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

老人家容易「一跌不起」 骨質疏鬆問題大

老人家容易「一跌不起」 骨質疏鬆問題大#跌倒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有位林姓老婦的身體很健康,唯有骨質疏鬆讓她感到非常害怕。由於看到對面鄰居因為倒垃圾跌倒,不僅骨折住院,甚至從此一跌不起,讓林老婦人誤以為只要減少運動就能降低跌倒的風險,身體也不會出現其他問題。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復健科主任楊照彬強調,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的文章表示,骨骼中的骨質從出生後,會隨著年紀增加,大約在20~30歲為最高峰,之後骨質就開始隨年齡逐年下降。而女性在停經後也會大量流失骨質,一旦骨質流失過多,骨骼就會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好發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有家族病史者容易罹患;骨質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很容易因為不小心跌倒而造成骨折,若是脊椎性壓迫骨折,不僅會引起背部痠痛,甚至有駝背的現象發生。楊照彬醫師在報導文章中建議,不僅要預防老年人骨質疏鬆,也要防止老人跌倒。除了要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外,最好是將居家環境達到無障礙空間的標準,特別是浴室的防滑措施很重要。調查發現骨鬆男多於女 年齡層也不斷下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9骨鬆引起脊椎骨折很常見 死亡率也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73過重、肥胖者 較容易骨質疏鬆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88

騎車「犁田」後 傷口會不會留疤?

騎車「犁田」後 傷口會不會留疤?#跌倒

每到炎炎夏日放長假時,騎腳踏車、摩托車的人群就會開始增加,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主任周宏璋醫師表示,此時,門診也就容易出現一些騎車不慎滑倒(俗稱「犁田」)的病患,他們的特徵是四肢多處的擦傷與挫傷。日前,一位年輕的陳小姐在診間裡懊惱地問,「醫生,我騎車『犁田』後,這雙膝的傷口已經過了7天了,為什麼還沒有好?哪個時候可以好?以後會不會好?該怎麼辦才不會留疤?」一連串的問題,可以看出大家對疤痕的焦慮,尤其是年輕的女性,若是下肢留下醜形的疤痕,更是心中那一股抹不去的痛。  周宏璋醫師表示,「疤痕的形成」是複雜的病理生理學,其形成與否與很多因素有關,如人種、體質、傷口成因、位置及深度、併發症、保養照護等等。一般而言,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傷口的深度,當僅有上皮層受傷時,傷口有可能不留下疤痕,一旦傷及真皮層,就有可能留下疤痕。通常傷口越深、越嚴重,癒合時間越久,疤痕也會越醜。另一重要因素可由癒合時間來粗略判斷傷口是否會留疤,當癒合所花的時間越久,也代表著疤痕會越厲害及不好看。簡述如下表:此外,傷口照顧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治療摩擦傷,初步的處理應該是儘量除去異物,如泥砂、顆粒,避免髒物滯留而造成外傷性著色或是傷口感染。中期在於維持傷口乾淨及促使壞死組織的剝落。後期則著重在加速組織的新生及上皮化的完成。  等到傷口癒合後,疤痕的保養就是最後一個重要的課題。大致上,疤痕的保養分為二大重點。第一是預防色素疤的生成,如避免日曬、少吃光過敏物質(如維他命A)或塗用美白藥膏;第二是預防凹凸疤的形成,如壓迫、密閉或減少患處的活動。  在門診,常遇到病人會有二個較不正確的想法及做法:1.治療傷口一成不變:有的病患會以「人工皮」貼住傷口,從初期的傷口治療到最後的疤痕保養均「一以貫之」。其實,最好的治療往往需要依著傷口的變化及時間的遞延而有所不同。一成不變的治療有時是不夠的。2.疤痕要多加按摩及搓揉才會「軟化」漂亮:這是個致命嚴重的錯誤!事實上,剛剛好相反,疤痕組織的軟化成熟,需要較小的張力及較多的休息。不必要的外力干擾,只是徒增疤痕的硬度及醜形罷了。  周宏璋醫師表示,雖然決定疤痕的因素相當多,但是在外傷後,我們可以做的卻只有傷口照護及疤痕保養兩項而已。如果能及早尋求醫療諮詢,做好整個治療規劃,相信每一道傷口都將會有一個「美麗」的未來。

要活就要動 骨科醫師分享「護骨」行動

要活就要動 骨科醫師分享「護骨」行動#跌倒

一般人總覺得,跌倒摔斷骨頭,照顧好再生就好了,但許多老人家,往往因為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經疏鬆得很嚴重,甚至一跌不起。在台灣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骨折已成為主要的健康照護問題,其中老人家髖關節骨折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至二十,多數是因為骨折帶來的併發症。花蓮慈院骨科主治醫師邵柏洲說明,老人跌倒的原因很多,包括腳沒有力氣、步態不穩、頭暈、有疾病在身、營養不良、藥物影響及環境等因素。即使足不出戶,家中也是老人最容易跌倒的地方,因老人視力不佳,家裡的門檻、階梯、地面物品,高低落差地方、濕滑地方,都可能讓老人家跌倒。另外,憂鬱症也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原因。因為,憂鬱症可能讓老人更害怕面對社會,足不出戶,長期下來造成肢體無力、體力衰退,連走路功能都會退化,或是老人因體力衰退,擔心跌倒,不敢再走路,[因此加速活動及社交功能的退化,反而加重憂鬱症的病情。邵柏洲表示,一般人總覺得,跌倒摔斷骨頭,照顧好再生就好了,但許多老人家,往往因為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經疏鬆得很嚴重,甚至一跌不起。另外,骨折所造成的行動不便,常會導致昂貴的住院費用及漫長的復健過程,長期下來令家屬與老人家身心交瘁。邵柏洲舉例,一位方姓阿嬤,勞動了一輩子,全身筋骨幾乎都出現問題。本身就有腰椎壓迫性骨折,不能久站、久坐的方阿嬤,平日必須藉由輪椅輔助行走,卻有次不小心在住家附近的巷子跌倒,阿嬤這一摔,卻摔裂了右側髖關節,緊急送往醫院,接受醫師建議,開刀治療後,才挽救了阿嬤的行動能力。「雖然沒有辦法俐落地跪坐在蒲團上,但幸好自己還可以走,至少不會對家人造成困擾。」另一位林姓患者,因為老年的退化,讓他的膝蓋就像氣象台一樣,風還沒吹過來就先痠痛,嚴重時甚至還用爬行才能前進。因為左膝不能彎曲,如廁對林姓患者而言更是一大折磨,還要家人攙扶才能如廁。這名病友在不堪其擾之下,才決定接受邵柏洲醫師換置人工關節。手術後,這名林姓患者「走」出病苦陰霾,迎接開心的人生。

小心!老人跌倒可能有潛在的問題

小心!老人跌倒可能有潛在的問題#跌倒

老人跌倒可能有潛在的問題,從腳沒有力氣、步態不穩、頭暈,到有疾病在身、營養不良,甚至是藥物影響、環境因素等。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湯夢彬醫師表示,營養不好會造成體力變差,可能導致跌倒,而背後原因則可能是飲食的內容或是消化有問題。像巴金森氏症早期患者會有小碎步、走路時身體前傾的現象,容易造成老人家跌倒,而此時尚未被診斷出來,就像是不明原因造成。老人家也可能因為視力不好,看不清楚家裡的門檻、階梯、地面物品,或因為聽力不好,沒聽到家人的提醒,容易在有高低落差的地方跌倒、或在濕滑的地方滑倒。而對於體力較弱的老年人,家裡的照明應該足夠,廁所浴室需要有扶手等,也都攸關老人家發生跌倒的可能性。湯夢彬說明,憂鬱症也可能是跌倒的原因。憂鬱症可能讓年老病人更退縮,甚至足不出戶,使得肢體無力、體力衰退,連走路功能都會出現退化,容易導致跌倒發生。有些老人因為體力衰退,擔心跌倒而不敢再走路,反而加速活動功能退化,社交功能也因而退化,並加重憂鬱症的產生。另外因擔心跌倒而易恐慌,會張開腿站立、小碎步走,反而容易跌倒,所以要指導他們走路時有適當的步幅,建立自信心。造成老人跌倒的層面很廣,跌倒預防特別整合各種醫療專業,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以找出跌倒的真正原因。例如對於來就診的老人家就需要攝錄其走路的情形,做步態分析,看有沒有小碎步、步態不穩、走路身體前傾等現象。湯夢彬提醒民眾,有跌倒病史的老人家,其實可以先透過家庭醫學科、老年科的門診,做全面性的評估,找出造成跌倒的多項潛在原因,再對症下藥,以減低再次跌倒的危險。這樣不僅能讓老人家活得更健康,也減輕家人在照顧上與經濟上的負擔。資料來源:成大醫院老年科

藥劑師提醒您,留意藥袋上的提醒 可降低跌倒風險

藥劑師提醒您,留意藥袋上的提醒 可降低跌倒風險#跌倒

病人跌倒是醫院最常被通報的病安事件之一,與跌倒相關的因素很多,許多問題都顯而易見且受到重視,但是由藥品引發的相關跌倒事件,其發生原因與預防方法卻常被忽略。一般而言,老年人是用藥較多的族群之一,其所服用的藥品所產生的副作用可能造成老人跌倒的發生。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藥劑部主任 張君婉說明,可能造成跌倒的藥品種類包括:降血壓藥品、鎮靜安眠藥、抗組織胺藥、調整泌尿道機能藥、抗憂鬱症藥、骨骼肌鬆弛劑、散瞳劑、利尿劑、口服降血糖藥、抗心律不整藥、麻醉劑、帕金森症治療劑、輕瀉劑、灌腸、化學治療劑等,所以老年人的用藥安全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若家中有老年人的家屬應該經常檢視老人的日常用藥,留意是否同時使用上述種類的藥品,張君婉表示,清楚明白藥袋上用藥的注意事項、服用時間及副作用,使用利尿劑藥物前先如廁可降低跌倒風險,使用多種藥品也應諮詢醫師考慮降低劑量或停止不必要之藥物,若使用之藥物,易造成低血壓、暈眩時,年長或行動不便者在用藥後,照顧者需扶持上廁所,且廁所起身時也同樣需要扶持,希望能避免老年人因用藥而發生跌倒的危險。張君婉提醒民眾,病人用藥安全是大家共同的希望,重視因藥物引起跌倒的問題,有效預防跌倒事件的發生,不但是一項重要的醫療品質指標之外,也是醫療人員、病人本身及其家屬應該特別注意的課題。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跌倒

為配合郝市長施政白皮書,建構臺北市為安全健康的城市,爭取通過國際安全社區認證中心之認證,信義區自2008年起開始推動安全社區各項工作。從分析醫院急診室事故傷害外因登錄資料發現,97年信義區依各傷害類別統計:前3名分別為道路運輸事故、撞砸壓夾割絞刺事故及跌倒墜落事故,占所有傷害類別90%;65歲以上老人則以跌倒墜落事最多,地點以居家場所較容易發生,發生原因以平面滑、摔、絆倒最多。為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建立社區健康照護模式,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在社區規劃保命防跌課程,本課程是以國立師範大學郭鐘隆教授保命防跌團隊設計之衛教及運動議題為主軸,課程內容包括老年生理與心理、飲食、用藥、輔具、居家環境安全等衛教課程,並加入增加柔軟度的大肢體關節運動、提升下肢肌力的組合運動及注重下肢力量的改良式太極運動訓練等,透過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改良式太極拳」肢體運動介入,有助於體力訓練、平衡及肌力提昇。不論對象為獨居長者、一般社區老人、或失智長者,藉由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肢體運動介入,不僅可以維持及增進身體功能,而且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值得持續於社區中推廣。歷經二年的推廣,現已結果開花,限於人力、專業及社區回應殷切需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98年度將繼續推行,諮詢電話27234598分機225。安全社區的推動,需要大家及社區持續的參與,以減少非故意性與故意性的傷害,共同造就信義區成為『安全』的國際社區。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跌倒

一位78歲老太太,日前在家中的樓梯跌倒,造成右側臀部靠近大腿的位置疼痛,以為只是一般挫傷,於是到國術館接受推拿治療,推拿時突然覺得右邊的臀部一陣酸痛,之後便覺得右臀部無力,整個人無法行走。家人帶她到醫院急診,經過醫師的檢查及照X光,發現右邊髖部的股骨頸有骨折的現象,而且骨折位移厲害,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才能恢復行走。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蔡忠慶醫師表示,老年人因為骨質流失,容易有骨質疏鬆的現象,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會加速流失,骨頭比較脆弱,受到輕微的外力便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若是不慎跌倒造成髖部挫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隨便推拿,以免骨折位移而加重傷勢。蔡忠慶醫師表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式,須看它位移的程度與病患的年齡而採取不同的治療原則。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位移不明顯或沒有位移的,則可以採取以骨釘固定的手術方式。如果位移嚴重且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上,則建議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住院時間約七天左右,手術後兩、三天便可以下床練習走路,臥床的時間與恢復的時間都很短,因此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會也很小。如此,可以減少家屬照顧上的負擔,也可以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有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因為即早治療,康復的機會是很大的。預防勝於治療,老年人由於老化的關係,大都會有骨質疏鬆症,適當的補充鈣質、維生素與蛋白質等營養素是必須的,此外適度的運動與散步可以維持體力與骨頭和肌肉的強度。女性停經之後則可能須要補充女性荷爾蒙,至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引起骨折,則或許要補充活性維生素D,或給予抑鈣激素以防止鈣質的迅速流失。

居家安全小妙方 招福避禍福氣到

居家安全小妙方 招福避禍福氣到#跌倒

根據臺北市歷年生命統計資料顯示,事故傷害的高危險族群為長者與幼兒,尤以居家環境為最常發生的地點;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在此提醒民眾,春節期間常見之不安全點,及易導致之事故傷害類別,提供招福避禍小妙方,與您共同守護家中的大小寶貝,闔家安康過新年。■ 跌倒墜落:根據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96年本市共有87人死於意外墜落事故傷害,其中65歲以上長者計有42人(佔48.28%)。1、預防墜落:春節前大掃除或貼春聯時,使用爬梯或攀爬高處,需要檢查爬梯的穩固性,且留意其與地面的接合度,並請家中其他成人協助扶持,必要時使用工具協助。2、防範滑倒:過年期間團聚,家中成員數較平日增加,使用洗手間的機率大增,請保持地板乾燥或鋪設防滑墊,且於浴缸或馬桶旁裝置扶手,預防滑倒情況發生,並避免緊閉門戶,以防範發生事故傷害時能及時發現。3、人潮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推擠:春節期間民眾常為了搶插頭香求好運,發生推擠而跌倒受傷;除了廟宇、年貨大街與觀光景點人潮擁擠外,百貨公司推出好康福袋,亦讓民眾出現大排長龍或搶破頭的情景。當人潮眾多而發生推擠時,請注意身邊幼兒安全,並千萬別彎腰去撿東西,這樣容易被踩到或跌倒,要順著人流方向小心前進。※ 跌倒墜落的簡易緊急處理:跌倒時,不要立刻爬起或扶起,先使傷者坐著或躺著,詳細檢查受傷狀況,若疑似有骨折的情形,避免對跌倒者進行不必要的移動,協助固定傷肢並立即送醫急救。■ 燒燙傷:根據臺北市消防局資料顯示,96年本市共發生309件火災,造成4人死亡,7人受傷,其中以建築物的臥室與廚房發生率最高。1、預防幼兒燒燙傷:春節歡喜慶團圓圍爐,熱騰騰的年菜與火鍋是常見的桌上佳餚,家人忙於準備年菜,若疏忽容易導致家中幼兒被燙傷,因此端熱食時別讓幼兒靠近;熱湯、熱菜切勿放在桌邊或幼兒可及之處;插電的電熱鍋儘量靠牆邊擺放,將懸空的電線收納,以免造成絆倒;避免鋪設桌巾,因幼兒玩耍時順帶拉下熱鍋,而造成燙傷事故。年節祭拜祖先時,打火機與火柴使用完畢記得放在幼兒甚至兒童拿不到的地方,以免玩弄不慎造成憾事。2、防範鞭炮煙火傷人:過年期間民眾常以鞭炮或煙火來炫染喜慶氣氛,建議以音樂聲來取代鞭炮,因爆竹仍有很大的危險性,如確有必要購買鞭炮或煙火,需注意勿購買來路不明鞭炮或煙火,並於空曠處施放,注意四週安全,無易燃物;勿讓兒童獨自施放;必要時可戴防護眼鏡。3、少抽菸,守法規:過年期間家人團聚,癮君子可能會飯後來上一根菸,以為快樂似神仙,卻忽略菸蒂可能引發的幼兒燒燙傷事故;此外菸害防制新規定於98年1月11日起實施:3人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供公眾消費與娛樂之室內場所、大眾運輸工具等場所,皆為全面禁菸,請民眾勿於禁菸區內吸菸,以免觸犯相關法規;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與安全,少抽一點菸,平安不傷財,健康有保障,來年行好運。4、防範電器短路:春節期間避免多項電器共用同一插座,以免造成電器短路而發生火災,出門前記得將不使用的電器電源關閉並拔掉插頭。5、關閉爐火防範火苗:春節期間享用佳餚,少不了與親友話家常,請留意隨手關閉爐火與瓦斯,以免導致火苗產生。    *燒燙傷的簡易緊急處理:記住五字訣「沖、脫、泡、蓋、送」,燒燙傷發生後立即用流動的冷水沖傷口,於水中脫去或剪去患部衣物,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再使用清潔的紗布覆蓋患部,立即送醫治療。■ 一氧化碳中毒:今年初寒流來襲台中縣某民宅,即發生一家五口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因此,提醒民眾,農曆春節期間,家人團聚,家中成員數較平日增加,用火、用電、用瓦斯的機率大增,亦可能因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使民眾緊閉家中門窗,此舉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故需特別注意室內外空氣流通,勿緊閉門窗,熱水器需裝置於室外,以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簡易緊急處理:關閉屋內瓦斯與電器用品,以盡速但小心打開門窗,將患者移到空氣流通處,維持其呼吸道通暢,並緊急送醫。■ 吸(食)入食物或異物致呼吸道阻塞窒息:根據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96年本市共有14人死於吸入或食入食物,或其他物體所致之呼吸道阻塞窒息事故傷害,其中65歲以上長者就佔了7人(50.0%)。1.預防異物進入幼兒口鼻:新春期間家家戶戶會準備糖果、堅果類等小零嘴放在桌上,需特別注意別讓家中幼兒自行取用,建議將此類小零嘴放於幼兒無法輕易開啟的密封盒中,或置於高處。2.預防長者噎食:年節常見的食物還有年糕、湯圓或麻糬,長者食用這類黏性高、不好嚼的食品時,可能因為吞嚥反射作用時氣管未緊閉,導致食物進入呼吸道而導致窒息,因此食用此類物品時避免說話,另亦需避免狼吞虎嚥。※ 吸入、食入食物或異物致呼吸道阻塞窒息的簡易緊急處理:施以「哈姆立克急救法」,由患者背後抱住其腹部,以拳頭協助患者於腹部施加壓力,促使食物或異物吐出,立即送醫急救。事故傷害非意外,是可有效防範的,上述這些春節期間常見各類傷害,只要多一份注意與防範,善用巧思改善居家環境不安全點,做好居家安全並不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祝您:新春快樂又平安!

Menu