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

寶寶黃疸解灰白便 當心膽道閉鎖恐奪命

寶寶黃疸解灰白便 當心膽道閉鎖恐奪命#黃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生兒膽道閉鎖黃金治療期約60天,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肝衰竭死亡!但近年選擇餵母乳的產婦比率提升;要注意的是,醫師說,哺餵母乳的新生兒,無害黃疸時間會拉長,常使得嬰兒膽道閉鎖沒及時被發現,提醒家長若黃疸狀況加劇,甚至糞便變成棕黃、灰白色,就要有所警覺。延誤治療恐肝衰竭致死台南佳里奇美醫院兒科陳德人醫師說,膽道閉鎖,是指膽道管腔有阻塞的情形,致使肝中的膽汁鬱滯,無法運送到小腸。若延誤治療,最後可能會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而死亡。觀察大便顏色 發現膽道閉鎖而嬰兒膽道閉鎖症並非少見,台灣大約為萬分之三,女嬰稍多,為新生兒主要的肝膽疾病之一。目前多認為是於出生前或剛出生後,由於後天性的發炎、感染或環境因素,所造成持續性膽道纖維化的疾病。典型症狀為足月產嬰兒在出生2週後,無害的生理性黃疸應要消退時,卻仍然持續且日益加深,以及糞便顏色異常就要注意。陳醫師也提醒,若在出生60天內,肝臟機能尚未被破壞之前進行手術,成功率會較高。此外大便顏色異常是判斷膽道閉鎖的重要依據,當變成棕黃、淡黃、米色後成為無膽汁的陶土樣灰白色,家長就須提高警覺,當有延長性黃疸時絕不可掉以輕心﹑輕忽大意,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黃疸易增神經功能障礙風險!辨別卡助及早發現

黃疸易增神經功能障礙風險!辨別卡助及早發現#黃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新生兒膚色改變勿輕忽,當心黃疸上身恐喪命!據統計指出,有6成的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若未及時治療,還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認知障礙、過動或學習障礙,甚至引發腦性麻痺、聽力喪失及智障等。辨別卡觀察膚色 助及早發現黃疸為避免憾事發生,提升父母對新生兒黃疸的辨識度,台北榮總研發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家長們只要在白色日光燈下按壓額頭皮膚,觀察其顏色,接著對照色卡上的顏色,即可辨別新生兒的狀況。對此,台北榮總嬰兒室羅佩佳護理師表示,當膚色號碼落於9~12號區塊,表示為危險期,建議回診,如為13~16號高危險期區塊,則須立即回診,此外,當寶寶的膚色號碼較前一天大3階時,也須立即回診。然而,在臨床上黃疸辨別卡不僅可作為輔助工具,幫助新進護理人員客觀評估,避免延遲治療外,家長回家照顧新生兒時,也能透過此卡,減少主觀造成的誤差,進而降低引發神經功能障礙、死亡等風險。

出生9天體重降近千克 女嬰黃疸上身險喪命

出生9天體重降近千克 女嬰黃疸上身險喪命#黃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個新生兒都是父母親手上的心肝寶貝,深怕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讓他們受傷、生病,甚至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特別是黃疸! 日前,一名出生9天的女嬰,因進食狀況不佳、全身肢體僵硬、一天只換兩次尿布等,在短短九天內體重就下降900克。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她的黃疸指數竟飆升至36.06mg/dL,超出一般正常值的數倍,因此,立即接受換血、照光治療、補充水份等處理,才逐漸退掉黃疸救回一命,但也卻留下雙側聽障的後遺症。黃疸好發高峰期 為出生後7~10天台北榮總新生兒科陳淑貞醫師表示,一般來說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好發的高峰期,為出生後的3~5天,直到第7~10天才逐漸恢復正常,但因現行健保住院天數的規定下,新生兒發生黃疸的期間,早已出院返家,因此,大多都在家中發生。雖然嬰兒室護理師,在住院期間會教導父母觀察生理性黃疸的技巧,但因缺乏膚色比對的工具,爸爸媽媽常無法判斷膚色變黃的程度,往往驚覺膚色不對勁時,膽紅素值已經很高,且其中更有35%被確診為「高膽紅素血症」。罹患核黃疸 恐造成神經功能障礙根據統計指出,有六成的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 而目前國內對於足月新生兒之照光標準,為出生24小時內10mg/dl、24~48小時12 mg/dl、48~72小時15 mg/dl、或滿72小時後17 mg/dl,當指數超過18 mg/dl,就會被視為高膽紅素血症。若未及時治療,高膽紅素血症有2%的機率會進展成核黃疸,一旦罹患核黃疸,死亡率將達6.4%,即便存活下來,也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認知障礙、過動或學習障礙,甚至引發腦性麻痺、聽力喪失及智障等。蠶豆症、早產 皆為黃疸高危險群雖然核黃疸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但其實只要及時治療,是可避免掉這些問題上身的,因此,陳淑貞醫師提醒,像是蠶豆症、早產、母子血液不合、家族性高黃疸、餵食不良等,皆屬於高危險群,只要在新生兒出生後多加觀察,留意膚色症狀,如有應異狀盡速就醫檢查,就可以降低風險。

老翁無故腹部不適2週 檢查竟是膽囊癌

老翁無故腹部不適2週 檢查竟是膽囊癌#黃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83歲的男性病患,因上腹部不適、發燒畏寒、黃疸2週被家人送至成大醫院急診求治,檢查發現局部侵犯性膽囊癌致阻塞性膽管炎,接受抗生素治療與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與家屬討論病情達成共識後,成功進行總膽管全切除、膽囊切除、局部淋巴廓清與總肝管腸吻合手術,目前門診追蹤兩年仍無復發。早期無症狀  出現黃疸、腹痛大多已晚期成大醫院一般外科周宗慶醫師說,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民國96年約1000人死於膽囊癌,佔當年所有癌症死亡原因第十二名。可見膽囊癌並不常見但是種極為惡性的腫瘤。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早期病患無症狀,因此無法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晚期常併發體重減輕、黃疸、腹痛與腫塊。該疾病好發於50至70歲女性病患,常見危險因子有膽囊石頭大於3公分、膽囊息肉大於一公分與石灰化膽囊,其他還有總膽管囊腫、總膽管胰管處異常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可能與慢性膽囊反覆性發炎有關。周宗慶醫師也說,由於早期膽囊癌僅需要接受手術即可治療。但等到晚期膽囊癌即便評估仍可手術切除,通常複雜度高、併發症多且預後較差,甚至無法切除腫瘤最後只能接受姑息性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因此建議罹有上述危險因子之病患應就近至肝膽外科就診,考慮接受預防性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避免憾事發生。

新生兒黃疸久不退 當心膽道閉鎖恐致命

新生兒黃疸久不退 當心膽道閉鎖恐致命#黃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膽道閉鎖在新生兒當中是致死率極高的疾病,新生兒出生後若發生膽道管腔封閉,而導致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出到十二指腸來幫助消化,且膽汁滯留在肝臟中,將造成肝臟硬化,嬰兒一旦出現膽道閉鎖,肝臟可能在2個月大時就硬化,若未及時接受手術,即有生命危險。篩檢大便顏色 助防止膽道閉鎖國內新生兒膽道閉鎖的發生率有萬分之3。閉鎖的過程約在胚胎發育晚期一直到出生之後的初期,其形成原因低於兩成以下與遺傳有關,有8成可能與懷孕後期感染以及自體免疫機制造成膽道上皮受損而造成閉鎖,目前在診斷上仍有相當的困難度,無法從產前檢查中篩檢出來。剛出生的嬰兒若出現黃疸,在兩週內未退,要注意是否有膽道閉鎖的可能,尤其許多家長認為黃疸與哺餵母乳有關,容易忽略膽道閉鎖的可能性。「觀察寶寶的大便是父母迎接寶寶來臨的第一個功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兒童手冊內設計大便卡的主要用意是透過大便卡的比對,發揮提示功能,家長一旦發現寶寶大便呈現灰白或淺黃色,也就是嬰兒大便卡中1、2、3號顏色,應該儘速就醫。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黃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彰化埔心鄉一名91歲胡姓阿嬤,今(2013)年二月發現「總膽管癌」」(壺腹癌,總膽管出口)。家屬因考慮年紀大不做積極性治療。不料,三月中出現黃疸嚴重、腹痛,經醫院檢查後,發現腫瘤壓迫造成膽道嚴重阻塞。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楊智超表示,壺腹癌及膽管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腫瘤組織阻塞到膽管,造成黃疸,阻塞性黃疸也常伴隨膽道壓力升高與膽道感染,嚴重造成死亡。而膽道引流是膽管癌內視鏡治療最重要目的,為了疏通阻塞,擴張狹窄處所設計,通常惡性腫瘤引起的阻塞性黃疸,如果無法開刀,近年來常使用支架來作緩和治療。楊智超說,對存活期不長的緩和治療病患,可得到較長期的膽道暢通,改善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

膽道閉鎖威脅兒童健康 恐須換肝

膽道閉鎖威脅兒童健康 恐須換肝#黃疸

由於各界積極推動母乳哺育,近年來我國嬰兒母乳哺育率明顯提升。新生兒延長性黃疸(超過出生後兩週甚至四週)者也因此相當常見,但其中有部份原因是肝膽疾患,必須愈早診治越好。台大醫院呼籲,父母應留意嬰兒的糞便顏色,若出現黃色、甚至灰白的情形,應盡速就醫檢查。 近年來國民健康局加強推廣嬰兒大九色大便卡比對,讓民眾有助於分別新生兒母乳哺育性黃疸與兒童肝病(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但仍有因為大便顏色判讀不易且民眾對大便色卡的認知不同而延誤診治之個案。因此台灣膽道閉鎖研究群建議,除了仔細觀察大便顏色能有效且快速分辨嬰兒延長性黃疸是因母乳哺育或膽汁滯留症,最正確的方式就是同時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D-bil)及總膽紅素(T-bil)。台大醫院陳慧玲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症正常在兩周內就該消退,若顏色未退表示可能異常;嬰兒抽血接受總膽紅素檢測時,僅能測出黃疸症,無法判斷肝膽疾病發作的可能,唯有檢測直接膽紅素,才能檢查出是否有肝膽疾病的可能。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指出,膽道閉鎖仍是兒童肝臟健康的一大危機,每年約有二十位小朋友因此需要換肝手術才能存活,其中有許多病童正亟待器官捐贈才能創造生命奇蹟。膽道閉鎖症顧名思義就是膽汁無法順暢的從膽道流出,發病的初期,會出現黃疸不退且大便顏色慢慢變淡的症狀,膽汁無法排出,肝功能會在數週之內快速的惡化,造成不可逆的肝硬化,導致短時間內必須手術才能存活。

指甲發黃代表黃疸? 醫師:是血小板出問題

指甲發黃代表黃疸? 醫師:是血小板出問題#黃疸

許多人認為指甲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包括觀察指甲的形狀、色澤等;大陸網站提到,指甲成長緩慢,表示血液循環不好,而指甲發黃有可能是黃疸等疾病。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表示,一般指甲的生長速度不同,受到年齡、氣候、營養、性別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指甲成長緩慢,確實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而指甲發黃則是血小板有問題所致,黃疸不會表現在指甲上,而是眼白會泛黃。黃建榮醫師表示,指甲的生長速度在一年中確有差別,一般夏天指甲長得快,冬天長得慢,上午指甲長得快,晚上則長得慢,習慣用右手的人,右手指甲比左手指甲長得快,而指甲的生長快慢都與血液循環有關。黃建榮醫師進一步說,由指甲的顏色可看出身體狀況,當指甲偏白色則表示氣血不足,當指甲偏黃,可能是血小板凝固出現問題,當指甲偏藍色,則容易是心臟代謝出了問題,而當指甲偏灰色時,有可能是灰指甲。另外有些人的指甲有時會出現白色的斑點,或是指甲表面出現橫紋、縱紋的紋路,代表身體出狀況嗎?黃建榮醫師表示,這是由於身體的蛋白質代謝不良所導致,不過總體來說,指甲成長緩慢、顏色、光澤的不足,主要是因為心臟功能不良,所以要讓指甲健康強韌,可以使用四逆湯等強心的中藥材來做改善。●指甲月牙少代表身體差? 醫師:是氣血不足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92●看「指甲」就知健康?變色、凹陷恐患慢性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611●糖尿病患剪指甲造成傷口 潰爛嚴重截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7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