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

美魔女攻頂玉手秒變乳豬手 防曬四寶不可少

美魔女攻頂玉手秒變乳豬手 防曬四寶不可少#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隨著疫情微解封,外出踏青民眾日益增加,台中市張姓婦人日前揪團挑戰合歡東峰,原本成功攻頂後開心下山,回家後竟發現纖纖玉手秒變乳豬手,全身發燙更是十分難受,同仁戲稱「美魔女媽媽變身紅孩兒」,醫師提醒,高山地區紫外線強烈,外出必備防曬四寶,不僅預防曬傷,也能降低罹患皮膚癌風險。誤認「山上很涼」、「太陽沒有很大」不會曬傷張姓婦人雖已年近五十,但因保養得宜,是朋友眼中的美魔女代表,日前她號召同好攀登合歡東峰,一行人浩浩蕩蕩出發,她自恃當天氣候涼爽,還有微風輕拂,下車後僅穿著T恤就隨隊攻頂,2個多小時下來,拍了許多美照,返家後卻發現雙手及肩頸曬得紅通通,讓她徹夜難眠,不斷沖水降溫、毛巾冰敷後,狀況才稍稍好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醫師方心禹指出,夏季一到,門診就會陸續出現曬傷症狀患者,一問之下,發現多數人都認為「山上很涼啊」、「太陽沒有很大」,或者「只是走路一下而已,應該沒關係吧?」其實若沒有做好防曬工作,恐怕已暴露在嚴重紫外線曬傷範圍。方心禹表示,「曬傷」指的是皮膚發炎反應,輕則發紅發癢、腫脹疼痛,嚴重的話,會形成水泡,引起發燒、畏寒,休克等全身性不適,甚至會變異成皮膚癌,造成永久性傷害。海拔3千公尺高山 紫外線強度比平地高40%尤其高山地區因空氣稀薄,過濾紫外線的效果較差,根據研究,海拔每上升300公尺,紫外線的強度平均會增加4%,如以海拔3千公尺高山為例,紫外線的強度會比在平地高40%,一旦沒有做好防曬,短短幾分鐘可能就會「烤」成紅番薯。方心禹建議,若有登高計畫,務必事先準備好帽子、陽傘及長袖長褲輕薄衣物,同時依據每人膚質敏感度需求,選對防曬乳液產品(並非指數越高越好),上述四項物品可以降低大幅降低曬傷風險,萬一真的不幸曬傷,可先使用具鎮定及保濕效果保養品、毛巾冰敷及補充水分應急,切忌戳破水泡或誤信牙膏、美白乳液等錯誤用法,以免二度刺激皮膚,造成患部惡化或病變,享受健康陽光一「夏」。

划獨木舟忘防曬 雙腿曬成紫芋

划獨木舟忘防曬 雙腿曬成紫芋#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5歲陳先生日前把握暑假的尾聲與家人安排熱門的獨木舟戲水之旅,玩水前沒有防曬,僅穿著輕便上衣短褲上場,沒想到一趟4小時獨木舟之旅下來,雙腿嚴重曬傷、起水泡,呈現紫芋般的顏色,嚇得趕緊就醫,曬傷程度已達真皮層!傷及真皮層 腿部布滿大小水泡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患者參加上午8點至中午12點獨木舟行程,未做任何防曬措施,划船途中忽略了刺痛感不知曬傷,隔天又參加步道行程,由於沒有休息加上褲子不斷摩擦雙腳,曬傷部位受損更嚴重,就醫時下肢腫脹、疼痛不已,腿部布滿大小水泡,經治療後腿部曬傷發炎狀況改善許多,治療後的恢復期更重要,多抬腳休息,不要讓雙腳皮膚受外力磨擦,以免水泡發炎惡化。皮膚有刺痛感,小心是曬傷警訊!曬傷是由於皮膚過度接觸紫外線,產生紅腫、刺痛及發熱的症狀,曬傷範圍若達真皮層,皮膚發炎反應會更嚴重,出現水泡、滲出液,甚至有脫水的危機。因此,當曬後皮膚出現刺痛感,即是曬傷的警訊,當下可以流動冷水沖或濕敷患部降溫,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讓暴曬的傷害降低。水面或雪地紫外線反射殺傷力更大黃季怡指出,門診曾遇過曬傷患者治療後不到幾天,以為沒事了又外出運動,結果水泡惡化趕緊回診。曬後治療首要鎮定舒緩,倘有水泡或傷口須就醫治療,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蛋白質幫助傷口癒合,曬傷後的10~14天是恢復期,此時皮膚還很脆弱,盡量讓患部休息,不要外出暴曬,注意衣著材質,不要磨擦皮膚,避免傷口再度感染。黃季怡提醒,夏日戲水不要輕忽紫外線的殺傷力,特別是水面上或雪地反射出的殺傷力更大。為了避免曬傷,防曬措施要確實,其中耳朵及頸後是容易被忽略的防曬部位,除了勤擦防曬品,可搭配物理性遮蔽方式如穿著長袖或防曬衣物保護皮膚,適時補充水分,才能降低曬傷的機會。

皮膚腫塊2周大2倍 角化棘皮瘤作祟

皮膚腫塊2周大2倍 角化棘皮瘤作祟#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旬老翁頸部突起腫塊且快速長大,2周內長到2倍大,無壓痛感,切除化驗發現是惡性角化棘皮瘤;此病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處,民眾身上若有莫名腫塊應速就醫。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黃季怡表示,73歲老翁1個月前注意到頸部皮膚突起一個腫塊,且快速變大,2周內就長到2倍大,周邊紅癢。檢查發現腫塊表皮有角質層增生,無壓痛感,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惡性角化棘皮瘤。好發於中老年男性 與紫外線照射有關黃季怡醫師表示,角化棘皮瘤又稱皮脂軟疣或假癌性軟疣,是一種快速生長的腫瘤,發生在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部分角化棘皮瘤可能有惡性變化(機率小於1%),但良性機會較高,也有機會自行脫落。角化棘皮瘤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危險因子與紫外線照射有關,發生率約千分之1,年輕人較少發生。病灶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的部位,如臉部、脖子、手臂,可能是長期紫外線照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是毛囊的細胞變異分化而來。角化棘皮瘤外觀是單一圓形的突起腫塊,中央明顯凹陷,有些類似火山口狀;在凹陷位置充滿角質鱗屑,外緣則是平滑且充血泛紅的皮膚。病灶通常伴隨搔癢不適,同時生長非常快速,可能短時間內變大。由於角化棘皮瘤在外觀與鱗狀上皮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日光角化症、脂漏性角化症相似,須以病理切片鑑別診斷。8%的人會反覆發生 小於1%會變惡性黃季怡醫師指出,絕大多數的角化棘皮瘤都是良性,有8%的人會反覆發生。有小於1%會轉成惡性,但切除就治癒,就算復發,也不會遠端轉移。治療方面,大部分良性的角化棘皮瘤會自行結痂脫落,屆時可能留疤。未自行脫落或脫落不完成可先以冷凍或電燒灼治療。反覆在同一位置發生的人,建議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切片,有時可能需要輔助性局部放射線治療。平時養成防曬的習慣,避免皮膚接觸過多紫外線有助預防角化棘皮瘤發生。

眼睛也要防曬 別讓白內障提早報到!

眼睛也要防曬 別讓白內障提早報到!#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情趨緩,各項管制逐漸解禁,許多民眾計畫好出外旅行。中華民國驗光生公會全國聯合會許正格理事長提醒,夏季防疫安心旅行時,千萬不可忽略眼睛防紫外線的重要性,不論是選擇眼鏡或隱形眼鏡,不應隨意購買,先經由專業眼科醫師或驗光人員的諮詢與檢查,可以有效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工具。紫外線防護不分年齡 長年累積恐損視力台北慈濟醫院眼科主治孫逸珍醫師提醒,夏季紫外線增強,不論年紀大小,都要做好紫外線防護。尤其學童戶外活動多,點阿托平散瞳劑的小朋友,在戶外會刺眼怕光,這是由於藥水會讓瞳孔放大,遇光不太收縮所致。除了帶帽子遮陽外,可以考慮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或具變色功能的鏡片。若還是怕光,可與醫師討論短暫降低阿托平藥水濃度,減緩怕光的症狀,但千萬別因為夏季怕光,自行停止近視控制,任由度數飆升。至於怕光的白內障或乾眼症的銀髮族,醫師建議選用防紫外線、顏色濾光功能的太陽眼鏡,讓銀髮族眼睛更舒服。孫醫師指出,長年的紫外線累積,不僅會讓眼白長贅肉,也會讓眼睛提早老化,造成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讓視力受損,各年齡層都要注意。外出旅行日拋最方便 提升眼睛健康安全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學科助理教授廖思婷建議,旅遊時選擇日拋,優點是可以免去對護理用具的依賴,提升隱形眼鏡配戴安全,降低眼睛感染的風險,是最方便、健康安全的配戴方式。因為眼睛每日的分泌物會沉澱在鏡片上,好似養分方便病菌的滋長,若此時眼睛免疫力不夠,正好有破口讓病菌有機可乘,即可能造成角膜潰瘍。此外,隱形眼鏡用品也可能被污染且滋養病菌,她舉例,如夾鏡片的鑷子完全沒消毒、未蓋好瓶蓋的護理液被病菌污染,以鏡片保存盒的清潔與更換最容易被隱形配戴者所忽略,久未更換保存盒,會使病菌滋長,提高眼睛感染的風險。手指清潔配戴關鍵 旅遊防疫別忘勤洗手廖思婷提醒,隱形眼鏡族群若戴鏡片睡覺,容易讓眼睛缺氧,增加角膜潰瘍的機率高達五倍,所以不管再累,記得睡前將隱形眼鏡拔下。防疫旅遊之中,別忘了勤洗手。依據2019 年《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論文,針對 950名日拋隱形眼鏡使用者的問卷調查顯示,有41%的配戴者在戴鏡片之前並無洗手。廖思婷強調,隱形眼鏡的戴上與取下之前,用肥皂洗手,「左、右、夾、弓、大、立、完」搓揉二十秒,確保接觸鏡片的手指乾淨,是隱形眼鏡配戴的重要關鍵。許正格理事長提醒民眾,夏季防疫安心旅行時,千萬不可忽略眼睛防紫外線。選擇無度數的太陽眼鏡時,應挑選標示UV400,表示有效阻擋完整的紫外線光譜,或挑選UV100%,表示能完整阻隔紫外線的穿透率,而有度數的鏡片可加上太陽眼鏡變色功能,使用上更方便。近來變色鏡片的變色速度愈來愈快,甚至可加上濾藍光,提供對3C產品多一層保護。不只有眼鏡可防紫外線,隱形眼鏡也有防紫外線吸收單體的選擇,甚至也有變色功能,在不影響眼睛視力及外觀之下,隨著光線強度,到戶外時變深,在室內時變淺,保護瞳孔讓配戴者不會刺眼怕光。許理事長呼籲,不論是眼鏡或隱形眼鏡,不要隨意購買,先經由專業眼科醫師或驗光人員的諮詢與檢查,透過專業的服務流程,可以幫助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工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對抗紫外線 5招一定要練會!

對抗紫外線 5招一定要練會!#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孩們一定要好好認識紫外線,它是我們皮膚的頭號殺手,照射多了不但會失去白晰的肌膚,更會讓我們長斑、長皺紋、使皮膚逐漸失去彈性,也就是我們說的「光老化」,嚴重的話還會造成皮膚癌變!總之,日曬除了幫助你的身體自身合成維他命D,其他沒任何的好處,所以為了美麗及健康,我們應該力做好防曬。(也請大家放心,因為還沒有研究表示防曬會影響足量的維他命D合成!)防曬品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呢? 1) 進行過敏測試/測式測試的方法是在手臂內側或是耳背的皮膚塗上10分鐘,如無不良反應即可正常在臉上使用。2) 出門前20分鐘擦防曬品/如果你使用的是化學性防曬品,應該在出門前的20分鐘以前塗抹完畢,才能有效的發揮其防曬作用,所以千萬別再急急忙忙在出門前一刻才使用喔!3) 用量要足/足夠的量在每平方公分至少2毫克的量,如果覺得一次量太多,可以分二次塗抹到臉上。如果不幸你的臉比一般人大,請多塗一點吧!因為防曬如果量不足,等於白費功夫,因此建議要一次足量,才能發揮效果。4) 要不斷補擦防曬品/根據防曬產品的效果時間,不足時記得要補塗,特別注意出汗後,一定要提前擦防曬。除了臉部的防曬之外,其他還有要注意的事項嗎?防曬可是全方位的行為啊,千萬不要只依賴防曬霜,因為真的出了汗很容易就沒了,而我們女孩們真的也很懶的再補,尤其是在夏季以及那些做過醫美項目(如激光、水光、果酸換膚..等等皮膚項目)以及要長時間戶外活動的女孩們。可以隨時在包包裡備著一支有抗UV太陽眼鏡,做為二次防護的備品,或是帽子及陽伞都是很好的輔助工具,一定要讓你的防曬360無死角喔!5) 徹底清潔/一般清爽的防曬基本用洗面乳就能清洗乾淨,但有些防曬特別厚重,需要借助卸妝類產品做清潔,才能徹底洗淨,記住:防曬不是保養品,所以清潔也不該馬虎。(本文摘自/成為自己的女王──那些偷偷變美的小心機/樂木文化)

小麥色正夯 日光浴烤到多熟比較好?

小麥色正夯 日光浴烤到多熟比較好?#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這幾年來非常流行黑肉正妹,很多我喜歡的藝人都是黑肉系的,像是張鈞甯、辜莞允、林可彤之類的,或是日本的武井咲、內田有紀(雖然我內心永遠的本命是北川景子),那種膚色如果是在女生身上的話叫做「健康小麥色」,男生則叫做「古銅色」。皮膚黑會讓人有一種「經常在外面活動」的印象,如果又加上精瘦的身材,就會升級為「經常在外面活動並且熱愛運動」的健康形象,雖然我們身邊都有很多皮膚黑的胖子。 日光浴存在紫外線曝露風險有些人是天生皮膚就黑,有些人是專程去海邊晒黑,甚至現在一些美容中心還有幫你人工烤黑的高科技儀器。我自己是天生白肉,即便是很努力去晒太陽,只要幾天沒持續晒就會立刻白回來,像我當兵新訓的時候天天烤肉,一下子就焦了,結果一下部隊到內勤單位,沒幾天就和白斬雞沒兩樣,雖然有很多女生羨慕我的天生麗質,但是對於以「成為嵐山渡月橋旁的帥哥人力車伕」為目標的我而言是非常困擾的。UVC 是紫外線中最危險的一段日光浴的主要成分是太陽光,光譜橫跨了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其中紫外線的能量約占太陽光總能的8%。當然我們都知道紅外線和可見光都是非游離輻射,照再多也不會死,不過「紫外線是游離輻射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答案都對也都不對,事實上紫外線的光譜恰好連接著可見光與X光,所以它有一部分是非游離輻射,一部分是游離輻射。令人驚訝的是,做日光浴所存在的風險主要並不是來自游離輻射曝露。 對於紫外線,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紫外線並不是紫色的,因為是「紫色之外的光射線」,除非你有什麼超自然力量,否則一般情況下肉眼是看不見紫外線的。太陽所發出的紫外線可以分為UVA(長波長,約95 ∼99%)、UVB(中波長,約1 ∼ 5%)、UVC(短波長,幾乎被大氣層吸光光)3種,我們都知道波長與頻率成反比(國中物理),又知道頻率愈大能量愈強(高中物理),由此可知UVC 是紫外線中最危險的一段,也是開始成為游離輻射的一段。大氣層防紫外線能力越來越差 一定要適當防曬好家在,紫外線和其他游離輻射比起來相對是低能的(能量低的意思),基本上連空氣都可以擋得下來,所以理論上絕大部分的紫外線在進入地表前都應該已經被臭氧層給吸收掉了。但是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近幾年臭氧層被破壞的原因,大氣層防禦紫外線的能力愈來愈差,如果沒有適當的防晒還是會非常衰的。 既然只有UVC 是游離輻射,而且絕大部分被擋在大氣層外,我們是不是可以安心接受UVA與UVB 的照射呢?完全不是這個狀況!事實上紫外線傷害DNA的方式並不是因為游離, 而是DNA可能遭受UVA所產生的自由基(free radical)與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產生間接斷裂,或是吸收UVB後直接斷裂,因此即便是非游離輻射的紫外線波段仍不能等閒視之。大家都是知道晒傷是很慘的,幾個小時之內就會開始紅腫,然後痛個1、2天,接著就會開始變黑,然後脫皮。當然你也可以往好處想,DNA破壞多半一天就修復完成了,反正一個禮拜之後又是一條好漢,不過真相是經常接受紫外線的曝晒會造成皮膚老化甚至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紫外線指數分級防晒係數效果防晒係數可以延緩晒傷的時間倍率早期大家比較關注UVB,不過現在我們愈來愈重視UVA的傷害,一般去買防晒乳的時候可以看到2種防晒指數, 一種叫做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防晒係數),這是專門針對UVB 所設計的指數,意思是你擦了之後可以延緩晒傷的時間倍率。而針對UVA防護的時間倍率則有很多種版本,我們常見的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是日本的規格,因為在台灣大家都買日貨, 所以經常看到, 可以分為PA+、PA++、PA+++ 3種,分別代表可以延長曝晒時間。大部分的防晒乳無法有效阻斷所有波段的UVA好比說有一瓶SPF 50PA++ 的防晒乳,假設你平常晒10分鐘就會黑,那麼擦了之後,就能防UVB 50分鐘,防UVA40到80分鐘。在選購時,當然就是選數字愈大、加號愈多的防晒乳是最好的了,此外,最好在出門前15分鐘到半小時就擦,才能在踏出家門的那一瞬間產生效果。不過這東西就像宇宙超人的變身一樣,是有時間限制的,絕對不是擦完之後一整天就沒事了,如果想要持續防晒的話,絕對要定時補充才能達到效果,而且很遺憾的是,現在大部分的防晒乳無法有效阻斷所有波段的UVA。也就說是我們擦了防晒乳出去晒太陽,把相對有益處的UVB全擋掉了,但是幾乎都是壞處的UVA卻擋不乾淨。一天晒15分鐘即可談到這裡,大家應該開始感覺到矛盾了。我們明明就是要出來晒太陽的,擦了防晒乳結果好處全沒了,那我們還出來晒個屁啊!這感覺跟穿羽絨衣吹冷氣感覺根本是同一個等級的愚蠢。不過命是自己的,你當然有權決定要怎麼決定命的寬度與長度,但是以避免加速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風險的角度而言,就是不要晒太陽、不要晒太陽、不要晒太陽,如果要出門,就是包起來、包起來、包起來。如果我們只是卑微的想要獲得每日所需的維生素D,通常臨床上的建議是晒個十五分鐘意思意思就好了,再晒下去又要再次陷入爭論紫外線利弊的地獄輪迴了。 紫外線是不是致癌因子?我們都知道游離輻射(一般所知道X光頻段以上的電磁波或粒子輻射)已經被確認為一級致癌因子,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確認它們是致癌物了,不過做為腳踏兩條船、橫跨游離與非游離頻段的紫外線,在1992 年時曾因為證據不足而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2A 級致癌因子,和牛、豬、羊肉這些紅肉一樣。到了2006 年,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增加統整了十多年的文獻之後,發現證據已經足夠支持紫外線為致癌物,因此2012 年重新將紫外線移到了一級致癌因子,也就是正式確認紫外線為致癌物質。所以出門最好還是擦個防晒比較好。 (本文摘自/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時報出版)

防紫外線抗老化 這些食物要多吃!

防紫外線抗老化 這些食物要多吃!#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表老化的速度有七成取決於紫外線照射的總量。那麼,剩下的三成是什麼?其中占多數的是產生於體內的「活性氧」含量。不過,幸好人類具有擊潰活性氧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抗氧化力」。然而,抗氧化力的個體差異卻很大。消滅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質「抗氧化的個體差異」會直接關係到「老化速度的個體差異」。而擊潰活性氧的物質就是「抗氧化物質」。飲食生活當中,攝取多麼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是一大關鍵。自古以來俗稱的「醫食同源」就是這個道理。儘管紫外線會增加活性氧,讓人類的皮膚不斷老化,但植物暴露在紫外線下反而會成長,相當不可思議。植物能夠單單利用紫外線的好能量,巧妙去除有害物質。其中的祕密就在於富含在植物當中的維他命。維他命能擊潰活性氧、去除紫外線傷害維他命是抗氧化物質的佼佼者。植物的葉片中具有充足的維他命,會擊潰活性氧,巧妙去除紫外線造成的傷害。這麼一想就會明白,為了提升抗氧化力,所需要的食材就是植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只不過,雖說通稱為「維他命」,種類卻五花八門。儘管每個都很重要,但最基本的還是維他命C。維他命C不但能消除活性氧,也可以恢復照射紫外線後受損的肌膚DNA。而其他維他命則能幫助維他命C運作。我們要記得,最可靠的幫手是維他命E,其次是維他命B。紅蘿蔔、高麗菜富含維他命B 維他命C蘊含在所有蔬菜當中,尤其以青椒、青花菜、油菜花特別多。維他命E也和維他命C一樣,許多蔬菜都有這種成分,富含在南瓜、黃麻、糙米、植物油、落花生、杏仁、鰻魚和鮪魚當中。維他命B也是如此,富含在紅蘿蔔、高麗菜、青花菜和酪梨等黃綠色蔬菜當中,此外還包括豆類和肝臟等食品。附帶一提,番茄除了維他命之外,還蘊含「茄紅素」成分。茄紅素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消除活性氧的威力遠遠超出維他命C。只要每天積極食用番茄,肌膚就會非常漂亮。當然,這並不代表「光吃番茄就夠了」。重點在於吃遍各種蔬菜不挑嘴,攝取所有五花八門的維他命。膳食纖維的卡路里幾乎等於零另外,想要清潔腸道,膳食纖維是不可或缺的,維他命和膳食纖維豐富的飲食生活是抗老的基礎。拿具體的料理來說,就是要食用金平牛蒡絲、羊栖菜,或是滷竹筍、豆腐渣、蘿蔔絲和什錦豆這種俗稱舊時「媽媽味」的和風小菜,以及蔬菜、香菇和海藻湯料豐富的味噌湯等。膳食纖維不會從腸道吸收,卡洛里幾近於零,這些小菜能夠安心大快朵頤,沒有後顧之憂。另外,大豆富含的「大豆異黃酮」是抗氧化物質之一,因此豆腐和納豆這些大豆製品也會提升抗氧化力。(本文摘自/臉部鍛鍊法:消除法令紋,這樣做就對了!/健行文化出版)

室內、陰天也要擦!正確防曬看過來

室內、陰天也要擦!正確防曬看過來#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正確防曬與防曬係數的關係,你搞懂了嗎?夏日爆量的紫外線是美容的頭號殺手,許多民眾認為只要選擇防曬係數、SPF指數越高的產品就一定能有效打擊紫外線。然而專業醫師表示,理想的防曬針對不同活動、空間,都須選擇不同的防曬產品,就讓專業醫師來告訴你正確使用防曬的方法!防曬係數可以延長皮膚被曬紅的時間要維持健康肌膚,防止老化以及減少皮膚癌,最簡單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防曬。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侯源裕表示,防曬係數(SPF)是針對UVB而訂,例如,原本10分鐘會曬紅的人,使用SPF15的防曬品,可讓皮膚被曬紅的時間延長15倍,所以是10×15=150分鐘,使用SPF50,則可延長為50倍即10×50=500分鐘。一般建議平日使用防曬係數15以上。若是長時間曝露於日光下,或在海邊、河邊、高地、沙灘、柏油路等地活動,因會增加20至25倍的紫外線曝曬量,必須選擇更高係數的防曬品。PA值表示對皮膚曬黑的保護程度UVA則是會造成皮膚曬黑,目前並沒有一致的UVA防曬係數。防曬產品常以PA值(Protection Grade of UVA值),表示對UVA防禦能力,再以延缓肌膚晒黑時間2-4倍(PA+)、延缓肌膚晒黑時間4-8倍(PA++)與延缓肌膚晒黑時間8-16倍(PA+++)等3級表示其防曬強度,+號越多保護的指數就越高。理想的防曬產品應是SPF25&PA+++。此外,若要從事水上活動,最好選擇具防水功能的防曬品。一般而言,防水或抗水(Water resistant)是指在水中可維持40分鐘以上,而完全防水(Water proof)則可維持80分鐘以上。低係數常補擦比高係數不補擦效果好一般人認為陰天或室內不用防曬,侯源裕醫師表示,不管晴天雨天、春夏秋冬、室內室外,紫外線無所不在,尤其是UVA可以穿透雲層及玻璃窗,在室內也無法避免,因此防曬品必須每天使用。日常保養只要使用SPF15即可,日曬之前30分鐘擦,每隔3小時再擦1次。若外出戶外活動或尤其少數對光敏感膚質的人,則可以考慮使用較高防曬係數的產品;使用防曬品時,使用較低防曬係數的產品常補擦的效果,會比使用高防曬係數卻不補擦的效果來得好。游泳時宜使用防水性的防曬產品,而洗臉後或流汗過多時,應再多擦1次。夏天紫外線易超標,唯有做好防曬的功夫,才能保護皮膚延緩老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