AI設計,功能更進步,也更為完整。最初導入原因在於,儀器資訊系統與醫院資訊系統「互不相容」,在缺乏整合的情況下,很容易因書寫錯誤、交班遺漏、無法即時監控而導致工作效率低落,且出現醫糾、溝通落差的風險也會增加。 舉例來說,癌症病患若白血球指數過低,便無法接受放療,當資訊無法即時監控、整合、流通,可能就會對病患產生重大危害。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洪世凱與該院團隊自行研發「全流程資訊化系統」,並建構智慧放療平台,希望讓所有醫療、行政流程誤差降到最低,醫護工作更省力。 導入資訊化系統,效率、精確度皆大幅提升 洪世凱解釋,以放射治療劑量為例,若出現1%誤差,相當於病患多照一萬張胸部X光,輻射暴露風險大增,這代表除了硬體,軟體與流程的監控、整合程度,也都是關鍵環節。 過去,每位放射治療病人都有一份放射治療紀錄本,50位病人就有50本紀錄,治療或是門診追蹤時,都需要這些紙本記錄到處行走、交接,常工作到精疲力竭,甚至常需要加班,醫療團隊花在人工書寫放射治療明細的時間,每月高達708分鐘,為11.8小時。 自從資訊化系統導入後,透過系統擇取、資訊整合,同樣工作只要0.5分鐘,也就是30秒即可完成。此外,病人治療結束後,按下一鍵即可輸出所有電子化放射治療病歷,無論是精確度、正確性或工作效率,皆明顯提升。 申請三項國家專利,已有多家醫院使用此系統 目前,這套「智慧放療平台」已申請三項國家專利,並已發表上百篇相關研究論文,更進行商業技術轉移,現在有14間非慈濟體系醫院正在使用這套系統,其發展演化歷經「創建E化平台」、「系統全面擴展」至「進化導入AI」,並有自動防呆、防錯設計、醫囑內容更完整,且可根據各院需要量客製化功能選單,不僅使用率高,全台市占率達六成,也獲得五項國家級認證與許多獎項的肯定。 科技與人文並進,智慧醫療照亮未來  洪世凱醫師強調,智慧醫療的核心在於改善患者的治療體驗,同時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品質。慈濟醫療團隊秉持科技與人文並重的理念,透過智慧放療平台實現「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彰顯深厚的人文關懷。他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智慧醫療系統,突破傳統醫療的框架,創造更具價值的治療方式,期望透過創新醫療應用為病患與醫療團隊帶來更大的福祉,共同實現健康新願景。 智慧醫療教育系統 打造可信賴的醫師 學游泳的第一步是學會換氣和不溺水,就像醫學生需掌握基本醫學知識,這是入門的基礎。然而,成為好泳者不僅是浮在水面,更要能流暢游出標準姿勢,而這需要教練指導動作盲點。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以創新的智慧醫療教育模式,2018年自行研發全方位CBME系統,並以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可執行專業活動)為核心,結合智慧醫療技術,為醫學教育帶來嶄新突破。2022年,該系統榮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的肯定,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置「醫事專業人員能力進展資訊平台系統」。 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李振威指出,醫學生的成長須具備「六大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照護、醫學知識、人際溝通、專業素養、實務學習與改進、系統為本的實務。透過老師全程現場觀察,檢視學員的臨床表現,從「手把手」指導到逐步放手,根據不同層級進行監督。 之後,再持續回饋,每次操作的建議和評估都詳細記錄,幫助學生了解進步與盲點。最後是全人評估,不僅看技術,還關注人際溝通、專業態度等,全面提升技能。在臨床上是否能夠處理病人的問題,才是成為好醫師的關鍵,「能力導向醫學教育」,正是將醫學生從「考高分」引導到「成為真正可信賴的醫師」。 EPAs系統:像教練一樣精準輔導。 李主任解釋,EPAs就像游泳教練:「我們不會讓學生自己亂游完就結束,而是會觀察每個細節,指出哪些需要改進,提供即時回饋,幫助他們一步步變得更好。」 特點包括: 現場觀察:老師全程在旁,檢視學員的臨床表現,從手把手指導到逐步放手,根據不同層級進行監督。 持續回饋:每次操作的建議和評估都會被詳細記錄,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與盲點。 全人評估:不僅看技術,還會關注學員的人際溝通、專業態度等,全面提升其能力。 圖像彙整:評量與回饋資訊,有目的性聚焦整理,以利快速精準掌握能力落差,達到客製化的教導與學習。 臨床訓練中,病患安全與學員學習往往被視為兩個難以兼顧的目標,但全方位CBME系統讓這兩者實現了平衡。「老師隨時在旁觀察,一旦學員遇到問題就會立刻介入,既確保病患安全,也讓學員在真實環境中學習。」「雙贏」的模式讓學員在保障病患安全的同時,獲得實用的臨床經驗。 圖/臨床老師藉由全方位CBME系統提供住院醫師回饋與指導。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李振威 圖/發展整合式放射治療資訊系統(IROIP),2016年獲得全國專利並技轉商用,目前已可架接市占九成放射線治療系統,已有超過十家醫院使用該系統運作。

感染HPV罹癌風險增加23倍!醫師解答:感染不分男女,兩性皆應及早考量施打!

感染HPV罹癌風險增加23倍!醫師解答:感染不分男女,兩性皆應及早考量施打!#頭頸癌

醫師指出,兩性在未感染前及早施打HPV疫苗是最佳的預防手段,特別是抹片檢查異常者更應積極接種。疫苗不僅能預防感染,還可降低持續感染風險達80%,並使癌前病變的復發率降低90%。對男性而言,疫苗能降低56%罹患頭頸癌的風險,並減少尖形濕疣(俗稱:菜花)的復發率。

頭痛、嗅覺改變以為新冠後遺症⋯醫揭鼻竇癌「4大早期症狀」像感冒

頭痛、嗅覺改變以為新冠後遺症⋯醫揭鼻竇癌「4大早期症狀」像感冒#頭頸癌

頭痛、嗅覺改變等症狀,以為是新冠後遺症,檢查竟罹鼻竇癌!一名61歲裝修師傅去年開始因頭痛、嗅覺下降就診,一檢查才發現罹患鼻竇癌,且病灶深及腦部。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緊急開刀切除,3個月後追蹤無復發,搶回一命。醫師指出,有別於口腔癌,頭頸癌中的鼻竇癌較為少見,也因早期症狀類似感冒,常被忽略。

每年近萬人罹頭頸癌!醫揭「確診多已晚期」健保一線治療省近4百萬

每年近萬人罹頭頸癌!醫揭「確診多已晚期」健保一線治療省近4百萬#頭頸癌

晚期頭頸癌可望治癒!50歲的黃先生為舌癌患者,身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的他,雖然初期診斷罹患舌癌後積極配合治療,也獲得良好控制,卻在今年初不幸復發,且腫瘤發生轉移而無法再次手術,若自費癌症治療恐拖垮家中經濟收入⋯⋯所幸,他正好符合健保癌症免疫治療條件,免除治療經濟壓力,讓他可以安心就醫,治療至今兩個多月腫瘤已明顯縮小。

要愛不要癌!小心口腔性行為釀多種HPV相關癌病,男女都該提高警覺

要愛不要癌!小心口腔性行為釀多種HPV相關癌病,男女都該提高警覺#頭頸癌

關於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你有哪些認識?口腔性行為沒關係?有多重性伴侶者才會感染?單一性伴侶者比較安全?醫師表示,人類乳突病毒高達200多種,都有不同程度的危險性,只要是有過親密關係就代表病毒有傳染途徑,即便是有感染沒有明顯症狀,在免疫力不佳時,就會伺機而出,「即便是只有單一性伴侶,仍舊有高達6成感染機會。」 根據2024年美國成人網站公布最新「性伴侶人數」調查報告當中指出,台灣民眾平均擁有6.6名的性伴侶,醫師提醒,即便相愛也要記得做好防護。莊豐賓泌尿科診所院長莊豐賓醫師說明,即便是單一性伴侶,仍舊有6成的HPV感染機會,而當性伴侶累積3~6名,感染HPV的風險高達9成。 口交等親密接觸多,頭頸癌風險躍升 莊豐賓醫師表示,HPV對男女感染的風險都是一樣的,當感染病毒後,不僅與女性的子宮頸癌有關,對男性來說還有兇猛的陰莖癌、頭頸癌、肛門癌以及像菜花感染,由於男性沒有篩檢工具,因此危險性可說更高。 以性病菜花感染來說,男性的盛行率為3%,除了生殖器以外,外陰道、肛門等處只要有親密接觸像是口交等行為就可能會感染,莊豐賓醫師指出,菜花即便手術清除率高達9成,但復發率仍有4成以上;最主要就是如果病毒量大、加上本身免疫力不佳如熬夜、抽菸、飲酒習慣,若又是性伴侶較為複雜,不少人仍舊會面臨到不斷重複感染的問題,甚至有癌變可能。 此外,最近國際間也有一份研究以251對夫妻為調查對象,結果發現丈夫無論是感染單一種或多重性HPV型別,皆會增加妻子發生子宮頸病變的風險,呼籲伴侶雙方皆應共同預防HPV 施打HPV疫苗九價完整對抗高危病毒 預防HPV感染最好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莊豐賓醫師表示,HPV疫苗以往多是著重在能夠預防女性子宮頸癌,但事實上HPV疫苗對男性的菜花感染不僅能夠達到預防效果,對頭頸癌的防護價值更高,特別是HPV疫苗九價可預防到第6、11、16、18、31、33、45、52、58型,對高風險病毒更有效益。其中菜花,高達9成是因感染HPV 6、11型所導致。 莊豐賓醫師強調,性生活是一個重要議題,感染HPV不代表性生活紊亂,目前的環境與病毒活躍性都讓民眾較容易感染疾病,施打疫苗已是國際預防疾病的主流觀念;從門診觀察像20~30歲年輕族群或上班族在心態上都相當開放,女性都能接受施打HPV疫苗,她們施打後,也鼓勵另一半一同前來接種做好預防。 事實上不僅女性,感染HPV對男性影響也相當大,WHO就建議90%女性15歲前接種HPV疫苗,男性則列為第2接種順位。台灣在公共政策上,衛福部國健署除了2018年起持續提供國中女性施打公費HPV疫苗外,9月起台北市更擴大辦理國中男生免費施打公費9價HPV疫苗,預計將有1萬名國中男生受惠。 莊豐賓醫師也提醒,由於男性沒有篩檢工具,更需留意預防。面對性行為,除了提醒伴侶們要全程配戴保險套,如果有相關疑問也鼓勵一起前來諮詢,即便是感染過,都能透過補充施打疫苗來讓身體產生抗體、避免感染,民眾如果有HPV相關問題,可到HPV友善診所進行相關洽詢。

臺北市113年國中男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 接種HPV疫苗,健康青春不NG

臺北市113年國中男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 接種HPV疫苗,健康青春不NG#頭頸癌

依相關醫學研究指出,女性子宮頸癌、男性頭頸癌等癌症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息息相關,藉由HPV疫苗接種可預防感染與降低相關癌症發生。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防範HPV感染衍生癌症,建議90%女性於15歲前接種HPV疫苗,並將男性列為第二接種順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臺北市110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已達91%,為強化青少年健康,113年將加碼提供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透過校園設站提供國中男、女生共同接種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衍生癌症之發生。 HPV為子宮頸癌與頭頸癌發生重要危險因子,接種疫苗可有效防範感染     HPV是一種會導致細胞癌化的病毒,通常藉由接觸與性行為傳染,依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不分性別,一生感染機率高達80%,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李秉穎醫師表示,預防HPV感染最有效的方式為接種HPV疫苗,於青少年階段接種可達最佳保護效果,提升自身與群體HPV免疫力,呼籲國中男女生應共同接種疫苗,降低HPV感染機率及後續癌症發生風險。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陳贈成醫師表示,若持續感染HPV,女性可能導致子宮頸癌、陰道癌,男性可能導致頭頸癌(含口腔、口咽等)、肛門癌等癌症;且因病毒特性,男性被感染HPV機率比女性高且較難清除病毒,鼓勵男女性皆應共同採取預防HPV感染措施。 臺北市93所校園設站及115家社區疫苗合約院所服務,疫苗接種好方便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表示,臺北市107年起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政策,提供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臺北市110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已達成WHO建議90%的接種目標,113年將參照WHO之建議將男性納入接種對象,並於113年9月起推動112年入學臺北市國中男生接種公費9價HPV疫苗;為強化青少年健康知能並提升接種意願,北市衛生局將結合教育局與校園辦理衛生教育課程,宣導HPV防治正確認知與疫苗安全性;並透過學校提供疫苗手冊,使家長瞭解疫苗安全與接種重要性,促進家長重視HPV感染對青少年未來衍伸癌症的威脅。 臺北市為便利學生就學期間在校接種,將全面於93所校園設站提供接種服務,接種前需經家長與學生簽署同意書後,由醫師進行健康評估及協助疫苗接種,另臺北市115家特約醫療院所合作提供補接種服務,學生如因故無法在校接種者,可持補接種通知單逕向合約院所預約接種服務。有關113年國中生公費HPV疫苗接種等相關資訊,後續將公告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主題專區/癌症防治/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達文西創新應用在口腔癌 著名醫學期刊全球首篇發表

達文西創新應用在口腔癌 著名醫學期刊全球首篇發表#頭頸癌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是世界最高的國家,其中男性的罹患率遠大於女性。童綜合醫院蔡青劭副院長專精於頭頸癌的手術治療與研究,更在著名的SCI醫學期刊Cancers發表全球首篇關於達文西應用在口腔癌的論文,比較了傳統手術與達文西手術兩者預後的存活率,藉由研究成果的發表,不僅讓台灣醫療成就再度躍上國際,也促使更多從事醫療相關人員在臨床運用上更有其可參考依據。 童綜合醫院達文西機械手臂執行頭頸部手術已逾六百例,技術純熟;又以蔡青劭副院長至2013年開始進行達文西手術迄今,10年來已超越四百例,機械手臂手術技術更為專精。這次醫學研究論文是以2017/1~2021/10近5年的口腔癌患者為數值,比較使用傳統手術與達文西手術的成效,並且兩種手術的個案數皆為72例,為求更加精準,蔡青劭副院長還用以相同性別、相同年齡並相同癌症期別來比較,大大提升了互比下的公正性。 童綜合醫院蔡青劭副院長表示,台灣口腔癌30年來發生率及死亡率年年上升 但以往治療方式並沒有重大改變,傳統手術只能將臉頰骨頭切開來清除口腔病灶,術後復原慢還影響了咬合、外觀等。童醫院自2013年開始進行達文西機械手臂經口手術,因擁有更清晰手術視野與更靈活的器械運用,讓腫瘤細胞能更精確的全部清除,比傳統手術降低了2/3死亡風險。 這次SCI醫學期刊Cancers上發表的全球首篇達文西應用在口腔癌的研究,不僅創新應用獲國際肯定,更證實了達文西口腔癌手術的3年存活率顯著高於傳統手術,並且癌細胞清除乾淨程度優於傳統手術,也大幅降低了手術風險並提高預後成效。 蔡青劭副院長強調,童綜合醫院為了提供民眾優質的醫療服務,一直致力於醫學研究與醫療人才的培育,也希望能將臨床上的經驗發表來促使更多醫療從業人員獲得資訊,幫助提升未來在臨床照護與決策的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