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

自我防疫 網搜保健認證產品成趨勢

自我防疫 網搜保健認證產品成趨勢#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2020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造成人心惶惶,除了外在環境勤加清潔消毒之外,從網路熱搜中也發現,民眾開始注意到提升內在自我防護力的保健素材,如益生菌、雞精、維生素、藻類、蜂膠和多醣體等,而在琳瑯滿目的產品選擇中,有經過「認證」的產品,更是讓民眾較有安全感的優先選擇。 SNQ國家認證 消費者有保障 「SNQ國家品質標章」是國內營養保健食品重要的品質安全把關機制,通過SNQ認證的保健產品,對消費者而言是一個更有保障的選擇,對產業而言則有助於品質精進、自我提升,「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則是目前國內生醫界最具權威與公信力的評選機制,並有台灣生醫奧斯卡之稱,通過SNQ的產品,方有競逐本獎之資格。 SNQ的驗證內容,從產品原料、工廠製程、成品標示、安全衛生檢驗到市場布局等,都是評審委員會加以評核和提點的範疇。疫情期間,適合潛心穩健地強化產品特點,因此歡迎想以專業性推廣產品者加入SNQ,用「科學實證」證明你的好,為產品品質加值、為行銷加乘,讓使用者主動靠近你。營養保健食品類申請報名共有兩梯次,分別為5月31日及8月31日,詳情及其他類的產品參與請參閱SNQ網站(http://www.snq.org.tw)。

保健食品當藥吃?選購前應停看聽

保健食品當藥吃?選購前應停看聽#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市售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不良用藥習性,使台灣洗腎率成為世界第一,主要原因可能是食安問題及藥物、保健品服用不當及保健食品氾濫所引起,更有不肖廠商生產品質堪憂的商品,民眾的健康深受威脅。國人養生保健風氣日盛,各類標榜調節生理機能、補充營養等產品因應而生,為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與消費權益,我國從88年開始,施行「健康食品管理法」,以規範標榜特定保健功效的食品。「健康食品」是經由實質的科學證據證實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可廣告具有該功效。衛生福利部已建立健康食品的審查制度,食品經過科學佐證產品的安全性、保健功效及安定性,才能申請認可為「健康食品」。以下13項健康食品可宣稱功效目前健康食品可以宣稱的保健功效項目共有13項,包括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調節血脂、胃腸、護肝、免疫 為4大主要健康食品截至109年2月10日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457張(個案審查387張,規格標準70張)。經個案審查通過之產品以功效項數統計,依序以具調節血脂者104件、胃腸功能改善者83件、護肝者54件、調節免疫者52件,為前4大主要產品,佔所核准功效項數6成以上。一天不要吃超過4種趙順榮藥師建議,保健產品一天切勿超過4種,應分開使用,可以「早上2種,中午2種」的方式食用,並可於飯後食用較不容易忘記。此外,幾乎所有保健產品都是抗氧化劑,具提神效果,可能會影響睡眠,盡量避免夜間食用。長期使用者,建議應週休一日,讓腎臟及肝臟休息。衛生福利部訂有完整的健康食品管理制度,產品在上市前,須先經過安全性、功效性、安定性、衛生品質等試驗,製造工廠須符合GMP、必須依法標示等,上市後,還有工廠查核及後市場抽驗等管制措施,確保健康食品之安全衛生與品質,保障消費大眾的權益。保健食品選購之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進一步提醒消費大眾,對於健康食品保健功效的正確認知,健康食品是可以宣稱保健功效的食品,本質仍為食品,非藥品,保健功效並不等同醫療效能,並應依建議攝取量食用,以保障民眾身體健康及食用安全。購買前更要瞭解自身需要、看清產品標示,並請教醫師、藥師或營養師。

吃保健食品前停看聽 避過度刺激免疫

吃保健食品前停看聽 避過度刺激免疫#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服用前先了解保健食品,以免過度刺激免疫反應,補身不成反傷身。現代人崇尚養生,保健食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草藥和健康食品)幾乎成為每日必需品,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內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攝取維生素保健食品。過量攝取保健食品,有害健康現代人愛用保健食品,常有混合食用或過量使用的現象。過量攝取兒茶素、蜂膠,導致尿毒升高;老人家喝牛奶加鈣片造成鈣中毒,這些都是醫院常見的案例。免疫力太強可能致命免疫系統可抵抗病魔入侵,但一旦有問題時,也可能危害自身的健康,前面所提到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就是免疫反應危害身體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疾病不是因為患者免疫力不夠,正好相反,是因為免疫力太強,才會導致器官受損。正確治療的方式,是抑制或調節免疫力,使其回歸均衡的狀態,而不是服用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讓狀況越來越嚴重。部分營養素不需額外補充目前保健食品的研究結果矛盾,衝突不斷,一下可以治病,一下又會致命,身為消費者的你,到底該怎麼辦?哪些保健食品比較安全,怎麼吃最安心?1.維生素A危害居冠分析多年來的研究報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對身體造成的危害,高居所有維生素之首。因維生素A屬脂溶性,易沉積於體內,造成肝臟產生毒性,而國人飲食中,並不缺維生素A、β-胡蘿蔔素,不需額外補充。2.抗氧化劑小心使用抗氧化劑和免疫類保健食品,也要小心使用。抗氧化物可清除身體的自由基,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但近期研究發現,如果體內抗氧化物過量,反而會加速身體氧化,讓自由基增加。只要多吃蔬果,就可以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物。注意保健食品和藥物的交互作用維生素和保健食品,經常會和一般用藥(西藥)發生交互作用,所以醫師建議心、肝、腎有問題的人,使用前最好先跟醫療人員討論。常見的藥物交互作用:如魚油、大蒜、銀杏和阿斯匹靈並用,會產生出血危險;減肥藥「羅氏纖」會影響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建議在吃藥後3~4小時,再補充1顆維生素。如果已經在服用某種保健食品和西藥,建議兩者都不要停掉,並和醫師討論如何調整,以免影響藥物療效。有些醫師在看診時發現,不少慢性病人情況都控制得不是很好,原來是保健食品有時吃,有時不吃,影響藥物濃度所致。慢性病人服用保健食品注意事項建議慢性病人在服用保健食品前,最好先跟醫師、藥師討論,並隨時觀察自己有無下列異常現象:1.皮膚發癢:可能是藥物過敏。2.心血管病人若發現早上刷牙會流血,或身上有瘀青,表示有出血現象,最好回醫院診治。3.保肝類保健食品(如菇蕈類),會啟動身體的「解藥基因」,讓藥物失效,最好和西藥間隔3~4小時再服用。身體細胞也有一定的承受力,維生素補充過量,會對身體造成毒性,並增加代謝負擔,所以最好在「每日建議量」範圍內。並且選擇綜合維生素,會比單一補充劑安全。(本文摘自/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就能抗病毒/人類文化出版社)

保健VS健康 食品法規現形記

保健VS健康 食品法規現形記#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市售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看起來都差不多,是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品,但其中健康食品是由「健康食品管理法」所規範,而特殊營養食品則是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所謂的「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且向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才可稱為「健康食品」,健康食品會經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評估試驗,所以較具有保障。而「特殊營養食品」指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得供特殊營養需求者使用的配方食品。坊間所稱之「保健食品」,本質仍是一般食品,僅能做為營養補充。購買「健康食品」務必認清小綠人標章民眾在購買產品前,可至衛福部審核通過的健康食品資料查詢,確認是否經政府審查核可;核准通過的健康食品,須於產品包裝標示「健康食品」字樣,及小綠人標準圖像、許可證字號等規定項目。未經申請並審查許可的食品,是不能標示宣稱「健康食品」,或健康食品管理法所公告的保健功效;目前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採雙軌制。第一軌為「個案審查」:產品需執行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試驗,經衛生福利部審查評估產品安全無虞並具保健功效,始取得健康食品許可證。目前公告之保健功效共有13項:第二軌為「規格標準審查」:產品成分符合衛生福利部公告之健康食品規格標準,該等成分已由學理確立產品保健功效,無需個案進行保健功效評估試驗,目前已公告的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為魚油及紅麴兩項。健康食品不可當「藥」吃!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強調:「即使具有保健功效,其產品本質仍然是食品,並不像藥品般具有藥到病除的快速醫療效能」,消費者千萬不能把保健或健康食品當「藥品」食用,購買前更要瞭解自身需要、看清產品標示,並請教醫師、藥師或營養師。

健康食品知多少?當藥吃恐誤病情

健康食品知多少?當藥吃恐誤病情#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養生風潮興起,各種生理機能、補充營養素食品應運而生。然而你真的完全清楚明白吃下得健康食品嗎?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消費者應認識健康食品,避免因保健功效的宣稱而延誤就醫。健康食品不得擅自取代藥品 延誤病情「健康食品」是具有科學證據保健功效,加以標示或廣告,並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衛生福利部已建立健康食品審查機制,民眾可從產品核准字號及小綠人標章辨識。而坊間的保健食品,未經科學實證,僅能當一般食品販售,不能宣稱功效。健康食品雖具保健功效,但本質上還是食品,絕不等同藥品有治療疾病效果,因此不得宣稱醫療效能。病患食用前應詢問醫師或藥師,勿以健康食品取代藥品而擅自停止用藥,取代正規治療而影響病情。衛福部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起膠囊及錠狀健康食品需標示「本產品供保健用,罹病者仍需就醫」的醒語。健康食品應於外包裝標示 提醒民眾勿過量為避免「健康食品多吃多健康」迷思,衛福部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起膠囊及錠狀健康食品需標示「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勿過量」的醒語;膠囊及錠狀外健康食品應標示「本產品供保健用,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字樣,提醒民眾應適量及謹慎食用,勿大量攝取,否則增加身體負擔。為了替廣大消費者的健康把關,食藥署將持續針對其他已核准保健功效之健康食品製造廠規劃專案稽查,全面確認業者是否落實自主管理,確保產品製程、保健功效及廣告宣稱皆與備審資料相符。(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3期資料)

吃維他命保養?當心交互作用減效果

吃維他命保養?當心交互作用減效果#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人吃了效果很好,所以吃吃看?」不少人都有吃維他命保養身體的習慣;但是,藥師提醒,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食用任何維他命、保健食品前,最好先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以免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保健不成反而傷身。保健食品服用錯誤 可能影響療效據統計,國內有超過4分之1的民眾,每天會吃保健食品,前三名分別為維他命、鈣片、葉黃素。台北慈濟醫院藥師蔡佩珊指出,許多民眾對保健食品都有錯誤觀念,服用方式錯誤更可能造成偏食、劑量超標,甚至降低其他藥物療效等多種影響,不可不謹慎。老翁身體不舒服 各式保健食品一起吃蔡佩珊藥師分享,臨床上,曾遇過一名63歲的陳伯伯,平常只要有稍微便秘,就自行服用瀉劑、大黃等藥品;覺得缺乏體力時,也習慣主動補充綜合維他命。他在家中擺滿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有鈣片、維他命、腸胃藥,只要不舒服時,便拿起來一起吃。服用保健食品 先諮詢醫師、藥師蔡佩珊藥師強調,許多老年人都罹患多種慢性疾病,自行服用保健食品,可能發生藥物交互作用,或是服用過量導致副作用,建議先了解、記錄所服用各項保健食品成分,再向醫師、藥師或營養師做詢,購買前可上網查詢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食用保健飲品注意!心衰竭、腎病不宜

食用保健飲品注意!心衰竭、腎病不宜#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國人養生風氣漸盛、飲食習慣改變,保健類產品成為拜訪親朋好友送禮的最佳選擇。兒童或有固定服用藥物等特殊族群,要慎選健康伴手禮,才能送禮送到心坎裡。維生素與礦物質是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素,國人因為外食機會增加,擔心飲食不均衡,額外攝取營養補充品來均衡營養。然而不少民眾抱著「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或「有吃有保庇」的迷思,可能攝取過量卻渾然不知。雞精、食補液 心臟、腎臟病患者不宜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根據美國消費者實驗室統計,市售50種女性、男性、兒童及寵物適用的綜合維他命/綜合礦物質產品,包括膠囊、錠狀及軟糖等,多達46%產品成分與標示不符。其中一款綜合維他命檢驗查出產品成分葉酸遠高於產品標示173.3%;一款兒童食用的維生素軟糖檢驗發現葉酸高於產品標示256.6%、維生素A高於產品標示196.8%,遠超過攝取量上限。含鈉量高的雞精、食補液等保健飲品,對於需要嚴格控制水份和鈉、鉀攝取量的腎臟病及心臟衰竭等患者,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固定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食用納豆、魚油類等保健食品,亦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健康保健品濃度高於天然食物 慎防攝取過量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選購保健食品時可依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的「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檢視產品包裝標示各項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每日攝取參考值等。也可參考國民健康署訂定「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表,避免攝取過量,造成身體不適,強身不成反傷身。許多民眾認為西藥才會產生副作用,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很溫和不會傷身,其實是錯誤觀念。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多數經過濃縮、萃取,濃度高於天然食物。尤其是患有特定疾病及固定服藥民眾,如要補充保健類或健康食品,最好先詢問醫療專業人員,依照個人身體狀況及需求來選擇。民眾食用保健類食品、健康食品後若出現皮膚紅疹、搔癢、拉肚子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及就醫,並向「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02-2358-7343通報。若發現違法產品,請透過1919食安專線,提供相關事證,共同打擊不法。

大掃除全身痠痛 營養師教緩疲勞飲食

大掃除全身痠痛 營養師教緩疲勞飲食#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前大掃除代表除去晦氣,迎接新年好福氣。但大掃除常讓主婦們厭煩,也造成身體痠痛,大多隔天後才有痠痛不適感,稱為延遲性痠痛。主婦們很想不大掃除、不做家事,或者吃消炎藥、以泡澡按摩等方式減輕痠痛感,但你想過可以用食物來緩解做家事大掃除的疲勞與痠痛嗎?除蛋白質補充肌肉養分 3大保健品可適度補充SNQ健康優購網營養師林品蕎建議,主婦大掃除期間可補充牛奶等富含鈣質的乳製品,幫助肌肉放鬆、穩定神經;牛肉、雞肉和雞蛋等可補足肌肉所需養分;多吃天然蔬果如柑橘類、芭樂、莓果類,可對付發炎刺激物的侵襲,保護身體肌肉組織。此外,市面上眾多保健品訴求增強體力、緩解勞累、養足精氣神,可視情況補充:1)蜆蛋白/研究證實,蜆蛋白含有多種類豐富的胺基酸(精氨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等)、礦物質(鋅、鈣),皆是增強體力、修復細胞的重要營養成分。蜆蛋白含有肝醣,可緩解疲勞、補充細胞能量。建議挑選蜆類保健食品時,注意製造廠商育蜆的環境與規範,才能買到安全又衛生的蜆品。但腎病變和痛風患者不適合食用此類產品。2)藍藻/近年流行的藻類保健食品,因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礦物質、維生素B群等物質,屬高營養價值維他命食物,並已有多項科學研究發現藍藻可改善營養不良狀態,增強肌肉運動時的表現能力,延長肌耐力。藻藍素成分經實驗發現,可減少自由基、緩解發炎症狀,對於與活動力相連的關節處,關節炎有改善的趨勢。藍藻碘含量較一般海帶與昆布低,甲狀腺亢進者也能適量攝取、補充營養。3)牛樟芝/牛樟芝有台灣森林紅寶石之稱,從原住民日常生活中發現,食用牛樟芝可解宿醉、提振精神,甚至具抗癌、抗發炎作用。牛樟芝有三萜物質,當身體氧化壓力大時,可降低自由基生成,減少細胞受到損傷。建議消費者挑選牛樟芝保健品時,先認明商品有無依法通過牛樟芝連續高劑量餵食90天,確認安全無毒性。鳳梨酵素、橄欖多酚 肌肉緊繃可適度補充林品蕎營養師說明,除此之外,像是鳳梨酵素、橄欖多酚、薑黃素等具備抗發炎功能,常添加於舒緩肌肉緊繃或抗關節炎的保健產品內。大掃除後身體過於勞累發炎時,適時補充以上天然食物和保健成份也是自我保養方法。建議選擇有SNQ認證或健康食品認證的保健產品,更能安心食用。假使大掃除後肌肉非常痠痛,影響生活數日未癒,請盡快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