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預防熱衰竭 注意防曬補水

預防熱衰竭 注意防曬補水#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酷熱夏季來臨,天氣日益增高,衛生局特別呼籲,面對愈來愈熱的天氣,大家必須要防範環境性熱疾病,為讓大家能有效預防熱衰竭、熱中暑,應適當防曬及遮陽、適時補充水分、及注意潛在性疾病。衛生局提醒,如果在烈日下或酷熱天氣時,發生大量出汗、虛脫無力、頭暈、噁心等症狀時,應儘快到蔭涼處所,躺下休息;並放低頭部,鬆開衣物,及平躺休息,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以幫助患者降低體溫,並按摩四肢肌肉,讓痙攣的肌肉休息,給予適度按摩即可;且注意患者意識狀態避免強力拉扯鬆脫身上衣物,並稍微抬高足部。如有嘔吐現象,應讓患者側躺並採左側臥姿勢,以保持呼吸道暢通,避免嘔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導致吸入性肺炎。也可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之電解質飲料,但意識不清醒者應避免由口進食,送醫事後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並避免劇烈的運動或工作。特別注意千萬「不可」自行服食一般的退燒藥,如普拿疼、阿斯匹靈等,或採用酒精拭浴。

室內外溫差大 當心「陰暑」找上身

室內外溫差大 當心「陰暑」找上身#中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越來越熱,不僅到中醫院刮痧的人數也大量暴增,有的人出外短短幾分鐘就中暑,甚至在家沒開冷氣,就頭昏腦漲。所以,炎炎夏日,掌握預防中暑的方法和中暑後如何處理的知識顯得特別重要,因為一不小心,可是會影響生命安全。而鄰近台灣的日本,在2010年夏天共有1萬5千人中暑送醫,至少66人死亡,日本上一波死亡慘重的熱浪發生於2008年,光是7、8月共有47人死於高溫,可見中暑的可怕。潘懷宗博士說,中暑可以區分為「陽暑」和「陰暑」兩種。如果在大太陽下曝曬過久、出現類似熱衰竭的症狀,就是「陽暑」,但是在都市裡,這類患者並不多;夏天大部份人得的幾乎都是「陰暑」,最常見於外勤上班族、業務員等經常要出入冷氣房的族群,由於室內外溫差過大,再加上身體對寒熱的協調性比較差、缺乏運動、無法順暢出汗,就會出現胸悶、神昏、氣短、疲倦及沈重感。長庚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進明解釋,一般所稱的中暑,醫學上稱做「熱傷害」,不一定會狂流汗。以第一級的熱傷害就是常見的倦怠、精神不濟;第二級就可能因流失過多水分與鈉離子,而出現肌肉痙攣;第三級已經開始發燒、冒汗;最嚴重的一級,甚至可能連一滴汗都沒有,只是一直熱悶著發高燒。除了第三、四級已經到了必須送醫的程度,醫師提醒,前兩級的熱傷害,是可以藉由生活作息調整預防的。天氣炎熱,很多人會選擇喝飲料來圖個涼快,但其實天然的水果也可以達到,夏季想補充水分,西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西瓜約含94%的水分,具有利尿、解熱、消腫的功效,尤其是夏天常見的煩躁、胸悶、頭暈目眩等不適症,也可藉西瓜來減緩。而吃西瓜時抹少許鹽巴,不僅吃起來更甜,還能避免脹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曹雅姿也指出,有人喜歡用西瓜皮敷臉,主要為西瓜皮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敷了之後,除可使皮膚更細緻外,黑色素較不會沈澱,。把西瓜切去外面的綠皮,用裡面的白皮切薄片貼敷15分鐘,可使皮膚保持清新細膩、潔白,因為這些成分最容易被皮膚吸收,對臉部皮膚的滋潤、防曬、增白效果很好,因此西瓜真是夏季的好「涼」伴。

防暑之道!高溫下別等口渴才喝水

防暑之道!高溫下別等口渴才喝水#中暑

一位36歲的男性馬拉松選手,過去並無特殊病史,今年六月初參加越野馬拉松活動,當時氣溫攝氏36.5℃,濕度70%;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吳家兆醫師表示,此個案剛結束八公里的長跑後,因發生突發性昏厥,緊急送往三軍總醫院急診室,檢查發現體溫達攝氏41℃,意識昏迷,昏迷指數只有三分,加上低血壓、心律不整、排尿減少等危急症狀表現,進行緊急氣管內插管治療並入住加護病房。確認該個案為三總今年首起因熱中暑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之重症案例。吳家兆說明,透過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的照護後,病患很快地脫離險境,恢復意識,期間血漿中橫紋肌蛋白(CPK)及肌酸酐(Creatinine)濃度皆回復至正常範圍內,排尿正常,毋需血液透析等侵入性治療。病患在轉院後的一天內成功脫離呼吸器,並在入院後第四天順利出院。有鑑於熱中暑的治療層次廣泛及病症本身的高致死率和高風險性,在面對層出不窮的熱傷害,三總已於民國99年8月,成立中暑防治中心,以落實全國軍民熱中暑防治的教育,並為國軍最專業的諮詢窗口及最高級治療單位。吳家兆強調,中暑的防治首「重預防勝於治療」!對於容易誘發熱中暑的潛藏危險因子,如年老,肥胖(體重大於85公斤),有心血管疾病、甲狀腺亢進、糖尿病、肝臟疾病、先天無汗腺症、感冒、發燒、腹瀉、肺炎、感染、皮膚病,睡眠不足,體質耗弱,情緒緊張者,水份缺乏者,新兵(當兵5~7天),溫度與溼度過高,劇烈運動,藥物導致排汗不良等應及早發現。以案例中的氣候環境為例,當時的中暑危險係數已達43.5,屬極高危險環境,故當中暑危險係數大於40,應適時調整操課服裝及上課場地。吳家兆再次提醒,預防熱傷害的發生,首先應盡量避免暴露於高溫的環境,如果有外出的必要,也應採用適當的物理防曬如陽傘、帽子,且外出時間要短。其次是充足的水分和鹽分攝取。高溫下,要常提醒自己補充水分,別等口渴了才喝水;流汗較多時,可加鹽在飲水中,補充因排汗而流失的鈉。最後是維持良好的體能狀態,尤其是外出活動的前一天,應有充足的睡眠,並避免飲酒;若不慎染患感冒、腸胃炎,在病癒之前最好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以免發生中暑。延伸閱讀「中暑危險係數測定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246

貢寮音樂祭「熱」浪來襲 網友出妙招玩更high!

貢寮音樂祭「熱」浪來襲 網友出妙招玩更high!#中暑

貢寮海洋音樂祭6日起五天將High翻福隆海水浴場,從白天到晚上,來自全球一百多個樂團輪番上陣,誓言要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搖滾體驗。不過,氣象局預估本週新北市最高溫可達攝氏36度,有不少樂迷已經做足準備,迎接「熱」情的海洋音樂祭。曾參加過多次海洋音樂祭的網友「少女V」建議,女生一定要準備防曬乳、帽子和防蚊液,而且不要穿夾腳拖以免被踩到,更不要赤腳走沙灘不然很可能會被割到腳甚至是燙傷。網友「朱朱」每次去音樂祭必備礦泉水,除了防止中暑之外,也可以在盡情吶喊的同時讓喉嚨不「失聲」。她同時也建議可以帶幾條毛巾在身上,上火車前把汗擦一擦避免身上的汗味影響到同車的人,因為之前有一次她差一點被汗味薰到在火車上嘔吐。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過去幾年貢寮海洋音樂祭每天平均有43人因中暑、外傷、溺水及車禍創傷被送醫。今年新北市政府更大舉動員5000人至現場維安,每天會有近千名警消進行緝毒、管制等勤務,同時也安排醫護人員在現場提供緊急醫療服務。此外,中央氣象局也提醒前往音樂祭的民眾,未來一週新北市白天高溫都有可能高達攝氏36度,建議備妥飲水及防曬用品,陽傘、帽子、太陽眼鏡最好隨身攜帶,避免高溫中暑或曬傷。

消暑最好別吃冰 小心熱衰竭甚至中暑

消暑最好別吃冰 小心熱衰竭甚至中暑#中暑

炎炎夏日走在戶外沒幾分鐘就汗如雨下,想吃冰消消暑?注意了! 中醫師提醒,常常吃冰品不但讓女性經期不順或經痛,過敏的人還會誘發過敏鼻炎;腸胃不好者更是容易受影響,建議盡量以溫水來代替。其實,熱衰竭跟中暑是不同的,一般人常會以為是同一樁事,但兩者症狀是有相當大差異,在消除症狀的處理上,也有部分差異,香港紅十字會特地針對香港炎熱天氣,製作影片教大家如何處理中暑與熱衰竭,相當實用。炎夏大家都靠冰品消暑,以中醫的觀點來看,吃入溫度和體溫相去甚遠的冰冷食物,會耗掉許多陽氣來提升這些食物的溫度,除了耗氣,冷食還可能產生氣血運行受阻或不順暢的各種病變,常吃冰會越吃越渴,若飲水量不夠,反而可能造成熱衰竭。夏天除了要少吃冰以保健身體外,注意中暑與熱衰竭也相當重要;熱衰竭是指人體在高溫的環境中工作或運動,為了散熱而排出大量的汗水後,如水分補充不足,造成身體虛脫的現象,若熱衰竭處理不當,會惡化為中暑。熱衰竭的人會出現疲倦、軟弱、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出汗的症狀,中暑則是會出現皮膚潮紅、乾燥而無汗、體溫非常高、脈搏短促而強等,兩者症狀並不相同。香港紅十字會製作了一支當發生熱衰竭或中暑狀況時的處理方法,熱衰竭者必須讓他到至陰涼處休息、以冷水擦拭頭臉及身體,若病患意識清醒,就為他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飲品,若意識不清或有嘔吐現象則不宜給水,如果患者有出現身體顫抖情形,要為他進行保暖動作。至於對於中暑患者的急救,除了與熱衰竭的處理相同外,還可以為患者進行噴水、放冰袋於腋下與腹股溝間進行散熱,情況許可也可將患者浸於冷水中降溫,並誰注意他的呼吸道是否順暢,儘快送醫處理。

氣溫飆36.2度少出門 隨時補充水分防中暑

氣溫飆36.2度少出門 隨時補充水分防中暑#中暑

台灣地區近日氣候炎熱,氣象局預測今(8)日天北部高溫33到35度,中部、南部33度,台北市上午高溫已經飆上36.2度,由於紫外線強烈,氣象局也提醒民眾非必要中午不要外出,外出要注意防曬、隨時補充水分,預防中暑。中央氣象局表示,因太平洋高壓減弱,今天全台山區午後陣雨機率增加,但平地多雲到晴,氣溫仍高,預測各地白天高溫可達攝氏33度以上,民眾外出要注意防曬、隨時補充水分。氣象局說,今、明(8日、9日)兩天白天氣溫偏高,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今天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馬祖亦有短暫陣雨;明天北部、東北部及中南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地區及馬祖亦有短暫陣雨。氣象局表示,太平洋高壓明天會持續減弱,明天除山區有降雨機會,北部、東北部平地午後短暫雨機會也會增加;10、11日受南方雲系移入影響,南部及花蓮、台東地區全天有間歇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也有午後陣雨機會,但降溫效果可能有限。

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

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中暑

炎熱暑假已經過了三分之二,時序上雖已過「立秋」,但此時臺灣氣候仍然很熱,一般要等到「白露」後,天氣才會漸漸涼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詩硯表示,近來天氣溫度有愈飆愈高的趨勢,其中在中醫科門診中,亦發現暑熱後遺症患者有漸漸增加現象,以中醫角度來看,暑熱後遺症可分為下列幾類型:第一類型,就是俗稱「中痧」的患者,因為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出汗過多,造成頭暈目眩、口渴、尿少的情形,中醫認為在汗出過多的狀況下容易耗氣,所以會有頭重腳輕、嗜睡的症狀發生,且因暑熱就像蒸籠一樣,讓熱氣在人體內悶燒,如果熱氣不能去除,甚至會發生煩躁、坐立不安的情形,嚴重時甚至會熱昏厥、熱痙攣。用中醫方法如何迅速讓體表熱氣降低呢?黃詩硯建議,可使用刮痧、拔罐方式;刮痧方法:沿著後髮際頸部偏外側向肩部(風池穴到肩井穴)及背部(膀胱經)刮、上臂外側及下臂前及側面(肺經)刮痧。刮痧完,會感覺刮痧處表面溫度增高,熱氣不斷往外散出。但是對於太過勞累、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要小心慎用。她提醒,平日飲食保健應減少冰品及涼飲的食用量,多飲溫水,溫熱飲品可以幫助血液循環,體內熱氣就容易散去,多喝些能幫助散熱的飲品,並且要趁溫熱時喝,才能真正達到體內散熱目的。第二類型的患者,在酷暑天氣中,常要奔波於烈日下,而且常常進出冷氣房;或者是在烈日下工作、打球後,立即沖涼浴或灌冰水的青壯年,在身體盛熱狀況下,沖涼浴或灌冰水雖然很暢快,但這類型患者可能發現自己容易頭痛、肩頸僵硬、肌肉痠痛,晚上睡覺甚至會容易落枕,這是因為在大太陽下,毛孔是張開的,張開的毛孔容易被冷氣、涼水(中醫稱之為「寒邪」)入侵,寒氣進入體內後,因為有收緊特性,所以肌肉容易緊繃、用力不當或姿勢不良就容易拉傷,造成肌肉僵硬或是落枕。黃詩硯教導民眾,自我保健可以從穴道按摩著手,除了上述的尺澤穴和少海穴外,如果頭痛狀況加重,可加強按壓合谷穴,若是疼痛牽連到頸部造成肩頸僵硬,可以使用後谿穴緩解。後谿穴在握拳時,手腕外側,本節後的橫紋尖端骨邊凹陷處,可減緩肩頸肌肉僵硬不適。第三類型的病人以濕疹居多,由於臺灣夏天潮濕悶熱,再加上冰涼飲料已經是夏天必需品,暑熱容易夾雜著濕氣膠著在身體裡,這類型病患在流汗多又不容易散熱的手彎處及腳掌、脖子,或者女性陰部都容易發生如過敏般小紅疹,這是體內濕氣與熱氣因為不能順利排除,散發在皮膚上形成的,在門診治療上,黃詩硯使用桂麻各半湯加減,幫助熱氣從體表發散,或者用豬苓湯幫助清利體內濕熱,都可以幫助病患濕疹症狀緩解。黃詩硯提醒民眾,在平時個人衛生上應注意儘量穿寬鬆衣物,容易患濕疹的患者應選擇棉、麻質等吸汗透氣質料,避免悶熱;分泌物多、容易陰道發炎的女性,在悶熱夏天應避免穿緊身牛仔褲,避免使用護墊時間太長,形成濕熱環境,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延伸閱讀「穴位圖」: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030

糖尿病患者每年有千人因「熱中暑」死亡

糖尿病患者每年有千人因「熱中暑」死亡#中暑

文/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 牛柯琪教授醫學研究部 林茂村教授傷造口室 李凱莉組長每年夏天一到,世界各地紛傳熱浪襲擊,因熱中暑死亡人數上千人,最有名是2003年熱浪襲擊下,一個夏天法國就因此死了3,000人,1979到1997年間美國有7,000人因此死亡,1995年芝加哥熱浪襲擊時死亡了700人,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每年亦有大量朝聖民眾因無法承受高熱中暑而死亡,其中糖尿病患者居多,據估計每年10萬人中約有450~1,800人發生熱中暑。專家認為實際上熱中暑的診斷是被嚴重低估的,而且一旦發生中暑其死亡率高達50%。近年來因為温室效應,全世界暖化氣候形成兩極性變化,今年全球各地均傳高温,日前北京高達攝氏40度,台北台東等地亦高達38度,許多城巿的氣温超過35度己極為平常,最近全省有數起因中暑而死亡的案例,多是老人家,多歸因於體弱、不懂得防護及未及時補充水份引起。奇美醫學中心醫學研究部林茂村教授及高壓氧科牛柯琪教授合作,經過數年的努力共同發現,高壓氧治療對熱中暑時,能解除高熱所引發的心血管循環系統失衡和多重器官衰竭,可降低組織破壞所造成的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特別是對腦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血壓、心跳與呼吸亦迅速恢復正常值,因此垂危的生命得以挽救回來;這些重要的成果已發表於重症醫學雜誌及歐洲藥理學雜誌,並且已成功的應用於臨床病患,其結果亦發表於國際性雜誌期刊。當四周環境的温度過高再加上太陽的幅射熱,人在這種環境下體温快速上升,心跳加快,體表的血管擴張血液到體表會將過多的熱散發出來。但是如果劇烈的運動、四周通風不良、體能不足、系統性的疾病或飲用水不足時,中樞及周邊調控體温的能力快速喪失,體温快速上昇,高溫很快造成全身性嚴重的傷害:熱衰竭:多發生於原本身體健康者,如:運動員、礦工、軍人、建築工人等。因為高温導致缺水缺鹽,體温雖昇高但多維持在攝氏40.6度以下,病人會感覺虛弱、蒼白、皮膚潮濕出汗、口渴、頭痛、循環虛弱。如果不盡快處理就會進入神智不清和熱中暑的休克狀況。熱中暑:除了前述熱衰竭處理不當快速惡化至中暑以外,熱中暑多好發於老年人、小孩、肥胖、心肺疾病或有系統性障礙者。他們的身體在高温的環境下無法於短時間內作有效的調整,於是很快的體温昇高到40度以上,皮膚呈潮紅,除了上述的頭痛、嘔吐無力外,高熱破壞體內所有組織的蛋白質,病人很快的進入昏迷狀況,此時循環系統開始喪失功能,多重器官衰竭,腦神經系統逐漸失效,若不及時治療其死亡率超過50%。熱痙攣:此類病患在高温環境下,體內鹽份不足導致小腿痙攣疼痛有時擴散至上腹或上肢,而且頻率增加且程度加劇。熱昏歇:熱不適應,皮膚周邊血管擴張,皮膚濕冷,因缺水脈搏微弱且快,血壓微降,同時因腦缺血會有昏歇的感覺。皮膚病變:有的人會有熱疹或蕁麻疹。隨著温室效應,未來夏天地球發生熱浪的機會愈來愈多,預防勝於治療,當外界環境不斷上昇高於30度以上,濕度超過60%時不適於戶外劇烈運動,必須多喝水,適當補充鹽份,充足睡眠飲食與休息。而老年人、體弱者、有心肺血管疾病及系統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者,應避免暴露於這種惡劣環境中。熱中暑時因為高温造成全身性缺氧,組織的破壞和多重器官的衰竭,其病理機轉及致命的結果都和許多疾病如:嚴重外傷、燒傷及感染引起的敗血症等相似。高壓氧經由抑制發炎反應:降低氧化壓力,解除水腫及缺氧而逹到救命的效果。延伸閱讀「熱中暑之危險因子」: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98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