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

醫訊/老人的跌倒預防及平衡運動

醫訊/老人的跌倒預防及平衡運動#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銀髮族長者因為骨質疏鬆流失,比較容易跌倒,尤其睡到一半起來上廁所或洗澡、上下樓梯時;他們骨頭比較脆弱,跌倒與擦撞會比青少年、兒童、中年人更嚴重,最嚴重可導致死亡或肢體障礙、節肢等。為維護社區民眾健康,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高雄長庚醫院特舉辦社區醫療巡迴講座,邀請復健科陳慧珠物理治療師主講「老人的跌倒預防及平衡運動」,陳物療師將分享如何預防跌倒,示範操作適合長者的平衡運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老人的跌倒預防及平衡運動時間:102年3月15日(五)上午9:30~10:30地點:中崙社區發展協會(高雄梓官區中崙里中崙路173巷50號)洽詢:07-7317123轉2023社服課 紀宗緯先生

老年人何處易跌倒? 浴室、公園皆上榜!

老年人何處易跌倒? 浴室、公園皆上榜!#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站起來!年輕人跌倒就站起來,拍拍身體又是一尾活龍,但是,老年人跌倒,可就沒那麼樂觀了!根據國健局的統計,老年人跌倒多半發生在自宅內為客廳、臥室、浴室;在自宅以外則為街道或路上、菜園農地、公園或運動場;而老年人跌倒,則時常對身體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對此,國健局則呼籲應注意周遭環境,以及老人的身體狀況,以免他們跌倒受傷,而壞了年節的氣氛!國健局指出,造成老人跌倒的原因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兩大類,內在因素包括個人身體機能,視力、聽力不良;肌力衰退、關節退化、步態與平衡功能降低;慢性疾病(巴金森症、中風、糖尿病等);服藥狀況包括,抗精神病藥物,如抗巴金森藥物、抗憂鬱劑、非三環抗鬱劑會誘發低血壓,從而導致暈眩;胰島素可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暈厥等。外在因素則指環境與衣著等,包括居家環境照明不足,地板潮濕易滑,行徑路線堆放障礙物,室內傢俱設計及擺設不當,階梯無扶手、太高、不平;以及酷寒或高溫的天氣,長輩周邊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鈍化,增加跌倒風險;還有不合宜的衣著,如太長太寬的衣服、鞋子老舊磨損不防滑等。為防止老年人跌倒,國健局則呼籲,老年人應規律運動,定期進行加強下肢肌力、身體柔軟度和平衡的運動;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妥適控制慢性疾病。服用多種藥物者,若有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狀況,需與醫師討論,尋求藥物諮詢,以獲得處理。另外,家中的浴室應維持乾燥,並且確保有防滑的措施。而年節出遊時,應注意踏青路線地形、天氣變化,除了穿著適當衣物、防滑鞋,並善用手杖或登山杖,行走時要避開積水處、窪地、陡坡、雜草叢及碎石處;同時要衡量自已的體力,並預估往返所需時間,若開始覺得身體有些疲累時,或超過一半時間,即應折返,才能避免老年人跌倒,開心出遊!

台灣5位長者1位骨鬆 跌倒急診七年內暴增20倍

台灣5位長者1位骨鬆 跌倒急診七年內暴增20倍#跌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冬天台灣中部以北的雨量為過去十年之冠 ,且冬天日照時數較短,減少民眾外出運動與接受日照獲取維生素D之機會。現今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許多民眾開始進行大掃除,環境濕滑與採取危險姿勢打掃容易造成民眾跌倒摔傷,如本身為骨質疏鬆症患者更有高機率引起骨折,尤其越年長者越要注意。研究顯示,一般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有三分之一左右每年都會跌倒,這個數值在75歲以上長者更高;在跌倒病例中,50%會產生輕傷、10至15%會產生重傷,1至5%更會產生骨折,且有部分的患者會因此死亡。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每五位即有一位為骨鬆患者,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安全通報系統年報顯示 ,自2005年開始「跌倒」已列為急診傷病前兩大要因,且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共七年內,暴增約20倍的跌倒急診病患。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楊榮森理事長表示,骨鬆防治的目的是減少骨折發生,而跌倒是發生髖關節骨折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在骨鬆的預防中,需要存足骨本、運動養生、攝取充足鈣和蛋白質、防範跌倒。民眾可藉「防跌自我檢測三招」,了解自身是否屬於跌倒高危險群。防跌自我檢測三招包含「計時起走測驗」、「30秒座椅站立測驗」與「四階段平衡測驗」三種。分別評估民眾走路姿態的穩定性、步態及步幅擺動、雙腿肌後強度、耐力與靜態平衡等,如有任一項測驗低於平均值即屬於跌倒高風險族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詹鼎正秘書長表示,跌倒非單一原因造成,包括氣候、環境乃至身體狀況、藥物使用等都可能影響。透過檢測屬於跌倒高危險族群之民眾,建議盡早至醫院進行評估,由醫師診斷是否需進一步治療,以期於意外前提早發現問題,減少憾事的發生。

醫訊/管教孩子可以不抓狂

醫訊/管教孩子可以不抓狂#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父母與老師不時感嘆孩子越來越難教,雖然想要不抓狂,但是在遇到孩子過度頑皮行為時,總難以克制,忍不住對孩子情緒爆發。為了幫助父母教育孩子,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學中心台北總院早期療育中心特舉辦親職講座「管教可以不抓狂~促進孩童的合作行為」,當天將邀請該院職能治療師姜富美主講,以協助爸媽教育家中寶貝,該單位歡迎家長及民眾踴躍參加,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管教可以不抓狂~促進孩童的合作行為時間:101年11月23日(五)下午15:30~17:3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4樓早期療育中心討論室P04013室(台北中山南路8號)洽詢:02-2312 3456 轉70401 或 70405

年長者易跌倒 保命防「跌」有方法

年長者易跌倒 保命防「跌」有方法#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跌倒」是造成臺灣老人事故傷害第二大原因,第一為交通事故。每年高達46萬名老人跌倒,每5位老人就有1位曾在1年內跌倒,其中又以剛過65歲的長者居多。跌倒的潛在問題包含:環境因素:地板溼滑、地面不平或踢到地上物,生理因素:老化步態不穩、慢性病、營養不良,甚至是藥物影響。 老人跌倒常發生在夜間起床上廁所,或是白天獨自在家時,跌倒後未能及時處理,當下不易察覺的傷害,外表上看不出來的骨折,或是不明顯軟組織受傷的疼痛,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提醒長者發現自己重心不穩快跌倒時,最好找尋週邊支撐物並以手腳彎曲的動作下跌倒,可減輕身體所受到的傷害。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呼籲,家中有長者的民眾請定時檢視居家環境安全避免發生跌倒,以使長者享受「晚」美人生,並提供4大防止跌倒方法如下:加強健康體能─運動可增進肌力、平衡感、協調能力與柔軟度。攝取吹足夠維生素D和鈣質。維持居家安全,選購舒適的防滑包鞋,避免高跟鞋或拖鞋,避免單穿襪子在室內走動;改善照明提升辨識能力。 評估跌倒的原因,請醫師協助評估跌倒的原因,如視力減退、平衡失調、下肢無力、認知障礙、使用多種藥物及不安全環境等,先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長者跌倒地點多在家中 居家防跌要注意!

長者跌倒地點多在家中 居家防跌要注意!#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老人事故傷害中,以交通事故及跌倒為主。跌倒的發生率在65歲以上為28~35%,70歲以上增至32~42%,老人跌倒的頻率會隨著年齡與虛弱程度而增加,跌倒/跌傷者均有五成以上歸因於個人因素,四成歸因於環境因素。老人跌倒常造成骨折、疼痛、行動不便、退化等一系列併發症,增加醫療支出甚至死亡等,因此防跌議題不容忽視。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臺灣地區老人年齡暨性別標準化跌倒盛行率由1999年的18.7%增加至2005年的20.5%,平均每5位長者就有1人曾跌倒,但跌倒受傷比例已由37.9%降至27.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一般人以為戶外的環境比室內還危險,其實不然,老人意外事故發生的地點以居家最常見。依據衛生局100年老年人跌倒高風險個案之居家安全訪視結果顯示,在居家環境常見的不安全點,以浴室為主、臥室次之,且多屬設備問題,如未裝防滑設施、固定扶手、床邊手電筒等。台北市衛生局也為了提升民眾對於防跌的認知且有效預防跌倒意外發生,在居家環境上,提出幾點可改善的防跌要點,像是浴室,應使用防滑地磚或放防滑墊,在洗手台、浴缸側面及馬桶應加裝扶手,加裝夜間照明裝置,以及浴室地板與地磚要保持乾燥,使用坐式馬桶且高度不宜過低。若是臥室,則床側燈光強度充足、床邊加裝扶手、床邊放置手電筒及電話備用,地板平整無突出物等雜物。在若客廳有延長線或電線,都應固定,以免絆倒。避免使用小塊地毯,以免絆倒,避免地面堆積雜物以保持走道暢通。在廚房方面,最好放置防滑墊於地面上,以吸收濺岀的水分及油類,地板要常保持乾燥及照明需充足,夜間需留有一盞小燈。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在預防老人跌倒上,應重視居家環境的改善,儘量將環境中的危險源移除,以達到安全友善的空間。

樂活學習呷百二 老人防「跌」很重要

樂活學習呷百二 老人防「跌」很重要#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老人愈能獨立生活,快樂就會更多一點」,但在現實生活中,老人家像個磁娃娃,摔不起也扭不得,一摔不起更是屢見不鮮,如何保命防「跌」,造就健康安全環境,才能讓老人家「呷百二」,為了幫助老人維持獨立自主的生活,苗栗縣頭份鎮衛生所開辦「快樂老人家」樂活學習營,號召長輩們一塊學習,能對其心理造就極大快樂與認同感,實現「健康老化?樂活終老」美麗頭份新遠景。為期5週的課程裡,運用中醫體質健檢、耳穴探測為自己的身體把脈,進而初步判定體內各器官之功能是否有異常變化,是經濟實惠的一項簡易檢查,再依個人檢測結果結合臨床辨證,以了解個人體質類型與傾向,提出中醫養生藥膳和日常飲食宜忌、運動、如何提升長者睡眠與生活品質、穴道按摩健康減重、自我居家環境安全檢視等一系列課程,期望長者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健康情形,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況,不讓疾病有可乘之機;種子志工經培訓後並發揮所學知識與技巧應用於家庭、朋友與社區,建立社區長者支持網絡一起為長者服務。頭份鎮截至101年4月止65歲以上之人口數佔10.19%,為高齡化鄉鎮,如何讓長者達到成功老化是一個重要課題。在老化過程中心理、生理逐漸退化,以各種不同形態表現出衰老、失能,又因中老年慢性病影響、視力、聽力減退、體重減輕、疲累、動作緩慢、無力等,使老人家容易發生跌倒、受傷、急性病症、生活品質變差、心情沮喪、認知障礙、意外事故發生等狀況,而導致依賴的生活型態,專家學者研究報告發現65歲以上的老人是跌倒死亡的最高危險群(51%),由此突顯出老年人的健康促進與照護問題的迫切需求。

女神龍跌倒顱內出血 術後恢復昔日英姿

女神龍跌倒顱內出血 術後恢復昔日英姿#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52歲的鄭女士,以前是中華民國陸軍神龍跳傘小組的女隊員,平常身體沒什麼疾病。但在今年二月時,鄭小姐從樓梯跌倒後,突然意識不清、不醒人事,瞳孔放大、無法言語,經緊急就醫發現為急性硬腦膜上及硬腦膜下出血,壓迫到腦幹所致。經緊急開刀治療,目前已完全復原,再現女神龍英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牧熹指出,鄭小姐經由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結果為顱骨骨折致使硬腦膜上及硬腦膜下出血,由於出血範圍相當大,已經壓迫到腦幹,生命相當危急,他在第一時間加以研判,必須搶快進行開腦手術,清除顱內血塊、血水,解除腦壓,否則將有生命危險,所幸緊急開刀救回一命。林牧熹醫師說,病人腦部術後狀況良好,經過一個星期,患者恢復清醒後,已經能正常說話、四肢也可活動自如,術後三個月已無異樣。此外,患者送來急診同一時間也診斷出胸椎壓迫性骨折及神經壓迫,經磁振造影檢查,患者於脊椎骨折處,嚴重壓迫脊髓神經。經過健保局專案術前審查通過之後,林牧熹以胸椎後位開刀減壓手術及與加入脊椎固定骨釘後,鄭小姐下背部疼痛完全緩解、順利出院。台灣逐漸面臨「內外婦兒急診科」五大重症醫師皆空困境,醫界擔心「急重難症」人力越來越吃緊,恐使醫療疏失與糾紛的風險升高,現職急重症醫師將面臨更大壓力。林牧熹及北市聯醫團隊對於此病人能由嚴重顱內出血昏迷及脊椎骨折,病人能清醒及恢復生活機能,欣慰當初大家的努力並無白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