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術後視力驟降,恐是水晶體脫位!一名65歲的高階主管,右眼視力常常起起伏伏,一下清楚一下模楜,檢查後發現10年前於日本開過白內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後來支撐人工水晶體的懸韌帶鬆脫,看東西會隨著人工水晶體的晃動而視力不穩定,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4。所幸,就診後醫師以「人工水晶體復位手術」為該名主管重拾視力。
白內障術後視力驟降,恐是水晶體脫位!一名65歲的高階主管,右眼視力常常起起伏伏,一下清楚一下模楜,檢查後發現10年前於日本開過白內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後來支撐人工水晶體的懸韌帶鬆脫,看東西會隨著人工水晶體的晃動而視力不穩定,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4。所幸,就診後醫師以「人工水晶體復位手術」為該名主管重拾視力。
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專利!近年隨著過度使用3C產品,造成用眼過度並曝露於紫外線下,致使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醫師指出,55歲以下接受白內障手術者以每年30%速率增加,視力變差、對比敏感度差、辨色力下降等都是可能影響,嚴重恐失明。呼籲民眾,若有畏光、黑點、複視等現象,最好趕緊就醫。
眼科最常見的主訴便是看不清楚、視力模糊,看到的色彩變差,對比敏感度不好。不少患者都會問「醫生:我是不是有白內障了?一定只能開刀嗎?點藥水可以嗎?」《優活健康網》特摘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所撰此文,分享白內障手術的相關問題以及術後保養。
台灣人愛滑手機,天天盯著螢幕也使得眼睛提早老化。台灣白內障手術患者人數逐年遞增,從2020年約24.4萬人,已增長至2022年約25萬人,更換人工水晶體已是普遍治療方式。市面上約有10多款人工水晶體,功能、型態各不相同,該如何才能挑選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呢?《優活健康網》採訪眼科醫師,教你3步驟挑選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手術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的選擇已能因應個人生活習慣選擇最適合的類別,就有一名60幾歲的女老師,原來多年前開第一隻眼時選擇單焦點人工水晶體,經過諮詢了解現在有可因應看遠看近的功能性人工水晶體選擇,迫不及待選擇另外一種非繞射型長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植入第二隻眼睛中,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水晶體是位在眼球裡瞳孔後方的一個結構,作用為將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有如照相機的鏡頭能集中光線在底片上一樣。水晶體在剛出生時是清澈透明的,當隨著退化開始變得混濁時,會阻擋部分或全部光線透過,造成視覺模糊,這種情形即稱為白內障。關於白內障小知識,以及人工水晶體該如何選擇?眼科醫師親解以下4大重點!
一名45歲婦人近期覺得看東西變得很吃力,原以為眼鏡度數不足,去眼鏡行驗光配鏡片之後,怎樣配都還是看不清楚,後來轉到眼科門診就醫,發現不是近視加深,而是白內障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